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近代藏书第一人:罗振玉
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一生勤于治学,著述不辍,平生著书一百三十余种,刊印书籍百余种,校刊书籍六百四十二种。他在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献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更多
赓续吉林文脉 “先生向北——于省吾、罗继祖遗墨展”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
...,参酌沈寐叟,古劲俊朗。罗继祖先生的书法传承其先祖罗振玉行书而发扬光大,尤擅行楷,谨而不肆,内敛儒雅,深得虞世南“君子藏器”的作风。本次展览精选罗继祖、于省吾两位先生书画作品以及手稿总计139件(套),吉...……更多
谁鼓舞了我
...,跨越了一个冬天,今春才完成初稿。小说的隐形主人公罗振玉,我在20多年前的长篇《伪满洲国》中有涉及,犹记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他的鄙薄。但事实是,不论罗振玉如何,他是一个在收藏和学术上有贡献的人。2019...……更多
...29王帝乙把都城迁到“沬”。民国时期的甲骨文考证大家罗振玉考证,“迁沬必在帝乙之世”。(见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郭沫若也说:“帝乙末年必有迁沬之事。如无此事,不唯旧史料中有多少事实成为子虚,即卜辞...……更多
...、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新书上市后,反响热烈,首日便实现加印,当日印数已达10万册。《喝汤的声音》...……更多
简介清代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淑妃
...责任,于是溥仪便在日本驻华公使馆里组成了以郑孝胥、罗振玉、商衍瀛等亲日分子的工作班子,积极谋划借助日本的外力,实现复辟,重登帝位的梦想。1925年2月24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吉祥日子。溥仪一家人及亲...……更多
殷墟:拨开商朝迷雾
...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一种古老文字。之后,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收集研究,确认这就是商代甲骨文,罗振玉还查访到这些甲骨文源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1928年至1937年,以董作宾、李济等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更多
“清室”对于“东陵事件”的态度是什么
...张园时,全园上下无不震惊。溥仪的三大死党,陈宝琛,罗振玉,郑孝胥以及清室众大臣都纷纷向溥仪表示愤慨,同时还有一些清室大臣愿意出资修筑陵墓。“东陵事件”在溥仪的心中,已经远远超过他被逐出皇宫一事。溥仪当...……更多
鲁酒文化谈|破解汉字里的“酒密码”,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的形状来创造的,后期渐渐演变为“酉”字。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形容“酉”是“想酒从尊中溢出之状”,即描绘了酒从器皿中满溢出来的模样,显得生动又可爱。后来“酉”字被天干借用,而“酒”又与水有关,象形字就变成了...……更多
迟子建全新作品《东北故事集》上市
...离、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这是三场游历于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而读者最终将收获来自忠诚、无私...……更多
...。在她的回忆里,陈桥驿很爱这些书,“他的床上人与书一人占一半,与书共眠,他人到哪里,这堆书山就跟着他到哪里。藏书是老爸用毕生精力四处搜集而来的,包括从国外找到的孤本,他说‘书就是我的命’。我们之所以把...……更多
...经一度成为“显学”,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在这种“长”在“龙骨”上的古老文字里,居然已经有了“龙”字。苏州大学徐山对此字...……更多
血战河西:大唐英雄张议潮的收复之旅
...收复”。宋人司马光则说他是“遣使来降”。直到民国的罗振玉作了一篇《补唐书张议潮传》,才算弥补了新旧两唐书张义潮无传的遗憾。现存的莫高窟壁画中,《张议潮出行图》是少有的历史题材壁画:张议潮出行图局部画中...……更多
...曹氏家主曹议金篡权,自此归义军进入了曹氏时代。近代罗振玉写过《瓜州曹氏年谱》,首先提出曹议金为曹氏归义军时代第一任节度使,但70年代有人根据国内敦煌文书指出,曹氏归义军第一任节度使应该是曹仁贵,此后史学...……更多
张新颖|慈云楼蟫鱼故事
...面容。她们并不相像,可两张脸庞又经常互相叠印,泯然一人”。红蟫爬出书页,看到她桌子上放着李云阶刊刻的《春雪集》,看到她笔记本上抄录的《李氏家乘》里的文字。“那些人,那些事,都曾与它的生命密不可分。它想...……更多
聊聊一生致力于中国古籍的收藏、整理和介绍的黄丕烈
...问》附《国朝著述家姓名略》把他列入清代校勘学家三十一人之中,反映了清末学人对他的看法。近人蔡冠洛在《清代七百名人传》中说:“丕烈博学赡闻,寝食于古……尤精校勘之学,所校《周礼郑氏注》、《夏小正》、《国...……更多
1、私家藏书的兴盛期雕版印刷业的出现使古代私家藏书兴盛。两宋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开创的基础上有了提高,使宋代私家藏书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收藏功能向多样化发展,精致的印本书,吸引着一些藏书家的价值观向着...……更多
聊聊中国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及化,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顺应而生的就是古代的藏书管理制度,这是民族文化的整理以及传播制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唯一不变的是中国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完善。1、中国...……更多
聊聊云南古代书院藏书起源
云南古代书院藏书的来源、藏书的管理和藏书楼建筑,并对云南古代书院藏书在云南文化发展史及藏书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评价。1云南古代书院藏书起源早在西汉元狩年间,叶榆张叔……闻司马相如至若水,遂负笈往从之受...……更多
聊聊明代著名的一位藏书家——祁承㸁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典藏文献的产生源远流长,藏书事业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光彩的部分,而这在明朝显得极为突出。据清代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一书记载,明代私人藏书家达427人,在我国古代藏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更多
聊聊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嵩阳书院
...阳书院一度复兴,随后又渐趋没落,在这一过程中,书院藏书也随之变化。教育、学术研究、藏书是我国古代书院的主要功能,书院教育和学术研究都离不开藏书。班书阁在其《书院藏书考》一文中认为:“书院所以教习士人者...……更多
...保藏、传承下来的?在我国古代,这些典籍文献是靠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和书院藏书这四大藏书系统传承的,其中官藏和私藏居主导地位,传承着华夏的文明。千古文明开官藏我国最早的藏书活动,肇始于官府藏书。...……更多
百年藏书抱珠楼
...海外版宁波抱珠楼外景。卓 璇摄宁波人自古好读书也好藏书,藏书文化在宁波城市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留下许多读书藏书的佳话,也留下了藏书楼。在宁波慈城,就有一座像天一阁这样举世闻名的藏书楼——抱珠楼。与想象...……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藏书达万卷 亲取借邻人崔慰祖是南朝萧齐著名藏书家。他藏书至万卷,还是正史记载中首位出借自己藏书的知名学者。其慷慨借书予人的胸襟,令人钦佩。崔慰祖(465—499) ,字悦宗,清河东武城...……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南朝萧齐的三位藏书廉官刘善明、崔祖思、褚渊是南朝萧齐三位藏书家,他们年龄相近,同代同朝,均出生于官宦世家,才能突出,为官清廉,亦都喜好藏书读书,交往中彼此敬慕,传为佳话。...……更多
聊聊朱彝尊与他的藏书
...听曝书亭怎么走,他们便马上能指明方向。看来,清初大藏书家朱彝尊在当地真是深入民心了,当地的老百姓现在还以一个距今几百年的读书人读书于斯、藏书于此而引为自豪和骄傲。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沈约高才藏书富撰得《宋书》传至今梁武帝敦悦诗书,以文治国,所以他治下的梁朝,书文化最为繁荣,藏书家众多,四境之内,人才辈出,著述宏富,其中高才沈约是其中典范。沈约(441—513...……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获得赐书的藏书家汉代以来,臣子若于国家有大功,或才艺、美文得到君王赏识,皇帝常将部分秘阁藏书赐予臣下。“赐书”是一种特殊奖品,它象征着“圣谕”,“家有赐书”会使勋臣感到无...……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梁武帝元帝父子藏书著书的情结(上)“父子藏书冠南朝,十余万卷宜夸耀。著述丰赡文史佛,败亡焚书堪可笑。”此诗概括了梁武帝父子藏书著书毁书及其皇权盛衰的过程。梁武帝(464—549)...……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说说萧梁的皇族藏书(上)我国历史上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朝之中齐梁两朝均由萧氏统治,文化最为发达,皇室宗亲藏书、读书、著书之风甚烈,产生了许多藏书家、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
明朝万历争国本事件具体情况是什么
有流言说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朝中大臣受到流言影响
2024-06-24 22:03:00
简介明朝大臣魏允贞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4:00
简介明末少傅崔呈秀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5:00
朱元璋临死前要求为何会返放过张美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皇帝去世之时,倘若他想要人殉葬的话
2024-06-24 22:05:00
丹书铁券最早起源于汉高祖刘邦,众所周知刘邦并不算一个地位稳固的开国皇帝,它既不是秦国皇亲国戚,也不是六国遗民,统治正统性不强
2024-06-24 2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