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风雨,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不少人将现代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难度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甚至认为科举的难度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相比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打破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使得门第低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长久统治,加强了对群...……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它应皇帝的政治需求而生,又随着皇权的强化而完善,是科举考试中与皇帝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明代殿试的沿革以科举为依托,以皇帝的政治需求为标尺,经历了确立发展、稳定巩固、变更强化三个阶段,皇帝是影响殿试沿革...……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发生好几起。如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拟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换成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以壮国威”。又永乐二十二年(14...……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废除科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地动山摇的大事。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1905年的废除科举,就不可能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科举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据史书记载,曾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以及10多万进士。然而,中文状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状元有多难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更多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晚年为何要亲自废除
前言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为推动人才选拔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晚年却要亲自废除这一举国体制?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心酸故事和深刻内情?一、文帝早期重视教育,兴学治国杨坚在位之初,深感到人才的重要性。经...……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度差别较大,但是金榜题名是每个考生最大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一刻。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实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拨...……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科举在古代是选拔人才的常用方式,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最早关注诗人余秀华,源于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里面有一个场景,在院子回廊处,她支起一个方桌,桌上摆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2024-08-02 11:39:00
六公园的石狮子
明清两代留存至今的狮子群像作品很多,这些狮子形象千姿百态,有的威武勇猛,有的比较平顺,在湖滨六公园内,就有一对硕大的石狮子
2024-08-02 11:39:00
| 作者手记 | 历史作家相当于一名穿梭时空的侦探,而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则是一桩桩已经发生的案例如果知道十二年后才写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2024-08-02 11:39:00
清水泊位于清东地区西部、小清河下游南岸,是胶东、清河和鲁中、鲁南等几块抗日根据地之间联系的交通要道。这里既有大面积的水泊和芦苇
2024-08-02 15:19:00
在现代植物学中,梅,拉丁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单指其果(梅子、青梅)或花(梅花)
2024-08-02 15:20:00
文化山西|繁复华丽石牌坊 小村落里大善人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柴晓蒙)运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103处国家级保护文物散落在各处。在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中,繁复华丽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就那样矗立在路边
2024-08-02 15:21:00
红动黄河口18|垦区剿匪记
解放前的垦区,流传一句民谣:“垦区三大害,土匪、蚂蚱、顽固派。”土匪名列三大害之首,由于地处偏僻,旧官府对垦区内的土匪鞭长莫及
2024-08-02 15:21:00
看三国史料,我们就会发现蜀汉五虎将和曹魏五子良将、江表十二虎臣之说并非小说虚构,《三国志》卷十七、卷三十六和卷五十五,将这二十二位名将分别列为三传
2024-08-02 15:26:00
君臣相处之道自古以来就是儒家学说讨论的重点。儒家尊崇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国家的君王和臣子,家庭的父亲和孩子都要各司其职
2024-08-02 15:27:00
清朝覆亡后,残余的百万清军都去哪了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当日,袁世凯指令新军进驻紫禁城,宣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自此
2024-08-02 15:29:00
通常有才华的人,要么在政治舞台上如鱼得水,要么在文坛上风生水起,如果要在政坛与文坛上获得双丰收,则肯定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2024-08-02 15:30:00
看看光绪皇帝都没有看到过的社会景象
这些老照片拍摄于1906年前后,记录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貌。我们现在还能直观地看到清朝末年的北京,必须要感谢当时摄影师留下的影像资料
2024-08-02 15:31:00
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百年屈辱史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历史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024-08-02 15:32:00
清朝末代的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外面是野蛮国家不断入侵,里面是边境地区不断反叛。然而,所有这些灾难的根源都来自闭关锁国、小规模
2024-08-02 15:33:00
“女鬼图”被八国联军抢走,57年后为何乖乖送回中国
在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下,清朝国力日渐衰落,而西方各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纷纷强大起来,他们将目光对准了式微的中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2024-08-02 1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