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唐朝商人与科举的缘分
在辉煌灿烂的唐朝,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特别是商人这一群体,他们是否有机会参加科举,成为了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学...……更多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人,这些商人里面也有很多识字的,甚至还有很多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这些人之所以扔下书本,热衷于被历代统治者歧视的行业,就是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是所有儒生都能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以后的衣食住...……更多
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代商人为啥地位低?
...富,却时常感到无能为力。加之,商人及其子弟不能参加科举,入仕之路被堵,虽富甲一方,却无法转化成真正的权力和地位。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影响了很多商人,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谋求发展。例如,著名诗人李白就因出自...……更多
李白的另类寻官路,想做官却又没有参加科举
...。然而在从政的方法上,李白算是一个另类。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趋近成熟,一般学子想要做官,科举考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李白偏偏没有走这条路,这又是为何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争论已久,目前主流的说法有三...……更多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举之年,也将其腾出来以供举子之需。会馆就这样进入到科举考试“后勤保障”的范围。 从科举考试的角度看,单独或者二三人散居京城,不利于试子们备考。所以,清道光丙戌年(1826)的《山阴会稽两邑会馆记》中说道:创...……更多
古代进京赴考,穷书生如何解决路费和食宿?条件比你想的可好多了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转折点。然而,长途跋涉进京赴考,路费和食宿问题对穷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没有现代交通和住宿设施,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事实上,古代的应试环境和我们想象的截然不...……更多
唐朝以后贵族势力为何衰弱呢
...逐渐下降,无法再像唐朝那样左右朝政。二、原因分析1.科举制度的推行唐朝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贵族势力相对衰落。科举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更多
宋朝商业繁荣与买卖官位现象
...的现象开始广泛存在。没有以合法途径,也就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人,就想要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了。因为在那个时代,都以科举入仕为荣,所以才会买官来找回自己的颜面。其实在前期这个现象还没有那...……更多
古代科举有多严苛?大诗人李白也要走偏门
...念,赖以破除焉。中国的选官制度一直在发生变化,直到科举的出现,这才彻底定型。在隋唐之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着权力核心,各个阶级的上升通道被封闭。说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根本...……更多
在古代讲究早婚早嫁,为何宋朝时却出现一批晚婚的人
...加上优厚的俸禄地位的跃升,都使得无数读书人希望通过科举迈入仕途做官。因此,科举就成为了男子奋斗的方向,在未通过科举考试之前,男子通常都不会考虑婚嫁。正所谓“成家立业”,但“立业”过后自己的身价才会提高...……更多
李卫: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
...乾隆时期,他为何却未得乾隆待见呢?【卑微地出身】在科举时期,那些考中进士的人,倘若放到现今,其水平最低也相当于清北院校的学子呢。在古代,若未能成为进士,便基本与做高官的资格无缘。即便在进士群体内部,也...……更多
宋朝时期朝廷官员之中为何盛行经商之风
...商赚得更多,官员经商的风气日盛。4.商人入仕宋朝以来科举更加兴盛,而且由于商人地位的提高,政府放宽了要求,商人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所以有些官员与其说是官员经商,实则是商人重操旧业。还有很多商人想进一步扩...……更多
聊聊唐代商人地位和文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百年门阀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王朝更是如此,即使有开创了科举这样的选官模式,但依然多为士族门阀所垄断。终唐一代,在诗坛文学领域不断有文人墨客为商人立传,例如柳宗元的《宋清传》;记述商业活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一路追寻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呈现宋元士人突破科举重围后面对的艰难局面,呈现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百般样态。作为古代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士人的前途命运必然与时代挂钩,而士人流向也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朱元璋在经济、文化与社会政策方面有哪些贡献
...对皇帝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教学生吗?重兴科举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无定规。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更多
黄巢的坎坷科举路:长得丑对人生的影响
...地位比较低。大家主流的追求就是做官。要想做官就要考科举。按理说,科举是一个相当先进的制度。毕竟在这之前,权利都掌握在世家和门阀手中。普通人想做官,那是十分艰难。有了这个制度,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做官。...……更多
古代的“员外”是什么地位,是不是官职?
...。在古代,官职不是随便就能赐予的,不论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不是说你通过之后就能立马授予官职,而是要等待空缺出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说原本敲定好的官职之外,额外授予的郎官,当然还有其他情况,也可简称...……更多
2022-12-15 20:22:00员外,官职,地位
盛唐诗人李白、王维同年出生,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身份,所以王维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很高,仕途行得也是科举正道。他21岁就考上了进士,后来还成为了新科状元,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而且王维靠着自己的出身、才华、情商,官运一直不错,和他打交道的除了文艺发烧友...……更多
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处开。”这样的诗句。成年之后,抱有雄心壮志的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却多次落选。并且多次落考的失败让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即使是自己再有才华,在科举这个领域里,都不如别人高高在上的阶级。科举的暗箱操作已经形...……更多
宋朝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婚姻不讲究门当户对,只看学问成就
...人的才华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在当时莫过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很多寒门弟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出身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榜上有名。那时候虽然不再看出身家境而选择看才华,说白了也都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当时的宋朝重文...……更多
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何会有吃人肉的残暴行径
...惨烈给他带来的精神扭曲?当年,黄巢从十八岁开始踏上科举之路,一心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光宗耀祖。他整日温书,对着灯火夜以继日苦读,希望可以通过一场考试翻身摆脱其商人子弟的身份。但三次会试落第的结果无情打...……更多
古代人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自由,多半依据个人习惯和政务繁忙程度来调整。不过,科举考试的压力使得许多士人投入大量时间于读书作文,其努力程度不亚于今日的高强度工作。综上所述,宋朝人的工作时间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体现了...……更多
李白的生平与诗:从蜀中到长安的漫游与求官之路
...望成为官员。根据唐朝的规定,商人出身的家庭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可能是因为他家世复杂,以及来自商人家庭的出身,李白一生未能参加科举。在唐朝,除了科举,官员还可以通过达官贵人的推荐来担任官职。由于无缘科举,...……更多
洪武之治时期,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内容
...习社会之礼。明朝设科取士,定期会试,三年一科。参加科举者必须是各级学校的生员。府(州)、县生员,即所谓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隔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更多
宋朝有糟粕也有成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
...(政治文明)。宋之前,是门阀社会。唐代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是门阀势力依然强大,宰相多出于崔,武,裴,李,王等豪门望族。宋之后,由于少数民族对于中华古典政治制度的截断,权利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阁臣,...……更多
探讨大唐多少年来的传承与创新
...多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唐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朝的科举制度,不仅选拔了大量的...……更多
薛宝钗选秀就是个笑话,她的出身想要凭选秀进宫,根本是痴心妄想
...的商人普遍被歧视和贬低。有些朝代商人子孙不可以参加科举,被限制消费,不允许穿绫罗绸缎等等。女儿更是不被看中,要么只能在商贾之间通婚,要么也就嫁个品级低的官员。比如薛宝琴的婆家梅翰林。当初是她父亲在京时...……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时期,选拔人才,登科入仕的唯一途径,参与科举的学子们苦读多年,通过重重选拔,极为优秀得人才,才能够来到最后一轮殿试。可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殿试之时,出了一道奇怪的题目,拎了三筐...……更多
一部展示袁嘉谷家族家风的好读物
...地方政权,曾被称为“蛮荒之地”,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仅有1903年7月石屏人袁嘉谷考中了“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经济特科状元,云南人称袁嘉谷为“状元”),这对于云南人而言,是破天荒的事。明朝洪武初...……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王朗和诸葛亮阵前辩论,王朗的言论很有道理,为何最后被气死了?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儿,诸葛亮带着蜀军北上讨伐曹魏,曹真奉命率军抵抗。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所以曹真就叫来了跟着他一起到前线的王朗
2025-04-11 11:26:00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刘邦由泗水亭长到汉高祖的转变中,“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张良以谋略才智赢得了刘邦的赞许,也在后世留下了“谋圣”的传奇。许多人说张良最终离开刘邦
2025-04-11 11:46: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文|吕樱格如果选择一种动物概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精神,“牛”毋庸置疑承载着泱泱华夏的应世态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呐喊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5-04-11 09:14:00
三国墨韵开楷法,千年笔骨立书宗
在汉字演变的浩瀚长卷中,一位三国时期的文士以笔为刀,在竹简绢帛间刻画出一种全新的文字气象——他,便是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的钟繇
2025-04-11 09:18:00
鸭大线:白山黑水间的历史动脉
在吉林省的东南部连绵起伏的山野之间,一条阅尽沧桑、历经风雨的铁路,如同长龙一般穿梭于崇山峻岭、蜿蜒于林海莽原。这条铁路
2025-04-11 09:55:00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4-11 10:34:00
溥仪去上户口,住址写的是“故宫”,但“回家”还要交门票?
在秦国灭了六国以后,中国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社会,封建王朝社会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也就是一个国家里
2025-04-11 10:46:00
李清照的背景有多强?姐夫蔡京,妹夫秦桧,还有一亲戚名气更响亮
说到宋代的词人,我们必然绕不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平心而论,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其中却少有女才子,尤其是像李清照这种证,古烁今的存在更是难得
2025-04-10 21:26:00
清末面对入侵的列强,为何大部分百姓不反抗,反而替他们干活?
清末面对入侵的列强,为何大部分百姓不反抗,反而替他们干活?在晚清时期,西方列强觊觎中国庞大的市场,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让他们屡次碰壁
2025-04-10 21:55:00
曾国藩: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哪种人?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礼仪与教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衣食住行当中。就拿吃饭来说,自古以来就有着“长辈不上桌
2025-04-10 22:20:00
民国第一个被执行绞刑的人,暗杀宋教仁,曾孙是香港影星洪金宝
"脚下的木板,被抽走,他们透过绳索,看着你的头。"失去支撑的刑犯,挂在冰冷的绳索之上,感受着窒息的压迫感,眼神里充斥着对生死的看淡
2025-04-10 22:25:00
在清朝,为什么再穷的人也不愿意娶宫女?换做是你也不愿意
现如今你要是没钱,找个媳妇难了,为什么?首先女孩少了,结婚必须有一静一动,再加上金银首饰、彩礼。这才是基本的,还有很多钱都没有细算
2025-04-10 14:14:00
抗日第一名将,曾因活埋1200名日军,遭日军索赔2亿,2字霸气回应
战争频发,最受伤害的就是人民,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死亡人数少则一两个,多则全家无人幸免,日本人残忍的罪行已经被历史记录
2025-04-10 14:36:00
自唐至清各个朝代的国土面积,国土面积最大的朝代竟不是汉人建立
唐朝唐高宗时期是唐朝国土面积的巅峰,足有1237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国土面积多了大约22%。那时候的唐朝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
2025-04-10 14:47:00
张幼仪:坦然面对一切,生活不存在跨越不了的逆境
提到张幼仪,知名作家梁实秋曾经说过:“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而干练,给人极好的印象。”在公婆眼里,张幼仪是最合格的儿媳妇
2025-04-10 1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