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了解多少?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图片来自网络创立和废除科举制度是由隋朝隋文帝杨坚所提出的,由隋炀帝杨广正式创立的,一直到清光绪三...……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衔。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考生需要通...……更多
曾有人评述“清兴于科举,亦亡于科举”,认为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抓住时机入关后迅速开设科举,收揽了中原读书人的归附之心,帮助这个原本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争权稳定关内局面,使清朝一举成为有皇帝以来中...……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令人窒息的科举考试
...中生涯都觉得是一种“煎熬”。但是,如果你了解古代的科举考试,你就不会有这么多牢骚啦。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形成,一般分为两级: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唐前期由吏部负责)的省试。通过发解试的第一名...……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范进中举后,他究竟能当多大的官?考不中进士长得帅也能当官
...试入国子监读书。 特科是清政府试图笼络知识分子并对科举施行改革而举行的选士,仅仅在康熙、乾隆两朝各举行过一次博学鸿词科。顾名思义就是选取博学且写得好文章的人才,不论是民是官,不论是秀才还是举人,只要获...……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连中三元”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更多
科举往事:秀才、举人和进士的传奇故事
...,并写得一手好字。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学生需要经过科举最低级一级的“童生试”,一共有县试、府试、院试3场测试,考上了前两场的不管年纪大小都是“童生”,如果最后一场院试也考上了就是“秀才”。秀才考不上的...……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科举制度有三大关:童子试、乡试、会试。通过了童子试,就考取了秀才功名。通过了乡试,就考取了举人功名。通过了会试,就考取了进士功名——其实,贡士还需要参加殿试获得进士功名。不过,由于殿试的录取率几乎为...……更多
祝枝山出身书香世家,儿子考中进士后他却大受打击
...香世家,加上自身又有文学天赋,祝枝山自然是要去参加科举的,但他的科举之路十分坎坷。祝枝山十九岁中秀才,然后去参加乡试,万万没想到,他接连参加了五次乡试,才考中举人。成化十六年,祝枝山第一次参加乡试,结...……更多
探索古代科举考试的源头及其影响
...重要指标。然而,我们很少深入了解高考的源头——古代科举考试。通过回顾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千年的选拔制度,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古代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更多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榜眼、探花的词眼,这是指皇帝在殿试钦点的前三名。科举考试中最牛的其实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秀才是初级考试...……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到底是干嘛的?封建朝廷用以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大致分为五个等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和会试。其中“县试”、“府试”、“院试”,乃系“童试”的三个等级,成绩合格者被称为“秀才”;“秀才”...……更多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风雨,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不少人将现代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难度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甚至认为科举的难度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左宗棠获赐进士出身,成为千年科举史上的一个特例。“要事”已办妥,左宗棠尽情释放出优异的军事才能,剿灭阿古柏势力,一举收复新疆,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卓越贡献。 左宗棠...……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梦幻西游科举大赛题库上新,谁还不会点健康小常识了!
...问题,想必这都难不倒各位少侠吧!那么,更新后的御前科举玩法,就等你来挑战了!参与御前科举大赛,你就是最强大脑御前科举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只有通过了乡试的考生能进入会试,在会试中取...……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读书人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对儒家经典的初步了解。通过县试后,他们将获得参加府试的...……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荣誉与地位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科举考试了。而在隋朝之前,朝廷官员的选拔可谓五花八门,秦朝时是世官制,也就是官员的世袭制,只要一人当官,家族代代都能当官。到了汉朝,人才选拔变成了察举制,是...……更多
...也一样,不过主要通过个人所属的户籍来判定,因此清代科举冒名顶替,称为“冒籍”。有鉴于人口流动普遍,清代科举设有分区配额与原籍应试。清代童试的学额(学校生员名额)主要分配至府州县学,而乡试、会试的中额(...……更多
古代科举有多危险?许多人因此殒命,究竟是什么原因?
古代科举有多危险,考个试还能出人命,几乎每届都有许多考生去世,科举究竟是怎么考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如果说有个比赛,大家都可以参加,一旦成功就能成为人上人,成为你曾经仰...……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民人家的读书人走上仕途的渠道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在这样一场国家举办的选拔考试中夺得好名次。但是自古以来,南北就有差异,文人也有差异,这是因为北方多战乱,不如物产丰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寻迹江苏老地名|古代高考留下多少地名印记,去邂逅“连中六元”的超级学霸
...了第二天,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天的人们常常把科举考试比作古代的“高考”,但这“古代高考”的录取率,要远远低于现代高考。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按照难易程度,差不多可以对应今天的高考和研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说绥州争夺战不仅改变了北宋西北战略,还有宋朝后续发展
众所周知,西夏是宋朝时期,边境地带的一个强劲的对手。西夏自李继迁夺回了五州之后,势力便渐渐发展壮大,到了宋仁宗时期,军事力量已经不容忽视
2024-06-09 14:08:00
为何说明朝悍将蓝玉如果还活着,朱棣照反不误
蓝玉,一个大明王朝奉为“战神”的男人,他身经百战,有胆有谋,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年轻时候的蓝玉只是朱元璋麾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
2024-06-09 14:16:00
为何说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前言封建王朝的更迭犹如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王朝更替不断,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秉持未雨绸缪的态度予以继续发展下去
2024-06-09 14:16:00
大金王朝最后一支军队,为何能孤军奋战三年
天兴三年(1234年)春天,金国被蒙古灭亡了。在金国灭亡后的第三年(1236年),在西北巩州(今甘肃陇西)城的城头上,仍然飘扬着金国的大旗
2024-06-09 14:24:00
成吉思汗的15万蒙古大军,为何敢挑战金国的百万之众
金国强大的时候,总是欺负漠北的草原民族,也就是后来的蒙古。就连西夏强大起来以后,也能来搜刮一番。总之,蒙古各部落不团结的时候
2024-06-09 14:26:00
朱棣苦苦寻找朱允炆16年,找到了吗
【朱棣苦苦寻找朱允炆16年,似乎找到了,可最后为何没有公布呢?】历史上的某些人因下落不明而为后人所熟知。建文帝朱允炆就是这些人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2024-06-09 14:22:00
汉朝为了解决匈奴之患,差点国家破产
似乎自古以来,看似繁华强大的中原王朝,一直都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劫掠,在历史上更曾有两次被北方少数民族所征服;当然
2024-06-09 14:18:00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崇祯为何不退守南京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那就是南京,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发现,而是心灰意冷的崇祯帝主动做出了选择自缢煤山。其之所以不愿选择这条后路
2024-06-09 14:25:00
朱允炆很困惑,外敌入侵靠叔叔,可内乱呢
朱元璋生于乱世本是淮右布衣,他自幼父母双亡,家庭赤贫,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攀登者,可是他并没有那些先进的攀岩设备,他只是一个人在负重攀爬
2024-06-09 14:21:00
明英宗当俘虏时,大明境内总共还有多少宗室
前言: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亲率大军出京师,准备讨伐太师也先的瓦剌军队。当时扈从的除了朱祁镇最爱的太监王振以外
2024-06-09 14:21:00
朱元璋欲杀沈万三,马皇后是怎样救了他一命
网络上常常流行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却不知道,在几千年前,有人却因为钱太多惹怒了皇帝,差点被处死
2024-06-09 14:23:00
冯道真如欧阳修评价的“不知廉耻”吗
序言:说起冯道这个人,可能大多数读者都不太熟悉。这是一位古代奇人,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在他死后的一个半世纪里都被人歌功颂德的
2024-06-09 14:39:00
海都是元武宗打败的?元史都不敢这么写
海都劲敌对垒,屡次摧海都锋芒,尽管中间几次濒临险境,由于他披坚陷阵,最后依旧威震遐荒,可谓是天潢杰出、天授雄武(魏源《元史新编》)
2024-06-09 14:40:00
朱元璋有多爱朱允炆,一起来看看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这两个人建立的王朝都经历数百年而不倒,用千古一帝来形容他们两个都不为过
2024-06-09 14:27:00
万贞儿比明宪宗大17岁,为何能被独宠23年
古代皇帝坐拥三宫六院,除了正统的皇后之外,一般还会册封很多妃子。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后宫里的妃子都在尽可能地讨皇帝欢心
2024-06-09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