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相遇朱小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06: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在光村的一座旧宅院门口,见到了正在参观的朱小涛先生,他是朱自清的嫡孙,大伙围着他合影,我也一样,合影时趁便问他哪年离开太原的、以前在哪个学校教书等。朱老师得知我也当过多年中学老师、教过几遍《背影》,马上有了共同语言。

朱小涛年过六旬,身材高大匀称,能想见他年轻时的俊朗帅气,慈眉善目,浓眉中有长而白的寿眉,谈吐含笑、行走微佝,恰如古人描绘柱国重臣的那种“循墙而走”的步态。不过在光村那上午,大伙儿都在青石墁砌的街巷里“循墙而走”、踏访故宅深院。

来前就在微信群里,看了一篇朱小涛的记者访谈,了解到一些信息,比如他生长于山西、在太原当中学教师……我把访谈转发给灵丘作协主席、小说家房光,早前他曾跟我聊过朱自清有个儿子在太原。房光很快就回复了:“朱小涛见过几次。我在山西农民报政教组时,他母亲李源是组长,与我对头办公。他弟兄3人,没姐妹,他母亲喜欢女孩,星期天就让与我们一起的女孩去他家吃饭。他爸朱润生,还在灵丘下放过两年,见了我也有话说。他母亲每年要去清华园看望朱先生夫人陈竹隐,还托我带过小米。”

这一来就对上号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那句“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提到的“闰儿”,是朱自清的二子,大名朱闰生。房光兄写成“朱润生”,是笔误了。8号上午,朱小涛在新绛中学报告会的开场白中说“‘闰儿’就是我的父亲”时,在场的学生们齐声惊叹。

初次交谈所感与我在访谈里读到的坦诚谦和一致,我不知道名家之后该是什么模样,朱小涛这种“骄矜之言不可有”的坦诚谦和就令人信服,这种素养才叫榜样。在澄泥砚生产基地,又坐在一起歇息交谈,中午又接着餐叙,话题围绕朱自清先生入选教材的作品《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江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也讨论朱自清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来散文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中间我提起春晖中学,朱老师便展开谈到了白马湖派作家群,谈到了丰子恺、夏丏尊、朱光潜叶圣陶的故事,增广了我的见闻。

晚餐带酒,我坐了另一桌。我是振川主席约来的,是“编外”,“客中客”,不能越位。后来主人把我安排到主桌陪朱老师。我开车不碰酒,朱老师两次把酒殷殷问我酒量如何,我都以茶代酒,说下次陪朱老师喝两杯。朱老师笑道,那今天就委屈你了。

次日上午,在新绛中学举行的“走近朱自清”报告会上,当朱老师说到朱自清爱饮酒但酒量浅常喝醉,我在听众席上会心暗笑,心说此与五柳先生何其相似乃尔?“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文人与酒之可爱如斯的趣闻,自古以来就有层出不穷的翻版。

报告会上,朱老师致力于把文学大师朱自清还原为真实可感的平凡人物,比如说朱自清个子只有1米59到1米6,座席上的高中生齐齐惊呼,和他1米84身高悬殊太大了。比如当衣沽酒招待叶圣陶吃饭。比如身披云南车夫的毡斗篷在西南联大的校园里徜徉自如……祖父的逸事由孙子说出,才是地道的掌故。当然,也只有至亲骨肉,才可以这样拉家常似的轻描淡写地戏说。朱老师的讲座听似漫谈,实则逻辑有序,循着一条见人见性见风骨的线索。讲到朱自清勤奋治学时,讲了朱自清用中、日、英3种文字写日记,巩固单词加深记忆。这个故事对于台下听课的高中生来说不仅励志,还是学习方法。

讲到了文人风骨这段,他强调了朱自清的君子人格,特意讲到朱自清病逝后,陈竹隐整理遗物时,在钱夹里看到朱自清叠放整齐的6万法币,这些遗产当时不够买一个烧饼,却能表现朱自清贫贱不移的骨气。朱老师语气蔼蔼,循循善诱,课堂把控能力很强。现场听众,不论是穿校服的高中生,还是从各市县赶来的作家,都专心入神,看得出朱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报告会上,还有一个“荷塘月色”澄泥砚的赠予仪式,由绛州澄泥砚工艺美术大师蔺涛赠予朱小涛。这个仪式是这次采风活动的重心。“荷塘月色”澄泥砚是经典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珠联璧合的精美工艺品。

报告会出来,趁朱老师抽烟工夫,我用微信把《〈背影〉:紧扎在视线尽头的风筝》转给他,这篇文章20年前刊发在《山西文学》(2004年9期)上,朱老师现在从事朱自清研究,这篇文章也许有资料性。原以为朱老师不出席下午的创作交流会,我提前告了别,朱老师说咱们一定还会见面的。

采风归来,总觉得绛州遇见朱老师是缘分,总觉得这次采风自始至终是沾了朱自清先生的“光”,这光是《荷塘月色》里的月光,也是辉映于“荷塘月色”澄泥砚的非遗之光。试想一下,有阳春烟景的渲染、有静照心田的月色的铺垫,似这样的遇见,实在太珍贵、太美好了。

张乐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桨声灯影”里探寻美育 阅美南京《写给朱自清的一封信》主题文学月活动正式启动
百年前,朱自清与俞平伯相约泛舟夜游秦淮河,留下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百年过去,这片中国散文里的最美金陵夜色依然给予人们无限美好与慰藉……(学者嘉宾对谈)朱自清《桨声灯
2023-08-26 13:24:00
我的红尘,始终无法做到真正的宁静,也无法逃离这尘世间的烟火
...深深的爱意。只是比起这篇再别康桥深情,我更喜欢的是朱自清的那篇散文,荷塘月色。简单的文字,却描绘除了一幅夏日荷塘的唯美景色,以至很多年后,但凡在夏日里遇见荷塘,特别是月色朦胧
2023-04-23 19:33:00
...来到“水木清华”荷塘。站在那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冬日的荷塘上,荷叶已经凋零,只剩下了几片残败的黄叶。冬日的阳光洒在荷塘上,带来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
2024-04-18 02:59:00
《经典常谈》及其他
《经典常谈(注释说解本)》 朱自清(著) / 萧桓(注释) / 刘勃(说解) 新星出版社 2023年9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背影》是耳熟能详的作品。朱先生的散文,清新自然
2025-04-18 12:25:00
难以忘怀那一刻
...忆里,永不消散。趣味一刻外婆家门前的荷塘景色不逊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美”,更不缺少凤凰传奇歌里的“趣”。“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6岁的我,迅速脱了个精光,哼着歌曲《荷塘月
2024-02-26 01:01:00
法·视界 |让家庭监护就位!白云检察发出《督促监护令》
...督促监护令》,要求其正视监护不力的问题,加强对儿子小涛(化名)的管教,推动筑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防线。今年3月,未成年人小涛伙同另外三名“好朋友”,通过在“快手”上学习重新搭线
2024-06-20 01:21:00
“不好好学习就去捡垃圾”,妈妈一句话男孩负气出走
...!”9月11日上午10时许,汉阳一家长报警,焦急地称小孩小涛(化名)走失,希望警方帮忙。监控视频截图原来,当天早上7时许,一家人在小区附近吃早餐,小涛告诉妈妈鞋子湿了,让妈妈
2023-09-16 09:55:00
2017年男孩殴打劝架老人,老人倒地去世后,男童父亲:多管闲事
...小男孩带回了派出所,然后联系了男孩的父母。男孩名叫小涛,他的父母在接到派出所电话后,很快就来了。小涛的父亲在了解清楚情况后一个劲地说“这事不对劲!一个小孩怎么可能会打死一个五
2024-08-29 19:32:00
在那荷花盛开的地方
...大学?懵懂的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地方,也第一次听说了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五一”假期再次见到表姐时,她书桌上的试卷摞得似一座高山,她则像攀登高山的登山者,锲而不舍,越
2024-05-30 03: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