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书香云南
一部展示袁嘉谷家族家风的好读物
——《耕读世家》创作札记
袁天聪
云南前后经历了古滇王、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曾被称为“蛮荒之地”,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仅有1903年7月石屏人袁嘉谷考中了“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经济特科状元,云南人称袁嘉谷为“状元”),这对于云南人而言,是破天荒的事。
明朝洪武初年,来自南京溧水的青年将军袁会,随沐英等大将征战云南,袁会亲自指挥了进攻曲靖的战斗,明军统一云南全境后,受命屯田,亦农亦兵,袁会就是溧水袁氏迁徙石屏的始祖。袁会后人世世代代在石屏生活,到袁嘉谷时已延续了18代,跨越近600年的光阴。
袁嘉谷是我的曾祖父,我想为我的家族写一本书,介绍一下这个耕读世家。为了充实创作材料,我先后到北京、杭州、南京、昆明、石屏收集资料,确定全书讲述从袁占林公到袁绩棠5代人近200年间的真实故事,从家族的角度去描述国家的进步,为弘扬中华文化做一件实事。
书写出来了,就是《耕读世家——云南科举第一人百年家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版)。书中详细描述了袁嘉谷的爷爷、父母亲是如何以提倡优良家风家教的实践,从而培育出了袁嘉谷这位云南历史上的科举“状元”第一人。
曾祖父的一生,以考中“状元”为起点,在清朝做到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清朝灭亡后,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拥护共和,在新社会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这种能够顺应历史的精神,远比考中了“状元”,更值得后人引以为荣,是更值得继承发扬的好家风。
曾祖父的四位哥哥、两位弟弟是秀才、举人出身,一位姐姐也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爷爷的丕字辈中,有不少是留学生,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都担任政府官员、茶邦董事、商会会长等职务。到我父亲的绩字辈,经历了国家的大变革,没有人再经商了,但都继承了前辈爱读书、会读书的传统,那一辈中出现了一大批留学生、大学毕业生,他们活跃在云南省各条战线,成为了教授、专家、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等,继续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的富强在不同的战线努力拼搏,对国家和民族表达尽力忠诚的精神追求。
我们家还和云南的好几位名人联姻,著名“钱王”、红顶商人王炽是我奶奶的爷爷,奶奶的父亲王晓斋是云南省第一届商会的会长。妈妈的父亲是云南省第一批(仅两人)从清华学堂毕业到美国留学的云南人,爸爸的大姐是周钟岳的大儿子媳妇,爸爸的三姐是熊庆来的大儿子媳妇。
到爷爷及父亲辈,经历了社会的大动荡,在国家寻求进步的探索中,受过误解,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特别痛心的是被剥夺了做技术工作的机会,但他们依然爱国、敬业,没有辱没家风。我爸爸的人生格言是:“一个人要能上能下,既能住在五星级宾馆,也能和贫苦农民睡在一张床上,都能睡得着、睡得香。”他依据自己的成功经验,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要真正为人民办成几件事,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
《耕读世家》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专家认为该书把袁嘉谷家族中隐藏的优秀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了,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袁氏“耕读世家”的家风成为了宣传云南的一张有力的文化名片。全书写得文字轻松,选配的图片精美,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有别于现今出版的另外一些有关袁嘉谷家族的图书。此书被列入参加2018年云南省委宣传部推荐的十大好书评选的25本图书目录。
我感觉,自己辛苦创作《耕读世家》是值得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