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做过博士当过猪倌,终成汉朝第一位布衣丞相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的儒家经学大师,因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广为人知。但儒学独尊的工作并非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董仲舒提出理论基础以后还必须有人具体执行,执行人是公孙弘。公孙弘,菑川人,初学《诗》...……更多
公孙弘因为长得帅被汉武帝选中,大器晚成保住一条命
...作用下,汲黯官越当越小,直至免官回家。公孙弘不喜欢董仲舒,而胶西王刘端凶残蛮横,害死过数位朝廷派去的国相,公孙弘故向武帝推荐董仲舒,董仲舒说这样的大儒才能够胜任胶西王相之位。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更多
与申屠嘉相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以前,能当上丞相的都是汉初的军功世家,公孙弘却是个猪倌,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说:“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说公孙弘是以布衣为相,不符合实际。公孙弘做丞相前,先后做过博士、左内...……更多
公孙弘后来居上,从海上牧猪到位居宰相
...生,如辕固,如韩婴,都属于《诗》博士;如胡毋生,如董仲舒,都属于《春秋》博士。像这样设置的博士,虽都属于经学博士,还不能说是经学博士的定制。 建元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36年春,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即《诗》...……更多
公孙弘:从猪倌到丞相的逆袭人生
...平凡的人生轨迹脱颖而出,这个人就是公孙弘。他从一个猪倌的身份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位丞相,这个由平平庸庸到破局而出的转变令人不禁好奇。公孙弘的一生似乎注定了平凡,但他却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足迹...……更多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
...视的,就是对上阿谀奉承的嘴脸,除了汲黯,另一位大儒董仲舒也“以弘为从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不管什么事,意见提出来拉...……更多
...亲疏远近,他最后都会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报复。他忌恨董仲舒,就奏报皇上把董仲舒派去做骄恣无礼的胶西王刘端的国相;他忌恨汲黯揭他的短处,就对皇上说:“右内史所管辖的区域有很多宠贵的大臣、宗室,很难治理,不...……更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当然,汉武帝尊儒,只是一种统治手段,目的还是利用董仲舒“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新儒教思想体系,以改制论代替革命论(注3),为自己大兴功业做理论支撑。他将学术政治化,政治神学化,以...……更多
为何说汉景帝刘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廉政皇帝
...大司马为止,才再次出现朝廷军事最高长官。本年,大儒董仲舒与汉武帝策论后可能被任命为江都国相,董仲舒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一带)一带大搞求雨和止雨的灾异阴阳术,因效果不好被贬职为中大夫。当时的国相是二千石高...……更多
从放猪到丞相,聊聊公孙弘的传奇经历
...成语“公孙布被”的来源。“公孙”是指汉武帝的第六任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被称为“布衣丞相”,“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公孙弘因为精通《春秋》而受到武帝赏识从平民...……更多
汉代没有科举考试,文人是怎么当上官的?途径有哪些?
...的学者得以参加察举的可能性和权力。汉武大帝《汉书·董仲舒传》的记载就更为明确,“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到此时,已明确提出了“罢黜百...……更多
善于伪装的公孙弘从平民到丞相,用智慧让汉武帝心甘情愿被“骗”
...犯错被辞退了。之后,他就到了家里专心放猪,当了一个猪倌。在当猪倌的时候,公孙弘觉得人生还是要有追求的好,天天和猪混在一起。这样平淡的生活,似乎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于是,他就开始读书了,公孙弘读的书是当时...……更多
...明当时儒家思想的发展已经难以阻挡了。 0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武帝在政治上更无拘束。次年元光元年(前134)考试“贤良”时,汉武帝便...……更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背后,有什么政治斗争?
...孜追求的。于是一批儒者纷纷上疏,为汉武帝献计献策,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得以脱颖而出。董仲舒的对策《天人三论》得到汉武帝的高度评价,公孙弘则“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儒学继而上升为官学,...……更多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可以说这是董仲舒兴太学建议后,公孙弘进一步把它完善、具体化的证明。明确了生源、师责、考法和分配等各方面规定,从而建立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史实可考...……更多
汉武帝时设立的内外朝制度,对西汉后期的影响有哪些
...施“推恩令”,地方诸侯王不得设置官吏,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进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在政治上为形成统一,汉武帝首先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建立内外朝”。“内、外...……更多
张汤的死并非个人恩怨,背后藏着怎样的阴谋诡计?
...纯的儒家学说,而是以儒家为皮,法家为里的治国手段。董仲舒就批评过刘彻迷信法家的刑名之术,因而被刘彻贬官外放给诸侯王当国相。所以刘彻亲政后大量任用看似儒家,实际上是支持法家的官员。比如丞相公孙弘号称是儒...……更多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公孙丞相一直能做到死,政治才能特别突出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有了十三位丞相。其中有三个丞相自杀,三个丞相被杀。所以,在汉武帝一朝为官的可谓是伴君如伴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庙堂之上处处都有杀机。在汉武帝后期他任命一个大臣为宰相的时候...……更多
公孙弘:汉朝的官场传奇
武帝朝更换丞相十分频繁,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里,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除了托孤丞相田千秋以外,剩下的十二位,七位被免职,三位自杀,三位被杀。被免职的七位丞相中一位被斩首,一位被吓得精神崩溃而亡。武帝统...……更多
盘点汉武帝在位时,最危险的官职
...臣遭到了诬陷,甚至惨遭杀害。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丞相,堪称汉武帝时期最危险的官职,超50%任职者不得善终!一、卫绾(病逝)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汉景帝时...……更多
汉朝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区别
...家才走上了前台,到这个时候的儒家,已经进行了改造。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学说被汉武帝确立为主流,但汉武帝的统治,却是“外儒内法”,是包裹在儒家外衣之下的法家权谋之术!如汉武帝...……更多
荆轲刺秦,夏无且关键时候救了秦王,司马迁是如何得知的?
...竟活了多大岁数?时隔93年后,他亲口对“忘年交朋友”董仲舒和司马迁等人讲述了当年荆轲在大殿刺杀秦王嬴政的惊险一幕!荆轲刺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统一之后巡游天下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插曲和刺杀事件,其中知名度最...……更多
司马迁是如何描写\\\
...以下几点。一、价值观不同: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对以法家治国的秦朝没有好印象,毕竟他立志要发扬他老爹的“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因此连带对与秦有关的所有人物都带有恶感(除了他司马家老祖宗)。...……更多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集权于中央的具体实施者,他就是被西汉尊为国师的——董仲舒。废黯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即位后,首先就打破家族门阀拢断的监察制度,诏令各地积极推荐本地有声望的贤良多才之士进京为官。而广川的董仲舒就这样被推荐...……更多
让坏人一本正经地说话,司马迁如此记叙淮南王刘安谋反案
...押。执法部门向汉武帝请示处理意见,汉武帝将此事交由丞相与诸侯研究,“会肄丞相诸侯议”。当众诸侯与丞相公孙弘研究时,有两个诸侯王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赵王刘彭祖和胶西王刘端,他们同为汉武帝的兄弟,汉景帝之...……更多
汉武帝是一个奇才,却留下充满争议性的一生
...,同时也牵制着中央的政权。来到汉武帝时期,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治思想,用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代替之前的清净无为。他的心里,也有一把小算盘。汉武帝曾跟卫青谈起,“汉家诸事草...……更多
狄山之死与张汤没有关系,是汉武帝将他逼上绝路
...折廷争”,不会折损汉武帝的面子,所以深受尊宠而位居丞相。相对公孙弘的圆滑,狄山性子耿直,所以被放出去守卫边塞城堡。在《张汤列传》中狄山之死并非针对汉武帝的崇儒问题,尝试着还原当时的场景,探寻事情的真相...……更多
年轻汉武帝的初次改革,以赵绾、王臧的死落下了帷幕
...新政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汉武帝决定推崇儒学,按照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看来,推行新政是没什么难度的,有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主推其事,又有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鼎力支持,还有什...……更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背后是可怕的阴谋斗争
...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很快他就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国师——董仲舒。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理论被武帝所赏识,他在自己这篇文章中这样提到:“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便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开...……更多
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
...取代,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宗教式的人物,这其中董仲舒功不可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议汉武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孔子的学说来统一全国民众的思想。儒学作为人生的准则,关注社会的人文价值。就其根...……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锜之乱:权力的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807年,唐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叛乱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的宁静,史称“李锜之乱”
2024-11-09 10:01:00
历史的转折:唐顺宗李诵的短暂帝国与改革梦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内禅事件,这便是被后世称为“永贞内禅”的时刻。在这一年,唐顺宗李诵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纯
2024-11-09 10:02:00
“二王八司马”事件:唐朝改革的悲壮与启示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的长河中,一场名为“二王八司马”的事件悄然发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政治斗争的缩影,更是对权力、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反思
2024-11-09 10:02:00
唐朝的抉择:一场边境会盟背后的深意与启示
公元787年,唐朝的名将浑瑊与吐蕃宰相尚结赞在平凉举行了一场看似平常的会盟。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活动,而是尚结赞深思熟虑的阴谋
2024-11-09 10:02:00
从忠臣到叛臣:李怀光的悲剧与反思
公元785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在兵败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剧的叛乱生涯,李怀光之乱也随之宣告结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2024-11-09 10:03:00
从忠臣到叛将:李怀光的悲剧人生与历史启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因一时的选择与环境的变化而命运多舛,李怀光便是其中之一。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泾原兵变后占据长安的朱泚合兵叛唐
2024-11-09 10:03:00
逆境中的坚守:唐德宗与奉天保卫战的英雄史诗
公元783年,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年悄然涌动,唐朝的政局风云变幻,权力的游戏如同一场无情的角逐。唐德宗因泾原兵变而被迫逃亡奉天
2024-11-09 10:04:00
唐德宗的权力游戏:建中之乱的背后故事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去世,成为了唐德宗李豫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原本唐德宗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藩镇势力,重振大唐的雄风
2024-11-09 10:04:00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德宗如何逆风翻盘,重塑国家财政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在位的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向皇帝上奏,提议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旨在以“两税法”取代传统的“租庸调制”
2024-11-09 10:05:00
从忠臣到暴君:李忠臣的权力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因治军无方,被部将李希烈驱逐,最终逃往长安,归顺于朝廷。这一事件不仅是李忠臣个人命运的转折
2024-11-09 10:05:00
重振大唐盛世:唐德宗李适与杨炎的权力博弈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登基即位,开启了他作为皇帝的治国之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李适任命了流放途中的大臣杨炎为宰相,试图通过改革重振大唐的辉煌
2024-11-09 10:06:00
从安史之乱到权力割据:田承嗣的崛起与背叛
公元775年,安史降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仅吞并了河北相州和卫州,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割据势力。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2024-11-09 10:06:00
杜甫:一位诗人心灵的孤舟与命运的波涛
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条孤舟上病逝,享年五十九岁。这位“诗圣”的离世,不仅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2024-11-09 10:06:00
父子反目:史思明与史朝义的悲剧背后,安史之乱的权力游戏
761年,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悄然上演。安史之乱的叛军领袖史思明,竟然被自己亲生儿子史朝义密谋杀害。这个悲剧的背后
2024-11-09 10:07:00
历史的转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决战背后
公元761年,历史的长河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之畔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唐将李光弼与叛军领袖史思明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
2024-11-09 1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