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范仲淹:从贫困中崛起的科举奇才
范仲淹,一个寒门贫寒之家的孩子,却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在科举的殿堂里闯出了一片天地。然而,范仲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他还是个十几岁少年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漫漫的求学之路。【穷根穷底的家境并未磨灭他的兴趣】...……更多
范仲淹与徐霞客的科举往事,实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科举举子们的风采。范仲淹,北宋名臣,其为政期间政绩卓越,文学成就十分突出。那句流传甚广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出自他之口。范仲淹两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家里...……更多
范仲淹:命运跌宕起伏,后人称他为“完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为官者要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担忧愁,这表现出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伟大胸襟。提起各朝代中的能人将相,都...……更多
范仲淹:北宋的坚守与变革
...不阿;面对苍生的疾苦,总有人甘为民旗,舍生忘死。这就是范仲淹,一位北宋官场中率真坚守的正人君子。他以巍峨的志向和无私的情怀,一次次化解国家民生的危机。尤其是在杭州遇到千年一遇的大灾荒时,范仲淹制定和执行了一个...……更多
走进范仲淹的人生真正的读懂他的“忧”与“乐”
提起范仲淹,可能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著名诗人。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实际上,范仲淹流传后世的作品少得可怜,寥寥数首。但是,在文坛外的他,花...……更多
...大家分享,张载和他的横渠四句,为何如此伟大。一、被范仲淹警告张载,字子厚,父亲给他取名为“载”,出自《周易》中的“厚德载物”,后人称他为张子或“横渠先生”。“横渠”二字,是地名,位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眉...……更多
济南文化名人的“高考”往事:辛弃疾两次参加金朝科考,李清照告发科考舞弊
...与科举这个“古代高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比如,范仲淹曾经在齐州一处寺庙苦读备考,李清照曾举报二婚丈夫张汝舟“科考舞弊”,辛弃疾参加过两次金朝科考,张养浩曾经推动元朝科考改革等等。范仲淹在齐州醴泉寺...……更多
范仲淹的义田义庄
...时报江晨颖 何兵兵 范氏义庄旧址(今苏州市景范中学)范仲淹一生乐善好施,有许多高风义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创建义田义庄。据记载,范仲淹一生置办了多处义田义庄,分别在苏州吴县、淄州长山、商丘宁陵等地,其中...……更多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名朱说,在长山县长大成人...……更多
...4年生,寿命80岁。属相龙,星座为水瓶座,河南洛阳人。范仲淹见到他,惊奇地说了一句话,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宋史·列传七十二》记载“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时为了让科举录取的士子有能力去处理政务。庆历年间,范仲淹向朝廷提出了发展官学教育的主张。指出官学教育应以\"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行忠信\"为主张的教学理念,轰轰烈烈的推行这场兴学的改革。还对科举的题目...……更多
...又升格为南京,为宋朝陪都之一。天圣四年(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更多
聊聊宋仁宗和一群“杠精”的日常生活
...什么样子呢?在宋仁宗时代,可以说是文人辈出,晏殊、范仲淹、苏轼、韩琦等等,都出自这个时代,他们在朝堂上纵横捭阖,指点江山,激越慷慨。这是一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也是一个“杠精”出没的时代,包拯就曾经...……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制度。真宗时期,规定文武官职满三年,给予磨勘迁秩。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载:“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但是,磨勘制度在实际执行中走样变形,“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虽愚暗鄙猥,人莫齿...……更多
...,在创立之初引起相当多的争论。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疏》里论说,州郡发解试应“必先考其履行,然后取以艺业”;而采用糊名、誊录制度后,考生“不见姓字”,对其日常行为举止更是无从考究...……更多
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范仲淹宋朝是我国古代科举取仕的第一波高潮,它宋朝和唐朝的国祚时间相差不是太大,国土面积更是逊于大唐的巅峰,但是录取进士的数量,竟然快达到了唐朝的近9倍。(唐...……更多
柳永为什么改名为永
...自己的地方任职,在路上经过苏州的时候,刚好这个时候范仲淹在这里当知县,他对于这位先生是特别仰慕的,于是便去拜访他,并且为他写了一首词,可以说他拜访范仲淹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而他们两个交谈很是...……更多
聚焦江苏文库|“吴人”范仲淹,与江苏的不解之缘
范仲淹是北宋新型士人的杰出代表,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一生多次遭受贬黜,还参与了景祐党争、西北御边、庆历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近日,《江苏文库·江苏历代名人传》中的《范仲淹传...……更多
...,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后晏殊官拜宰相,TOP、2范仲淹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公元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宋代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治之具亦\"。到了庆历年间,为了培养更多的有道之士,范仲淹向朝廷提出发展教育的主张,同时,还指出官学教育应\"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行忠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兴学改革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在范仲淹看来...……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不胜数。三位父亲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范仲淹,既是文人,也是军,人。这些人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宋太宗时期的科举改革也造就了许多多才多艺的人才,为国...……更多
既有名臣又有明君支持的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
...知的庆历新政却不是这样,上有宋仁宗这样的明君、下有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这样的名臣,最后依然难逃失败。今天,我们一起从背景、内容、结局和影响,这四个方面来仔细了解庆历新政,寻找原因。主持庆历新政的大臣之...……更多
北宋武将狄青的辉煌与悲剧
...官尹洙看中了狄青的军事才能,将他推荐给了权臣韩琦和范仲淹。韩琦对狄青的才华心悦诚服,范仲淹更是亲自教导他读书,称他为“奇才”。在两位贤相的提拔下,狄青逐步升迁,终于当上了枢密使一职,成为掌管禁卫军的最...……更多
范仲淹在北宋的历史上地位到底有多高
提到北宋名臣范仲淹,大家往往第一反应,都是那句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很多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更会知道,范仲淹在北宋的历史上,地位到底有多高。不过近年来,网上却有很多文章,对范仲...……更多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不慎便会坠入险境,官员往往需要“关系”来保驾护航。范仲淹与滕宗谅乃是同年,滕宗谅便是《岳阳楼记》里的“滕子京”。两人的交往始于及第,后都在泰州做官。范仲淹修护海堰时,一日遇大风,海潮翻涌,众人皆惊慌失...……更多
宋仁宗一朝的文坛到底有多兴盛
...崇。著名的文人更是数不胜数,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朱熹等不胜枚举。而宋仁宗一朝又堪称宋朝文坛最为鼎盛的时期,我们熟悉的文坛巨擎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闻名于世。宋仁宗,千古唯二的仁厚帝王,不妄...……更多
谁能想到,秦王嬴政也会为他母亲的养老问题犯愁呢
...的慈善机构应运而生,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开创的范氏义庄。范仲淹为官,以身作则,一生清廉,到最后也没为子孙留下财产,他将朝廷发的高薪厚禄,用于慈善事业。宋仁宗皇祐年间,年过花甲的范仲淹拖...……更多
范仲淹后代免除五次死罪:朱元璋对贤良的尊崇
范仲淹无论是在政治史上,还是文学史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主政期间实行改革,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增强了国力,他还主持过西北的军事,增强了国防力量。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就更不用说了,他的那句表达自己“...……更多
宋代考生因落榜不服气写下一首狂诗,没想到成了千古绝唱
...就没有成功。但是幸运的是,到了第二年八月份的时候,范仲淹成为了参知政事,主理官位选拔这些事务。而范仲淹又是宋朝特别有名的一个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特别正直的大臣。 范仲淹重新了解了一下柳永的案子,并且为他...……更多
宋真宗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史称“重熙增币”。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享年五十四岁...……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