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淮西集团为什么斗不过文官集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洪武十八年是勋贵和文官,他们力量此消彼长的一年。

有人说了,勋贵多行不法,被打击很正常。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多行不法不代表他就要谋逆,也不代表老朱就一定要他死?《明实录》里老朱不但没有杀李善长,反而在替李善长向文官求情,李善长最后也是自杀的。

《明实录》记载

有人又说了,老朱真想保李善长,一句话的事情,为什么被文官们左右了呢?

实际上,李善长案发生前,不能简单说成是勋贵和文官两派的斗争,而应该是老派勋贵,新派勋贵和文官之间的斗争。老派勋贵以李善长为首,新派勋贵则是以蓝玉为核心。

蓝玉剧照

洪武十八年前后,老朱提拔新派勋贵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给太子朱标留下一套武将班子,一个是增加淮西勋贵的力量。最终就是要在恢复科举的前提下,保证勋贵和文官力量仍然处于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最终没有促成,因为新派勋贵蓝玉不但没有和老派勋贵共同抵抗文官,反而在李善长案发生的过程中,替文官们递了刀子。

老朱提拔新派勋贵有两个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老朱为什么要恢复科举?

老朱废除科举是觉得科举选出来的官员文章写得好,但办事能力不行。他想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于是他恢复了类似于汉朝的察举制。然而这种地方举荐人才的弊端也很大,容易暗箱操作。结果发展了十几年,举荐出来的人才还不如科举考出来的。最最关键的是,老朱要给太子朱标留下可用的人才。

察举制

我们知道,老朱对接班人的要求主要就是崇文厚德。朱标如此,后来的朱允炆也是如此。包括在对待孙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更喜欢偏文的朱高炽。

毕竟二代帝王,守成之君,肯定是以文治国,而不再需要马上天子。为了配合二代文皇帝,必然需要重儒教、兴科举。

朱标剧照

所以科举必须恢复,至于科举恢复后,文官们得到加强,老朱是清楚的,但他不能改变。他能做的,只有尽量去平衡,这就有了新派勋贵的诞生。

同样是淮西勋贵,新派为什么不和老派共情,反而帮助文官呢?

首先你看看蓝玉是朱标什么人,妻舅,妻子常氏的舅舅。这个关系很铁啊,铁到蓝玉曾向朱标举报朱棣在燕地僭越。用蓝玉辅助朱标,老朱是放心的,即使蓝玉犯了许多错,也能接受。

蓝玉、常遇春、朱标关系

而文官这一块,如果你注意洪武十八年的科举,你就会恍然大悟。当年殿试练子宁是榜眼,黄子澄是探花。齐泰也是这科的进士。

齐泰、黄子澄、练子宁后来都是朱允炆倚重的人,也可以说是太孙党。

太孙党和太子,党,本质上区别不大,如果朱标没死,后来这几个为代表的文官,也一定是为朱标服务的,尤其黄子澄还是东宫伴读。

洪武十八年科举部分名单

也就是说文官围绕太子,蓝玉也围绕太子,他们自然而然产生共情。三派势力中两派走到一起,那么第三派必然遭殃。

老朱对东宫将来的布局已经基本成型了,自然不会大动文官,太子也成了文官们肆无忌惮的挡箭牌。而李善长面对大势已去的局面,只能以自杀促成这样的布局。

因此,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老派勋贵的覆灭,完全是文官们推动的。后来朱标的突然死亡,也使得老朱不得不重新为太孙布局,这时候蓝玉为代表的新派勋贵就成了威胁太孙朝的定时炸弹,所以蓝玉案不得不爆发。

蓝玉剧照

到了建文帝上位时,淮西老派新派勋贵,都对文官们彻底失去了威胁,文官与勋贵的矛盾,迅速转变成了文官和藩王的矛盾,没了制约的文官,便开始了非常激进的建文削藩。后面朱棣被逼靖难,清君侧,清的其实就是这帮人。

朱允炆剧照

朱棣上位后,便下令毁坏《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彻底否定了洪武十八年的472名进士。回到洪武十八年,这一年是勋贵和文官势力此消彼长的一年,文官这边长的是科举的恢复,勋贵这边消的是徐达的薨逝,而徐达,正朱棣的岳父,所以你们看懂了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这时的文官们,只能算是后期文官集团的雏形。明初,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明争暗斗。淮西集团是以淮西地域为代表,有军功的开国功臣。淮西区域地图而浙东集团是以非地域为代表,没什么军功
2023-10-26 14:38:00
株连无数的李善长案,是少壮派官僚对朱元璋的联合逼宫
...的文化人还是有区别。这也决定了李善长只能和所谓的"淮西勋贵"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而和真正的文人集团格格不入。但无论如何,李善长是第一个投入到朱元璋帐下真正有文化的人。熟知历史的
2023-02-13 21:32:00
...病无灾,凭借朱标的威信,李善长一样不敢反。更何况,淮西旧勋贵被打压时,老朱也扶持了一批新勋贵,比如蓝玉。蓝玉是朱标的妻舅,你觉得李善长有把握拿下蓝玉吗?事实上,李善长的覆灭,
2023-10-26 15:47:00
...老朱不在了,凭朱标的威信,李善长一样不敢反。另外,淮西旧勋贵被打压时,老朱也扶持了一批新勋贵,比如蓝玉。蓝玉是朱标的妻舅,你觉得李善长有把握拿下蓝玉吗?事实上,李善长的覆灭,
2024-04-24 16:06:00
如果朱标太子的嫡长子没有夭折,朱棣会造反吗?
...璋,他爹是朱标,他外公是常遇春,他舅舅是蓝玉,他是淮西勋贵的掌上明珠,是真真正正的嫡长子。老朱是怎么欢迎它到来的呢,直接封他为皇太孙,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且名字独立于
2025-04-29 19:24:00
明初党争:淮西与浙东的权力斗争
熟悉明初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浙东党’和‘淮西党’这两个词。所谓的浙东党和淮西党,指的其实就是明朝初期,朝堂上的两派官员。一派官员大多出身淮西,另一派官员大多出身浙东。因为出身
2023-09-18 20:19:00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明朝国运
...时间就匆忙上路了,带着京城明军主力三大营,勋贵武将集团的精英们,京城的文官们和他的智囊,“大聪明”王振浩浩荡荡往西北去讨伐也先去了,这支庞大的明军队伍在茫茫边境上走了好多天也
2024-06-12 19:26:00
...影视剧常氏和吕氏有些朋友提出疑问,老朱这么做,不怕淮西集团吗?当常家不存在吗?淮西集团不是关陇集团,你们是不是把淮西集团的能量想象得过于强大了?什么时候老朱册个太子妃也需要淮
2024-05-26 19:44:00
朱祁钰要废太子朱见深,为何遭到强烈反对?这个举动堪称政治低能
...废除朱见深皇太子的决定。可以说上到孙太后,下到勋贵集团,都是支持皇太子朱见深的。这不仅仅因为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让朝廷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实际上从朱瞻基
2023-05-15 22: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