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本土宗教是道教,而佛教是域外宗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摩尼。在中国汉代时期,佛教东传,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在洛阳兴建白马寺,自此域外宗教佛教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开枝散叶、遍地开花。
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就是形容当时佛教的盛况,当时在北方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一度多达1367所,而在南方仅仅是一座建康城就有几百座寺庙。尤其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梁武帝萧衍极其推崇佛教,对佛教的痴迷达到了一种走火入魔的程度,他先后四次出家、连皇帝都不当了,大臣们为了将他赎回去,一共花了4亿万钱!
佛教的传入和本土的道教产生了冲突,道士和僧侣们经常吵得不可开交,道士们写了一本《化胡经》宣称当年老子为了教化胡人,到天竺变成了佛陀;而僧侣们则写了一本《清净法行经》,宣称当年佛门派遣三圣来华传教,其中月光菩萨是颜回,光净菩萨是孔子、迦叶菩萨是老子。
但这只是口舌之争,教义之争,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第三位皇帝——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个有为之君,他当上皇帝后大力恢复经济、促进生产,不过他发现僧侣却不服役、不纳税、能免罪,还能聚敛香火钱,拓跋焘十分生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凭什么僧侣能够搞特殊,凭什么什么事情都不干还能敛香火钱,寺庙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于是拓跋焘当机立断,下诏:“私养沙门(僧侣)者,僧侣杀死,主人灭门”、“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一个个佛像被砸破、一座座寺庙被毁坏、一个个僧侣被杀死,此次事件史称“北魏太武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大规模灭佛让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佛教陷入了低谷,此后,北周周武帝宇文护、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又对佛教进行了三次轰轰烈烈的灭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
拓跋焘、宇文护、李炎、柴荣这四位君主都是有为之君,尤其是拓跋焘和柴荣更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君,他们发现这个域外宗教——佛教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僧侣们整日无所事事,吃斋念佛,对国家并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为了让国家经济发展,只有让和尚们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所以才有“三武一宗”灭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