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生越爱国(理论上)。3,选取的考生更容易判断是否和执政者意见相左。策论在谈论时政的时候,当然不是让你随口说说,这是要负责任的。进士一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朝堂上,当权者对于在策论中暴露出对自己不满的考...……更多
...,将其张贴在墙上,作为反面教材让考官们观摩。这一届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在众多考卷中,有一份策论让梅尧臣大为惊喜。此论言简意赅,而且思路清明,态度中和,将仁治天下的理念阐述得十分周全。其中有...……更多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重新启用司马光等旧派,对新派进行政治报复,其后几位执政者对两派重新启用或贬谪,都削弱了执政者的权力,这也侧面反映出执政者没有果断的政治魄力及党争的影响与危害。其二,朝臣相互倾轧,吏治腐败。苏轼因反对变...……更多
苏辙: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杠精之路
...他抬杠的对象要么是皇帝,要么是当朝宰相和位高权重的执政者。这样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备受打压,纵使如此他始终没有改变。但他的人生从46岁开始转折,只用了七年时间,他就从一个县令,被提拔为副宰相。要搞清楚他...……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了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这次,欧阳修坚持以古文的策论为主,而赋贴为辅,将曾巩录取为了进士。后来,又在王安石的举荐下,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整理出了大量的古籍。1042年,曾巩第一次参加会试时,王安石也参加...……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就成为了好朋友。《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去非本以对策论兵得官,故是编皆评论古人用兵之作。其文雄快踔历,风发泉涌,去苏氏父子为近。苏洵作《六国论》,咎六国之赂秦;苏辙作《六国论》,咎四国之不救。去非所论...……更多
...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考试,此次考试分为策论、经义、词赋三科,一共录取了4020人。只要是考中的人都被确定为儒户,免除赋税和徭役。这次考试对于保存中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次考试严格来说是一...……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兵的无用之人。 兴学后的科举,罢贴经墨义,考试先考策论,次考诗赋。考生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考试十道。这样的改变是为保证科举录取的士子拥有实际性的能力,能够贴合为官所需要的才华,为民所需的能力。为了将官...……更多
豪放词宗 法学大家
...一身,融行政、司法、教化于一炉”。苏轼在科举考试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议论提到尧、舜、禹等所奉行的赏罚制度,赞成重赏轻罚,提出“罚疑从去”与“慎刑”的观点。这是苏轼初出茅庐在科举应试中的文章,即体...……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科举制从隋朝时期出现,到了唐朝武周时期,科举制得以正式应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出现,才让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科举制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通过科举...……更多
“东坡大家讲”第一季收官 北大教授赵冬梅深度讲解苏轼“过岭”
...。讲座中,赵冬梅详细讲述了苏轼在被贬惠州期间向当地执政者提出的一些具体举措。苏轼在惠州时间并不长,却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建议、指导博罗县令林抃制造插秧工具——秧马。秧马是苏轼在武昌时看当地人使用的...……更多
“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少年苏轼〔201〕
...上,在京都汴京,让二子参加这一年的科考。这次科考的策论,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策论,简洁流畅,结构严谨,援古论今,说理透彻,得到主考官欧阳修和小试官梅臣尧的赏识。苏轼在策论中,用了一个典故,他...……更多
赵匡胤科举改革:是救世妙方还是暗藏危机?
...挑不出几个真有才华的人来。赵匡胤下诏,科举考经义、策论以验考生真才实学及治国之能。这样一来,科举考试,就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文字游戏,而真正地,成为了一条,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史料有载,太祖之时...……更多
...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人在庆历新政中尝试改革科举制,“先履行而后艺业,先策论而后诗赋”。包拯强烈建议“澄汰冗杂”,要求科举考试公榜无名的全部免除,改进补阙方法等。再者,对于磨勘制度,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要求京朝官只有在...……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当时还非常机智地提出,先领收礼物,再具状安南当时的执政者予以退还,这样的变通之策对于安南陪臣和执政均不失礼。 叁 翻译西域著作在丝绸之路传播知识由于出色完成了一位外交家的使命,从安南归来的吴伯宗,被任命...……更多
李世民的家天下,与唐初的民主萌芽
...大略,他已经具备了代议制的许多特征。那么,如何保证执政者的代表性?这就是靠科举制。没有门槛限制的科考选举制度,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社会各阶级都有了进入到国家政治高层的机会,代表本阶...……更多
揭秘苏轼晚年的坎坷遭遇
...育。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个十分刻苦读书的人,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虽然多次进京应试未能如愿,但苏洵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小的苏轼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与此同时,苏轼的母...……更多
明代皇帝姓朱,那百姓叫猪什么
...的点,那就是猪肉在明代也一样受热爱,可是明代的当权执政者家族都姓朱。古代人又比较忌讳这些细节,毕竟读音相同,怎么都觉得不舒服。那么明代时期的人们又该如何称呼猪这种家禽呢?明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指1368年之后...……更多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信满满,认为诗词歌赋都难不倒自己,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策论了。进士科的策论要考五条,明经科虽然也考策论,但他们不算专业的,只要回答得“粗通文理”就可以被录取。而进士科就不一样了,比如,如果考唐代关中粮食运输困难...……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北宋文化巅峰:揭秘1057年科举巨星阵容
...苏轼、曾巩等,虽然高中了,但连前三都没有进入。这次科举考试的前三名是,状元是章衡,榜样为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成绩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其他高中的人我们肯定知道。这届科考...……更多
漫长的科举历史中,究竟考查了哪些科目呢
...诗赋和文章。唐朝时,进士科开始兴起,重点考查诗赋和策论。到了宋代,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完善,设置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考试科目也更加多样,包括经义、诗赋、论、策等。经义主要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曾巩确实是在文学方面颇有才华,但是因为他尤其擅长写策论,对科举考试中要用的文章却没有深入研究,因此曾经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失败。庆历七年,曾巩的父亲去世,他只好暂时放弃学业回到家乡替父亲守孝和侍奉继母。曾...……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头就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入仕以后,年轻的苏轼写过很多策论,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和时政的思想见解,其中就有一篇《贾谊论》,在这篇文章里苏轼总结贾谊有这么一句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其实人生的宿命,很...……更多
聊聊宋仁宗和一群“杠精”的日常生活
...奋,“如今科举取士标准,文墨辞藻所占比过重,而经义策论不足,就取经国济民之才而言,轻重颠倒。然而更改国朝科举标准,牵扯甚多,尚未到能行之时,予愿尝试改变,书院育才方式。” 年轻的赵祯看到这样一封言辞恳...……更多
...花架下宴请文人学子,花落谁的酒杯谁就要饮酒作赋。02科举取士,苦中作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文人的发展道路。同唐朝的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比如增加殿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者皆...……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个在吉林流传百年的婚俗为何“消失”了?
婚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展示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风格和魅力。曾经流传在吉林西部的札萨克图传统婚俗是中华民族传统婚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5-02-18 16:52:00
90后记忆,都知“花瓶姑娘”是骗局,你可能不知道她是如何行骗的
引言下车趋超市,艳阳照眼明。凛凛西风过,悠扬传乐声。寻声将三转,遥遥见残英。 树底迎风坐,衣单气和平。五指拨六弦,满耳清流萦
2025-02-18 16:54:00
季宇长篇新作《不朽》出版
大皖新闻讯 由季宇创作的长篇新作《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近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晚清爱国将领刘铭传在民族危难时刻渡海保台
2025-02-18 19:28:00
十堰市新发现大丰仓记事碑,百年古粮仓再添新光彩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明佳 通讯员 吴世平)近日,十堰市在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整理时,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丰仓记事碑线索
2025-02-18 15:01:00
他们是人类的祖先?科技高度发达,如今已进化到更高维度?
咱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专门聊过金星,按照现代人类对于金星的探测,科学界判断金星可能存在过生命,而且很可能进化出了高级智慧,并且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2025-02-18 15:47:00
“网红鼻祖”犀利哥,十年前拒绝走T台宁愿流浪,如今现况如何?
引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有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的是命运无常,叹息的是漂泊生活何有尽头
2025-02-18 15:57:00
“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哪三种树?有什么道理?
老祖宗的智慧,经常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跨越时间和空间,给与我们生活的指导。其中的俗语和寓言,大部分是由田间人民创作并流传下来的
2025-02-18 15:59:00
原创众生不能成佛,原来是因为存在了十种业障
佛的本意就是“觉悟者”,因此又有佛就是自己的说法,佛陀之觉者,有三种涵义:一是正觉,即对于一切的法相都是无增无减的,如实了觉
2025-02-18 16:07:00
雍正驾崩,三朝老臣李卫随之身亡,乾隆:一介庸奴,竟敢托名立庙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注
2025-02-18 16:16:00
90年代,一银行女职员3年贪污400多万,为灭口还杀害了情人!
谁人不爱钱财,钱财固然是好的,可以使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可这一定要是靠自己的双手赚出来的。如果这钱是不义之财,这金钱也会立刻变成凶恶的魔鬼将你吞噬
2025-02-18 16:22:00
南京发掘朱元璋女儿墓,发现有活人在里面生活37年
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帝业,开明堂,礼上帝,功云烈矣。然而身在行间,手不辍书,礼致儒臣,深思治道。——《明史纪事本末》在明朝正史的眼里
2025-02-18 16:25:00
77岁还能二指禅倒立?海灯法师去世多年后,徒弟揭开真相:是假的
中国功夫是被李小龙传遍世界,正是因为李小龙的存在,才让很多外国友人了解到我国传统的功夫。其实大多数人都未曾真正的接触过中国武功
2025-02-18 16:31:00
橙友高先生向橙柿互动求助:“我家的族谱前十来页破损比较厉害,时间长久,传了好几代人了。我想问一下哪里可以修复,还想继续传下去
2025-02-18 08:41:00
杭州花圃东门石头上写的是啥?花港管理处回复:是古代乐谱
不知道是什么字体 也不知道怎么读橙友“139××××1090”向橙柿直通车反映:在杭州花圃东门看到很多块碑刻,里面的文字大部分都没见过
2025-02-18 09:11:00
黄葛树丨董运生:土生土长
土生土长文/董运生正月初二,山上的雪还很多,我和四叔顺着小道走到了老虎庙,方圆几里的制高点。四叔比我大三岁,但已有了不少白发
2025-02-18 06: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