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00: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朝一开始是非常重视火器的,朱元璋设立神机营,在短短二十年不到就相较元代火器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朱棣时期大量用于实战,领先同时代姑且不论,但和同时期欧洲比至少只强不弱属于顶尖,火器部队规模也更大。

朱棣在与侄子抢皇位的时候,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几炮就打得建文帝找不到北了。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我们知道清朝之所以不发展火器是因为满清以弓马立国,重骑射不重火器,导致火器发展缓慢。

如果说清朝不了解火器的厉害还情有可原,毕竟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引以为傲的不是这个,即便努尔哈赤被炸死,也不能让他们改变自己自傲的看法。

但明朝可不一样,明朝从建国便装备火器,可为什么一直到明朝灭亡,不仅没有什么提升,和欧洲的差距是越拉越大?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都是采取的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朝时期虽然有所缓和,但是本质是不变的。看天吃饭的时代仍没有过去,也正是因为这种小农经济,使得明朝尽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也仅仅是个萌芽,离欧洲那种工商业大发展还差的老远。

明朝确实已经了解了火器的重要性,也曾积极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确实没有发展火器的环境,对数学、物理、机械等自然科学重视度不高,国内没有形成科学思潮,更没有形成现代工业的基础。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而火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专家的技术,还需要焦炭、炼铁、轧钢、车床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手工作坊制造和能大规模列装完全是两码事。明朝根本不存在“生产线”这种东西,单纯的凭借着手工和几个拿手的工匠,根本不可能大规模生产。

还有一点那就是战争。没有刺激,没有需求武器就不存在更新,明朝周边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即便战争,实力差距也很大,对待火器的需求也不大。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而且明朝自从朱棣以后,开始战略收缩,再也没有了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壮举,和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少。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火器的数量不少,但质量堪忧,以至于统治者从来没有给予重视,导致其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快速发展。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而清朝入主中原后,对待火器更是嗤之以鼻,干脆成了皇帝们的玩物,最终清朝也在耻辱中灭亡了。

中国虽然最早发明火器,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导致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到了现代,我国开始重视科技,也渐渐明白,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会被外国欺负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时期发明火器厉害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富强朝代,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科技也在世界前列水平,连带着军事也沾了光,造就了一代强兵。明军是最先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的军队,在冷兵器还十分普遍的时候,火器
2023-05-21 21:01:00
明朝是如何做到让明军的海军装备达到高峰的呢
明朝海军大将俞大猷此时正站在船首,望着远处狼狈逃窜的倭寇船只,他身后便是欢呼雀跃的水师官兵,和垂头丧气的倭寇俘虏。俞大猷转过身,下令返航后便回到了指挥室内,对副将说道:“新式武器
2023-04-19 22:00:00
火器发展史:从诸葛亮火箭到明朝地雷
...。火器在宋代已经有很好的发展,元代出现火枪火炮,到明朝时,火枪大炮威力惊人,枪有三眼铳、五眼铳甚至有十眼铳等连发枪;炮有铁炮、铜炮、大将军炮,红夷炮,其中红夷炮是从荷兰传入,
2023-09-04 12:33:00
明朝‘坦克部队’的兴衰:从车营到明朝灭亡的历史回顾
...部队”,叫作“车营”,那么这支部队后来怎么样了呢?明朝的战车不仅能够和骑兵还有步兵等相互配合,还装备了先进的枪炮火器,能够很好地攻击敌方。这种战车基本满足了现代坦克的三个必备
2024-03-29 14:34:00
越南王子被俘后成了大明工部尚书,被士卒奉为“火器之神”
...王。可惜好景不长,因为越南陈朝皇室后裔万里迢迢找到明朝皇帝哭诉,朱棣一怒之下,答应为其复国。于是,战争打响。不到2年,越南战败,胡朝的一干皇室成员被押到北京受审。其他皇室成员
2023-06-29 10:45:00
明朝火器的辉煌与阴暗
...为思想上的反差,不见没有进步,反呈现出倒退的迹象。明朝的时期,中国对火器的生产和应用的程度上大大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然而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3-12-26 15:44:00
赵士桢发明了哪些火器
赵士桢是明朝中期著名军事家、火器发明家,他曾研制出迅雷铳、掣电铳还有火箭溜等火器。迅雷铳经过他的改良,从原来的五连发,一下子升级为十八连发,在当时已经算十分先进的火器了。赵士桢的
2024-02-20 14:37:00
明朝还有哪些著名的火器
...始终是衡量一个时代军事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尺。尤其到了明朝,火器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除了著名的虎蹲炮,还有多种独具特色的火器闪耀着科技的光辉,成为战场上的利器。神机营的利
2024-10-22 20:32:00
清朝借火器之力夺得天下,为什么在坐稳江山后火器研发落伍西方?
...中国,火器(火器)发展走在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上。明朝开国初期是火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京师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已经是成建制的专业化火器部队。明太祖朱元璋曾将一批火器运送到朝鲜半岛
2024-08-23 11: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