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温 琳历史上,有两个词容易被人记住,一个是“开创”,一个是“终结”。1904年对清王朝而言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日俄战争爆发、华兴会成立……这一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将“连中三元”定为自己的目标,赴京赶考,势必拿下“会元”!但是令他没有想到,当他考中会元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因此报废。在考取会元之前,唐伯虎也跟考取解元之前一样,参加了一场饭局,这场饭局的人基本上都是跟...……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就更不敢废除九品中正制这项给予贵族特权的制度了。 科举制。关于科举制就不需要讲太多了,从隋朝确定到清末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影响甚大。科举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是那样的一无是处。我们在学历史书...……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我们称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然后会试的第一名会被称为会元。这些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上,考到第一名的人,会被称为状元。科举考试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过程,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激烈。考中一个第...……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前三百名,第一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举者迎来铨选和漫长的官场生涯。科举成绩直接关系到官员最终...……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风流才子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可若想梦想成真,却是千难万难,在科举制存在的1300多年里,只有17人得到了这种荣誉。唐伯虎一向自视甚高,读书入仕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连中三元”!可一招不慎,唐伯虎差点被挡在科考门外!...……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否中第,都叫做天子门生。如果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到了宋朝,这个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这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本来科考会...……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士头衔,及获得进入殿试的资格。会试排名第一的,称“会元”。通过会试后,就可参加下月举行的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这也就是“天子门生”的由来。通过殿试后,就可以获得进士头衔,自此一步登天,步入官僚阶级。文...……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此之后能飞黄腾达了。所以说,能够考上状元,对于参加科举制的考生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但其实,如果有考生中的是探花,他们反而会比中状元还高兴,这是为何呢?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一个考生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连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连中三元”,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科举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连中三元”者不过十四人而已,其中唐代二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而...……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度差别较大,但是金榜题名是每个考生最大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一刻。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实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拨...……更多
从武林世家到武状元:张三甲的传奇人生
...。凭借着高超的武艺,他战胜了那些瞧不起他的人,荣膺会元,成为武举考试的第一名。接下来,他参加了殿试,展现出威风凛凛的气势。在展示技法的时候,他的大刀一度掉落,但他机智地化解了危机,最终以第一名夺魁,成...……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开个人的奋斗,但也与历史的进程密不可分。要知道,在科举制刚刚被发明出来时,隋唐时代的寒微学子要想通过这一考试制度改变命运,可谓难于登天。科举制全面发展的唐朝,商人、触犯刑律之人、外国人以及流浪汉、乞丐...……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场,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为此从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结束,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近1300多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其中第一位状元便是唐高祖时期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实行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1903年,云南石屏人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获得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成为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圆了云南人的状元梦。...……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2023年全国射箭锦标赛(室外)在南京夫子庙落幕
...前,运动员入场时要经过“连中三元”牌坊,——解元、会元、状元,寓意“一举登科”。决赛的箭靶则设置在墨池对面的明远楼前。明远楼名字取自《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墨池则代表着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历...……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历经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一种主要手段,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科举制度扩展了选拔官员的范围,吸引了大量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有识之士,打破了原本的阶级固化,扩展了社会阶层流...……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五子登科的典故:古人留下的祝福别用错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自古以来,便有科举制选拔人才,为了考取功名利禄,无数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一门心思扑在学术的钻研上。甚至于当时范进在中举以后,变得癫狂。而孟子的母亲也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更多
隋炀帝疑云:一句谶语引发的杀戮
...小觑。隋朝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隋朝出现了科举制。隋文帝为了笼络天下的人才,发明了科举制,可是在隋朝时期,科举制没有完全的实施起来。到了武周时期,科举制才正式得到了应用。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宋代重文轻武,因而相比其他任何朝代,都要重视通过科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以渐进改良的方式,终结了一大政治、文化情结。中国的科举制从公元605年进士科的设置,到1905年的终结,整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它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积极的作用。当然,对士子...……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山大地震,那些奇怪现象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唐山大地震,这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虽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是他所带给我们的伤痛,以及心灵上的打击,这是巨大的
2024-10-08 23:48:00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宁愿杀岳飞投降金朝,也不选择奋力一搏?
宋高宗是皇帝,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的顾虑,来自于他的皇位来的不正。毕竟宋高宗是在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被女真族俘虏之后
2024-10-08 16:48:00
明朝能收回独立七百年的云南,为什么放弃独立时间短得多的越南?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明宣宗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随着明军在马鞍山之战中的惨败,明宣宗朱瞻基被迫答应了交趾权臣黎利的议和请求
2024-10-08 17:03:00
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1947年才停止纳贡,称永远支持中国
中国的历史上,有过许多藩属国,它们是指在宗藩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通常要向宗主国进贡、臣服、承认其主权。这种关系从周朝的分封制开始
2024-10-08 17:10:00
七十年代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占地面积上万平方龙虎会里猫蛇一锅
在广州的餐厅和酒店,有打民族风,也有打南国情的,都给食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位于广州荔枝湾畔的泮溪酒家则无疑是广州众多酒家中最牛的一所
2024-10-08 17:12:00
宋江的武功高强吗?扈三娘亲自验证,得出的结论令人惊讶
众所周知,梁山伯好汉云集,他们都是把脑袋提在腰带上的,谁都一些武功本领。古人常说以武论英雄,谁的武功高强,谁就是老大。这样说的话
2024-10-08 17:15:00
从桂子到桂花 ——桂花如何成为西湖的文化符号
秋风渐起,天气生凉,距离桂香满杭城的日子越来越近。提起杭州的秋天,必然会想到柳永的《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2024-10-08 17:38:00
女神警任长霞:从警21年深入虎穴扫黑除恶,04年因公牺牲令人惋惜
2004年4月17日,整个河南登封街上,老百姓自发走上街头,很多人更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只为了送别人民的好女儿任长霞。市民们一直徘徊在任长霞的灵柩前
2024-10-08 17:38:00
尤氏心中原有病,不敢与惜春对质,只因她的“病”太丑陋
趣侃红楼494:自揭家丑,惜春嘴下不留情,心中有病,尤氏颜面难挽回上一回讲到抄检大观园第二天,贾惜春将嫂子尤氏叫来暖香坞
2024-10-08 17:43:00
王熙凤放高利贷的事,为什么平儿要偷偷曝光,将秘密告诉袭人?
平儿在贾家的口碑,远比王熙凤更好。王熙凤管家手段酷烈,引得人怨声载道。周瑞家的作为王家人都觉得受不了。更遑论其他人。还是平儿在王熙凤背后经常“做好事”
2024-10-08 17:44:00
甄家突然被抄家,才发现北静王有大问题,贾雨村被降职是危险信号
趣侃红楼495:惊闻噩耗,江南甄家抄家伏罪,结党营私,京城贾家末日尽头上一回说到尤氏被贾惜春叫过去,让她带走犯错的入画
2024-10-08 17:44:00
红楼梦:先病后死的老太妃,与贾家是什么关系?
《红楼梦》的分水岭就在第五十四回和五十五回。元宵节一过老太妃生病,不久后便去世。贾家这边伴随着王熙凤流产,一桩桩事情临头
2024-10-08 17:45:00
贾政心太狠,明知王夫人对贾环下黑手,他却故作不知,不闻不问
贾政的一妻二妾为他生育了三子二女。除了周姨娘一无所出,嫡妻王夫人生下二子一女: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侍妾赵姨娘生下一女一子
2024-10-08 17:45:00
尤氏果然“有事”,李纨都看不下去,脂砚斋直言可以休了她
趣侃红楼496:负重赌气,尤氏明犯七出之条,装聋作哑,李纨暗里循规蹈矩上一回借尤氏赌气从惜春处出来,本要去王夫人上房被婆子们阻止
2024-10-08 17:45:00
红楼梦:贾家抄家所犯何罪?皇帝想抄他们不容易,这次真闯了大祸
《红楼梦》的结局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很多观点认为是四大家族的结局,并不算严谨。其实这里指的是贾家,并非四大家族
2024-10-08 1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