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末只会考试的读书人是谁
...睡觉了。最初看到这故事的时候,原本以为只是张岱调侃读书人的笑话,并非实有其事。可是后来看了张岱同时代的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才知道当时的社会上,还真有这样的士人。此人姓丁名宾,不仅中了进士,后来官还...……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宋朝的文人在成名之前做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读书人为了求名不仅要经商,还要晚婚。【简介】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因为宋朝的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使得宋代的“文官”工作不仅铁,福利也比其他朝代高。读书人蜂拥而至,但通过考试的...……更多
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不求官”
...流动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即在士大夫政治的鼎盛期,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读书做官,完成阶层上升;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缩减与受教育的文化阶层的扩张,本就僧多粥少的仕途之路变得相当难走。到了元代...……更多
...决策给文化教育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损害,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无法通过正常的考试进入仕途,只能隐居乡里或者流落江湖;许多有见识的率真之士不能通过正常渠道上书言事,只能默默地忍受不公不平或遭受不应有的迫害。这...……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人还是今人,仿佛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考取功名后,读书人的生活便一帆风顺吗,抑或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节点?历史学者王瑞来的《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一书站在历史研究的角度上,给予我们颇多启示。...……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时期,秀才和进士是相等的,而且秀才也是非常难考的,读书人能够考中进士的成功率非常低,以至于最后,秀才这一科目没多久就去除了。从此之后,秀才便成为所有参加考试的人的统称。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考试科目也在...……更多
...书店,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朱钰芳说,这也是给全国读书人的一份新年邀约。 ……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占据的特殊地位和巨大份额。所谓“学而优则仕”,清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就是通过科技考试进入仕途,于官场施展政治抱负,赢得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埋首于书册中,只求能够在科举中出人头地。晚明曾有读书人写了一篇〈不第赋〉,抒发四十岁还未考取的哀怨心情,最后还不忘勉励自己:「前程事,暗如漆,塞翁失马休嗟怨。且莫埋怨,埋头对着圣贤,科场门终不掩。且...……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主事,当然倒数的基本就外放了,不留在京城。在清朝,读书人想要成为一名知县,确实需要历经一系列的考核环节。这些考核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朝时的解试、省试一起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另外,创设了特奏名制度,将殿试或省试落选的举...……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才。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逐渐摆脱了弊端...……更多
陈安之死:朱元璋时代的科举冤案
以前考清华北大并不比现在难。读书人是全国唯一能通过考试的人。他什么都差,但学习不好。科举考试是穷书生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方法,为了拥护读书人,有的人吃了麸皮厚的蔬菜,倾家荡产,有的人甚至参加科举考试...……更多
谁说都在刷手机?2700个瞬间,记录北京地铁读书人
“一个个地铁读书人就像一粒粒种子,传递着‘阅读可以随时随地开始’的讯息。在一次次短暂的旅途中,地铁读书人建构着丰盛的自我,也编织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当拍摄“北京地铁读书人”的日子“滑”进第7年时,...……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阶层。这还要追溯到隋朝时期,当时的读书人如果想用“十年寒窗苦“来换取功名仕途,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就必须先做好“喝墨水”的准备;《隋书·礼仪志》记载“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简单的翻译...……更多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对东汉的文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轰动。试想一下,无数读书人穷经皓首,一直在努力读书。然后某天有人告诉他,你读的书,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帮读书人得崩溃成啥样啊?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再加上后来史书上对此有...……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丰收,那些沉甸甸的收获就是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对于读书人来说,金榜题名就是他们的愿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都是插花游街马蹄轻的荣耀时刻人们都觉得读书人只有考上了状元才能叫咸鱼大翻身,当看到《儒林外史》中的...……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不思考一个关乎自身价值的问题。02由于科举制的存在,读书人必须会写一手好文章。可是,一篇辞藻华丽、铺排精美的文章,有什么价值呢?它既不能扫平割据的藩镇,也不能吓退入侵的外族。吟诗作赋倒是能考取进士、青云...……更多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要解开这些不解,我们就需要抛弃一些成见,看看元代读书人的生活。元代儒生的生活按照约定俗成的印象,元代士人,或者说儒生,过的是暗无天日苦不堪言的生活。所谓“八娼九儒十丐”,数千年来都是天之骄子的士人地...……更多
古代读书人:皇帝不杀、强盗不打、小偷也要尊敬的特殊存在
...甚至连小偷见了都要给这类人钱。而这类特殊的人,就是读书人。虽然在古代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的确,因为常年读书,读书人体质确实不强壮。但是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其实是很高的,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度...……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童生,而通过童子试之后则就是秀才,也就是说你是一名读书人了,你也具备了考科举的条件,然而我们之前也说了,乡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范进和吕秀才的故事只是虚构,历史上那些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可谓多得多,著名的...……更多
盘点史上最穷的三个书生
...制度打破了血源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许多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进入朝廷为官,获得施展自己的才华智慧,成为国家的栋梁。科举考试最风光的时候,莫过于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任意考中一个就可以光宗耀祖,美名流传...……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帝汉顺帝,年龄太小了,此时才刚满十八岁而已。在那些读书人看来,皇位可以继承,但是智力是不能继承的。一个十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理解察举制的意义,并且对这套制度里的一些错误,进行系统的改革呢?但很快,当改...……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从封建王朝诞生一来,进入朝廷做官都是读书人的向往。在科举制度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想要进入朝廷做官,只能靠月旦评,或者是别人的举荐。隋朝时期科举被发明,可惜的都是在这个朝代,科举并没有完全的落时。直到到...……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说明考生已经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前面一系列的考试。而且读书人总是有些骄矜的,想显得自己矜持些,不想表现得太过急躁。偏偏贡院放榜的官员们,并不会放过这些学子和百姓们的心情,放榜的顺序,经常是从第六名开始顺次...……更多
他是历史上最穷的状元,考试时写了8个字感动光绪落泪
...朝统治也不稳定,科考无法正常进行。这一来,可把那些读书人害苦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上进的唯一途径是当官,而从隋唐之后,当官大多只能通过科考。科考都不能正常进行,哪怕你读书人满腹经纶,也无法出...……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的意图并不是真的想以喜剧结尾作为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的肯定和奖励,反而是为了写出了更露骨的讽刺。与周进相似命运的范进又遭到了科举制度的何种残害呢?范进中举一节我们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的科考之路也是...……更多
状元李春芳的幸运与平庸:科举考试背后的故事
...。与之不同,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人,大多是穷苦的读书人,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这使得皇帝更加放心,因为他们只能依附于皇权。因此,历代皇帝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最后的考试阶段,皇帝亲自监考,最后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原创陶公出此言,莫非疑刘备有吞并之心?
曹操看着众将的反应,嘴角缓缓地上翘,不过很快他收起了笑意,因为那时他正好听到从郭嘉口中,说出在未来能够威胁他的诸侯。在曹操脑海里第一个升起的人物
2024-11-12 00:05:00
原创记吃不记打,200名中国商人到越南采购荔枝,越南干的坏事忘了吗
近期,许多热带水果都到了成熟的季节,荔枝也到了收获期,开始大量上市。据我国媒体报道,越南北江省今年荔枝获得大丰收,产量高达16万吨
2024-11-12 00:07:00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明朝一开始是非常重视火器的,朱元璋设立神机营,在短短二十年不到就相较元代火器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朱棣时期大量用于实战,领先同时代姑且不论
2024-11-12 00:16:00
当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我省“四普”工作进展如何?近日
2024-11-12 07:18:00
马瘦别走兵,人穷别走亲,老一辈的四句经典名言,句句现实写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很多先辈们用他们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这些名言不仅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财富
2024-11-11 22:52:00
香港艳星53岁痛失老伴,同居26年男友在飞机猝死,如今形单影只!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港电影红极一时,那时候香港拍摄出来的电影是真的非常棒,也正是那时候捧红了一大批的明星,现在还有不少人依旧非常火
2024-11-11 23:00:00
明朝宦官权臣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为何斗不过仅仅17岁的崇祯帝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这个朝代对历史是有很大贡献的。现如今的人们都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魏忠贤等一批奸臣导致的
2024-11-11 23:24:00
她15岁嫁徐志摩,怀孕被逼打胎,生子被迫离婚,坎坷一生最终逆袭
最初知道徐志摩时,我是在高中课本中认识他的,那一首《再别康桥》是我如今依然会背诵的诗,那个时候,我被徐志摩的绝世的才华所惊叹
2024-11-11 23:38:00
一文一物 | 扶马文化及场域构想
来到荔波县洪江村,才知道有“扶马文化”。“扶马”还是“福马”?没有可靠的史料考证。反正在洪江及周边的老房中发现的画有马的小画
2024-11-11 17:52:00
中国算盘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2021年6月29日建成开馆,布展面积约2100平方米,收藏算盘18999件
2024-11-11 19:10:00
微视频|和衷共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不仅是一个汉字符号,更蕴含着深厚哲理与文化内涵。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024-11-11 20:29:00
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不是不会,真相原来在此
一个能做大事情的人,通常不拘小节,一个能赚大钱的人,通常不肯打工,一个顶级的江湖高手,通常不依赖于马匹,只凭借自己的能力
2024-11-11 15:47:00
黄河文化 | 群山尾岱东走海,追溯鹊华山水之美
文|郝国柱历史上济南城北鹊山和华山,曾经环绕数十里湖泽古济水和后来的大清河穿湖而过,多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在此注入鹊山湖。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一广知”中最早记录鹊山湖
2024-11-11 16:20:00
原创民国时期一军校校长,在全校两千多师生面前开枪自杀
提起蒋方震,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但一说蒋百里,人们顿觉如雷贯耳。其实方震才是真名,百里只是字号,但后人叫百里先生叫的多了
2024-11-11 16:56:00
“穿越千年的眼泪,只有梦里看得见”,耳机中犹在回响《千年泪》之时,心心念念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已近在眼前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依托北齐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及展示而建的
2024-11-11 1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