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12: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时候的人,由于对宇宙的未知探索,神秘事物的崇拜、以及寻求心灵上的慰藉由此诞生了宗教,大约从两晋南北朝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首的三足鼎立基本格局。不过作为舶来品的佛教为何历经了“三武一宗”的灭佛打击,却依旧比本土的道教兴盛呢?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咱不妨简单的介绍下这两个宗教的历史。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一般认为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如今广泛认为佛教是东汉永平十年,由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传入中国,而在洛阳修建的白马寺则是第一座官办寺庙。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朝的梁武帝则是信仰佛教最为虔诚的皇帝。当时的梁国寺庙、僧侣众多,而且极其富有,史书记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梁武帝更在后半生潜心研究佛经,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一般来说,有信仰总归是一件好事,可一旦对这份信仰过于狂热那往往会酿成祸害。梁武帝崇入佛门之后,曾四次出家,令群臣耗费数亿元才将他从佛门赎回,另一方面,由于武帝苦心专研佛典,任由奸佞作乱,亦使得朝政荒废,致使出现“侯景之乱”最后梁武帝亦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中。到了隋唐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取经就是发生在唐代。在唐朝佛教寺院土地免税收,僧侣也可以免除赋役徭役等,唐代宗还曾诏令全国僧尼须在一月之内背诵精熟《尊胜陀尼经》,每日诵读21遍。不过佛教后来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时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故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与佛教相比,道教的历史则显得年轻许多。道教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直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宗教形式才逐渐完善。不过说来也巧,道教与佛教最兴盛的时期,同为隋唐年间。由于唐代皇帝为李氏,故认老子李耳为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李渊在开国之后,四处大修老子庙,并且多次亲自前往祭拜。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唐高祖还特意下诏,宣布道教位在佛教先。太宗李世民也曾多次下诏,说“大道之行,肇于邃古”。

不过,尽管唐代皇帝通过政令的方式,提高道教的地位,但就算是在道教最鼎盛的唐朝,道教依旧比不过佛教。《新唐书·百官志》记有唐开元末期道、佛两教的情况:道观1687,道士776,女冠988;寺5358,僧75524,尼50576。其中,道士的数量太少,似有脱误。另据唐末五代时高道杜光庭记载,有唐一代所造宫观约1900余所,度道士15000余人,可见佛道之间的差距!到了宋代,据《宋会要辑稿》载,道士、女冠共有20337人,而僧尼却达458854人,佛教人数是道教的20倍之多。那么本土的道教为何不如佛教呢?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任何一个宗教想要传播的迅速,那必然是需要教徒积极传播,但是在传教的积极性上道教则不如其他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这与道教的文化有关,道教的根在道家文化,道家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气质就是超脱凡尘,讲究“清静无为”所以道教与尘世隔绝的也较多。相较而言,佛教则提出普度众生,显得比较大众化。

其次,道教的门槛比佛教高很多。想要遁入佛门,往往只需剃度出家,好好修行就可,但是想要入门道家那可困难许多,道长们往往要求你需要有慧根,有资质等。有句话叫:三分和尚走遍天下,九分道士寸步难行!道教要培养一个“山、医、命、相、卜”的全才,可谓极难。在很多人眼里的道士必须懂得:抚琴吹笛、挥毫泼墨、吟诗下棋、舞剑画符等,都得精通,其次命理风水,符箓法事、针灸推拿、药材医理也得懂得,这么多苛刻的要求下来,自然大大增加了道教推广难度。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宋太宗就曾对宰相感慨道:“道门以冲淡为本,夫道者,天地万物之祖,而其教终微,岂主之者,非其人乎?”他推测道教“其教终微”,可能是因为人不得力,尤其是领导者不行。毕竟佛教门徒众多,自然更容易诞生出有才能之人。这就相当于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另一方面,近代道教势微也与前朝政策有关,清朝正是道教衰落时期。清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了佛教,却对道教采取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从乾隆开始,满清皇室对道教的贬抑越来越强,作为满人的乾隆,认为道教是汉人的宗教,故对道教不断限制,先是将正一真人的品秩由二品降为五品,其次永禁道家门长到北京,并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在这种一扬一抑的打击下,道教就更加落寞了。

不过尽管道教提倡“清静无为”,但当国家遭遇危难时,许多道长还是放下拂尘,积极的下山救世,比如道家全真龙派二十代传人——李圆忠,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一众道家子弟下山抗击来犯之敌,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宋学义与葛振林正是在狼牙山半山腰上被这支道家军所救。还有原名为曹信义的震阳子道长,他同样在抗战期间积极抗日,杀敌无数。抗战胜利后拒绝一切奖励,继续云游四海布道收徒。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最后说点小趣事,如今网文界里那些龙傲天主角最喜欢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正是出自道教经典。北宋张伯端著《悟真篇》有提到这句话,还有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黄白》写道“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两本书都是道家讲丹道的经典之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兴,为何其它宗教做不到
...一部分,我国古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宗教,其中道教和佛教最为昌盛,也延续至今,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与佛教都有长足的发展,他们两者也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不过道教在南北
2024-06-15 10:57:00
为何历史上常有灭佛运动,却没听说有灭道的
中国历史上,佛教和道教作为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信仰之一,在古代民间习俗和宗教传承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然而,这两个流派却有一段截然不同的经历。佛教在某个时期曾经遭受过无情的
2023-07-13 20:46:00
三教九流是一个汉语词语,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农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
2023-10-10 22:30:00
道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信仰是什么?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其中思想文化逐渐扎根于中原大地,成为百姓普遍信奉的佛法。但相比于诞生于本土的宗教—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甚至出现过三武一宗灭佛的惨败命运。
2023-07-03 12:53:00
聊聊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
...派别众多、仪式繁杂、信徒广泛的本土宗教;与此同时,佛教经过盛唐时期高度繁荣后,逐步中国化,发展成为遍及皇亲贵胄,平民百姓?之间的最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道教与佛教(释)在南北朝
2024-06-22 21:49:00
道教传承了两千多年,为什么很难跟佛教相比?
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教会,虽然不能和佛教相比,但依然有着较高的地位。不过道教却不能在我们国家风靡起来,和佛教根本就比不过,至于无法风靡的原因,也不是很复杂,小编就跟大家一起看看主
2022-12-18 19:33:00
2月22日,佛教、道教教职人员信息查询系统上线发布仪式在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有关负责人参加。佛教、道教教职人员信息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
2023-02-22 11:44:00
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之争
...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敢苟同。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影响力比道教要大得多。道教是东汉时期在神仙方术以及道家思想中成长的一种宗教,佛教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为什么土生土长的道
2023-10-24 14:04:00
(新春走基层)吉祥迎兔年 上海统一战线送“福”百万家
...“福”字,他们全家人都感到“好幸运”。上海市崇明区佛教协会联合崇明区书法家协会举办“瑞兔送福”活动现场。上海市委统战部供图 “福”字、春联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随着癸卯兔
2023-01-22 2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
2025-09-2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