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江初昕
过去,乡下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
母亲先将黄豆泡在桶里,一天一夜后,豆子粒粒饱满鲜亮,比干豆子要大一倍。
那时,都是用石磨磨豆浆。石磨上下都开凿有槽子,上面的一块中间有一个圆孔,边上安有一根木柄,也叫推把。下面的石磨边上有一孔,泡好的豆子和着水从上面石磨中间的孔放进去,推动推把,白白的豆浆便从下面石磨的孔里流出来,流进接在下面的大桶里。
磨豆浆时,豆子不能一次加得太多。下料多了磨不细,磨出的浆粗,做出的豆腐不好吃,还容易堵了磨眼。小时候人小力气不够,最怕推石磨了。刚开始,推动石磨要耗费很大的力气,等推动起来,由于惯性的作用,推起来还比较轻松。边推边往洞眼里加料,这就需要配合默契。等石磨的推把刚过,瞧准洞眼就是一勺,做到不偏不倚。之后,又迅速把手缩回,转动两圈,接着添料。要是掌握得不好,动作慢了,推把就会碰到手上,把勺里的黄豆打翻,这就需要把石磨停下来。如此,再推动石磨,不但吃力,而且也很费时间。
随着“轰隆隆”的石磨声,乳白色的豆浆从石磨缝隙中流出来,心里很有一种成就感。推磨很单调,一圈又一圈,两腿站得发麻。这时,母亲忙完其他活儿,叫我们休息一下。只见母亲右手紧握推把,左手持挖勺,石磨转得飞快。母亲身体前倾,边推动石磨,边添加黄豆,动作流利,有条不紊,大半桶的黄豆转眼间就磨好了。
接着,再把豆浆装进布口袋中,过滤出豆渣,再把柴火灶烧旺。跳动的火焰映在墙壁上,闪着橘红色的光芒。母亲把磨好的豆浆倒进大锅中,等煮开以后,边搅拌边点入石膏水,煮沸的豆浆遇到石膏水,顿时凝固了。
趁着热劲,母亲在家门口架起大盆、豆腐格,摊开麻布,把白花花、嫩生生的豆腐脑,一勺一勺地舀入四方方的豆腐格子里。满格之后,先轻压上木板,上面搁置个木桶,豆腐格子里的水不停地往地下流淌。豆腐一般要做两种,一种水豆腐,一种是干豆腐。水豆腐一般压至半干湿时,就起出,切成小块,浸泡在清水中,随吃随拿,隔三五天换一次水,可以存放蛮久。而干豆腐则需压榨时间长点,榨干水分后,切成三角形,投入油锅中油炸。炸出来的油豆腐金黄透亮,和鱼或肉放在一起,在暖锅上小火慢煨,也是一道经典菜肴。
后来,村里有了电磨,但年迈的母亲依然坚持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石磨上的推把被揣摩得铮亮发光,显现出岁月的痕迹。因为含着母亲的慈爱和辛劳,豆腐尤为细嫩美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