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人分四等”为何成为了元朝的标签
很久以来,“人分四等”似乎成为了元朝的标签。人们都知道,元朝有着严苛的种族制度,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北方汉人及契丹、女真等),第四等南人(南方汉人)。各等之间等级森严...……更多
清代丁忧制度:灵活多变,又加以独特的创新
...现象开始出现并泛滥。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与科举取士有关。一方面,科举取士要求所有人都必须熟读儒家经典,这对推广丁忧制度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另一方面,科举取士更看重的是做题能力,是否遵守丁忧则只是...……更多
清朝侍卫:来自满族和蒙古族的精英
...蓝翎侍卫的时候,年纪还不到20岁。一般的官员如果依靠科举进入到朝堂,然后一步步升迁,想要做到正三品位置的话,几乎都要到五六十岁才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满族人,他们也是侍卫出身,最后做到正三品的一等侍卫,基本...……更多
朱元璋对贪官从未手软,为何无法根治贪腐
...死后遗产更是只有8两银子和一些早已破旧不堪的衣服。科举考的是能,非要把它和道德挂钩,难免会大失所望。官员的交际开支与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官员连自己的生活都出问题,拥有实权的统治群体, 能忍得住不中饱私...……更多
古代官员工资低廉,买房难如登天
...地可住。这时就已经开始了对官舍问题的研究。当然此时科举制度还未兴起,一般都是通过察举推荐等制度选拔官员,直到隋唐时期科举制才正式确立。此时通过科举为官的官员逐渐增多,再加上中央设置的三省六部制度,六部...……更多
清朝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频繁战争的中原和草原能和平相处
...的饱腹问题。而且清朝肯定会有状态不好的一天。清朝的官员会根据阶级发放俸禄,也就是今天的工资。于是当时清朝统治者也给蒙古族的官员发放了俸禄。清朝统治者根据蒙古族权贵的等级,清朝统治者参考蒙古族王公贵族的...……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己能否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大事。01明朝建立以来,“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已经成了朝野共识。然而,大多数进士自投身科举起,便养成了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由此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进士们...……更多
清朝“布政使”每年俸禄9000两,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收支,同时还要统计当地户籍、人口和耕地数量等等主持科举考试很显然,从职能上来看,布政使放到如今,也算是省级别的官员,而他们的收入是怎样的呢?按照明代定制,布政使每月俸禄为米48石,每年岁米576石,而根据顺...……更多
宋朝时期不可或缺的阶层:胥吏
...会里,只要有足够的才学,那么未来发展就会无限光明。科举制度的完善,也让不同阶层的百姓,都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甚至到后期,连商贾的后代,都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因此宋代的社会群众,整体的文化水平都在提升中。...……更多
为什么元朝科举之路一度断绝数十年?
...,得到了参加殿试的机会。未曾想,那竟是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仅一年之后,科举制度被废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逆袭故事,也彻底成了往事。其实,早在科举制度被完全废除之前,历史上也有过数次中断科举...……更多
清朝究竟多么腐败?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弊病丛生
...藩的父亲是秀才,从小曾国藩受到栽培教育。可惜他参加科举后屡次落第,直到1838年,29岁的曾国藩才考中了同进士,同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1840年,曾国藩进行了散馆考试,名列二等,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这是一个从...……更多
宋朝时期朝廷官员之中为何盛行经商之风
...商赚得更多,官员经商的风气日盛。4.商人入仕宋朝以来科举更加兴盛,而且由于商人地位的提高,政府放宽了要求,商人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所以有些官员与其说是官员经商,实则是商人重操旧业。还有很多商人想进一步扩...……更多
宋朝时期的“榜下捉婿”,一种独特的婚配现象
...读书博取功名揭示得淋漓尽致。(宋仁宗剧照)三、宋代科举制度最完备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发展最完备、也最完善的朝代,宋朝科考也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而在科考中胜出者往往能名利双收、待遇丰厚。如此“学而优则仕...……更多
为何许多人在年老之时仍然执着于考取功名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许多人在年老之时仍然执着于考取功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古代科举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更多
元朝对于科举确实消极,但却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儒户制度
你以为元朝真的废除了科举制?这个话可不能乱说,元朝可没有废除过科举,只不过元代的科举考试没有像其他王朝那么频繁。从元仁宗开始到元朝垮台,大元前后只进行过16次的科举考试,一共选上了1139名进士。这相比于之...……更多
古代武举制度的兴衰与文武官员的地位变迁
武举,又称武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更多
唐宣宗李忱生平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故事
...期唯一有作为的皇帝,上台后整顿吏治、崇尚节俭、重视科举,具有唐太宗的遗风,但李忱也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缺点,到后期又迷信长生不老之术,最后因服食丹药过量而死。装痴得皇位整肃成明君唐武宗共有5个儿子,...……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三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更多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哪些措施,一起来看看
...石变法针对这些问题,在财政经济方面、军事方面和教育科举方面进行改革,意在改变北宋社会现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一、王安石的个人生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更多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业、制扇业、竹器都有很高的制作水准。南方人才聚集,科举成绩远超北方,以至于才有了明朝南北取士之分。南京官员权力很小,几乎没有繁重的公务,许多官员闲来无事,吟诗作对,读书为学。以南京为首的南方文化教育昌...……更多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逮亲。”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宋朝的官员太多了,考上科举的就给工资,文官过多,一年耗费那么多钱来养闲散官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宋朝的官员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便是现在是一个七品芝麻小官,不追求上进的。他们...……更多
清朝时期丁忧官员的待遇与经济保障
...复合型政权体制下,很多制度都显示出满汉之分,比如在官员丁忧方面,汉人和满、蒙官员之间就有很多的不同。所谓丁忧就是官员的父母、祖父母去世,需开缺回籍服丧三年,这一制度由来已久。而清代除了传统的汉族官员,...……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满清统治汉人276年,为何无人反抗
...深层的目的就是了解汉族文化以便征服和统治汉人,比如科举。元朝统治者针对不同民族的考生,设置不同难度和录取分数线,以此确保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优势地位。汉人学子考题的难度十倍于蒙古人,还需要连考三场,蒙古人...……更多
海瑞作为大明朝清官,因买两斤肉成“网红”,为何能娶三妻两妾?
...两次会试,不过都没能考上,最后他干脆放弃了继续参加科举,转而当了一名相当于今天的正编老师,那个时候叫教谕,这可是宋代传下来的职称呢。海瑞小的时候就丧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虽然家里就几十亩地,但...……更多
探索清代官员贪污处理机制的
...清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是防止贪污的重要手段。清朝实行科举制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官员。这种选拔方式旨在保证官员的素质,从而减少贪污的可能性。四、严厉的惩罚措施对于贪污的官员,清代政府会采取严...……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取士却是让许多饱读诗书的起义军首领都望尘莫及。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最早发源于隋朝,那个时候的隋朝刚刚统一天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完善,而在人才选拔方面也迫...……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天天过小节,月月过大节”,侗家儿女的生活满是节日的欢腾。而侗年,作为一年中意义非凡的重要节日,承载着起承转合的使命,其中“祭萨”仪式
2025-02-01 13:53:00
老单走福州第四期《瑞岩山——福游天地间》,老单带观众漫步瑞岩山,观弥勒造像,赏摩崖石刻,尝福清光饼,游览福清天地的同时,领略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
2025-02-01 20:16: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2025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
2025-02-01 06:11:00
历史上10月26日,清廷任命方伯谦为“济远”舰管带
1885年10月26日,旧历九月十九。清廷以曾纪泽电奏,所订之船,系新式最佳者,著查访明确,即可仿造。李鸿章经办洋务多年
2025-01-31 13:04:00
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栽柳树,为何转身就走?只因业内有个不成文规矩
中国的历史亘古而来,连绵不绝,我们可以骄傲地将其称之为辉煌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当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人,我们是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的
2025-01-31 13:09:00
盘点演义中被张飞“智败”的对手都是谁?张飞用计,粗中有细
说起三国中的智将,很多人想都不用想,就会说出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因为他们很少冲锋陷阵,坐镇中军,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25-01-31 13:13:00
她历7朝,稳居后宫61年,后人恶语相向,亡西汉者,到底是谁?
文/三 少导语:明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元后是导致西汉灭亡的那个人,她的罪恶通天
2025-01-31 13:53:00
失落的汉四郡:千年努力化作枉然,中原故土终成外邦
公元1351年,元朝为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挑河筑堤,繁重的徭役使得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陷入生存绝境。于是红巾军领袖韩山童
2025-01-31 14:13:00
父亲弃原配,接连娶两位姐妹花,他6岁发现,母亲不是生母是小姨
“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
2025-01-31 14:23:00
两岸和平统一只有三种可能
现在的台湾已然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棋子,更是成为第一岛链的关键一环。因此两岸和平统一是不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的。当前的国际局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
2025-01-31 20:06:00
2023年清明节逢闰二月,上坟扫墓有啥禁忌?记住这几点很重要!
“闰月清明上坟,小心祸事临门”今年的清明节非常的特殊,正好是在闰二月的十五日。民间认为:清明节逢上闰二月,非常的不吉利
2025-01-31 19:55:00
“坟头有三象,子孙多富贵”,“三象”是啥?清明扫墓找找看
清明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扫墓是清明主要的活动仪式,清明扫墓是先人子孙后代应尽的孝道,所以扫墓在民间倍受重视,后人扫墓一方面是缅怀先人
2025-01-31 19:50:00
为何吕布始终与英雄之名擦肩而过?他的绝伦武艺是怎么学来的?
曹操的一句吕布再世激怒了手下众将,面对吕布时有种敢怒不敢言的状态,而面对马超却都是舍命相搏,似乎吕布与马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2025-01-31 20:08: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于2024年12月18日在展厅9开放
2025-01-31 13:26: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2025年7月20日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3楼10/11/12展厅展览简介:“观天下——大明的世界”是南京博物院“文物里的中华文明”系列展之一
2025-01-31 1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