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元和年间,会昌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到了其发展的尾声,赞皇李氏终将与其他士族一样,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赞皇李氏并不一定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它能顺利转型,将能以另外一种身份继续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即抛弃士族身...……更多
聊聊唐朝对后来历史文化的影响
...沿袭使用,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改变家族世袭制,改变氏族轮流掌握实权的习惯,任用贤良多才不问出身。重用的宰相房玄龄,协助撰写修订各类大典《贞观律》《永徽律》,《唐...……更多
...此清朝科举的历史还需加上关外的7年。因此,清朝实行科举制一共268年(关外7年,入关后自顺治二年乙酉乡试至光绪三十一年乙巳科试261年),其中童试历史264年,乡试266年,会试/殿试则只有259年。 ……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温 琳历史上,有两个词容易被人记住,一个是“开创”,一个是“终结”。1904年对清王朝而言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日俄战争爆发、华兴会成立……这一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名扬千古之前的汤显祖在做些什么?与这个有关
...管汤显祖是一个科考上的成功者,但他却能清醒的认识到科举制的弊端,认为科举制完全让读书人沉浸在四书五经的应试教育不能自拔,其实根本选拔不出来真正符合“君子之道”的人。汤显祖非常推崇西周时期作为君子必备的...……更多
隋朝创设了一些制度,比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而汉朝则没有。这和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有关。亲戚及兄弟可以改任吏部六部之职,自己不许改任吏部六部之职,否则就是反对他。其他亲戚子弟可以增加官职。别的则没有限...……更多
重读隋炀帝杨广:历史书上说他是一昏君,客观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把统治中心转移到洛阳,经常巡幸江南,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发掘人才等等。但是国家的军事力量主要还是掌握在关陇贵族手里。最后隋炀帝想出一个办法,通过征高丽调整国内政治秩序,关陇军事贵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揭...……更多
隋朝存在感极低,为何政策却能延续千年?
...选派三人,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之后,再经过吏部铨选,即可当官。这项中央政府选才的制度影响深远,直到清朝末年。第五件是输籍定样与大索貌阅。隋朝创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展现了强大的经济成果“府藏...……更多
五代时期的薛居正,一生比张居正还要传奇
...式,基本上就把平头百姓想要做官的路子给断了。然而当科举制度在隋朝呱呱坠地,被发明诞生以来,你想要入仕为官,吃上这一口公家的粮食,也并不容易。(科举放榜)隋朝昙花一现,虽然发明了科举制度,但该制度有没有...……更多
2022-12-22 22:19:00张居正,时期,一生,传奇
...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专制独权;比如封建社会诞生的科举制就是等级概念不断弱化最终趋向于平等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看待中国历代政治制度,避免盲目全盘否定,注重从当时的时代和实际影响综合作出判...……更多
...天下的官员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家族。为此,杨广鼓捣出了科举制,想要打破士族对上升渠道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可惜的是,科举制度依旧不够,全天下的知识都掌握在士族手中,即使科举制出来,中举的也大多都是士族中人...……更多
中国古代平民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普通人看的,这种病态的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科举制度的大力推广局面才有所好转。我们知道,在唐朝以前,门阀贵族基本垄断了人才的上升渠道,这也导致很长时间内文学的主要内容基本都在描述贵族的奢靡生活、...……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科举制从隋朝时期出现,到了唐朝武周时期,科举制得以正式应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出现,才让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科举制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通过科举...……更多
隋文帝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皇帝,一个制度传承千年
...前,贵族家庭垄断了政府。于是,到了隋朝,隋文帝实行科举制。因为,他更注重才华和学识,而不是家庭地位。虽然,穷人的家境贫寒,但只要有能力,就有机会当官。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不仅削弱了宗族的世袭特权,...……更多
隋朝国运虽然短,但是实力远胜大唐
...浪费。隋文帝的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上开创先河,是他首创科举制,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在此以前,朝廷的官员都是由士族子弟担任,可以说就是贵族垄断,寒门出身的人根本不可能当官。从有了科举后,寒门子弟才有机会...……更多
他的历史功绩高于秦始皇,却少有人知
...民间的寒门士子根本没法通过考试走入官场。但杨坚通过科举制为平民读书人打开了一道仕途大门,所以他的这项改革措施赢得了广大民心。后来,科举制得到不断完善,从而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再来说说...……更多
和珅为官有“三不贪”,这三点尽显高明之处
...他。和珅虽然贪污,但绝对不会贪科举相关的钱财,因为科举制是帝制选拔人才方式,是让普通有才能的老百姓入朝为官的捷径,也是立国发展之根本。和珅对此不仅绝不贪污科举的钱,而且对于科举制度的把控也是极为严厉的...……更多
袁世凯的母亲死后为何都不能入祖坟
...时期,这一现象出现了变化,原本不受重视的庶子也因为科举制的兴起开始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与之前嫡子通吃的情况不同,唐宋时期的法律出现了这样一种规定:兄弟均分应分财物与田宅者。即在法律层面,法律承认庶子...……更多
古代这一类人无权无势无背景,但却得皇帝看重
...其实这类人从古至今都是很普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实行科举制之后出现的赴京赶考的考生。说到这里,或许会有朋友产生疑问,一个破穷酸儒,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进京...……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名士之节,即可获得朝廷高官厚禄,好生奉养。即便到了科举制盛行的唐朝,李德裕出身的赵郡李氏依旧长盛不衰。李德裕除了有位做宰相的父亲李吉甫外,其祖父李栖筠在唐代宗时期就是朝廷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所以,凭...……更多
朱元璋在经济、文化与社会政策方面有哪些贡献
...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重视翻译元朝统治者虽把阿拉伯书籍引进中国,却束之高阁,“其间西域书数百册,言殊字异,无能知者。”于是,朱元璋决定派遣使臣去西域再聘...……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关系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吸引到一起,从而形成圈子。当科举制度不完善时,这就是最普遍的玩法。韩愈心里多多少少以干谒为耻,也曾埋怨别人专事干谒,不学无术。不过他明白一点,出身贫寒、孤立无援的士人,需要一个进...……更多
唐朝时期的关东士族敢和皇权叫板,他们究竟有多强?
...寒门往上抬。寒门出身的宰相—狄仁杰 2、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之前,隋朝对士族的力量也是忌惮不已,为此推出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建立之后,对这两个制度进行了补充和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和科...……更多
2022-12-22 21:46:00关东,士族,皇权,时期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古代的科举制能够发明,无疑是很多寒门子弟的福音。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寒门子弟才能够出人头地,走入仕途。在历史上,寒门子弟做大官的不在少数。从隋朝时期,科举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有发展起来。直到到了...……更多
秦朝和隋朝二世灭亡的原因揭秘,无非这三点
...消除强者手中的权力,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隋朝以科举制取代举孝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升一个阶层,然后与既得利益的强大阶级作斗争,秦朝的建立是秦国平定六国,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废除了分封制度,土地全部归...……更多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历史上第二次国家的统一,开创了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尉迟迥之乱直接促进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总结尉迟迥之乱让社会再次陷入战火,百姓们民不聊生,有人说尉迟迥此次叛变是生死...……更多
清代知县的任期与任命权
...吏,五年无过失,例应迁擢,五年俸满即归吏部各班进入铨选程序;边俸各官吏三年俸满,有政绩而无过错者,例即升用。同时规定,边俸官吏俸满之时回内地侯升,而腹俸官吏则在任候升。 不难看出,清代知县的任期有的是...……更多
秦朝、新朝与隋朝改革与创新,虽短暂但影响深远
...局面。而隋文帝在位的时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科举制,从而弱化世家垄断的现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人民安居乐、政治安稳,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但是因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打断了帝国的脊梁。而彻底推行科...……更多
隋文帝杨坚:终结乱世创新制度,影响中国历史的巨人
...晋南北朝以来将近四百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的局面。首创科举制,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靠读书来博取功名,创立科举制,让之前被世族把持的那一套九品中正制彻底消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建立三省六部制,这套运行机制对...……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刘立勤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曾被我们戏称为“武知县”的武大海真的当上了县长。我们瓮城历史上从没出过什么大官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本报讯 (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 近日,莆田市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族谱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何勇海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等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
2024-06-26 07:44:00
“泇河三公”与明清泇河开通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台儿庄古城运河奏疏馆内的“泇河三公”塑像。 “泇河”是指济宁微山县夏镇李家口至江苏省邳州直河口的一段运河
2024-06-26 05:46: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立遗嘱人群年轻化 虚拟财产也能立遗嘱浙江遗嘱库首次发布蓝皮书记者 蒋欣如本报杭州6月25日讯 (记者 蒋欣如) 25日
2024-06-26 05:55:00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契文举例》被称为甲骨文研究“开山之作”孙诒让《契文举例》书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从甲骨文发现起
2024-06-26 06:2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在光村的一座旧宅院门口,见到了正在参观的朱小涛先生,他是朱自清的嫡孙,大伙围着他合影,我也一样,合影时趁便问他哪年离开太原的
2024-06-26 06:5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阳城县邑诗文之风华起于金元,盛于明清。尤以有清一朝多贤哲君子,彬彬之士。其骚客述作如林,皆戛戛然独举
2024-06-26 06:52:00
文化中国行 | 安顺武庙:传承600余年的石柱殿堂
安顺武庙简介安顺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史上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存大殿、观音阁为清朝中早期建筑,其他建筑均为后期修复或重建
2024-06-25 23:16:00
寻幽探古辽阳城(行天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杨慧宏 鞠立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2 版)辽阳白塔和广佑寺
2024-06-26 03:57:00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