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谈,就魏晋时期而言,通常被视为魏晋玄学的同义语,亦称“玄谈”、“谈玄”、“清言”等。清谈不是官方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组织的辩论,而是士人之间自发组织的学术思想讨论。早在魏晋之前,辩论求理...……更多
...来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特殊政治现象:那些经学望族被誉为名士,他们封侯拜相、累世公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政治、思想层面的影响力足以对整个时代产生影响。 特别到了东汉后期,由于外戚、宦官乱政轮番上演,士大夫...……更多
...文士编成《世说新语》。对于刘义庆为何要编此书,传统说法认为,刘义庆“爱好文义……足为宗室之表”,也就是说,刘义庆本质上算位文人,所以主编了此书。胡阿祥认为,刘义庆主编《世说新语》,其实是为了替当朝皇室...……更多
孔融被杀:政治主张与曹操背道而驰的代价
...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争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孔融被杀主要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曹操背道而驰。孔融是维护正统的汉室的,他的思想言论同曹操在很多地方相互抵触。而且屡屡反对曹操的一...……更多
揭秘魏晋名士阮籍:拒绝与司马昭结为亲家
...名曰:魏晋风度。在后世很多人看来,这种风度是真正的名士风范,那种烟云水气,风流自赏的气度,才该是知识分子要具备的品格。只是如果当我们去仔细翻阅关于魏晋风度的史料,便能发现,这些魏晋名士的行为虽然洒脱,...……更多
入仕与出世:六朝士人的艰难抉择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作者: 李磊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3月■林颐魏晋南北朝(公元3世纪-6世纪后期)是一个分裂无序的混乱时期,司马氏专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更多
王氏兄弟后来的命运为何不同
...武,执政内外,很快,朝野便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而司马睿与琅邪王氏的合作,也开启了皇帝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的“皇权变态政治”。但随着司马睿坐稳皇位,“王与马”便不复从前那般亲密了。与堂弟王导相比...……更多
70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究竟在怕什么呢
...后有非常多的原因,并不只局限于司马懿心存汉室这一种说法。当时,汉末名士淡泊名利之风盛行,而假名士利用月旦评沽名钓誉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司马懿在得到名士杨俊、崔琰的褒赞后心高气、自负其才,当然瞧不起上计...……更多
潘安:魏晋时期的俊美才子与政治斗争
...亮,而且还要有才华,关键活得也要漂亮。魏晋也是一个名士时代,他们的做派又被称为名士风度。汉末对魏晋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名士与英难,两者尽管有相通之处,但他们扮演的角色并不一样。英雄是有可能创造历史的,...……更多
钟会: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史上闹出的动静也远大于兄长钟毓。钟会作为顶级名臣、名士钟繇的幼子,出生在巨宦豪门,他的仕途起点自然要远高于草根出身的邓芝。其实只要钟会不呆不傻,以他的聪明才干,天生就是在权力高层混饭吃的。钟会在司马昭...……更多
庞统:从文学形象到历史真相的探索
有这么一种说法,历史人物有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小编深以为然。尤其是三国时期,一本《三国演义》传遍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很多三国人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由于《三国演义》是小说,是对历史进行文学加工的产...……更多
...他以后的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当时的很多大臣、名士也都很赏识司马光,并对他加以培养。 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参加科举,中了进士甲科,开始了他搅动大宋风云的一生。刚刚步入官场的司马光,凭着对底层的了...……更多
褚蒜子:东晋王朝的定海神针,四十年临朝称制的历史见证
...王氏家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有“司马与王共天下”的说法。皇权巩固后,司马皇帝却一个连着一个短命,龙椅上走马灯似地换着主人。真正支撑着皇权的是褚太后,一生经历六帝,保持了东晋王朝的稳定。褚太后名褚蒜子,...……更多
晋国一个新兴的大一统帝国,是怎样被一群读书人摧毁的?
...集团及异己几乎斩尽杀绝,史称“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士大夫往往朝膺轩冕,夕遭族灭。政治环境动荡险恶,士人选择更加谨慎。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政治黑暗动荡的环境,使得读书人心情苦闷,但又难...……更多
从‘处士’到‘议士’: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东汉文人政治演变
东汉名士——荀令君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古代社会,大多数的人才皆是出自士大夫群体,而人才济济的朝代也会流芳百世。文人一直都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们对于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十...……更多
谶纬,是封建统治时期的一种政治手段
...衙”;他又表字公路,岂不正应了“当塗(塗者,路也)高”的说法。于是他就迫不及待地称起皇帝来了。然而夺取天下终究主要依靠武力,他虽然做皇帝心切,实力却不足,称帝不久,先为吕布所败,后被曹操所破,一场梦很快就结束了。...……更多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死孝”讨论《世说新语》中有不少伤逝的故事,专写魏晋名士对死者的感情,故事中的感伤者无不是情深,情真,这些故事也表现了魏晋士人重情,钟情的人生价值观,魏晋时期士人的重情观念从汉末就出现了。这里讲的是“和...……更多
唐朝修史:吸取教训,炫耀成就,确立合法性
...最终开辟了自己的朝代。所以班固为了反驳司马迁的这个说法,特地写了一部《汉书》。这本著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汉朝是名正言顺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的,而不是因为借了别的朝代的运气,汉朝的统治不是偷来的。虽然证明汉...……更多
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真实发迹经历又是如何呢
...也更加信任诸葛亮的才华。历史上虽没有\"三顾茅庐\"的说法,但从后面刘备对诸葛亮的重用来看,刘备绝对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可以说好友徐庶的推荐为诸葛亮的出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诸葛亮是千里马,但也需要有识...……更多
聊聊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王衍
...风姿安详文雅。当他还是少年时,有一次曾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感叹了很长时间。王衍走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俊美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更多
两晋士人的楚辞接受成因: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影响
...讥讽奉法守礼、专心理政的同侪,不务实事。总之,东晋名士为官,常不办实事或嗜酒放纵,缺乏实际的理政才干。像孟嘉这样自检的名士尚能因在其位不谋其职而挂冠离去,多数人是居其位不司其职,还以此风流自得的。除了...……更多
嵇康:自学成才的典范,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大家知道,钟会也是个名士,对名士中的核心层竹林七贤仰慕得要命。而嵇康又是七贤中的大帅哥,因此钟会对嵇康的仰慕又是最严重的。可嵇康却对钟会的鄙视又是最严重的。竹林七贤是一个名士团伙,这个团伙看起来好像...……更多
东晋名士谢安的传奇人生:阻止桓温篡位,维护晋室江山
...,但大家知道诗仙李白的偶像是谁吗?他就是魏晋时期的名士——谢安。不仅仅是李白,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的父亲曾经也非常仰慕此人,因为谢安字“安石”,于是他就借这两个字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了。那么谢安究竟做了什么...……更多
东汉末年士人为何表现出种种怪异荒诞的行为
...慨叹悲歌,述说人生无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建安名士”。曹操是建安名士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可谓功业赫赫,然而却仍在《短歌行》中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更多
2022-12-20 10:51士人,荒诞,怪异,行为
魏晋贵族大嗑“五石散”背后潜伏什么国家危机
...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权倾朝野,素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他们服用“五石散”,显然不是为了逃避,纯粹是因为“五石散”带来的精神快感,用这种“古代毒品”来填满空虚的内心世界。那么,权倾天下的王家子弟,为什...……更多
三国魏晋时期,玄学逐渐发展,在河南山阳县,有7位名士,他们整日饮酒、纵歌,不问世事,后人称之为“竹林七贤”。据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考据,所谓的“竹林七贤”中的“竹林”并非真的竹林,因为“河南焦作属北方而无...……更多
竹林七贤是士族还是庶族,他们的仕途怎么样?
...远近不同。魏晋时代逐步完全建制化。所以,大官员、大名士都要出自豪族或士族这个圈子。之前对竹林七贤做了一番评价,但没有深挖他们的家族背景。这里谈一下他们的家族背景和政治资源。首先说嵇康嵇康主要靠才华和魅...……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好男风同性之好名正言顺?
...导致了财政的大量亏损。4、文学乱这是褒义的。通常的说法是,魏晋时期是“文学觉醒”的时代。为什么说是文学觉醒呢?纵观魏晋之前的文学,从《诗经》《楚辞》开始,到汉大赋,文学总是要从属于什么东西。《诗经》《...……更多
庞统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天的努力,庞统十几岁时已经凤凰涅槃,完全不同了。(名士司马徽)在他十八岁时,司马徽与章陵大儒宋忠齐名,而南宋忠又与大经学家北郑玄并列,已是大名士。此时司马徽还在老家豫州颍川郡,于是庞统专程从襄阳跑两千...……更多
话说三国的战争
...演义》作者罗贯中生活的明朝,是一个英雄渐渐退隐,而名士开始受追捧的时代,平淡的世俗的生活让人追求的不是理想而是刺激,不是英雄的信史而是神怪的志异。这种生活信念的变化,乃是因为自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