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7: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私家藏书的兴盛期

雕版印刷业的出现使古代私家藏书兴盛。两宋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开创的基础上有了提高,使宋代私家藏书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收藏功能向多样化发展,精致的印本书,吸引着一些藏书家的价值观向着鉴赏的方向转化。雕版印刷术对于私家藏书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的反映是在藏书家人数和个体藏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书的形式也由卷轴改为册页,为收藏提供了方便。有文献记载,宋朝以前的私人藏书家不超过百人,而到了宋朝开始兴盛。宋代藏书家人数众多,据目前对宋代藏书家考证的情况来看,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340人。其中有80余人藏书万卷以上,如北宋王洙父子藏书4万卷,南宋叶梦得藏书10万卷,这样的私人藏书数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在五代入宋时期藏书名家以江正为首,与江正同时期的重要藏书家还有李昉、杨徽之、毕士安等人。到了北宋承平时期,藏书家首推宋绶、宋敏求父子。宋绶藏书不仅广博,而且勤于校勘,他总结校勘的名言是:“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脱缪。”宋敏求继承父业,家中藏书数万卷,并且熟读朝廷典故,著书很多。他的藏书在父辈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增加到3万卷。两宋之际,赵明诚和李清照是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和鉴赏家。宋代私家藏书与前代相比,具有人数多、藏量高、分布广、图书的整理和利用效果好等显著的特点。到了元代,雕版印刷术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所以在战乱后,元代私家藏书不但保存旧籍,还丰富了自己的收藏,从而涌现出一批藏书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元朝统治者注意在武力征服后实行文治的政治、文化背景,因此,元代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藏书家,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提倡学习和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采用“汉法”,改变“旧章”。宋元时期的藏书活动无论在规模和内容上比前代更为丰富,在古代私家藏书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

2、私家藏书的发展期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公家藏书,不但传播了文化,对典籍文献的保护、流传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清代私家藏书事业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明代初期私人藏书家以诸藩最富,他们有朱元璋赏赐的典籍。散文名家宋濂是明初较有影响的藏书家,青年时期开始藏书,到晚年便已藏书万卷。他的藏书有少数后来传入清代,如:北宋刻本《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明代前期著名的藏书家以江苏人居多,如:昆山叶盛、太仓陆容、长洲吴宽等。到了明代中期,私家藏书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如:杨循吉,此人好读书,嗜书如命,遇到好书不管多少钱都要买下来,使本来殷实的家境到了晚年变得赤贫,但所藏书有十万余卷。在晚年之际,杨循吉怕身后藏书遭到破坏,不得其所,于是将所藏书分赠给书友。与杨循吉同一时期的藏书家还有朱存理,藏书量虽不能与杨循吉相比,但著述颇丰。又如:何良俊,此人少年笃学,曾经20年不下楼,退出官场后,回家藏书、著述,并有命名“清森阁”的藏书楼,藏书4万卷,名画百签等数十种,后因战乱,藏书被毁。到了弘治年间,铜活字印刷得到应用。当时无锡华氏的会通馆、兰雪堂所印书籍,风行全国。与活字印刷兴起的同时,传统的雕版印刷依然风行,私家刻书越来越普遍,比之官刻毫不逊色。由于私刻的书大多数进入市场流通,所以成为私家藏书的重要来源。明代私人刻书业以南京最为昌盛,据史料记载,明代南京书坊达90多家,为全国之首。从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古籍统计可以看出,当时南京书坊刻书的品种多为民间所需的小说、戏曲、传奇等。

明中期著名藏书家晁瑮在明代市民文化兴起后以大量收藏小说戏曲图书为特色,他的私藏书目《宝文堂书目》分33类、著录藏书7,829种,他的小说、戏曲的藏量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与晁瑮同时的高儒是一位军人出身的藏书家,他的私藏书目《百川书志》收书2,000余种、1万多卷,特点是将大批小说戏曲类书籍归于史部的传记、外史类。嘉靖以后,商品经济有了大发展,反映到文化上,市民意识逐渐产生,文坛上出现了“前六子”、“后七子”,他们以复古为号召,在复古运动的影响下,翻刻宋元旧书的风气流传开来,这些都有利于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

明代后期,出版印刷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私人刻书更为普及,出现了像吴勉学、陈仁锡、胡文焕、毛晋等著名的出版家。文化对私家藏书的影响最明显之处反映在各种长短篇小说、戏曲被刊印、收藏并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随着明代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地位的提高,反映这个阶层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书籍的普及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涌现了不少收藏多又精的藏书名家。明代私家藏书对于通俗文学作品的收藏整理、刊刻,不仅保存了文学遗产,还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意义,是公家藏书做不到也无法比拟的。明代藏书家在继承前代藏书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展。许多藏书家为积聚图书,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变卖家产。明代图书流通增多,藏书家们将自己的收藏拿出来供人阅读,或互相转借、抄补。此时的藏书家注意图书的保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非常注意藏书的校勘,每有异本,必经校勘,以求真迹。明代私家藏书为我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期奠定了基础。

3、私家藏书的鼎盛期

古代私家藏书在清代走向了鼎盛,得益于清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华,使得造纸、印刷等手工业不断地改进,书坊和糊裱书籍的作坊也逐渐增多,这种状况对于图书的出版、流通和典藏都更加有利。在清代,私家藏书更为普及,并达到了古代私家藏书的高峰。据统计,在清代各阶层都有藏书家出现。清代的私人藏书,如涓涓细水,汇为洪流,有记载的清代藏书家达到千人,这些人除了财大势大的王府达官,还有无生计之累的士大夫、故家相传等等。此外,大部分藏书家是中小士绅。由于众多的藏书家的努力,才使清代的藏书事业发展到最高潮。清代前期以黄宗羲为首提倡朴学,《明夷待访录》是他的代表作。书中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理想,批判了封建主义,主张民主和法治。黄宗羲不仅是一代学术宗师,而且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楼名“续钞堂”,他的藏书多且精,但是一场大火焚毁了他的大部分藏书,所存仅剩一半,所藏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已经不复存在。清代中期朴学到了全盛阶段,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刺激了私家藏书的发展,朝廷对献书较多的藏书家给予嘉奖,从而鼓励了更多的私家藏书。乾隆皇帝为了宣传他“钦定”的思想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士人学者开放。因此,清代中期,以乾嘉考据学的兴盛为动力,以《四库全书》的编纂为契机,私家藏书得到不断的繁荣。清代后期私家藏书得以持续发展,虽然遭到鸦片战争和各种战争的破坏,但私家藏书还是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散而复聚、前赴后继地推动着私家藏书事业的进步,直至向着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转化。清代后期藏书家以道光末年的郁松年、丁日昌,清末的杨、瞿、丁、陆四大家最为突出,他们是清代私家藏书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与收藏,是清代私家藏书文化的缩影。他们保存文化典籍的功绩,反映出清代学者在继承、整理文化遗产方面超越前人的贡献。

古代私家藏书文化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它是和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其他领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渗透的。私家藏书是孕育精英文化的摇篮,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我国早期多学科的精英文化。当国家对精英文化进行整理、发展时,私家藏书又可以为此提供充足的图书来源,突出表现在乾隆时期各地藏书家对四库馆的献书活动中。私家藏书作为分散的“图书馆”,既有贮存的功能,而且还有交流、传播的功能,虽然发挥得不是那么的全面,但也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私家藏书在古代文化的生成发展机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出的鼎盛面貌清代,湖南文化繁荣,藏书事业发展兴盛,藏书家辈出,如安化的陶澍,善化的唐仲冕、唐鉴、周达甫,长沙的徐树铭、徐树钧、叶德辉、徐崇立、唐成之、许推、叶启勋、叶启发,常
2023-05-08 13:51:00
...中国古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确有其人其事的第一位私人藏书家。春秋末期,“学在私门”越来越普遍,拥有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有了文化,如同有了自己的财产,就想在自己的家族中长期保
2023-01-14 11:09:00
本文转自:今晚报●藏书家故事获得赐书的藏书家汉代以来,臣子若于国家有大功,或才艺、美文得到君王赏识,皇帝常将部分秘阁藏书赐予臣下。“赐书”是一种特殊奖品,它象征着“圣谕”,“家有
2023-12-28 01:30:00
叶昌炽:贫穷学子如何成为藏书大家  看看吧
明清以来,苏州地区涌现出很多成就斐然的私人藏书家,如明代的赵琦美、毛晋、钱谦益,清代的钱曾、徐乾学、黄丕烈等。他们要么身居高位,要么富甲一方,拥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其藏书爱好。清代晚
2023-08-22 21:24:00
聊聊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
...”饶国庆说,为纂修《四库全书》,乾隆帝下诏钦点江南藏书家献书,范钦八世孙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训,进呈638种藏书,后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种,为当时藏书家中所献
2023-05-05 10:05:00
浙江宁波小学生祭扫范钦墓 致敬天一阁创始人
...和家长在天一阁组织下,专程到此祭扫。范钦是明代著名藏书家,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创始人。他一生爱书如痴,将万卷藏书泽后世,留有“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的美名
2024-03-31 16:26:00
聊聊宋代典藏保护技术的发展
...可防虫,“取其可以杀虫,永无蠹蚀之患也”。清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收藏的宋人陆佃及袁漱之等人的著作多为椒纸印成,“色有黄斑,无一蠹伤虫蛀之处”,且留有余味,“椒味数百年而不散”[
2023-10-16 15:45:00
福建人怎么这么会读书?
...兴盛,同步促进着福建藏书事业的大发展。两宋时,福建藏书家达89人,藏书万卷以上的有14人。明代,福建出现了许多藏书大家。到了清代,福建私家藏书数量达到历史鼎盛时期,仅次于浙江
2024-05-06 06:58:00
...嫄和顾晋嘉讲述了《书韵流长,萱荫传世——走进江南女藏书家方矩的藏书世界》的故事,分享了女性藏书家方矩的藏书、捐书事迹。山东大学的孙一鸣和韦依以《章丘二李传书韵藏书护版耀古今》
2024-10-12 15: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
从春秋首霸到稷下争鸣,齐地往事织就斑斓长卷
在齐鲁大地上,齐国的历史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每一个事件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串联起从立国到兴衰的千年风云。自姜太公受封于齐奠定基业
2025-08-22 17:49:00
“石镌风华”太原纯阳宫藏历代墓志精粹展,8月22日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开展。作为山西首个以“墓志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
2025-08-22 20:30:00
首次公开亮相!限时展出!这两件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日前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的青铜器——青铜鍑和青铜锸,8月22日起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限定首展,首次公开亮相
2025-08-22 20:58:00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