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我国西汉武帝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武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文有司马迁、张骞、东方朔等人,为汉武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同样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却终身未能封候拜将,最终含恨而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飞将军李广终身未能封侯?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广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一起去探讨一下吧。
一、李广的生平事迹
(一)李广的出生以及李广的家世背景
李广,陇西成纪人,李广的祖上是秦国著名的大将、灭燕名将李信。数代为将不可不谓家世显赫。汉文帝十四年因为跟随大军出击匈奴被汉文帝封为中郎。在景帝时,先后但任北部边域七个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召李广担任未央宫的宿卫将军。元光六年,担任骁骑将军这一职位,带领万余骑兵从雁门出发攻击匈奴,因为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后来运用计谋逃脱。之后任右北平郡太守。据《史记》记载称“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在汉匈漠北之战中,李广担任前将军,但是却因为迷失了进军道路,未能参加本次大战,后来感到愤愧而后自杀。为此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李广难于被封侯的原因
1.李广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且治军能力短缺
飞将军李广有一次晚上喝醉了酒,发现草丛有只老虎,便用弓箭射,后来发现只不过是块大石头,却羽没于石,可见其勇猛。但是史记曾经记载,李广治军,爱士卒而松法度,治兵士甚宽,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李广治理军队的时候,过于爱惜士兵而宽于治军的法律制度。除此之外,史记中还记载说李广在行军中结营的时候,草草了事,只不过远远的放出侦察兵。从上面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来李广为人勇猛有余但是却治军能力不足。这样他所带领的军队自然就难以取得大的胜利。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当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霍去病、卫青这一类有勇有谋的人。李广难于被封侯也在情理之中,在战争的进行中光靠个人勇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带领军队取得大的胜利才是重点。而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李广在右北平担任太守的时候,但是汉匈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然而身为太守的李广居然带领百余人去追击三名匈奴射雕手,让边陲重镇处于极其危险的地步,这更加说明李广不具备封侯的条件。
2.李广为人缺乏大局观,性格有较大缺陷
根据史书上对于李广的描写可以推知李广为人睚眦必报 ,心胸狭隘。据《史记》记载,李广的最一次出击匈奴是跟随大将军卫青参与了灭匈奴的漠北之战。可以说这也是李广封侯的最后一次机遇。然而,或许是天意弄人,李广被分配到与右将军赵食其一路,从东路出发夹击匈奴,但是李广却因此愤愤不平,耻于和赵食其为伍。因此一怒之下不向大将军告辞就恼怒的回到部队。在这样尴尬的状态下与右将军赵食其一起出击东路,再加上塞外自然环境的恶劣,最终导致大军迷路,无功而返从而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反映出李广为人心胸狭隘,与他同时代并且封候拜将的韩安国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李广的性格缺陷体现在杀霸陵尉的这一事件上,有一天霸陵尉扣押了外出饮酒而夜归的李广,让李广在霸陵亭过了一夜。李广感到羞耻便因此怀恨在心,在匈奴打败当时的右北平太守韩安国后,李广接到皇帝的命令去接替韩安国,李广因此便要求带领霸陵尉一同出征,但是到了军中便借口杀了他。在这件事上李广的性格缺陷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往往意气之举而不考虑做事情后果。其遇到事情睚眦必报,心胸狭窄不能容仁人的性格。这个性格的缺陷也让李广难于被封侯。
试想一下,一个为人心胸狭隘,缺乏一定大局观的人,要想得到英明神武如汉武大帝这样的君王的青睐,不得不说有很大的难度,同时,李广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能够与同僚很好的相处,依仗自己老资格便盛气凌人,又怎么能够在出击匈奴中和同僚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取得一场大的胜利来让君王为自己封侯呢?又怎么能够期望别人为自己说话呢?这是李广难封的自身的因数。
3.李广的功绩不足以让李广封侯
众所周知,无论是霍去病还是卫青等人的封侯,固然有皇帝的青睐在其中,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有足够的战绩来封侯,例如霍去病,史记记载说“少勇武有谋,冠绝三军”,当然霍去病最为人说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封狼居胥的事迹,一度成为汉家军人的最高荣誉。卫青也是如此三次指挥对匈奴的战争,成为汉朝一颗耀眼的将星。都达到了封侯拜将的标准。
反观李广虽然被人称之为飞将军,但是更多的是称赞他的勇武,在三国时期,吕布也被人称之为飞将军,由此可知,飞将军称号是对李广勇武过人的称赞。而李广在对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败少胜多,但是大胜是极少的 ,据史料记载,“广身经七十余战,必身先士卒,败少胜多,”但是大多数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对于大局没有多大的影响,这也是李广难封的应该重要原因。
4.李广生不逢时加上李广曾经犯过严重的政治错误
一代明君汉文帝曾经说过: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不仅如此太史公司马迁也评价李广说:“其运数奇”大概意思就是说李广这个人他运气不太好,有点生不逢时的样子。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李广壮年的时候,正当建功立业之时,又恰逢文景之治,天下太平,边疆战事平息,缺乏给李广展示的舞台,等到汉武帝时代,发动了灭匈奴的战争,但是李广如同冯唐一般垂垂老矣。而且又不如卫青、霍去病等人受皇帝信任与宠爱。导致了李广一直缺少磨砺他的机会,也让李广封侯变得遥远。
再者就是李广犯下了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错误,在于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私自接受了梁孝王的梁国将军印。而梁孝王一直有意在皇帝死后成为新的皇帝,这让当时的皇帝汉景帝十分提防梁孝王。看见李广私自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纵使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没能接受封赏,同时也在皇帝心里留下来非常不好的印象,为以后李广终身未能封侯埋下了伏笔。
5.当时的军功制度对于李广有着一定程度的特色限制
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理所当然的汉朝的军工制度很大一部分承袭了秦朝的军功爵制,据史料记载汉朝的军功很大一部分是按照斩杀敌人的数量、斩杀活俘虏敌人的地位高低来计算的,例如在第三次汉匈战争中,一代战神霍去病千里奔袭直捣龙城,《汉书·霍去病传》曰:,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后来霍去病被封冠军侯,看见如霍去病这样深的汉武帝喜爱的人尚且要通过一定的战功封侯,从侧面反映出汉初的授爵制度依然是比较严格的。
而李广由于威名赫赫,几次出征匈奴,匈奴都望风而逃,虽然达到了军事目的,但是确没有满足当时的军功标准,不仅如此,由于年纪的日益增加,体力和精力也大不如从前,不能像往常一样亲自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年龄的增长也为李广累计军功带来了困难,自然而然的久加大了李广封侯的难度。
三、总结与思考
李广难封,不仅仅有李广自己能力不足、政治觉悟不够以及性格缺陷等内在原因,也有受当时军功制度的影响、朝堂党派斗争的影响的外在客观原因。或许也有李广曾经杀降所带来的因果报应等等,总而言之李广未能封侯的确是李广这位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大将一生的遗憾,或许这也是他为什么最后会拔剑自杀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李广的确当得起名将称号。
大江东去,历史往矣,李广未能封侯,不仅仅是他一生的遗憾,同时也引起了众多怀才不遇的人们的感叹,如王勃曾经在滕王阁序中写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正表达了对李广一生怀才不遇的总结,也感叹自身命途多舛。我们不仅仅看待李广难封时只是一味的感叹抱怨 ,我们还需要从李广难封中得到自我的启发,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要及时更正让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勿学李广难封。留下给后人唏嘘。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