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9 13:1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在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儒家思想就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更是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使得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一直不怎么高,可以说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

自古以来,咱们国家就一直把农业视为根本。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对钻研儒学失去了兴趣,反而一门心思地追逐起了金钱。这种现象在明代尤为普遍,简直成了一种风气。钱在狂欢,读书人却在唉声叹气,明代江南的书生们为啥都“不务正业”呢?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一、前拥后簇,双重推进】

在咱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那些儒生士人可都是秉持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一门心思研究儒学,从中找寻人生的指引。不过,到了明朝晚期,商品经济那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商品经济一发展,人们的钱包也跟着鼓起来了。为了生计,不少儒生不得不放下书本,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为了生计,不得不下海经商。

明朝刚成立的时候,就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历史上的皇帝们也很少有提高商人地位的时候,朱元璋还通过立法来压低商人的地位。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尽管皇帝们再怎么“打压”,还是阻挡不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脚步。

在明朝晚期,商人赚的钱可要比那些读儒学的书呆子多得多,这让儒生们纷纷改变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也算是对儒生传统思想的一种拓展吧。毕竟,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从商也能过上好日子嘛。于是,很多儒生都开始“下海经商”啦!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明太祖建国后,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商人穿得太好,只能穿绢布,如果家里有一个人经商就不能穿细纱。

不管是在明朝还是现在,这条法令都明显是在歧视商人,但尽管如此,明朝还是有很多商人,这些商人里面也有很多识字的,甚至还有很多参加过科举考试的。

这些人之所以扔下书本,热衷于被历代统治者歧视的行业,就是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是所有儒生都能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以后的衣食住行都能国家来买单,那些没有飞黄腾达的儒生,最终都要面临生活带来的压力。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为了避免自己被饿死,只能想尽办法去做点小买卖来维持生计,要是再继续读书,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在明朝,商人可是会被人瞧不起的,要是手续齐全,政府也拿他们没办法。商人这行当,可比那些只会读书的儒生有钱多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有一部分是他们捐的呢,所以明朝的统治者也不能把他们一竿子打死。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肯定得颁布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比如降低税率,在行业上也会多多少少放宽一些。因为商品经济收益可观,不少儒生也是在“弃文从商”,从而走上了商贾的道路,同时农业的迅速复苏也为商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在明朝后期,那天气可真是好得让人嫉妒,风调雨顺,农作物也争气,长得那叫一个茂盛。到了收获的季节,农民们不仅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还有剩余的粮食。为了不浪费这些粮食,很多农民纷纷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开始把吃不完的粮食拿去贩卖。儒生们看到这个商机,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踏上了这条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

你知道吗?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商品经济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随着农业的发展,它又逐渐复苏了。明朝政府也不像刚开始那样对它进行严厉打击了,所以商品经济才能得以发展起来。

那时候的苏州、广州等地,那可都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心啊!就连平常的小乡镇也因为商品经济而变得繁荣起来。在这样的商业大环境下,儒生们怎么可能不被吸引进去呢?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科举不易,从商得意】

打从科举制诞生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就跟洗脑神曲似的,一直激励着那帮儒生。为啥呢?因为只要能考上功名,或者在榜上露个脸,那就有机会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啊!所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旦成功,那可就意味着往后能拥有财富和权力啦!但要是考不上,再加上生活压力大,那就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来谋生啦!

1.科举考试太难了,好多读书人都被打击得不行,纷纷转行去做生意了。

不是每个人努力都能得到回报的,就像古代,教育条件那么差,很多读书人都得自学去参加科举考试,可并不是每个苦读的人都能考上状元的。

当所有人都认定科举考试是唯一的出路时,天下人为了在榜上留名,都开始疯狂地读书,结果导致明代科举考试的名额和部分官职都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这就好比是一群人在抢一块蛋糕,结果蛋糕变大了,但是抢的人也更多了,所以能够吃到蛋糕的机会反而变少了。这说明,明朝的科举竞争简直激烈得让人发疯,考取功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如今这考取功名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商人买官。好多儒生为了当官,那可是耗费了半生的心血,就盼着能金榜题名。可这让儒生们的仕途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了,他们视为生命转折点的功名,就这么被商人用银子轻松买走了。

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也不能忽视它对儒生们的冲击啊!你想想,好多儒生耗尽一生精力都没能混上个一官半职,而那些商人呢,仅凭兜里的钱就能轻松当官,这不是挺让人郁闷的嘛!

哎呀呀,科举落榜了可咋办呀?别担心,很多儒生们会选择从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哦!他们会先经商赚些银两,然后再用这些钱买个功名,这样就能进入仕途啦!所以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从商都是儒生们科举考试后的第二条康庄大道呢!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2.商人腰缠万贯,让穷酸儒生们羡慕得眼睛发绿。

国家手头紧的时候,为了多搞点钱,就会对商人放宽政策,让商业蓬勃发展,这样才能多收税嘛。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商人们也活跃起来了,在江南那地方,很多商人都富得流油,还说自己的钱能称霸一方。那时候,明朝的商人可不会因为“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而被当官的看不起,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商品经济的发展让很多经商者发了大财,他们也常常用"富得流油"来形容自己,钱多得甚至超过了那些传统的官僚地主,生活过得那叫一个奢侈,和穷酸的儒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少读书人就算当了一辈子官,也未必能实现腰缠万贯的梦想,瞅着那些商人过着自己梦寐以求的日子,不少读书人也纷纷“下海”,不少有生意头脑的读书人在经商之后,也确实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正是这些“成功人士”,让更多的读书人看到了“钱途”,纷纷投身商海。心想大家都是读书人,别人能发财,我肯定也行啊!于是最初的理想发生了“变异”,越来越多的儒生选择了从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读书人那可是备受尊崇,而商人则被认为是唯利是图,社会地位一直不咋地。不过到了明朝末期,这种奇葩的观念终于被打破了,商人不再是只看钱的家伙,儒生也不是一直被人敬仰,两者的差距慢慢变小,越来越多的儒生开始踏上经商之路。

1.你知道吗?“和”与“合”这两个字的思想,那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2.曾经,“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多好啊!3.可现在呢,“和”变成了“合”,意思是合作、合并,大家都要合作起来,共同发展。4.这可真是让人感慨啊!时代在变,思想也在变,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啊!

商人有啥可被鄙视的呢?他们冒着风险,还得忍受别人的侮辱。人们大多只看到商人风光的时候,可每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拼出来的。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得到的却少得可怜。就冲他们经历千辛万苦才获得财富这一点,他们就值得我们敬重啊!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在明朝的时候,这种想法慢慢浮出水面,士农工商这四个行当,各有各的用处,实在是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无奈在封建时期,很多皇帝老儿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经常打压做生意的人,所以商人的作用和苦处没人在意。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都是考不上科举,才去做生意的,很多人虽然是商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圣贤君子。

行当本无别,无贵无贱,只要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养家糊口,那就值得人敬重。这会儿明朝能有这等觉悟,也意味着封建思想的枷锁将会越来越松。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2.还有那个“&34;”,它的出现就像是一场闹剧。

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弃文从商,商业氛围也日益浓厚。如今的商人更加注重商品质量和诚信交易,不再是只追求利益的奸商,他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人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

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投身商贾行业,同时还明确表示,谁说商人就一定是鄙陋的呢?就连东林党人士赵南也认为,士农工商,本来就没有什么差别,那些看不起工商业的人,应该受到谴责。

很多思想前卫的人,开始提倡“重商主义”,并呼吁统治者别再紧盯着商人,而是要鼓励商业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也加入了呼吁的行列,甚至还会参与一些商业活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结语】

虽然读书人一直备受尊崇,商人一直被瞧不起,但是随着明朝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化,不再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并且纷纷投身于繁荣的商业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也做出了弃文从商的选择。

要说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那还得是江南地区。在这儿,儒生们纷纷放下书本,投身商业,当起了商人。读书读不下去了咋办?经商呗!这可是条不错的出路。不仅儒生如此,就连很多农民也加入了经商的大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9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铁论》详细记载下来。参会的双方,分别是桑弘羊和一群儒生。儒生们全面否定了桑弘羊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政策,他们主张“藏富于民”,而桑弘羊则强调,他这么多年努力的成果,已经证明
2024-05-29 06:40:00
刘邦在逃亡途中把一双儿女赶下车,这事可信吗?
...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史书记载,刘邦不喜欢儒生,经常骂人,还喜欢讽刺儒生,有人说刘邦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
2023-07-07 10:47:00
李白嘲讽鲁儒:千古绝唱的骂人诗
...大意就是说:秦朝时候丞相李斯就已经不再重用你们这些儒生,你们不是善变的,和我本就不是一类人。你们连与时俱进都不懂,还是回到汶水边上去种地!开篇四句“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
2023-11-11 08:41:00
聊聊宋代儒而知医的现象
...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推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儒生开始关注医学,研习医学,出现了“儒而知医”的现象。一、宋代儒医1、宋代儒医现象宋代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可爱最发达的王朝。在当
2024-04-05 16:57:00
秦始皇坑杀四百多位儒生,导火索竟然是哪两个人
...》的人,会发现秦始皇本身并不是那么的讨厌儒家学说和儒生,甚至还一度在身边安排了七十多位学富五车的儒家博士,来为自己出谋划策。那么,为何说秦始皇最终和儒生们撕破脸,是有两个儒生
2024-06-19 15:05:00
西汉的衰弱,为何说汉元帝应该负这个历史责任
...的案例就是宣帝的太子、老好人刘奭。刘奭登基后,放任儒生治国,结果造成了西汉的衰弱。一、儒生理想的太子汉元帝刘奭,乃汉宣帝嫡子,生于公元前74年,8岁时被立为太子,因其生母遇害
2024-06-07 15:30:00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西汉灭亡有关系吗
...姑且不论这一举措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汉武帝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却为西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士”这一阶层几乎是不能参与政治的,之前都是贵族才能管理、治理国家或
2023-06-27 20:30:00
历史上的扶苏,究竟能不能救活秦朝?
...国就不会快速灭亡。我认为坚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一些儒生。事实上,当时扶苏和秦始皇之争,在后世儒生的眼里,其实是儒家和法家之争。秦始皇坚持法家的严酷政治,而扶苏坚持儒家的仁爱政
2023-08-11 06:46:00
汉武帝为何要实行罢黜百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乎自此以后汉朝就开始任用儒生和儒家思想治国了。然而小编近来读到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的一段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
2023-06-15 20: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