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更多
北宋文化巅峰:揭秘1057年科举巨星阵容
...苏轼、曾巩等,虽然高中了,但连前三都没有进入。这次科举考试的前三名是,状元是章衡,榜样为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成绩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其他高中的人我们肯定知道。这届科考...……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奇事!一家六口同进京赶考,竟全部考中进士,朝野皆为之哗然
同一届考取六名进士的情况在我国科举历史上非常少见,只有宋朝时曾出现过一次,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连皇帝都感到吃惊。这六个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们能考中进士,靠的是真正的实力,还是依赖于家族背...……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意见虽然一致,欧阳修其实也是存着自己的私心的,他在科举考试之前收了一名弟子叫作曾巩,曾巩这个人的才华也不一般,在文章上面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相信这篇文章一定是自己的地质针孔...……更多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与当时的考试制度有关,宇辉说:“因为他要去参加科举。他那参加科举里总要写文章,文风怎么样,文体怎么样,思想性怎么样,它都很重要。”唐宋八大家是写文的,李杜是写诗的,这八个人到明清才合体为“八大家”...……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将其收为弟子。不过,曾巩的科举之路颇为不顺。1042年,曾巩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当时骈文还比较流行,擅长古文的曾巩落榜。不过,欧阳修非常赏识这名弟子,专门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科举制从隋朝时期出现,到了唐朝武周时期,科举制得以正式应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出现,才让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科举制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通过科举...……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末的传奇人生与背后的伟大女性
...,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曾巩屡试不中,一个才子却考不中科举,也是莫大的悲哀。曾巩科举不中,加上家境贫寒,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婚,媒婆都不给他介绍。后来,经过亲戚介绍,三十五岁的曾巩,才同十八岁的晁文柔成婚...……更多
...:海南日报■ 孔见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考,堪称中国科举史上最华彩的一页。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欧阳修担任了主考官。是年正月六日,欧阳修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皇帝特别赐予他“文儒”的尊号。同知贡举的还有翰林...……更多
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能中进士者,无不是才华横溢之辈。然而,在宋代,有一个家族却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一、曾巩家族的背景曾巩,字...……更多
...花架下宴请文人学子,花落谁的酒杯谁就要饮酒作赋。02科举取士,苦中作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文人的发展道路。同唐朝的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比如增加殿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者皆...……更多
宋仁宗一朝的文坛到底有多兴盛
...仁宗时期,文坛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嘉佑二年,这一年的科举可谓是千年以来最鼎盛的一次,千古无二。嘉佑二年,文坛巨擎欧阳修主考,各科录取899人,进士录取最多,达388人。这一年,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主考,苏轼、苏辙...……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中担任过官职。曾巩从小便聪明伶俐,一目十行。他通过科举考试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再后来他担任司法参军,负责管理法律的运用,凭借着适当的刑罚而闻名天下。在这之后,他陆陆续续的被皇帝升...……更多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能文,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可惜考运不佳,连续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与“十上不第”的罗隐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没奈何,只得在京城里教书谋生。何去非的第一个伯乐是曾巩。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举放榜。那...……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从唐至宋:八大家为何成就多在北宋?来看看背后真相
...讨,形成了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文化圈子。此外,北宋的科举制度也为文人士子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科举考试不仅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文化提升的手段。苏轼、王安石等名流都曾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科举制...……更多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革新埋下了基础。又七年,学有所成的欧阳修参加第一次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很好被争相传诵,只是不符合既定官韵而遗憾落第。又三年,20岁的欧阳修第二次参加科考,秋闱过了但次年春闱又再次落第。连续两次名落孙山,...……更多
盘点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一门三杰”
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出身在“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世家,倒是夸张了一些。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之类的书香门第...……更多
苏轼拿一碗面,苏小妹给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其羞红脸
...经济文化复兴。太宗晏殊施仁政,社会和谐,商业昌盛,科举吸才,文人辈出,共筑盛世基石。宋朝力推科举,广纳贤才,士子入仕众多,皆具渊博学识。政府亦重视典籍整理,广兴教育,学术蓬勃发展。思想自由,文人交流频...……更多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北宋文坛上的一大佳话。当年21岁的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叹。那时的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这篇文章列...……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苏轼进寺庙为何大喊一声“秃驴何在”,小和尚如何回答
...也爱游山玩水。嘉祐元年,苏轼第一次进京赶考,参加了科举考试,欧阳修是当时的考官,梅尧臣则是小试官。两人正欣赏着考生们的作品,突然看到苏轼的文笔清新脱俗,把他们都震惊到了,其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也是...……更多
从书卷到政坛:张载的理想与实践之
...想,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旅途,准备参加那一年声势浩大的科举考试。此时的科举考试如同璀璨的星空,群星闪耀,苏轼、苏辙、曾巩、程颢等一众才俊齐聚一堂,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然而,张载并不甘于平庸,他的名气与...……更多
...”,他们中间还有一段传奇佳话。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科举考试中,以其出色的文章赢得欧阳修高评。欧阳修原本以为学生曾巩所写,因而避嫌将其文章列为第二名。放榜之后才发现,第二名不是曾巩而是苏轼。欧阳修对苏轼...……更多
...育,自幼勤奋好学,十几岁时就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可在科举仕途上却累受挫折。十八岁那年,曾巩首次科考落第。五年后,即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他再次来到京城准备参加第二年的科考,并入太学就读。这时他想起要去...……更多
...父亲带着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第二年春参加了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本拟取苏轼为第一名,但当时乃匿名评卷,欧阳修以为除其门生曾巩外,开封再无如此饱学之人,故怀疑乃曾巩之试卷,怕人说偏袒自己的学生,...……更多
...祐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赵祯命翰林院学士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这一年的科举太过璀璨,被称作“千年科举龙虎榜”,因为榜单上的人名,即使在千年以后,仍然如雷贯耳。例如北宋最洒脱的文学家苏轼,以及他的弟弟苏辙...……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破解《清明上河图》密码
汴河之上,一桥飞架南北。人头攒动间,有大船正行过桥洞,桥上人与船上人不知为何都在大声惊呼……这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名场面
2025-01-10 10:56:00
老太监说:“故宫有70多口井,无人敢喝井里的水”,这是为何?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群,有人讲过:“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听众们都面面相觑
2025-01-10 00:33:00
老蒋为何失败?晚年总结道:不怨别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这2个人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57期。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战火纷飞,动荡不安。日军的魔爪伸进了东北三省的腹地,最终爆发了一场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2025-01-10 00:41:00
老农拿用了20年的铁锅鉴宝,专家要求上交却被拒绝,专家:报警!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收藏,当然每个人收藏能力有限只有一两件藏品,不过都价值连城。也有人收藏非常多,但是却不值钱,不过却非常好看
2025-01-10 00:51:00
1950年朱枫因叛徒出卖而牺牲,女儿却是特务,60年后骨灰回归祖国
1950年6月,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四位气度不凡的人物站在刑场中间,他们面对拿着枪对准自己的士兵浑然不惧,每一个人都看起来大义凛然
2025-01-10 00:54:00
寰宇东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0日第 17 版)展厅一角。展厅一角。元代白釉褐彩针碗,旅顺博物馆藏
2025-01-10 07:25:00
子承父业 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国家安全机关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是重要的国家情报工作机构。由于身份特殊、工作特殊,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工作的幕后故事
2025-01-10 07:52:00
民国才女黄宗英和她四任丈夫,18岁被骗婚成寡妇,68岁嫁80岁作家
1943年,一个在上海滩享有盛名的北京女孩,身穿华丽嫁衣,满心欢喜地站在自己的婚礼现场,含情脉脉注视着自己面色苍白的丈夫
2025-01-09 18:02:00
读方志 行贵州 | 甘当贵州文旅推荐官的清朝官员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他是殿试“榜眼”(一甲第二名),也是乾嘉时期著名的方志大家
2025-01-09 18:11:00
马谡为何会失败?政务强军事不行啥都白搭,赵括统帅大军就完爆他
引言马谡为什么会失败?政务强但领兵不行,从军事角度看,赵括是比马谡高端太多的大军统帅。从战略、战术、战务的角度看,每一个维度
2025-01-09 18:14:00
张宜笔下的诗僧: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臧叶飞寒山大师的这首无题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蕴含着深厚的禅宗思想
2025-01-09 17:55:00
从《将军有剑不斩苍蝇》看张宜对人物神态的细微刻画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臧叶飞张宜先生善于利用名诗名句以及广为流传的话,作为书画创作的题材。这幅《将军有剑不斩苍蝇》就是其中之一
2025-01-09 17:56:00
高寿108岁的文怀沙谈如何长寿:多喝酒多吃肉,多与异性交朋友
“想要长寿,多喝酒吃肉,多交异性好友”,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经108岁的老人说的话。印象中,一般长寿的人,都过着吃斋念佛
2025-01-09 16:45:00
陈赓逝世50年后,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我国上个世纪的时候,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有不少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寻求民族独立的队列之中,这些人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之间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民族大义
2025-01-09 16:56:00
论一个下属的自我修养:张大彪篇
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孔捷号称晋西北铁三角。在李云龙手下也有个铁三角,张大彪、和尚、段鹏。这三人算是李云龙手下最有战斗力的了
2025-01-09 1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