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8 14:05:00 来源:戏说三国

尉迟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公元前553年受封为宁蜀公;北周年初,拜柱国大将军;北周宣帝时,任命为相州总管。杨坚是宇文赟的岳父,宇文赟继位后杨坚之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也因此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宇文赟死后其长子继位,因长子年幼,杨坚辅政。杨坚不满辅佐一个孩童,于是密谋篡位,尉迟迥对杨坚的想法早有预料,于是有了著名的“尉迟迥之战”。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邺城平面图

战争起因

1、杨坚辅政

周宣帝病逝后,其子宇文衍继位。因宇文衍继位时年纪尚小,于是大臣便提出让隋国公杨坚辅佐朝政。独揽朝廷和军事大权的杨坚开始忌惮同样德高望重的尉迟迥。他担心尉迟迥和其他一些叛臣图谋不轨,于是便将各地官吏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杨坚这一举措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其中就有尉迟迥。其实当时杨坚辅佐朝政的时候尉迟迥就不是很同意,但是当时未在朝堂之上,等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而今杨坚更换官吏的做法更遭到尉迟迥的厌恶,严重怀疑杨坚会夺权。杨坚认为德高望重、顺应民心、手握重兵的尉迟迥很有可能会过来夺权,于是便有了这次大批量跟换官吏的措施。正是因为这个举措彻底激化了杨坚和尉迟迥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成了尉迟迥之战的导火线。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尉迟迥

2、矛盾激化

杨坚辅政之后,就开始清理北周旧党,因为担心尉迟迥谋反,于是借着安葬周宣帝之名召尉迟迥回长安,另外安排韦孝宽代守邺城做相州总管,为了防止河北、山东的百姓对此安排不服气,特意找了北齐旧臣来收买人心。代守邺城的韦孝宽今年已经70高寿,他们对朝堂的变故心知肚明,所以在这次任职的路上,韦孝宽是小心谨慎,就在快要到达邺城的时候,一天晚上士兵来报说,韦艺前来觐见。韦孝宽赶紧去见,见到韦艺之后,他告诉韦孝宽说尉迟迥有谋反之意。韦孝宽听完立即带着韦艺往回赶,每经过驿站就欺骗是尉迟迥要来,并且赶走了每个驿站马厩里面的马。等尉迟迥赶到驿站,他们早就跑了,而且还没有马,于是就放弃追他们了,这才使得韦孝宽和韦艺逃过此劫。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韦孝宽

战争过程

1、一呼百应

韦孝宽逃跑后,密告杨坚,尉迟迥有叛逆之心。杨坚又派人送信给尉迟迥表明自己没有夺权之意。此时的尉迟迥已经顾不上猜忌杨坚的意图,便斩杀送信之人。之后便召集管辖地区各级官吏和城中百姓,告诉他们说:“如今身为辅政大臣的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遵臣道。太祖皇帝是我娘舅,现如今贼人作乱,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国家毁于贼人之手,我要讨伐叛贼,尔等愿与我一起。”一呼百应,旗下百姓和诸位将军都愿意跟随尉迟迥一起讨伐逆贼。尉迟迥起兵之后,一些不满杨坚的世族也纷纷加入,渐渐的讨伐规模越来越大,朝廷也开始忌惮尉迟迥,于是派韦孝宽出兵平叛。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韦孝宽大军

韦孝宽领兵到达武涉,首先对峙的是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韦孝宽的大军和尉迟惇大军打了好几天都未分出胜负,就在此时,韦孝宽的部下李洵秘密拜见杨坚,告诉杨坚,韦孝宽大军和尉迟惇大军一直对峙未能分出胜负的原因是军中有人收了尉迟迥的财物,并且和尉迟迥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说他们两军一直未分出胜负。

杨坚听完之后就不安了,与谋臣李德林以及其他将军商量此事该如何解决,杨坚想撤下这几人的职务更换其他的将领,谋臣却反对杨坚的决定,他说,现在事实真相难以辩解,如果临时更将领,这可是战场上的大忌呀!此前赵秦之战时,赵国临时更换将领导致战争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况且我们不知道他们与尉迟迥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不如我们暂时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杨坚思考之后感觉李德林的说法更可靠,于是便采纳。但是派亲信去监军,这样更为可靠。监军到达之后,韦孝宽就感觉到肯定是杨坚对自己一直未打败尉迟惇有所担忧,于是集聚所有兵力最后之战,最终战胜尉迟惇。

2、杨坚一派

杨坚更换前朝官吏这一举措可以说是让很多人反感,尉迟迥一反,他本身的追随者就有很多,再加上还有很多的地方接到这样的命令之后也十分的不高兴,也都开始起兵造反,此时他们的兵力已经有十万多之众。到了七月,叛乱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根据当时的战况分析,尉迟迥此时集聚的兵力高达二三十万,而杨坚此时的队伍最多不过二十万人,不过这是个数据都是最保守的,也就是说这是双方最低的兵力人数,两人实力相差悬殊。有很多人开始倒向了杨坚这一边,虽然他们严重分散,但这些州郡却很好的阻碍尉迟迥与各地方的联系。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敦煌壁画中北周士兵作战图

战争的结果

1、尉迟迥战败

大象二年八月十七日,尉迟迥和儿子尉迟惇以及胎弟西都公祐,他们一共集结十三万部队在邺城,尉迟迥率领上万人马,他们统一着装,佩戴绿色方巾,号称“黄龙兵”,西都公祐统帅士卒五万从青州赶来支援,并且派三千骑兵率先进入战场。尉迟迥军中的人大多来自关中,关中人体格健硕,英勇善战,很快便占领上风。韦孝宽看到此景感觉对自己不利,于是赶紧召集各位将军商议该如何扭转眼前状况,行军总管于文忏提出用诡诈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麻烦。此时两军对峙上万的老百姓在城墙前进行观战,如果此时朝百姓放箭,那百姓一定慌不择路的逃跑,在逃跑过程中便会冲散尉迟迥大军的阵型,我们便有了可乘之机。于是杨坚便按于文忏说的向百姓射箭,果真如当初计划那般百姓冲散了尉迟迥军队的阵型,此时的场面混乱,不知谁大喊一声“尉迟迥已经被我们俘虏了。”尉迟迥的士兵都蒙圈了,布置好的阵型此刻也变的支离破碎,韦军抓住时机一举攻破邺城。尉迟迥知道已经无路可退,便自杀身亡,此战结束。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尉迟迥之乱示意图

2、杨坚胜利的机缘

此战杨坚可以胜利只要是得益于韦孝宽手下行军总管的诡诈之术,他用诡诈之术涣散迥军军心,士气,然后攻其不备,取得胜利。此战杨坚胜利也是必然,尉迟迥起义时主要是为了拥立新主,但是他没想到是的是宇文赟在位时的暴虐荒淫,以及奢靡,大肆修筑华丽宫殿的举措和残暴的手段引起的许多皇室贵族的不满,所以这次尉迟迥起义,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只是在一旁观战。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两军对峙

3、尉迟迥之战刺激隋朝盛势

尉迟迥之乱杨坚完全控制了军政大全,并且在朝廷内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这是尉迟迥之乱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而且为之后杨坚推翻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做了铺垫。尉迟迥之乱的间接影响了大批汉人进入北周境内,对后期民族统一也做了铺垫。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邺城之战

隋朝的建立完成了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家的统一,开创了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尉迟迥之乱直接促进了隋朝的建立。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为何能取得胜利?

▲隋文帝杨坚

总结

尉迟迥之乱让社会再次陷入战火,百姓们民不聊生,有人说尉迟迥此次叛变是生死之战,因为他和杨坚之间必有一场战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也有人说尉迟迥是为了打着忠心护国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私信,其实不管哪种评价,都注定了尉迟迥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这次叛乱之后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隋朝登上历史舞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昉郑译遗诏设坑,才子李德林奇破阳谋(六)
...权力,当然也不掌握军权。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提议来划分胜利果实,刘昉掌握行政大权,郑译把握军事大权,那杨坚不就成了一个明面上的傀儡吗?我自己冒着这么大的风险难道就是为你们俩做慈善
2024-10-09 14:01:00
掌控朝堂的杨坚,周宗室再无力量抗衡,他为什么把大权拱手让人?
...,怎么办?杨坚刘昉很聪明地找到太后杨丽华,寻求她的支持。无论从情理还是形势来说,杨丽华理所当然会支持父亲。因此在宣帝遗诏中,杨坚成了辅政大臣,总知内外兵马事。另一面,忠于皇室
2023-01-12 22:09:00
中国史上这个朝代因过于强大而灭亡
...力的国家,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家族窃取了曹魏胜利的果实,真正结束了三国动乱,开创了晋朝。但晋的统治相当腐朽、混乱,中华大地还没有享受到百年和平,天下就再次因为八王之乱
2023-12-29 05:30:00
宇文皇族到底该不该被杨坚灭掉满门呢
...过分一些,他不但杀死了年仅九岁的周静帝,更是准备对宇文氏全族动手。有一位名叫李德林的亲信表示反对,却被杨坚怒斥,从此之后更被疏远。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高、杨惠亦依违从之,
2023-05-11 11:37:00
聊聊北周国第二位皇帝宇文毓
明帝宇文毓是北周的第二位皇帝,是宇文泰和姚夫人的儿子,同时也是孝闵帝宇文觉同父异母的哥哥。宇文毓因为出生在统万城,所以有一个统万突的小名。宇文毓从小就酷爱读书,并且待人宽厚,所以
2024-05-24 09:48:00
南北朝有个皇帝,功绩堪比秦皇汉武,可惜死得太早
...度却没他们高,主要因为死得太早了,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宇文邕。许多朋友对南北朝这一段历史不太了解,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成,这段时间是从420年—589年,也就是东晋灭亡之后,到
2023-05-24 12:10:00
尉迟迥有十几万兵,为何68天就败了?
...持新帝,其意图是为了谋取私利。所以也有一半的官员是支持杨坚一党的。而韦孝宽路过尉迟迥所在地朝歌时,以称病为由,暂缓了行程,对其尉迟迥的亲信,他的外甥韦艺以性命相要挟,套出了尉
2023-02-18 18:59:00
...,逃往平凉,共同商议抗拒侯莫陈悦。赵贵首先提议迎接宇文泰。宇文泰来到后,任命赵贵为大都督,兼任府司马。侯莫陈悦被平定后,赵贵以原来的军职代理秦州政务,担任秦州大都督。赵贵治事
2023-03-14 11:28:00
权力的游戏:宇文邕如何从板砖中拍出北周的辉煌
...的对抗。他派遣名将出征,精心布局,力求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正如“兵者,诡道也”,宇文邕深谙战争的奥秘,通过巧妙的战略安排,逐渐扭转了局势。一次,他派遣名将李景出征北齐,李景利用
2024-12-14 09: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