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洪武三十年三月,朝廷每三年一次的丁丑科廷试结束,这次科举总共录取了五十一名考生,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可正当人们用憧憬、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大明京城却出现了很不合时...……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洪武三十年三月一日,南京贡院街上人山人海,举目无边。这一天,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们聚集在辕门外,焦急等待榜单的公布。下午,当官员们将名单贴出时,一时间引起了举人们的极大关注。突...……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要大量的官员来管理,在这样背景下,大明第一场恩科于洪武四年(1371年)举行。此后又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举行了科举考试,都没出什么差错。直至...……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武将能够做到的事情,因此极其重视科举考试。甚至于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直接录用通过乡试的七十二名举人,这些人并没有参加会试以及殿试,这突出表现了朱元璋对于文人治理的重视,但是侧面也表现了建立初期明朝缺...……更多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也希望借助科举,笼络一下北方的学子和民心。时间到了洪武三十年,这一年又是全国大考的日子,朱元璋任命了老臣刘三吾为这届的主考官。刘三吾一代大儒,不但学问好,人品也端方正直,可以说做主考再合适不过。 但他...……更多
...朱元璋不禁大怒:朕让你改黄榜,你改还是不改?明太祖洪武30年举行的开国第9次科举会试,朱元璋很是重视。于是,他亲自选定刚直不阿的刘三吾来当主考官。可谁知道,就因为这个决定,改写了刘三吾以及许多人的命运。甚...……更多
明朝与北元的对峙:历史的争议与真相
...惜都功败垂成。2:捕鱼儿海大捷后,北元帝国彻底瓦解洪武2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蓝玉率领大军北征,起初没有找到北元军队主力大军无功而返。 这时候身边有一个人劝说蓝玉再等等,在沙漠里埋锅做饭,就这样悄无...……更多
南北榜之争:明朝政治与文化的缩影
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更多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元璋还打算统一天下人的语音。为此,他组织人编写了《洪武正韵》一书,想让普天下的人都只有一个口音。不过,这件事就无法完成了,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少,所以想统一口音是无法完成的任...……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花枝忙兵手”科举制度实施试职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洪武时期,但是,在洪武前期,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直都是以荐举为主,到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才恢复了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并不是在明朝兴起,但是在明朝却被发扬...……更多
陈安之死:朱元璋时代的科举冤案
...个古代最悲惨的人之一的故事。这个人的名字叫陈安阝。洪武三十年进士。他苦读了20年,终于跳了龙门。他以为,从现在开始,他就会一帆风顺。他本可以像鱼一样飞翔,也可以让鸟儿飞翔,却没想到短短20天,他就被判撞车...……更多
...防止文官集团壮大。儿时悲惨经历胡惟庸案持续了十年,洪武十三年的胡案主要针对文官“擅权枉法”。但到了洪武十八年,早已尘埃落定的胡案再起波澜,性质也从“擅权枉法”升级成了“图谋造反”。从洪武十八年到二十三...……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尤其在朱明王朝八股文体的推行之后,很多人对科举制度恶言相加,认为它消耗了无数读书人的心血和时光。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一个备受众矢之的制度屹立...……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试,出身书香门第的吴伯宗在其中名列第一,获得解元;洪武四年,吴伯宗赴南京参加殿试,被朱元璋亲自擢升为第一名,从而成为有明开科举士后的第一位状元。据尹磊介绍,得益于吴伯宗个人文集《荣进集》的刊印,其参加...……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南宋和金朝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尽快安定天下呢?通过科举制度来拉士人,无疑是绝佳选择。这样一来,杨业和元好问两人的经历和家族就成了绝佳的历史见证。杨业不仅是说书评戏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武...……更多
洪武十八年是勋贵和文官,他们力量此消彼长的一年。有人说了,勋贵多行不法,被打击很正常。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多行不法不代表他就要谋逆,也不代表老朱就一定要他死?《明实录》里老朱不但没有杀李善长,反而在替...……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朱元璋心灰意冷明初殿试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洪武朝是明代各项制度的筑基时期,太祖朱元璋为了王朝的稳定,着手创立了一系列重大国家制度。选士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更多
从举子到文豪:宋濂的科举经历与文学贡献
...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举荐制度就是朱元璋通过中央下派到地方挖掘人才,诸如洪武元年“征贤才至京,授以守令”,后来“又遣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再有就是通过各地大力荐贤,诸如洪武六年朱元璋就下诏说道:“...……更多
网红王又又被曝造假丑闻!从富婆人设到盗窃疑云,网友声浪四起
在今日的网络社会,影响力等同于权力的时代,某些人物因为其制造的华丽幻境而名声大噪。然而,当华丽的外表被一层层剥开,隐藏在其背后的真相往往令人大跌眼镜。近日,自称“富婆”的网红王又又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更多
...过一次科举,录取的300多名进士,一个不剩都给咔嚓了。洪武15年,大脚马皇后死了,她是最后一个朱元璋秘密的人。地方需要读书人管理,朱元璋创造性地发明了八股取士制度。要想参加科举,就只能读《四书五经》。读书人...……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拔官员,注重南北平衡,保证官场上不会一方独大。直到洪武三十年,待到南北方之间的差距不那么大了之后,大明才再一次开设了科举,重新选拔官员。朱元璋这次用三筐稻谷做试题,不仅将科举过于死板注重文采的问题揭露...……更多
...些烂工程的代名词,而早在六百多年的明朝初期,当时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曾因为一起“豆腐渣工程”大发雷霆:要杀人了!青石板竟一脚踩出个大窟窿!公元1368年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明朝将蒙古...……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选拔官员皆过科举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中举后,意气风发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在隋朝之前,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大多采取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更多
真·状元联盟:谁还不是个状元?
...六场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明洪武年间的安徽池州人黄观创下一个纪录——六场考试都是第一名,中状元时才27岁。可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夺得状元的脚步!若干年后的乾隆朝,...……更多
为何自古北方多出帝王,而南方多出相士
...郎,所以相比之下,南方人更擅长文治。例如,朱元璋在洪武年间第一次举办的科考,榜上题名者均为南方人,也是著名的南北榜事件,足以见得南方人在这一方面确实很厉害。北方经常作为古代的政治中心,因此皇帝大多出在...……更多
清承明制的背后原因
...”可以说是很彻底。诸如顺治三年,清朝翻译了明朝的《洪武宝训》,后由顺治帝制序颁布天下,自认为继承明统,所以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所以在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时候,通常都是将明清放在一块。那么,清朝入关之后...……更多
罗中旭婚内出轨后续,女方为其花费50万,分手后还被男方威胁
...子再次实名认证社交账号,发文并晒照,揭发了罗中旭的丑闻罪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爆料女子竟然在某平台认证了个人身份,名称为演员Miranda,针对这两天网友们的各种争议,她做出了几点回应。首先,她与罗中旭是2022...……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师从元末学者,自幼勤奋好学,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黄观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的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解元。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又考中了会元。是年四月,在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中,以一篇...……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竟要考些什么呢? 科举不只考文科,还要考射箭骑马?洪武三年八月初九第一次在各行省举办乡试,三天考一场,共考三场,考试的科目改良自前朝的科举制度,第一场考两道四书的义理,及一道本经的义理;第二场考一道议...……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