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认为:李白从政是一步登天,没有参加过当时比较完备的科举考试。其实,据《唐摭言》、《唐音癸签》等许多唐代典章记载,当时的科举考试实行的“两条腿”走路,一是人们熟知的“常科”,即每年由县、州(府)、道至中央...……更多
李白的另类寻官路,想做官却又没有参加科举
...。然而在从政的方法上,李白算是一个另类。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趋近成熟,一般学子想要做官,科举考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李白偏偏没有走这条路,这又是为何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争论已久,目前主流的说法有三...……更多
孟浩然:才情横溢却仕途坎坷,李白是他的铁杆粉丝
...一个新手,怎么能当好官呢?”孟浩然回国后,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差点把孟先生气死了。他还在等待着自己的儿子成为进士,成为最光荣的始祖。他甚至在看到星座运势之前就放弃了。老人自然不肯,采取高压政策,孟浩然却...……更多
李白与杜甫是诗坛巨星,却一生仕途坎坷
...低级事务官,但毕竟进入了官场。李白一生并未正式参加科举考试,有人以为这是他仕途不顺的原因,其实,在唐朝,科举并非唯一入仕途径,很多才子都是通过官员和地方推荐步入仕途的,李白都受到皇帝的关注了,自然会给...……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李白的生平与诗:从蜀中到长安的漫游与求官之路
...望成为官员。根据唐朝的规定,商人出身的家庭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可能是因为他家世复杂,以及来自商人家庭的出身,李白一生未能参加科举。在唐朝,除了科举,官员还可以通过达官贵人的推荐来担任官职。由于无缘科举,...……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读书人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对儒家经典的初步了解。通过县试后,他们将获得参加府试的...……更多
...,有着诸多的谜团,比如李白很渴望当官,但从来不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既不当官,也不种地,他的生活费从哪里来?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李白出生在哪里?他的家世是怎样的?想要解开这些谜团,就得看李白自己是怎么说的...……更多
古代科举有多严苛?大诗人李白也要走偏门
...念,赖以破除焉。中国的选官制度一直在发生变化,直到科举的出现,这才彻底定型。在隋唐之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着权力核心,各个阶级的上升通道被封闭。说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根本...……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为自己服务创造的制度,但其中缺陷过多,便逐渐被遗忘。不过在隋唐时期用来选拔人才,也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修改、完善,达到较为先进的...……更多
聊聊唐代的国教之一,道教
...置了“道门威仪使”一职位,管理全国道教事务。而且在科举考试里,政府也专门开设了道举一科,地位等同于明经。普通的科举考试,在唐朝成为“岁举”,有固定的时间,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而道举,是“制举”,不...……更多
中国的科举制,萌芽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可是在元朝却遭遇了重大的挫折。直到1315年,元朝才开始科举考试,此后三年一次。但由于丞相伯颜的专权,元朝科举曾在1336年和1339年停办。虽然元朝科举处于低谷,...……更多
为何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也正是这种出身的不同,导致了李白不能像杜甫那样参加科举考试谋出路,他要想当官,就只有通过“道科”考试和玄宗的直接任命。杜甫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在父亲杜闲的教导之下,杜甫立下了要“科举致仕”的...……更多
王维与玉真公主: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比如杜甫名气和才能比王维还要大。但是杜甫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却屡次考不中,当然王维是科举考试的状元,但是王维得状元的原因,说出来却有点让人不好意思。王维确实有才气王维有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他的诗歌...……更多
状元李春芳的幸运与平庸:科举考试背后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社会,为了选拔更多人才,科举考试成为通往朝廷官职的主要途径。许多文人通过这一途径,最终在朝廷中谋得一席之地。科举考试被视为文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而皇帝对这些文人格外看重。朝廷中的大臣多为...……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现代,学子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更多
李白的才气与个人魅力如何为他带来财富?
...,所以他不具备参加考试的资格的,因此,他也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来博取功名。因此,可以说他有一个好爸爸有钱的好爸爸,这个爸爸可以给他钱,保证他衣食无忧。他有了游山玩水的资本2、李白很有才,气名声很大,仰慕他...……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要艰难困苦得多了。天宝六年(747年),杜甫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这本就是他来到长安的目的,但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了。这一年,唐玄宗下诏,全国有一艺之长的人都可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次考试由宰相李林甫主持...……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它应皇帝的政治需求而生,又随着皇权的强化而完善,是科举考试中与皇帝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明代殿试的沿革以科举为依托,以皇帝的政治需求为标尺,经历了确立发展、稳定巩固、变更强化三个阶段,皇帝是影响殿试沿革...……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考试的奇特现象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是最高荣誉的象征。然而,有趣的是,有时候中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其中的原因。一、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更多
李白的不凡才华与仕途坎坷
...代诗人,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心高气傲,不愿走科举考试的常人仕途,而是渴望着天才崛起。李白无法容忍平庸的度过此生,他游历四方,结识各种奇人道士。他希望通过名人的举荐一鸣惊人,直接获得皇帝的赏识。在...……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至于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大臣仕途的升迁。在古代社会,科举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文人士子们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只为了在最后金榜题名时能够光宗耀祖。一般能高中进士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靠父...……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有的举措颇有趣味,有些看似不近人情青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明状元状,是研究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 又到高考季。每到高考时,考场周围都要使用电子屏蔽设备,目的是为了防止作弊...……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一场长庆科案,为何体现了穆宗的仁慈
公元821一年,也就是唐穆宗长庆元年,这一年的科举考场上发生了一件震惊整个朝堂的作弊案件——长庆科场舞弊案。这一案件直接导致了主考官钱徽被贬,同时也改变了科举以往的审查方式。钱徽是“大历十才子”钱起的儿...……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血色丰碑|抗日英雄曹基锡:烈火中的青春
1931年的东北寒风中裹挟着亡国的危机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无数抗日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曹基锡就是其中一位1931年
2025-07-05 09:38: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韩景俊: 枪林弹雨铸忠诚 桑榆暮年传薪火
在吉林市丰满区的干休所里,97岁的韩景俊老人推着轮椅在院子里散步,望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出神。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
2025-07-05 10:43: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蒋廷瓒:贵州首任布政使
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明朝历史上一个不普通的年份,明朝开国45年后,明朝廷宣布贵州正式建立行省。1413年3月,明朝廷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2025-07-04 22:55:00
“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7月3日,“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5-07-04 17:1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哪吒3岁生辰宴上的酒杯,竟然出现在吉林了?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不仅创下了票房历史,也赢得了广泛赞誉。电影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也经常穿越时空“出现”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
2025-07-04 17:48:00
安徽作家梁爽长篇小说《张良传》出版
大皖新闻讯 我省作家梁爽长篇力作《张良传》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梁爽力图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
2025-07-04 1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以地理的角度而论,位于山东曲阜东南部的尼山,只是蒙山余脉的边缘山岭,最高的主峰海拔也只有344
2025-07-04 19:23: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红色记忆:烽火映官山
十堰广电讯 官山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过很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留下了很多重要革命遗址。今天,让我们走进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
2025-07-04 19:36:00
一袭衣冠见风华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
2025-07-04 11:31:00
合肥104岁新四军老兵的抗战记忆:亲眼目睹战友被日军飞机炸弹击中
大皖新闻讯 冒长松今年104岁,安徽省全椒人。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现居住在合肥市老城区一栋普通三层居民楼3楼。如今的他走起路来仍然腰板挺直
2025-07-04 11:41: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7月的鲁西南大地,暑气渐浓,却掩不住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滚烫记忆。近日,大众网记者与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杨义堂一同来到八路军惠河支队支队长赵紫生的大儿子赵征民的家中
2025-07-04 16:52:00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南宋等不同时期的积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2025-07-04 09:25:00
李耘:贵州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丰富
廉洁从政典范不胜枚举。如,被誉为“循例称冠、吏畏民怀”的清朝断案高手高廷瑶,坚信“廉吏必节俭”和“以厉廉戒”的清朝贵州巡抚刘荫枢
2025-07-03 22:25: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他,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五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后,原本清贫的日子愈发艰难;他,1945年2月入伍
2025-07-03 14:22:00
用《长安的荔枝》中的生僻字,解锁盛唐的隐藏密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袁垚鑫最近《长安的荔枝》火得一塌糊涂,咱们就来扒一扒《长安的荔枝》里那些"难认脸"的生僻字
2025-07-03 1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