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19: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终于驾崩了,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至此,大汉帝国历经六十余年的经济与军事积累,也终于迈入了由守转攻拓土开疆的伟大时代。

谁也不知道,刘彻这个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胸中到底揣有多大的雄图与壮志。

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堪与亚历山大、拿破仑、希特勒相比肩的冒险者和野心家,他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当时他已知世界的所有蛮夷番邦统统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匍匐、战栗、顶礼膜拜。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结果,他基本做到了。汉书记载:“西连诸国至于安息,东过碣石以玄菟、乐浪为郡,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据统计,汉武帝继位时汉之版图只有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比秦帝国还小(347万平方公里),但到汉武帝去世时,汉帝国的版图达到六百多万平方公里。汉郡则从秦朝的三十六郡增加到汉末的105郡。

我想,如果有足够多且足够先进的交通工具,或者说如果东亚版图不是被茫无人迹的沙漠与冰封万里的荒原所包围,这个可怕的野心家,说不定会去征服整个欧亚大陆。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中国历史再也找不出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了,同样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且让我们先回过头来,看他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李广、程不识这两位“名将之花”从边郡召回长安,让他们各自担任未央宫与长乐宫的卫尉。两人从此一齐名列九卿高位,前途一片光明。

李广和程不识在边郡驻扎多年,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对匈作战经验。特别是李广,他曾历任陇西、上谷、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上郡七个郡的郡守,守边区域横跨整个帝国北疆,基本上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什么乱七八糟的匈奴人都见过了。刘彻这么急着把他们俩拉回身边,同时又派张骞出使联合大月氏(公元前138年),其用意已呼之欲出。

刘彻,终于要对匈奴动手了!

所以,李广与程不识名为卫尉,实则武帝的近身军事参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匈奴。

汉武帝的如此态度,对李广意味着一种信任,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重用,可叹李广从军二十余载,现在终于要熬出头了。

现在只要等一个机会,武帝就会对匈奴宣战,这是迟早的,李广只得静观其变,并以自己丰富的对匈经验与天才的骑射之术教以武帝及宫廷禁军(注1),以待来日大战。

可没想到李广这一等,就等了足足六年。在这六年期间,信奉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太皇太后窦氏,以及朝中一大帮保守派老臣,都不愿与匈奴轻开战端,他们打压儒家,反对新政,所以武帝也只得压下体内汹涌的洪荒之力,暂且忍耐。直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她所镇抑的几支历史暗流,便一齐迸涌,构成卷括时代的新潮,刘彻也被松开了紧箍咒,弃黄老与无为,尊儒术而发奋兴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当然,汉武帝尊儒,只是一种统治手段,目的还是利用董仲舒“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新儒教思想体系,以改制论代替革命论(注3),为自己大兴功业做理论支撑。他将学术政治化,政治神学化,以加强专制集权,加强思想教化(或者说宗教洗脑),塑造全体民众对统一国家的认同,并提高臣僚百姓对皇权的忠诚度(注4)。

由此可见,此等儒家体系,已经与孔孟所追求的克己复礼不一样了。事实上,以董仲舒、刘向为代表的汉儒经学,乃是以儒术杂糅法家、道家以及阴阳、五行、图谶之后的一个包罗万象而又带点神秘气息的哲学体系。在董仲舒的经典著作《春秋繁露》中竟然还载有登坛祈祷,求雨止雨的方法——具体就是要烧化公猪、公鸡,并禁止男人外出,说这是为了“闭阳”;接着还要挖开水沟,掘开山泉,并让女人出门到处跑,欢欢闹闹,说这样就可以“纵阴”;最后还要让吏民夫妇“偶处”(即行房),这样阴阳交合,天就会下雨了——这跟神巫又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汉儒已经改变了“夫子之道”的主要成分,而以通天地人为标准,杨雄《法言》曰:“通天地人为儒。”这不仅是一门探讨宇宙与道德的哲学,也是一种融合天人关系的宗教,故在学术上也可称为“儒教”。无独有偶,罗马教廷的思想基础也不单是耶稣的教义,而是融合了众多源于其他宗教和社会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总之,汉武帝并非一尊崇学术之人,他选用儒术也不过是选了一个漂亮的幌子,给自己的专制行为蒙上一层道德而神秘的面纱。毕竟,法家之术欠缺超越性的关怀,难以作为凝聚人心的基础,更无法建立起一个能让老百姓接受的信仰与价值系统;而黄老之术又讲究克制帝王的欲望(《老子》曰:“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且无外化为制度的方案。所以,汉武帝最终选用了兼通儒法的公孙弘担任丞相(注5),让他运用儒家经典,对法家统治术在意识形态上进行一番伪装,并为冷冰冰的汉律,注入伟光正的儒家解释,从而成功地将儒术注入秦制帝国之中。从这个方面来说,公孙弘对儒家的发展其实比董仲舒更加重要(注6)。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另外,汉武帝还命令董仲舒作《春秋决事比》,写下232个案例,详细解释如何用《春秋公羊传》来平决案件,然后派廷尉张汤亲至陋巷学习请教。董仲舒这本书早已失传,但根据程树德《九朝律考》所辑存之六条可见,以“儒术”决狱的关键,就是要法官不仅依照法令的行为导向,更要对犯罪动机与儒家伦理进行考量(注7),这种带有很大主观随意性的决案方法,汉儒称之为“原心定罪”,其实就是诛心。而张汤这位“好学生”不仅学的扎实,后来还发扬光大,发明了“腹诽之法”这种天才律条,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张汤确实是位“妙人”,他本是一位文法吏家庭出身的顶级酷吏,可一见儒术当道,他就立刻紧跟潮流,拜师儒宗,还特别找了一群精通《春秋》《尚书》的博士弟子做自己的法律顾问,并任命为廷尉史,为自己审理要案提供更多的儒家理论依据。公孙弘与张汤,儒法联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杀人诛心,好戏连台,所以升官如火箭,而这两位武帝朝新官僚体系中的领军人物,竟成为司马迁《史记》中《儒林列传》与《酷吏列传》的贯穿主线。这就是司马迁的史家笔法,看似无意的安排之中,竟巧妙揭示了汉帝国“以法立国,以儒文明,秦制周政,以刑辅德,王道霸道,交错为用”施政纲领之形成。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所以事实上,汉武帝从未大力实施过所谓“独尊儒术”,他所建的太学中,博士弟子不过五十人,而博士更少只有几位(连战国时的齐与法家的秦都有七十多位博士),而且只有毕业后“能通一艺以上”的博士弟子才可以补“文学掌故”这种百石小吏的缺,无论办学规模还是就业出路都很一般。那满朝儒臣的局面要到西汉晚期的汉元帝以后才出现,哪怕在汉武帝曾孙汉宣帝时期,汉朝朝堂还仍是“圣道浸废,儒术不行”,而“霸王道杂之”(见《汉书盖宽饶传》与《汉书元帝纪》)。

就在汉武帝为其大兴功业而作意识形态之理论研究的同时,匈奴军臣单于又遣使前来求取和亲了,武帝乃借机立刻召集群臣,展开了一场关于匈奴和战的大讨论。

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切只是为了抗击匈奴

注1:据《汉书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八九月中,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汉武帝以射猎训练骑兵,不止为游乐,也是为了来日的对匈大战。

注3:董仲舒认为,王者必改制。帝王只要更改前朝礼制,便能受命于天,避免重蹈夏商革命与商周革命的覆辙。可后来,王莽竟借助此“改制”理论,成功篡汉,这是汉武帝始料未及的。

注4: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固然重筑了汉帝国“奉天承运”的合法性,与罗马基督教的“君权神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中的灾异之说,也为王莽篡汉之“天命转移”理论开了一个后门。

注5:公孙弘虽一生推崇儒术,但其实本是狱吏出身,到四十岁才开始精研《公羊春秋》。另据《汉书艺文志》,公孙弘有“儒家者流”之著作《公孙弘》十篇,而《西京杂记》卷三又云:“公孙弘著《公孙子》,言刑名事,亦谓字直百金。”儒家著作却“言刑名事”,足见公孙弘并非纯儒。

注6:事实上,《史记》中的董仲舒只是一位普通的《春秋公羊传》学者,在汉武一朝属于政治边缘人物;其一生所做的政治实务,只是为帝国的法律事务做做顾问。但到了《汉书》中,董仲舒却成为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元勋,这应是西汉末年儒学逐步发展之后儒生对前事的追溯与想象(这其中刘向贡献巨大),而非历史真实。另外,汉武帝其实也并不喜欢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中的灾异之说(有给皇权套上枷锁之意),还差点因此而将董仲舒斩首。

注7: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言:“儒家的法律使法律不离家族的观念,将法律与情感及纪律混淆。”当中国进入东汉的豪族社会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23:34: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朝以法家治国而变强,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呢?
...有着不同的政治需求,所适应的学说和理论也是不同的。汉武帝虽“独尊儒术”,但也有用到法家的内容。我们拿三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下他们之间的不同。第一,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孝
2022-12-31 22:01:00
秦皇汉武四帝背后的四位辅佐功臣
...百余位君王当中,能够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唯有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康熙皇帝。除了秦始皇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实至名归之外,其他的两位帝王被称之为千古一帝,有很多的人是不同意的。由于汉武帝
2023-10-30 08:53:00
地理上首次统一中国是秦始皇,第一次思想上的统一中国则是汉武帝
...最坚实的华夏根基。我觉得还应该再加上一个人,那就是汉武帝。如果说中国第一次地理上的统一是秦始皇搞定的,那么第一次思想上的统一就是汉武帝搞定的。而意识形态的统一,这从根本上避免
2024-10-28 11:10:00
儒学大师董仲舒,为何能终结“百家争鸣”现象?
...局面,在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到了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百家争鸣跳下历史的舞台,儒学得以从百家中胜出,成为古中国的正统思想。二、秦汉用道而不抑
2024-02-19 13:27:00
汉武帝错就错在一个“独尊”!好好地一个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的儒墨道法,被一个独尊剿灭了!而且断章取义,只用了一部分对统治有利的部分,贻害千年!于右任评价汉武帝刘彻:绝大经纶绝大才
2024-05-31 06:42:00
“独尊儒术”背后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个性格强悍、怀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某些方面其实和秦始皇颇具相似之处。在他统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想法设法聚天下之财、行征伐之事
2024-05-19 10:19:00
窦太后为何让儒生与猪搏斗?
话说汉武帝祖母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黄老”即是黄帝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据说窦太后还是西汉最后一位信奉黄老哲学的统治者,这一点连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3-07-12 11:02:00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西汉灭亡有关系吗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举措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主流思想。姑且不论这一举措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汉武帝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却为西
2023-06-27 20:30:00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提起秦始皇便会想到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而与其并称的汉武帝,民生富庶,威名传遍西域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霸主,除了其祖汉文帝,其父汉景帝的励精图治外,也少不了贤臣的辅佐。而终
2024-02-28 21: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