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资治通鉴》记载:前130年,汉武帝下诏,征召官吏百姓当中,能够明白当代事物、学过圣贤道术的人,由各县按次给予廪食,让他们和计簿使者一起前往朝廷,接受皇上的策问。
所谓的计簿使者,就是各诸侯国每年派往京师向朝廷呈报各郡国簿册的使者。
淄川人公孙弘出身平民,但很有学问,被征召到了朝廷。据史料记载,这个时候的公孙弘已经七十多岁了。
他回朝廷的对策说:
“微臣听说上古尧、舜时候,不注重封爵加赏,但百姓都能劝勉于善,不注重刑罚但百姓都不犯法。这是因为上古时,在上位的长官以正道做模范给百姓看,而且对待百姓也能守信;到了后代,注重封爵加赏,而百姓反而不能劝勉于善,刑法深刻严厉而奸诈之事反而不停止。这是因为在上位的长官不守正道,对待百姓不守信的缘故。优厚的奖赏和严厉的刑罚,并不能劝勉人向善和禁止人为非作歹,一定只有信实才能做到。
所以根据才能大小任命官职,那么官吏就尽职尽责把政事办好;抛弃没有实际用途的言论,那么事情就可得到真相;不制作没有用处的器具,就可以减少税收;不剥夺百姓耕种时间,不妨碍百姓工作的劳力,百姓就可以富有;有道德的人进用,没有道德的人退位不用,那么朝廷就获得百姓尊敬;有功的人在上位,无功的人在下位,那么大臣们的地位就能有次序;处罚犯罪的人,奸邪的事就不再发生;奖赏有才能的人,臣下就能劝勉于善。这八件事是治政的根本。
所以百姓各得其业,就不会有争执的心理,得到合理的待遇,就不会埋怨朝廷;在上位的长官对待百姓合乎礼节,百姓就不会残暴;爱护百姓,百姓就亲近长上,这是所有天下的国君所急切要做的事情。礼义是百姓所服从的;而赏罚能顺着礼义去做,百姓就不会违犯法禁了。
臣听说:‘声气相通则可以互相应和。’现在上位的国君有谦和的美德,下位的百姓就能和皇上合德,所以心和精神相和,精神和形体相和,形体和声音就和,声音和天地就能顺应以和了。所以阴阳调和,风雨合于时令,甘露下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嘉禾出现,美草生出,山不会寸草不生,沼泽不会干涸,这是和的最高境界。”
当时,参与朝廷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太常上奏时把公孙弘的名字排在后面。应对的策文呈奏汉武帝后,汉武帝认为公孙弘的策文最好,就把公孙弘提升为第一名,并拜公孙弘为博士,在金马门做顾问。
公孙弘品行谨慎厚道,富有辩才,熟悉法律和政事,以儒术修饰自身。因此,汉武帝非常喜欢他。很快就被提升为左内史。
公孙弘每次奏报政事,有时皇上不答应时,他也不发廷争辩。他常常和汲黯在皇上空闲的时候,请求向皇上申述一番,汲黯先讲,公孙弘在后面加以补充,汉武帝常常很满意,因此,两人所请求的皇上都接受,因此身份一天天地更加宠贵起来。
一次,公孙弘和公卿们约好建议的内容,但一到皇上面前,公孙弘就全部背叛了他与公卿们的约定,只顺应皇上的意旨。
汲黯是个出了名的正直的人。听公孙弘没有按之前的约定向皇上奏报,就当廷责问公孙弘说:“齐大人都狡诈而没真情实意;起先和臣子们所做的建议,现在都背叛了,表示对人不忠!”
皇上不明白汲黯责问公孙是什么意思,就问公孙弘。公孙弘向皇上谢罪,说:“了解臣的人,会认为臣是忠心的;不了解臣的人,就认为臣不是忠的。”
汉武帝很赞同公孙弘的话。
再后来,左右大臣每次毁谤公孙弘时,汉武帝就支持公孙弘,并更加优厚地对待他。
前126年,公孙弘被朝廷任命为御史大夫。位在三公。
公孙弘是一个在生活上极为节俭的人。他家的被子都是用粗布做的被面,而这种用粗布做被面的被子,是那些没钱的小官吏家才这样的。并且公孙弘在吃上也不讲究,经常粗茶淡饭,不注重肉味。
直脾气的汲黯知道后,就说:“公孙弘位在三公,所得的俸禄很多;可是他还用布做被面,这是在欺骗人。”
皇上听说后,就问公孙弘是不是实情。公孙弘谢罪说:“有这种事。九卿之中和臣交情好的,再没有如汲黯的了。可是今天1朝廷上所诘问臣的事,实在击中了微臣的缺点。以三公的身份做布面的被子,和小官吏没有差别,实在是在巧诈掩饰,目的是为了博得名声,就像汲黯所说的一样。而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心,陛下怎能听得到这些指责我的话!”
这公孙弘的确是个人物,不但承认了,而且还高度赞扬了揭发他的汲黯。像这样的人,皇上能不喜欢吗?
听了公孙弘的话,汉武帝更是认为公孙弘非常谦虚礼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前124年,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丞相被封为侯就是从公孙弘开始的。这也打破了汉朝建立以来,凡丞相必为贵族,且为侯的先例。
其实,公孙弘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他疑忌心很强,但他始终表现得非常宽厚的样子,甚至还不失时机地赞誉对方。这是他异于常人的地方。然而,那些曾与他有过嫌隙的人,不管亲疏远近,他最后都会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报复。
他忌恨董仲舒,就奏报皇上把董仲舒派去做骄恣无礼的胶西王刘端的国相;他忌恨汲黯揭他的短处,就对皇上说:“右内史所管辖的区域有很多宠贵的大臣、宗室,很难治理,不是素来就有重望的大臣,是不能治理好的,请求迁改汲黯为右内史。”
皇上同意了公孙弘的建议,任命汲黯为右内史。
不过,公孙弘办事还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没有为自己树过仇恨他的敌人。
前121年,公孙弘寿终正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