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22:04: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古代社会曾出现过四次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按理说,佛教是一种引人向善的宗教学说,为什么会被当朝统治者这本忌惮和针对呢?于帝王而言,佛教为何如此可怕?北魏武宗,因恨灭佛

第一位主张灭佛的是北魏王朝的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的再建之路可以说是极为艰难,公元386年,拓跋一族建立的代国,是等到前秦在淝水之战失利后,国内政局混乱之时,北魏才得以复国成功的。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公元423年,拓跋焘即位称帝,当登基后的拓跋焘就一直研究着如何才能让北魏再次走向强盛。而他采取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北魏的所有人口都接受军事训练,创造一个全民皆兵的帝国。

但是在这个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却受到了一股阻力,因为在前朝有规定凡是入了佛门的僧人是不用服徭役和兵役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拓跋焘还曾下过一道圣旨,让五十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

可是这种方式还是没能改变现状,这个时候宰相崔浩就向太武帝提议,不如干脆下令改信寇天师道,排斥佛教。北魏的天师道是从道教中衍生而出的一种宗教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儒学入世的观点。

一开始的太武帝并不憎恨佛学,只是他发现国内的那些僧人并非是真心入佛门的,而是为了逃避税收和兵役。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感到心寒且愤怒的太武帝就在公元444年的时候,向北魏全国颁布了一条政令,禁止臣民与僧人交往,一旦发现,则诛灭全族。

此时的太武帝也不过只是想孤立僧人这个群体,但是在公元445年的一桩由僧人联合外族发动的反魏起义让太武帝忍无可忍。于是,这位帝王就派兵去追杀僧人,推翻佛像,禁止臣民信佛!北周武帝,为了江山

第二次灭佛运动的主导者是北周的武帝。这位帝王发起灭佛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周武帝在国内推崇的是强调着礼制尊卑的儒学,但是此时的北周佛教大为兴盛,抢占了臣民的心智,极大地削弱了儒学对世人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北周武帝本人是一个从小就接受着儒家思想教育的帝王,在他看来,只有入世的儒学才能庇佑王朝走向强大,而不是佛教中的诸佛。

其次,古时候的佛寺是不需要向政府缴税的,但佛寺却能占有土地农田。一旦国内僧人数量增多,就代表着交税的人口越来越少,这对于本就已经财政困难的北周王朝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的一件事。

因此,在公元573年,这位帝王下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这里的沙门指的就是僧人。

从这条政令中也能看出,在北周武帝眼中只有儒学才是有利于江山统治的,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他都一律弃绝!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唐朝武宗,忍无可忍

第三位灭佛的帝王是唐朝的武宗。按理来说,唐朝应该是个信仰自由,开放包容的王朝,可为什么这位唐帝要在国内禁绝佛学呢?

首先是因为唐武宗是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再也不像玄宗那朝的盛世辉煌了。因此,武宗对佛教的容忍度也不如先帝们的那样高。

此外,此次灭佛是在大一统的政权下进行的,对佛教的打击力度是最大的。

唐武宗之所以灭佛,是因为在他统治期间,国内经济下行,又有外敌频繁扰乱边境。于唐朝而言,此时是最需要钱的时候,但事实却是国库的税收在一年一年地下降。

这个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国内出现了大多佛寺,这些僧人与贵族豪强勾结,收受了大量的金银捐赠。除此之外,僧人还利用手中的钱财去大肆兼并土地。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更为过分的是,这些僧人还会私下进行放贷业务,通过收取高额的利率去肆意敛财。另外,一部分贵族为了偷税,还将名下的财产都转交给了寺庙。

由于佛学在唐武宗年间盛行,这就压制住了道教和儒教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儒学自西汉年间起就一直是唐朝统治者的治国之本,但佛学如此猖獗,势必会影响到统治安稳。

于是,在公元842年,唐武宗下令灭佛。这场运动整整持续了6年,共强制还俗了26万的僧人,并解放了15万的寺院婢女。后周世宗,只是为钱

第四位灭佛的帝王是后周王朝的世宗,这位帝王觉得佛教碍眼是因为他想要发展国内的经济。

在后周世宗的统治时期,经济凋零,战斗力衰落,这也是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去供养士兵。但落后就要挨打,北方的契丹一直在边境处虎视眈眈。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后周世宗就想到了国内富足的僧人群体。所以,在公元955年,帝王下令禁佛,而且他还没收了佛寺中未登记在官府账目上的所有财产。

由于后周世宗只是为了钱而灭佛,所以这次灭佛运动也没有像之前的那三场那样严厉。

从这四位皇帝的四场灭佛运动中不难看出,他们并不是因为不满佛教思想而去禁绝佛教,而是为了手中的皇权安稳,为了江山传承。

因为佛寺是不用交税和服兵役的,这就与统治者的治国政策产生了冲突。而古代又是建立在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的,皇帝自然就有权力去禁佛。

此外,这些统治者如此憎恨佛教也是因为那些假借佛教之名而敛财享乐的“信徒”,他们之所以会入佛门,是为了逃避徭役兵役,囤积农田财富,将佛寺变成他们纵情玩乐的“窝点”。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这实际上也是与佛教思想相冲突的,因为佛教是一种需要人清修自持的宗教,只有脱离了俗世尘欲,才有可能悟得真谛,功德圆满。

因此,让这些统治者感到可怕的不是佛教本身,而是那些利用佛教的名义的“国家蛀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分之一。佛门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的统治基础,直接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根基。在这种情况下,有作为的统治者便采取了最直接的手段对佛教采取了彻底的打击措施。南北朝时期,轰轰烈烈的两场“二
2023-08-18 15:39:00
为何历史上常有灭佛运动,却没听说有灭道的
...在唐朝时期之所以会遭到如此严重的打压,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认为佛教信仰与前线安全不利相关。唐朝盛行的儒学甚至将佛教视作外来异己之物,并主张要“开斋道场,传讲儒理”。此外,唐朝时
2023-07-13 20:46:00
信仰与反抗:北魏法庆与大乘教起义的历史启示
...背景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统治者们普遍信奉佛教,尤其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佛教的影响力愈发显著。北魏的皇帝们不仅在政治上重视佛教的扶持,甚至在日常生活中
2024-11-09 10:19:00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兴,为何其它宗教做不到
...。普通民众需要精神寄托来忘却尘世间的一系列苦难,而统治者又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武器来获得人民的信任,二者因素叠加,佛教便成为首选。2、统治者推崇备至,梁武帝成为皇帝菩萨 在南北
2024-06-15 10:57:00
盘点历史上“与佛杀佛”的四位皇帝
...”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百姓的反抗意识,稳固统治者的政权。但发展壮大的佛教徒也一度与朝廷分庭抗礼、不畏皇权,甚至干预政治、组织叛乱。仅仅在北魏时期就发生过沙门慧隐、沙门
2022-12-24 11:15:00
佛教与唐朝政治相互依存与矛盾的演变
...因果关系对地方进行把控,将佛教的世俗化发展,用作了统治者政治统治的工具。李唐王朝的初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盛世,道家无为的思想已经无法支撑国家的发展。恰好是佛教的因果论更适合唐
2023-11-07 06:54:00
唐武宗灭佛事件:一次改变历史走向的宗教冲突
...的政治基础中国的主流思想一直是以儒家为主,这也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毕竟儒家讲究积极入世,倡导忠君爱国,重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是在佛教传入后,讲究因果报应,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潜心
2024-02-13 06:07:00
十六朝时期僧官制度的建立又有着怎样我们所不知道的的原因呢
...院更是豢养有专属的僧兵,这样的私人武装力量便成为了统治者所忌惮的。讲到僧兵,我们所熟悉的便是电视上《少林寺传奇》中所讲到的那些武功高强的少林僧兵们。那么要养活这些僧兵需要的物
2024-04-22 17:00:00
少林寺与全真派之间的纷争
...教时,受到蒙古成吉思汗的邀请,西行讲法,得到了蒙古统治者的赏识。成吉思汗称呼丘处机为“老神仙”,并且让他掌管天下所有的出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全真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各地建立
2023-08-27 19: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