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军事征服到灭佛运动的历史变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7 11:09: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是辛弃疾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作,这里是指宋文帝元嘉年间北伐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刘宋军队,兵锋直达长江北岸的历史典故。

说起北魏时期的盖吴起义很少知道,但是这一起义上接宋文帝的第一次元嘉北伐,下启第二次元嘉北伐,中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对南北朝对峙形成均势意义重大。

元嘉北伐不仅仅是“草草收场”,北魏也只剩下了半条命

南朝刘宋宋文帝元嘉年间三次北伐,意图夺取河南之地,但都失败了。三次分别是在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刘宋宋文帝唯恐手下将领获取军权,所以很多时候遥控指挥,往往错失很多战机;刘宋军队大都以水军、步军为主,在中原地区面对北魏的骑兵根本没有多少优势,况且,损失的军队主要由平民补充,缺乏战斗能力,因此战败也是必然的。

虽然刘宋的三次北伐都失败了,但是对北魏影响也非常大。北魏有几十万军队,在北伐期间兼并了北方很多民族的政权,增加了不少战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军事征服到灭佛运动的历史变迁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北魏太武帝被自己的中常侍宗爱所杀,刘宋趁机进行第三次北伐,结果惨败。北魏也好不了哪里去,军队损耗过半,内部统治十分不稳定。北魏开始由对外战争转变为内修政治,开始休养生息,也不敢轻易开启大规模的战端。

刘宋和北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形成均势,处于南北分立状态,谁也灭不了谁。

盖吴起义始末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到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的盖吴起义是卢水胡盖吴发动的起义,卢水胡原来隶属于匈奴的一支,属于杂胡。盖吴起义是多民族起义,参加民族几乎涵盖了北魏辖区内除鲜卑族之外的氐族、羌族、汉人等。

究盖吴起义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

一、军事征服和高压政策。

北魏拓跋鲜卑在征服北部少数民族时采军事征服手段,然后对这一少数民族进行劫掠、屠杀,并将余部进行迁徙到主要的城池周边加以军事控制。

被征服的民众有的成为奴隶、有的成为军户、有的戍卫边疆,毫不体恤被征服者,长期的高压政策,早晚有释放的时候。在盖吴起义之前,也有不少地方的民族发动起义,不过规模都比较小,很快被镇压了。

二、沉重赋税和严酷刑罚。

北魏为了使得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必然役使其他各民族民众承担沉重的赋税,鲜卑人主要负责战争,其他各族都是围绕鲜卑人的战争而进行生产活动。为了迫使各族接受沉重的劳役和赋税,与之匹配的就是制定严酷的刑罚,保障赋税的完成。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军事征服到灭佛运动的历史变迁

这也是对各民族的压榨,也是需要释放的,释放的方式一个是改变政策,另外一个就是起义反抗了。

三、挑唆各个民族的矛盾。

为了保障北魏鲜卑人的统治,北魏政权经常挑唆管辖之下各个民族的矛盾,唆使他们互相争斗,鲜卑人则坐享其成。

各民族互相争斗,而鲜卑人却在一步步强大,在鲜卑治理下的各民族长此以往,将不会对鲜卑人的统治产生多少影响了。

北魏鲜卑人的残酷高压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盖吴起义就是各民族联合起来反对鲜卑魏政权的一次大规模起义。

四、坐山观虎斗的刘宋。

盖吴起义期间曾经依附刘宋政权,盖吴被刘宋封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郡公这样的职务。其实这都是虚的,刘宋的军队只是在梁州、雍州的边境之上摇旗呐喊,根本就没有出兵支持,只是让北魏政权和盖吴之间互相斗争。

如果此时刘宋发兵北魏,北魏可能出现内外不能兼顾的状态,用少量的兵力就能达到削弱北魏实力的目的。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用时一年就剿灭了盖吴起义,其他各地相应的农民起义随即也被镇压。

盖吴起义和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统一北方,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战略,全国凡是50岁以下,15到16岁以上的男丁必须从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军事征服到灭佛运动的历史变迁

佛教自北魏初期延续以前王朝的政策,佛门弟子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而且寺庙的土地不纳税。周期残酷的战争形势下,拓跋焘对佛教徒开始下手。元嘉十五年(438年),拓跋焘下令,将50岁以下的沙门全部还俗,服兵役。更于第二年,拓跋焘改信天师道,亲自为天师道北方首领寇谦之建设天师道场。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拓跋焘命令全国的王公贵族禁止私自藏匿沙门,一旦发现诛灭全门。永光元年(465年),拓跋焘镇压盖吴起义,亲自率军占据长安。

在长安的一座寺庙之中发现寺庙私藏了不少武器,怀疑沙门和盖吴相互串通,于是下令屠杀该寺庙僧人。后在查抄其他寺庙时发现寺庙内寄存了不少官员的财物,有的寺庙甚至藏污纳垢,有娼妓在寺庙之中卖淫。在崔浩的建议下,拓跋焘在全国开始毁佛运动。

其实当时北魏初期崇信佛教,到太武帝拓跋焘之时有沙门200多万,寺庙3万多座,约占北魏人口的十五分之一,并且占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土地不纳税,僧侣免除劳役赋税。这对当时北魏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必须下手处理,因此才有了灭佛行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
2023-10-22 21:08:00
文成帝拓跋睿的军事策略与北魏国家的对外扩张
...据记载,这少年时期的拓跋睿就格外聪明伶俐,深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因此常常被带在太武帝身边,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其他王子皇孙所不能相比的。在他五岁那年,他曾经跟随太武帝到北方
2023-12-25 16:06:00
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灭佛行动
太武帝的“灭佛”旨意下达后,整个北魏王朝一夜间陷入一片腥风血雨,巨大的灾难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不光是僧人遭殃,就连那些帮助保护僧人的百姓也被牵连了进去。此时太武帝人还在长安,
2023-02-01 14:09:00
拓跋焘是如何率领军队统一北方,发扬祖宗基业的?
...睿经纶,事当命世? 被祖父寄予厚望,后接任皇位是为太武帝根据历史记载,在拓跋焘出生的时候,身材容貌和其他人都不大一样,他的祖父也就是道武帝见到之后十分惊讶,说这个孩子将来一
2023-01-05 17:15:00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段大分裂时期,那便是“南北朝”了。西晋八王之乱后,司马皇室东渡,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双方分庭抗礼,导致中
2023-01-17 15:20:00
451年正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北岸举行盛大的朝会,向参加南征的功臣们“颁奖”,其中有一个宦官被封为秦郡公。此时的拓跋焘志得意满,他已经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
2023-03-13 16:40:00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怕?北魏武宗,因恨灭佛第一位主张灭佛的是北魏王朝的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的再建之路可以说是极为艰难,公元386年,拓跋一族建立的代国,是等到前秦在淝水之战失利后,国内政局混乱之时
2023-12-02 22:04:00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于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背景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于东
2023-10-08 16:09:00
北魏太武帝长子拓跋晃之死的原因
...)明元帝,16岁诞下长子。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太武帝,20岁诞下长子。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景穆太子
2023-01-29 17: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