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9 22:20: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时期治疗官府腐败的制度相对比较完善,宋太宗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大多数官员都比较贪,为了防止大臣们贪,宋太宗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增俸养廉制度。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但是这一制度完成的并不是很好,虽然增加俸禄是朝廷能够做到的,但是有很多官员也不满足他们现在的俸禄,即使工资再多也会出现贪官。不能从根本的层面上解决问题。

所以宋朝的制度实行的并不是很好。并且因为此项制度的存在很多官员不作为,利用已有的俸禄,游戏人间更有甚者胡吃海塞。

贪官并没有减少,反而浪费了朝廷很多的钱财,要知道,宋朝有很多官名副其实,有很多闲人,与其增加俸禄,不如严格管制。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一、为了控制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宋朝天子制定增俸养廉制度

宋代初期,官员的工资制度沿袭的是五代后的周禄制度,周禄制度工资非常低,讲究的是为官清廉。但大多数官员都比较贫困,只有个别官位有钱。

还有一些贪官,比较有钱,贪官为了牟取自己的私利,不惜祸害百姓,增加自己的收入。所以当时的百姓特别憎恨当官的,社会风气特别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宋太宗决定实行增俸养廉制度。

宋代之所以能够实行增俸养廉制度是有原因的,如果按照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要想实行增俸养廉制度都是不可能的。

北宋时期经济非常发达,能够养的起大批官员,如果换做其他的朝代,为了养的起官员只能增加税收,这对老百姓来说更不公平。所有人都穷,只有当官的人富的流油,肯定会引起造反。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北宋时期,经济重心难移,丝绸之路和市舶司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做自己的小买卖,在不增加赋税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赋税。

这样的北宋,足以拉动人心。宋朝有很多官员都是为了相互制衡,还有很多官员名副其实。增俸养廉的制度,也养了不少闲人。

而且,被贬官员的俸禄也不会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宋朝人都爱当官的原因。工资多,还有不杀之恩,何乐而不为?

宋代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官员,叫包拯,人称包青天,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是治理贪污腐败的好官,但是你知道他的工资是多少吗?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根据《宋史·职官志》《嘉祐禄令》等资料,可以大概推算出,包拯任权知开封府事时,年薪是21878贯。结合当时物价,这个薪资约等于现在的1367万元,1367万这个数字真是令人恍惚。

还有很多官员,比如白居易年薪30万,岳飞年薪500万。这样的工资,现在只有精英才能做到吧,我们普通人这辈子都没有这机会了,可见宋朝是多么有钱!

二、宋朝的增俸养廉制度不完整,存在一定的问题

单从工资上来说,宋朝制度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比如白居易30万的年薪,相比500万,差了太多了。宋朝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高级官员的工资高到离谱,高低工资分化太严重。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宋朝的县级以下的官员工资相对比较低,宋朝的官被封为七品,七品官员的工资非常低,后人称为“七品芝麻官”正是因为工资低。所以才说是芝麻官。

县级官员的俸禄非常低,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说是捉襟见肘,生活压力巨大,《寄杨云静》中记载:

“闲曹奔走徒云仕,薄俸沾濡不逮亲。”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宋朝的官员太多了,考上科举的就给工资,文官过多,一年耗费那么多钱来养闲散官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宋朝的官员分为以下几种。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第一种,便是现在是一个七品芝麻小官,不追求上进的。他们大多数一辈子就这样了。不求大富大贵,好歹是一个官,也算是光宗耀祖,门面上能过得去就可以了。

他们的要求比较低,存在感也很低。这一类属于好的官员,他们无欲无求,但是也不贪图别的财富。

第二种,想往上爬,但无能为力的。这种人,相对于前者,还有点上进心,但是宋朝有很多官员都是这个岗位缺了,会派其他的岗位的人补上。

宋朝的文官那么多,一个岗位,多少人竞争,这其中更有可能出现走后门的现象,狼多肉少,和我们现在的公务员一样,机会是很难得的。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第三种贪官,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很多贪官,宋朝也不例外。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得到的多,就想拥有更多,无论是七品芝麻官还是当朝宰相,都可能存在贪官。

而贪官也分为好坏,好的是拿钱办事的,不好的是欺压百姓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欺负百姓,不干正事。

第四种是朝廷给发很多工资的,但是也无所作为的,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们拿着高额的俸禄,却没办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整天游手好闲,不仅常常出现在风月场所,有的甚至强抢民女,权利大也使得这些事情传不到皇帝那里。

所有的事,只要不传到皇帝那里,就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但是当时的文官也相当警惕,他们互相制衡,稍微一不小心,就容易遭弹劾。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其实宋朝的官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俸禄确实高,但有几个可以做到孟子那样的社会贡献?又有多少人可以像白居易那样有文采。

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只能过着普通人的人生。但最终宋朝的这个制度并没有完全的延续下来,只能说他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治疗贪污腐败方面,宋朝的相互制衡已经制约了大部分人了。

三、宋朝那些贪官污吏最后都怎么样了?

宋朝虽然实行增俸养廉制度,但是,面对贪官污吏时,宋朝是如何处理的呢?宋朝面对贪官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第一种,刑罚,这种处罚,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唐宋八大家·决雍蔽》中记载:

“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大概意思是天下所有的事情没有用金钱做不到的,就可以看出当时贪官的气焰非常嚣张。根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在世的70年,有4000多人是贪官,他们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很多人被贬到沙门岛,沙门岛可以成为一个死亡岛,只要去过的人很少能活着回来。但是到了北宋中期,贪官虽然减少了,但是死亡的人数也减少了,所以后来各个官员都不怎么害怕被贬了。

第二种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方式比较轻。有除名、勒停、冲替、差替、放罢、削职罢、贬降、落职等几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处罚比较简单,对于官员来说并没有威慑力。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总体的来看,宋朝的法律并不是很完善,面对贪官污吏,能够让他看到生的希望,所以很多人为所欲为。

只能说,任何好的制度都要和实际行动配在一起,否则就会出现宋朝这种现象。包拯就曾经感叹道:

“贪黔暴政,十有六七。”

虽然朝廷有他这样的能吏,但也是杯水车薪。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在北宋初期,由于宋太祖和宋太宗对贪官的严厉打击,甚至还和“十恶不赦”的造反等大罪一起列入了绝不赦免的行列。所以当时的吏治比起五代以来的贪婪成风,肆无忌惮已经大大有所改善。

但是后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律法的宽松,导致贪官死灰复燃,都是贪婪成性,疯狂的压榨百姓。到了南宋时期,贪官污吏就不能严重了。

结语

总体的来讲,宋朝的增俸养廉制度实行的并不是很好,对于后代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对于清官来说,他所做的事不违心,工资高了,非常好,这是心智坚定的人。

但是依然有心智不坚定的,即使有很多工资也会贪图别的钱财。这是人的本性,没办法改变。其实宋朝有很多次想改变增俸养廉制度,但是都不了了之。

能够在宋朝朝廷出现的人,必定都是德高望重,工资比较高的人,让工资高的人挣少了可不容易啊。

为治贪腐,宋朝采取“增俸养廉”,最后为何没有成功?

从广义来讲,其实宋朝的增俸养廉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好处。宋朝本身是一个发达的时代,在这样发达的时代,各个官员能够保证日常生活,还能够衣食无忧,官员也能够专心的做好分内工作。

只有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宋朝的经济日渐发达,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宋朝。任何一个王朝都没有点茶插花,饮酒作诗这样繁华的场面。所以这样看来增俸养廉制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08: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为什么会出现\\\
...呢,并不是表面意思生了病还要收到提拔,而是指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被人们称为\"带病提拔\",也是指一些官员在升官的过程中还在贪污,也就是边腐边升。而在宋朝为什么
2024-05-09 19:27:00
宋朝为何贪官很少呢
...贪官好像在各个朝代都有,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明清时期的官员,在清朝的时候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以说当时的官员普遍都是贪污的。但是在我国有个朝代却有一个例外,这个朝
2023-05-15 06:11:00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生于乱世,目睹了五代因军人专政而引发的社会乱象。于是,在新政建立伊始,宋太祖就下定决心施行“文治”,以文人治国,以文化治国。因此,宋太祖、宋太宗兄弟皆酷爱读书。
2024-05-25 14:29:00
雍正的反腐绝招:给公务员涨工资
...根本没有第三方监督,这是从明朝就有的遗留问题。清朝官员但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雍正可不吃这一套,仅仅用思想工作实现“不想腐”,用高压手段实现“不敢腐”是不够的,还要在制度上进行
2024-06-23 20:25:00
宋朝官员的工资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我都想穿越了
...取士,每次科举录取的人数越来越多,从宋初的几十人到宋太宗时的二百多人。到宋末,一次录取进士就达六七百人。进士及第就授予官职。宋开宝二年还规定,凡举人参加过十五场科举考试而未及
2024-11-01 10:36:00
...以赃私致罪者”,其子孙也会被牵累无法做官。第二个是宋太宗时期“尝有臣僚数人犯罪”,这种犯赃滥者不可重新做官。以这一远一近两个案例来告诫宋仁宗严以治贪的重要历史经验。作为谏官,
2023-09-25 06:17:00
中国封建王朝贪官污吏增长史
...任何成效。实际上,无论是在和珅之前还是之后,清朝的官员贪腐就未曾中断过;甚至,纵观整个中华帝国历史,官员的贪墨问题就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解决。秦以前,中国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官
2024-01-15 19:11:00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成功灭掉北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宋太宗原名赵匡义,为了避讳后来改名为赵光义,他生于公元939年,死于997年,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赵
2023-11-29 14:01:00
在宋朝,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较低,每次科举录取的人数逐渐增加。从宋初的几十人到宋太宗时期的二百多人,再到宋末一次录取进士就达六七百人。如果能够进士及第,立即可被授予官职。宋开宝二年,更规定了特殊情况,凡
2024-04-05 21: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