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阳城县邑诗文之风华起于金元,盛于明清。尤以有清一朝多贤哲君子,彬彬之士。其骚客述作如林,皆戛戛然独举,诗林之秀色着实可观。
在清顺治及康熙初年有白胤谦、田六善等辈执牛耳。康熙中后期有陈廷敬及其族中叔伯兄弟子侄,又张文炳、卫昌绩等皆为环羽。然尤以陈廷敬家族父兄子孙辈如陈明轩、陈法于等,皆能为诗,绵延百余年极盛于时。乾隆年间亦有田懋、郭兆麒、王炳照等立于三晋诗林,皆有光辉,田懋即雍正朝相国田从典子,吟诗为文得苏韩风骨。乾嘉年间有延君寿、张晋、陈金门、张礼垣等继承遗风,结成“樊南诗社”风行于樊溪南北,人称“骚坛四逸”,招引域内一时风尚,尤以隽三张晋为俊杰,誉满当朝。周围聚有延棠、张域、李毅等人。后经道咸年间有李焕章、杨庆云、王卯庵、延常、曹化南、张贻谷、韩倬山诸人结“七逸老人”诗社,吟诗弄赋,续为尾音。由此可见,有清一代,县邑诗文吟咏之繁荣,代不乏人。
然纵观县邑清代这一诗人群体,以田珩、王炳照、张晋、李毅等10数家布衣诗人,隐逸之士最为醒人耳目。然能以布衣诗人冠首者惟南村!南村者,即王炳照其人,字青甫,号南村,别号“青萝山人”,其意即追唐“边塞诗人”岑嘉州游读于河朔所居王屋“青萝斋”之遗迹。
南村先生乡籍为县邑樊山南麓樊溪之畔郭峪里,其自称考乡籍郭峪古名为“裹金峪”。南村少自贫贱,拔贡举后屡试不第,遂弃制举之文,潜心为诗,究心于佛,诗名于乾隆年间为邑中佼佼者。“樊南吟社”诸君,或出于门下,或经其点拨,诗皆成大器。而南村先生博览经史,精于内典,得句皆呈禅意。临帖法古,学文制诏,无不神似,直可乱真。其诗学后辈延君寿先生有诗论曰:“南村诗,少学金元,妩媚多致。晚年乐府读史诸作,直造李义山(李商隐)、杨铁崖(杨维桢,明初著名诗人)之室,应以可传许之。”
南村少即聪颖过人,其友陈明轩所作《青萝山人传》云:“山人十三四岁读等身书,能为韵语。应童子试,邑令兰溪胡公邦盛署其卷曰‘析城王屋之灵,其在兹乎!’置之官廨,与公子同笔砚,亲教之作制举文,许以必售。”以至南村屡试不第,绝意功名后深以为愧于胡公,常对人泣曰:“不恨抱璞而刖,恨不副知己期望耳!”
时人所传,南村禀性清奇,多与世不合,常为诗文所累,虽诗逾工,然穷益甚,也是应了“穷而后工”的老话。南村虽困顿一世,然傲岸终身,常白眼骂世于道,傲睨不屑于人,反则常交田父佣保为酒徒。当日朝中之贵毕秋帆(毕沅)尚书、袁简斋(袁枚)太史皆海内贤哲,人咸谓“以子之才而谒其门,必当有遇,而南村卒不往。”可见其落拓不羁,希古守志之心性。其于《初度日示内人》诗中曾自叹“咄咄诗空怪,硗硗入世难。”然荔甫延君寿先生则说“使南村早登贤,书捷南宫,逐逐于仕宦之场,必不暇为诗。为诗矣,曳裾侯门,乞怜摇尾,其诗必不工,必不能传于后。”我则私愿南村先生能书捷于南宫,逐逐于功名,荣禄于世俗,不致其一生窘促之“短榻风霜夕,寒灯冷欲燃。”“牛衣悲往事,马齿叹余年。”或能令南村先生舒眉展颜,解心中“怀璞刖足”之悲愤,释有负知己胡公邦盛署卷、赐砚、亲教、抱怀期望之愧恨。于后,樊溪侧畔则或多一“天官王府”,冢宰之第。少一慷慨悲凉之士,布衣骚客之名。当然樊溪词坛或由之而逊色,少了一番风景。
于南村诗,其挚友陈明轩先生则有另一番见识云:“人谓山人(南村)诗如李于鳞,读至三十首后渐少意味。(其)不知山人名不罣朝籍,屈身田野间,无大题目以发其真蕴,所业遂止于此。假令成进士,入词林,与海内文人相角逐,安知不驾济南(李于鳞)而上之,徒使之老死深山也。惜哉!”语中“济南”即明嘉靖朝著名文人李攀龙,字于鳞。为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后七子”领袖人物。明轩先生论南村事可谓眼界开阔,识度清远。
明轩与南村是总角之交,情同莫逆。南村在《醉歌行送明轩东游》中有句云:“明轩明轩总角交,别余东踏海云涛。”“二十年中几回客,君换朱颜我头白。别君一度送君诗,一诗不抵离愁百。”桃花潭水,千尺之情可了然于一目。南村病,弥留之时,与明轩、君寿于卧榻执手而泣曰:我且死,《介雅堂诗》八卷都无足观,拉杂摧烧之,勿遗后人笑。”在南村,或平生困顿深受诗文之累,以不足以传自哀之。或人穷志屈,羞于累及故人,不得已而言之。从《介雅堂诗》延君寿先生序言中,揣南村嘱意或许兼而有之。人将死,其言也善哉!然明轩则深怜南村先生意之悲凉,于次年正月即致信于荔甫君寿,嘱其辑选南村《介雅堂诗》稿,并作序文,“谋为镌版问世”,还亲自撰写了《青萝山人传》。明轩君可谓南村之肝胆。《介雅堂诗》方始由明轩于山左历下付于枣梨,版传于世。后民国二十二年(1933)经县邑商诸瀛仙吴登云先生于兵火余烬中拾得残版数简,又祥加搜罗,获全豹而亟印成册,得以传后,现馆藏于省图。想南村先生《介雅堂诗》终得以薪传,先生如九原有知,当应涕泗而拜。
明轩先生即黄城陈氏后人陈秉灼,字亮宇、号明远,是相国陈廷敬之裔孙,四代之后。明轩虽为诸生,然志行高尚,有平生抱负。通度支并申韩之学,有经世济物之才。于时不遇,遂不逐功名,不求闻达,然性秉豪侠,慷慨义气,曾屡致千金亦散之。明轩还精于治河筑堤、城池营造之术,客居济南三十余载。与时日山左著名学者,书法家、训诂学家桂馥,字未谷,为好友。乾隆五十四年(1789)在济南五龙潭地,与桂馥、研虑禅师等人筑“潭西精舍”,掘“七十三泉”,由明轩主持建造之。“潭西精舍”落成,数年间终日聚南北文人雅士吟诗作画,曲水流觞,率性而自然。至嘉庆元年(1796)秋,桂馥远赴云南永平县令任上而人散告终。有明轩作《潭西精舍送桂未谷先生》诗,以为记:论交好在任天真,筑室潭西去住频。花径流觞春水漫,石床题字墨痕新。八年禅榻青灯侣,万里官衙白发人。记取青桐髙几节,相将重此赋闲身。
诗中诉尽其与未谷先生花径流觞,石床题字,八年同禅榻,青灯共伴侣之情深。知己远行,精舍人散,明轩遂投效河工,得小吏,又旋弃,于嘉庆九年(1804)筑堤横家楼,客死工次。其甥,著名布衣诗人隽三张晋,作《挽陈明轩炳炜舅氏时殁于黄河工次》挽之:豪情侠气两无俦,忽堕元龙百尺楼。黄阁青山归路杳,惊沙急浪一棺愁。半生长物惟诗卷,何处栖魂不首邱。此日羊昙悲更甚,独携马策哭西州。明轩工诗,然视为馀事,著有《高都陈氏家传》《山乡方言考》《游山日记》《听书楼诗集》等,与人合编有《潭西精舍纪年》。
近阅清代乾嘉年间邑人延君寿先生诗论《老生常谈》,又延及其所著编《六砚草堂诗钞》《樊南诗钞》《介雅堂诗钞》等,深感县邑在有清一朝文风之盛甚为惊艳。在沁河之滨,樊山之麓更是风雅勃兴,济济一堂,尤胜之一筹。以王炳照、延荔甫、陈明轩、张隽三诸君诗品之高洁尤令人心恸。遂搜罗南村、明轩遗迹辑以成文,移隽三《介雅堂诗》开篇题词“一卷遗诗待解人”为题,搬运至此,以感怀南村先生硗硗之品性,落拓之境遇。
继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