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老祖宗的智慧,经常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跨越时间和空间,给与我们生活的指导。其中的俗语和寓言,大部分是由田间人民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的生活愿望。
而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文化能够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比如常言道“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常言中所说的“三种树”又是什么品种的树?一起来看看吧!

槐树
“槐字,从木鬼也”,因此,古人觉得槐树可以“上通天地、下晓阴阳”,是某个能够判人官司、赏罚分明的神仙化身。在黄梅戏《槐荫记》中,就有“槐树开口,主婚事,春暖花开,把子交”的片段。由此可见,槐树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槐树还是一种象征民族凝聚力的树种,清朝以后,海外游子大量增多,都会选择随身带上一枝槐树枝丫,表达时刻怀念着家国。

不仅如此,古代读书人都希望出将入相,槐树就是这一愿望的精神象征。因为《周礼》上有记录,在周代,天子会见太师、太傅、太保官位最高的三公时,就在三棵槐树下。所以,有读书人的家庭,一般都会在门前、院中种上一棵槐树,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槐树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
槐树除了以上的优点,也有长寿的表意,因为本身就树龄悠长,距今已知的最古老的一棵槐树就在河北邯郸市的一个小山村里,它历经烽火战乱的洗礼,时隔一千四百多年,如今依旧伫立在巍巍天地之间。

且槐树全身上下都是宝贝,槐树的花叶可食,传说吃了可以白发反黑,令人长生。花蕾、果实、根叶皆可入药,哪怕是种子、外果皮、树身都有独特的价值。因此不会有人特意去砍伐槐树。
柳树
文人墨客、历代诗篇都不乏赞美柳树的文章。在湖畔、道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柳树的身姿。它的枝条柔顺,能够随风而动,远远望去,犹如起舞的歌姬,姿态甚美。但是也有不喜欢柳树的人,因为他们觉得柳树是一种不吉利的树,会招来不幸的事。

不过其实柳树有很多优点,例如柳树可食可药用,还可以作为哄孩子的玩具:大人会经常找一段柳树的嫩芽,抽出枝干,掏空树皮,做成小哨子;柳树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把柳树的枝干锯断后,过了不久,断口处就可以重新萌发出嫩芽,等到嫩芽长成后,往往比老的枝丫更利于使用。在所有的土著树木中,柳树长出新枝的能力最优秀,这经常被喜爱它的人们传颂。
除了这个特点外,柳树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折柳”具体起源已经不可考究,但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文学是《诗经》。

因为“柳”和“留”同音的缘故,送别之人,常常折下一枝柳枝,送与将走之人,用来委婉的表达让他“不要走”。不仅如此,柳枝也有表达怀念的意思,主要是因为晋国介子推誓死护主、不求回报的精神,深受后世怀念,于是每年公历清明节前一二日的寒食节,每家每户都会把柳枝插在门前,借此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摇曳生姿的柳树,经常向人们展示特有的生命活力。因此折下它送人,不单单是指离别的不舍之意,还借以祝福亲友“春长在”,更如柳树一般,顽强存活。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古人很少会有人砍伐柳树。

榆树
在古人的传统观念里,榆树是一种吉祥树种,它能够驱凶除灾,是五种辟邪赈灾的树木之一。按照如今科学的解释,实际上,是因为榆树自身可以发散出一种天然的气味,这种气味能够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所以榆树才可以作为辟邪的木材。
榆树自身还是一种非常耐腐蚀的木材,可以作为传送水的管道,在灌溉农田不便的年代,就可以利用榆树这个特点,进行农业灌溉,但是其实,这是一种很耗费人力物力的方法,一般不会选择这样的办法。除此之外,榆树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宝贝,入药可以用来止血利尿,食用则可饱腹充饥。

在吉林省榆树市就有这样一则传说:某年饥荒成灾,寸草不生,到处都没有吃的,人们都快饿死了,有几个孩子偶然发现,榆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充饥,慢慢的远近村民都搬到这里来住,成了很大的村子,人们依靠榆树度过了灾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榆树村,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村子规模不断扩大,就成为了榆树县,慢慢发展,直到成为现在的榆树市。
榆树的翅果叫榆钱,形似一枚枚又薄又圆的铜钱,一串串
的
挂在枝头,因此人们为它取名叫“榆钱”,音同“余钱”,是很多人家在除夕夜里,年夜饭中必须准备的,安徽省亳州市就有一种美食是用榆钱制作的,叫做涡阳榆钱。因为榆钱就像象征“年年有余”的鱼一样,因此深受
人们
喜爱。如果砍伐榆树,也就意味着失去钱财,很少会有人去做。

结语
槐树、柳树、榆树,因为自身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帮助古时候的人们,可以平稳
的
度过战乱饥荒的年代,因此备受人们青睐,更是在民间文化中,慢慢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种种美好意向,并且古人又讲究“天人合一”,因此古人不会主动去砍伐这三种树。
到了现代,生活中更是可以在街道两旁,绿水湖边,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它们不但可以点缀环境,美化生活,还可以减少城市生活中,因为灯光、车辆、施工产生的噪音污染,因此祖宗说不砍这三种树的常言不是没有道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