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7 17: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75年三月,东汉的历史上,发生了一桩臭名昭著的‘学术造假案’。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简单来说,这个案子是这样的:某天,皇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在巡查图书馆里收藏的‘漆书’时,发现上面有涂改的痕迹。当时在图书馆这边管事的人,名叫蔡邕,就是后来那位大才女蔡文姬她爸。

作为一个顶级学者,蔡邕对于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反倒是很重视。他很清楚,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涂抹,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而接下来,蔡邕围绕着漆书涂抹这件事,不断追查研究下去,终于掀开了一个大雷!

原来,这些漆书上的涂抹,并不是无意间造成的。而是某些考生,为了让自己能够通过考试,花钱联系宫里的宦官,故意篡改了漆书,篡改了国家的‘标准教材’!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举个例子,某个考生手里的教科书,因为刻印问题,出现了一些疏漏。而当他学完有错误的教科书,再去参加考试,自然就不可能答对。但在这个时候,这个考生就仗着自己家里有钱有势,贿赂宫里的宦官,篡改皇家图书馆里的标准教材。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是只有他手里那一版教材是对的,其他所有考生,手里的教材都是错的!那么最后,他本人自然就能顺利通过考试。而其他考生,就会因为学的东西‘不对’,失去考试资格。

这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最可怕的是,顺着这个思路查下去,以蔡邕为首的一群文人发现:原来,这么多年大家用的教科书,好像一直都不太对!所谓的四书五经,从当年写成开始,这中间已经不知道被改过多少次了!

所以,此时大家用的教科书,光是在内容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个事情当时被揭露出来的时候,其实对东汉的文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轰动。试想一下,无数读书人穷经皓首,一直在努力读书。然后某天有人告诉他,你读的书,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这帮读书人得崩溃成啥样啊?

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再加上后来史书上对此有意遮掩。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知道,当时具体的详细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只知道,最后蔡邕联合一群文人,向当时在位的汉灵帝提出申请,请求要重新勘定‘经书’。

这个事情,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皇帝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所以很快,汉灵帝就批准了,并且开始给蔡邕他们一路开绿灯,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于是最后,蔡邕终于完成了校正,得到了一个‘最完美’的教科书版本。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在这之后,汉灵帝果断下令,在洛阳城南的太学外,树立四十六尊巨大的石碑!此后,由蔡邕亲自主笔,将自己勘定出来的‘经书’,全部刻印在石碑上。以后,大家就以这些石碑上的经书为准,谁都别想再篡改教科书!

这些石碑,就是后来著名的‘熹平石经’。

提到汉灵帝和蔡邕,很多人可能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汉灵帝是个昏君,蔡邕是蔡文姬她爸。但是对于这种史书上讳莫如深的‘学术造假案’,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那么,到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才会出现这样一桩奇案?为什么当时的人,会想要去‘学术造假’呢?而这桩学术造假案被爆出来之后,最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事,我们其实得从古代的信息传播史开始说起。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逐渐发展,奴隶制社会逐渐崩溃,诸子百家的思想,开始纷纷诞生。很多伟大的思想界先贤,开始提出各自的思想理论。这些理论,后来就成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但是随着百家争鸣的开始,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出现了。

这个问题就是:到底用什么东西记载文字,更容易保存。

其实这个问题最早出现,是伴随着文字开始的。有了文字之后,大家必须得想,如何保存文字。而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不同的古代文明,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统一用的石板,把文字雕刻在石头上面。但是再后来,因为不同的文明所在区域不一样,物产不一样。所以最后大家找到的文字载体,也不一样。

比如说,欧洲那边找到的东西,一般是蜡板和羊皮纸。古埃及那边,用的是莎草纸。东南亚那边,用的是一种叫‘贝叶’的植物。

而中原这边,我们最开始用的是龟壳、石头以及青铜器。而到了后来,我们的祖先找到了一种新的东西,那就是竹简。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很多对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发明纸的意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竹简的出现,意义其实同样非常巨大。实际上,在纸出现之前,竹简这种东西,可能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廉价同时又最容易保存的文字载体。

就比如到了现代,我们在一些古墓当中,偶尔也会发现一些先秦时代的竹简。通过相关技术还原之后,我们还能还原上面的文字。相比之下,同时代其他的很多文字载体,都没有这个特性。

哪怕是刻在石头上,经过数千年的风化之后,基本上也都逐渐消失了。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竹简的大规模流行,其实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没有竹简,就算孔子和老子再厉害,他们的思想也很难大规模被其他人阅读。想要长时间保存下来,更是难如登天。

但是接下来,随着竹简开始大规模流行,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这个问题就是:在誊抄篆刻竹简的时候,难免会出错。一篇上千字的文章,错一两个字很正常。而随着誊抄的次数多了,错的字数多了之后,同样一篇文章,可能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大家喜欢玩‘微言大义’这一套。一句话变一个字之后,意思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而当一篇文章,出现好多不同的字之后,这篇文章的基本意思,可能就会截然不同了。

对于这个问题,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其实都没能找到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彻底解决。因为只要是手动誊抄,出错几乎是必然的。

而这样一来,接下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出一个补丁,那就是‘学术态度’。在战国后期的时候,不管你是诸子百家哪个学派,大家都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治学必须要认真。誊抄书籍文章,必须力求一个字都不能错!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尤其是写历史或者写其他文化思想之类的东西,更是力求一个字都不能改,必须得和原文一模一样。

正是靠着这种苛刻的态度,很多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后来才能流传下来,逐渐流传到今天。

但是即便如此,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从先秦时期到东汉时期,经过了很多年的传承之后,很多典籍,依然出现了多个版本。

而到了东汉时期,随着东汉开国时间越来越长,东汉的察举制考试次数越来越多,另一个问题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如果全国读书人,手里的教科书都不一样,大家读的经典内容都不一样,那该如何划定‘标准答案’呢?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毕竟,如果大家手里的教科书都不一样,不同的读书人,看到的道理可能都不一样。这样大家进行考试的时候,官方就很难定下一个让大家都认可的标准。

于是接下来,在东汉中期的时候,东汉官方开始就‘标准教科书’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比如说,汉章帝在位时期,开了一个‘白虎观会议’。这场学术会议当中,大家直接讨论出了‘三纲六纪’的思想,确定了几本官方教材。再比如说,后来汉和帝时代,一些大儒再次修订了这基本官方教材。

而经过多次修订之后,最终,东汉政府以最终修订的版本为准,并且将其制作成了漆板。也就是将木板或者石板上面刷上漆,将文字刻在上面,这样以后更容易辨认和保存。而这套漆板,因为后来被收藏在东汉的国家图书馆内,也就是所谓的‘兰台’里面。所以后来,大家也称之为是‘兰台漆书’。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这套兰台漆书,应该算是最早的国家通用标准教科书。而随着这套兰台漆书开始流行,之前那些改字的问题,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接下来,所有人抄书的时候,都得以国家图书馆的这套书为标准。就算有某个人,抄错了某个字。但只要大部分人都没抄错,最后这套书就很难抄错。

这样看来,誊抄机制的问题,到了这里,似乎已经解决了。只要有了标准答案,然后国家收藏一份,民间在广泛流传,以后似乎就很难再出错了。而到了现代,在互联网行业当中,这种思想往往也被称作是‘分布式存储’。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这套看似很完美的技术手段,依然被人性打败了。

在接下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东汉就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学术造假’现象。最开始的时候,因为那套兰台漆书的存在,大家都以这套标准教科书为准。但是后来,随着时间越来越长,那套兰台漆书上面的文字,开始逐渐模糊了。

既然文字模糊了,那自然就应该重新誊写,或者重新描一遍漆。但这样一来,只要这个‘标准教科书’,有修改的机会,就一定会有钻空子的机会。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后来,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个可以利用的漏洞。简单来说,当时的读书人,通过相应的察举制考试之后,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职。然后有的人,就开始在这上面动了歪脑筋。

比如说,兰台漆书上面,某一处文字已经模糊了。然后这个人,就在这个模糊的字上下功夫。他可以给宫里的宦官行贿,利用誊写的机会,把那个字给改掉。如此一来,以后就只有这个人手上的书,跟兰台漆书一致。其他所有的读书人,手里的教科书都是错的!

而接下来,当大家一起去考试的时候,因为其他人拿的教科书都是错的,而东汉考试又是以那套兰台漆书为标准。所以最后,就只有这个人能通过考试,之后被朝廷授予官职。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而到了汉灵帝时代,这种事情,终于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愤怒。如果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可以用这种手段作弊。那么那些刻苦读书的寒门子弟,他们的努力,是不是就显得很可笑?他们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来,当时在国家图书馆负责的蔡邕,主动提出要重新修订这些经典。据史书记载,后来蔡邕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将所有经典,全部修订完成。

而在蔡邕完成这个工作之后,汉灵帝直接下令,在太学周围,用石碑刻下这次校订的结果。自此之后,大家全部以石碑上的版本,作为标准版本。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因为当时汉灵帝的年号,叫做‘熹平’。所以后来,这些石碑和文字,就被称作‘熹平石经’。

据史书记载,在熹平石经被立起来之后,整个东汉的读书人团体,都彻底轰动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石碑周围,都有上千辆马车驻留,有一大堆人过来抄书。

这就是东汉后期的‘熹平石经案’。

不过,当时蔡邕以及其他学者,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就算他们把标准版本的教科书,刻印在石碑上,供天下人一起监督,依然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此后的很多年,因为战争原因,洛阳周围的这些石碑,很多都被损毁了。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曾经想要搜集这些石碑,进行文化考证。结果最后,就算魏征这种位高权重的人,通过国家力量来寻找,依然没能找到多少。

而到了现代,流传下来的石碑原本,也就只剩下了不到九千字。要知道,据史书记载,当年蔡邕刻印出来的总字数,可是超过二十万字的!

所以最后,哪怕蔡邕把标准版本,刻在石头上,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在后来的历史上,依然还是存在‘学术不端’、‘篡改经典’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到了现代,我们能够读到的很多先秦时期的文化,已经和当年孔子老子写出来的东西,截然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了。

东汉“学术造假案”揭秘:漆书篡改与教科书之争

不得不说,这种学术不端现象,真的是影响很大。如果一个时代的学者,不能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进行‘学术造假’。最后对于文化和技术的传承来说,多半都是一场灾难。

同时,千百年以来,也正是因为有蔡邕这样的人存在,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典籍,才能不断流传下来。这样的读书人,才是史书上‘最惊世骇俗’的那一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8 09: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本人参与对中国教科书的审定”的真相究竟如何?
听说“人民教育出版社让日本人参与对中国教科书的审定”,而且时间长达37年——我十分震惊,而且无比愤怒!我的爷爷曾经参加过抗战,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对日本军国主义天然的仇恨;我当班主任
2023-02-19 14:09:00
南大研究成果写入国际权威教科书
...刊文报道后,近日被写入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国际权威教科书《微生物》。
2023-07-05 05:20:00
岳峰小学尹延红在第四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程教材研究中心进行学术支持的第四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征集活动,近日公布评选结果名单,岳峰小学尹延红老师的课例《军神》在第四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征集活动中荣获一
2023-12-16 21:14:00
人教社典藏馆落成,馆藏4万余册古籍包含清末民国教科书
...人教社4万多册古籍善本、线装书和一部分清末民国珍稀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典藏馆揭牌仪式暨故宫博物院古籍鉴定专家翁连溪讲座。人教社供图人教社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藏书近
2024-04-13 16:18:00
离谱!揭秘塔利班教材改革:体育运动图都算半裸、鼓励儿童参与圣战
...像、小女孩、解剖人体图、科学家和发明家……塔利班的教科书里还剩什么?塔利班的教科书里又要加些什么?《凤凰大参考》编发相关文章,并在文末附上塔利班提交的课程修改文件中文版本节选
2022-12-31 07:13:00
书刊·阅读·文化: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
...代物理学新知识的译者与译著:伍光建与〈最新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主旨报告。邹振环指出,在文化传播和科学翻译史上,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既是原文本的第一读者,又是原文本进入译
2023-09-08 11:22:00
东西问丨刘敬辉:美国教科书如何塑造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题:美国教科书如何塑造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专访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刘敬辉作者 任雨萌2022年,全美已有伊利诺伊州、新泽西州、加州等
2023-01-09 19:43:00
断代通史的典范之作
...是将该书作为必读著作;张海鹏主持的国家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以及2023年本人参与主持的国家统编中职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史内容不少是以《中国近代通史》为依据的,在教师用书中它也
2024-03-21 03:40:00
穿越历史迷雾:探寻东汉中期的真实面貌
...经’,缺少戏剧性,所以大家压根就不爱看;三是因为在教科书上,我们讲这段历史的方式也比较特殊。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不是我们不了解东汉中期的这段历史,只是东汉中期,有关王侯将相
2024-02-18 20: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