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11 11: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刘邦由泗水亭长到汉高祖的转变中,“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张良以谋略才智赢得了刘邦的赞许,也在后世留下了“谋圣”的传奇。许多人说张良最终离开刘邦,是看清了刘邦对功臣的猜忌,其实不然,张良一生只在为一个“字”而活,为了它,张良曾经三次抛弃伯乐刘邦,甚至最后永生不见。“士为知己者死”,是什么使张良一生心心念念,愿意背弃相知之情的呢?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五朝韩相,一生韩人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张良就是如此,支撑他纵横天下的只是一个信念。复国之梦就是他挥斥方遒全部的动力,看懂了秦末的“韩”字,就看懂了张良的一生。他有着显赫的家世,爷爷是韩国三朝宰相,父亲继任两朝宰相,直到他一切都变了,韩国灭了,他的家毁了。

青年的张良满腔热血,一身书生意气的走上了复国之路。面对横扫六合的嬴政,他满怀信心,无畏无惧。青年的张良认为:就是嬴政害的他家破人亡,除掉了嬴政,韩国就可以复国。此时的他还很稚嫩,想了就去做了,博浪沙一声铁锤的巨响,震惊了刚刚平静的天下。张良和大力士失败了,但他刺秦的义举再次搅乱了一个时代。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失意的张良走在路上,苦苦思量复国之策。桥上一声漫不经心的声音惊醒了他:“小子,把我掉下去的鞋子捡上来”。捡来鞋子的他,又听到了一句“给我穿上”,他照做了。老者对他很满意,约他相见,赠予了他一本叫做《太公兵法》的书籍。此时的张良,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纵横天下的资本,复国它比博浪沙的铁锤更靠谱。

一离刘邦,为韩一字

研习过《太公兵法》的张良,自己掀起了复韩大旗。可是迟迟难以成事,让张良看清了自己没有英主之才。直到刘邦的出现,为他点亮了人生的全部。一个满腹韬略,一个胸怀大志,刘邦的出现,让张良有了追随一生的想法,他是良真正的伯乐。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在张良辅佐下,刘邦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可在起步的关键时期,张良选择了第一次离开刘邦。他到了当时实力最强的项梁军,说服他扶持韩王成复国,项梁允许了。张良从未像那时如此开心过,他再次有了国与家。

韩国让他魂牵梦绕,韩王成却让他有志难伸,韩国迟迟打不开局面。张良无奈选择自己跟随刘邦,留下韩王成驻守旧都,功成之后,凭自己的功绩为韩国争取生存的空间。

二离刘邦,为韩一字

在刘邦军中,张良大才风范尽显,从劝降南阳太守起,一路到咸阳。“不战而屈人之兵,上战战之始也”,他用卓绝的智谋做到了。先入咸阳,张良为刘邦取得了封王的政治基础。刘邦沉迷于秦宫旧苑时,他劝刘邦“约法三章”。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军,张良劝说并陪刘邦奔赴鸿门赴宴,利用故交项伯化解灭亡之危。最终,先入咸阳的刘邦成为了汉王,奔赴川蜀之地。在刘邦最失意的时候,张良再次选择离开。不是畏惧前途,而是心念韩国。临行前,张良劝说刘邦焚毁栈道,争取休养生息的时机。

可回到中原的张良,听到了韩王成的死讯。他的王怀疑他了,选择投奔项羽,而张良的奇谋,最终使项羽恼怒的处死了韩王。万念俱灰就是张良当时的心境,项羽亲手把张良再次推到了刘邦的阵营。

三离刘邦,世间再无韩与良

杀死了韩王成的项羽,让张良恨之入骨。刘邦积蓄的大军和汇集的诸侯联军,彭城一战,被项羽3万铁骑,打的溃不成军。面对惊慌失措的刘邦,张良进献了挑拨英布、彭越等人的妙计,史称“下邑之谋”。这一奇妙构想也成为了拖死项羽的致命计谋,韩信、彭越、英布、刘邦等人全部成为了项羽的敌人,与天下为敌的西楚霸王在乌江悲壮的离世了。

刘邦投桃报李,对于张良带来的韩王信很是重视,并让他重登王位,张良再次复兴了韩国。不同于当初昏聩的韩王成,韩王信得到了张良的认可,他骁勇善战、有英主之资。可惜登场的时候晚了点,只能追随刘邦攻击项羽,立下将相之功。

公认的说法是张良看清了刘邦猜忌功臣,选择隐退,其实韩王信最后的遭遇才是张良离开的真正原因。张良是有自信立足朝堂的,大汉建立之后,他建议刘邦定都长安,一座千年古都自此繁华。甚至在许多人忌讳的立储问题上,张良也没有回避。在吕雉的哀求下,他献策请出“商山四皓”,刘邦见众望所归,才决意立刘盈为太子。

这样意图“治国平天下”的张良,会为一己之安危离开庙堂吗?答案是否定的,危险可以吓退儒生,吓不倒张良,他有博浪沙刺秦皇的气魄。能让他心凉的,只有最牵挂的韩国。

刘邦以韩国封地离长安过近为由,将韩国由中原迁到了当时与匈奴交界的山西北部地区。韩国虽然国土大了不少,却时刻有灭国之危。由于国力孱弱,骁勇善战的韩王信都被迫多次向中央求救。可等来的不是援军,是朝廷的征伐。韩王信仿佛明白了些什么,率军投降了匈奴,多次复仇,并于公元前196年战死。

而张良最后的记载,就是在公元前197年献策维护刘盈太子之位,第二年韩王信战死,张良彻底离开庙堂,游历天下。张良的一生就是在为一个“韩”字拼搏,哪怕与刘邦相遇相知,他为了韩国也先后三次离开。而韩王信的身死,昭示着韩国复国再无希望,张良纵横天下的雄心彻底熄灭。他永远的放下了《太公兵法》,陪伴张良后半生的是黄老之学,张良与韩国自此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

“谋圣”张良一生都在谋划复兴韩国,可纵使他满腹韬略,穷极一生,最终也没能复兴韩国。关键所在,他只是一个人,最多是一个经纬之才,一国重担岂可加于一人之身?在我看来,隐居山林的张良才是最苦楚的人,他永远忘不掉复韩的执念,“经与纬”是这类人生命全部的意义。先生仙逝之后,地上的《兵略》就是最好的证明,山水容不下他的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国复兴之梦:韩成称王背后的兴衰史
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8年7月),韩成在项梁和张良的帮助下称王,使得韩国复国。然而仅过了两年多,韩成就在汉高祖元年七月(前206年8月)被项羽处死。既然韩成有足智多谋且忠心耿耿的
2024-03-24 11:20:00
陈平一生有六大谋略
事实上,陈平一生所立的功劳,并不比张良所立的功劳小。但是,张良得到的评价,却明显比陈平高。刘邦把张良排在他功臣榜的第一位,陈平则根本没有入得了他的法眼。他说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
2023-08-18 17:21:00
张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么?历史上谋臣那么多,为何只有他能称谋圣
刘邦的胜利离不开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张良。刘邦要是没有张良能否取得胜利也未可知,张良在中国历史上向来都是给予极高的评价的。后人称他为“千古第一谋臣”可以说给予他也极其高的评价。让
2024-11-10 10:03:00
...真实的历史上,相对于专精政务的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才是智谋的象征。毕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已经成了谚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最早也是出自刘邦对张良的夸赞
2024-05-30 06:22:00
贵族公子张良的一生奋斗史
张良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当秦军攻破阳翟,韩国灭亡的时候,他的生活改变了:由一个贵族公子变成了浪迹天涯的沦落人。起初,他幻想可以刺杀秦始皇,为韩国复仇。于是,他就散尽家财,寻找刺客
2023-04-19 18:41:00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天下再无兵戈
...魁岸。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一段评价,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张良的一生。张良风流潇洒,胸怀大志而愤恨,他的家族中五代人为韩国相国,到了张良则归于汉朝,他给老人捡鞋而学习太公兵法,协助刘
2023-08-23 14:50:00
真实的张良:曾学荆轲刺杀秦王,所得奇书并非兵书,后人人才辈出
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是连司马迁都不吝笔墨盛赞的人物,司马迁曾评价他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而,针对张良的负面评价也不少,因为张良《圯上受书》的典
2023-08-25 18:00:00
陈平的一生为刘邦谋划了什么计策
刘邦有两大谋士,陈平和张良。要说谁跟刘邦的时间最长?显然是陈平,陈平自从跟随刘邦以后,就一直待在刘邦身边。他给刘邦出了不少计策,帮刘邦建立了不少奇功。而且刘邦最核心最机密的事情,
2023-06-30 22:08:00
刘邦一生最大的贵人是谁
...,实则不然,因为在这段时期他认识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张良。张良是韩国人,韩国是被秦灭掉最早的国家。当时张良到处寻找游侠一起去刺秦,那时候结识了刘邦,可惜刘邦的武艺并不够高,不过
2022-12-26 16: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