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9: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的水陆大顺利攻占集庆(今南京)。

朱元璋将集庆改名应天府,八年后,在应天府即吴王位,再四年登基称帝,并以应天为南京,以汴梁(今开封)为北京。后朱元璋又以自己的家乡临濠(今凤阳)为中都,形成“两京一都”格局。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正月,南京正式成为京师,“两京一都”的格局最终被打破。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1402年,明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幌子将南京攻破,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于南京登基。不过,明成祖朱棣对南京并不喜欢,礼部尚书李刚等上言将北平定为京师,得到朱棣的赞许。继之,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顺天府开始修建宫殿。十九年后的永乐十九年元旦,北京正式成为明朝首都。

南京不再是京师,但一整套的中央机构和制度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形成具有明朝特色的“二京制”,一直延续到明亡。

在古代出于管理国家的需要,特别是管理一个大国的需要,国家常常在首都之外设立另外的辅助性都城——陪都,来提高管理国家的能力或满足军事、政治、经济某种特殊需要。而如果某一陪都地位比较突出,就与首都一起形成了都城体系中的两京主体制。

最早的陪都出现于商朝,在营建了都城偃师商城之后不久,又营建了一座形制和规模都较偃师商城更为庞大的新都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并存,即后世所称的两京制格局。

自西周初起,迄唐末止,除三国时期吴都建业(今南京)、蜀都成都(今成都),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今南京)外,西周以镐京为都、雒邑为东都;西汉初都洛阳,后迁于长安;东汉以洛阳为都、长安为西京;隋初都长安,隋炀帝时以洛邑为东都;唐以长安为都、洛阳为陪都;雄踞伊洛平原的洛阳和渭河平原的长安,常常是互为首都和陪都。东西平衡型两京主体制相辅相成,大约占据了古代约4000年都城史的一半时间。

从宋朝开始,东西平衡型两京主体制向南北平衡型两京主体制的过渡。北宋在黄河中游并不广阔的地区(今河南、河北),设东南西北四京,即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与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形成的东西走向,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形成的南北走向,形成了兼具东西与南北走向的多京体制。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元、明、清三代实行了较明显的南北平衡型两京主体制,且两京中的陪都皆为留都。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明代实行的是较典型的南北平衡型两京主体制;元、清两代则是在北方地区实行的南北两京主体制,重心明显偏北;元朝实行的是两都(大都与上都)巡幸制;清朝虽然也号称两京(北京与盛京),但盛京在全国来说,地位并不重要,难以与北京形成真正的两元。

虽然南京成为留都,但有几次差点再次翻身成为京师。

1425年,洪熙元年四月,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下诏修葺南京皇城,并明确表示自己将在明年春天返回南京城,这就意味着南京将再次成为京师。

朱高炽一直生活在南京,对南京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漕运造成很大的经济困难。漕运带来的经济困难在朱棣迁都北京时已有人提出。但当时反对迁都的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参议陈祚,以及后来因北京三大殿灾上言的官员如主事萧仪等,都遭到贬谪甚至杀害。后来朱棣下令让群臣在午门跪辩,永乐年间反对迁都的呼声才被压下去。

朱高炽即位后,由于自己朝廷上再次出现还都南京的呼声,理由是还都南京可以“苏南方传输之劳,省北地供给之费”。但正当准备回銮南京时,朱高炽突然去世,在遗诏中还提到自己对于还都南京的迫切和不舍之情:“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遗诏的内容难免悲伤,但却表达出还都南京的迫切。

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宣宗朱瞻基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北京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对回銮南京的欲望不强。但迫于其父的遗愿,在位的十年间,一直未明确宣布定都何处,名义上以南京为京师,北京仍为行在,直到他驾崩也没有定论。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至明朝第六位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时,北京作为都城的基础已经牢固,而且除太祖孝陵在南京外,其余祖宗陵寝均在北京,朝臣中提议南返的官员也几乎没有。朱祁镇在北京奉天殿颁诏“改给两京文武衙门印”,北京诸衙门去“行在”二字,南京诸衙门增“南京”二字。至此,以北京为首都、南京为留都的两京制最终确立下来,一直围绕明初统治者的都城问题就此彻底解决。

京师有的一套中央系统,在南京都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五府、六部、九卿等衙门,在留都南京也同样设有,除此,南京还设有南京守备、协同守备、守备太监,以及宦官机构南京二十四衙门。不过这些部门在称呼上多了“南京”二字,除此以外并无差异,南京的官员也可以称为“京官”。

看似有自己的中央机构,但实际上正是南京政治地位下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南京的机构官员数量远少于北京且属官常有缺额;南京机构权力小于北京且所辖事务甚少;重要文件要向北京的相应机构转呈,受到北京制约。南京做官被视为“吏隐”,与北京官员有着很大的权力区别。

既然已经定都北京,留都南京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奠定了日后两京制的基础。此后至正统年间正式确立北京为都,南京为留都的两京制,南北两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有效作用。

作为留都,南京是江南乃至东南重镇,在军事、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对于维护明王朝统治具有重要作用。

江南地区的粮食和物资便能满足北京的需要,所以南京在调运和保证物资供应上就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江南苏、松、杭、嘉、湖、常只占了全国4%的土地,但田赋却占了全国的22%。所以从漕运和赋税两项来看,南京的经济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南京工商业十分发达,仅江宁县而言就有多达九十五个行业。特别是丝织业,南京最出名的便是云锦,织成的龙衣蟒袍、花素缎匹专供皇室享用,或用于赏赐臣僚,或赠送外国使臣。除丝织业外,印刷业、造船业、棉纺织业、制扇业、竹器都有很高的制作水准。

南方人才聚集,科举成绩远超北方,以至于才有了明朝南北取士之分。南京官员权力很小,几乎没有繁重的公务,许多官员闲来无事,吟诗作对,读书为学。以南京为首的南方文化教育昌盛,明朝16%的进士出自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南方科举文化昌盛由此可见。

特别要说的是,自两京制正式确立开始,北京取代南京占据政治中心地位,处于南京的官员便远离了政治权力斗争的漩涡,失去了政治上的优势。加之皇帝在北京的缘故,重北京轻南京的现象自是非常普遍。留都南京日益成为仕途失意官员的“收容所”,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朝臣结党营私,失势官员大量被贬到南京,一时之间,南京成为大量政治斗争中失败或是犯错官员的容身之所。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在南京做官,往往职事清简,虽名誉地位甚高,却不干实事,依然领取俸禄,由此造成了明朝官员的繁冗,官员的庞杂同时造成财政开支的扩大,给百姓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就在两京制正式确立之后不久,便出现了“土木之变”,朱祁镇被俘,蒙古也先以此要挟,明朝统治面临巨大的威胁。之后,正德、嘉靖朝等又相继出现一连串蒙古入侵的事件。这正是迁都北京所造成的恶果。天子守边关,当朝廷军事实力衰弱时,北方入侵之敌很容易直逼京城,并且由江南漕运粮食,也造成江南人们的重赋。

“两京制”的唯一好处是由于南京有现成的一套国家政权机构,在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传到南京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内,南京就组建了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弘光政权以续朱家皇统,担负起南明新政权首都的历史使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战略失误还是明智之选?
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其成为都城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都对此产生了影响。朱元璋攻占元朝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府,从此南京成为他的根据地。虽然南京偏居东南,但它作为朝廷的都城并
2023-04-30 11:21:00
朱元璋曾打算定都凤阳,为何改到建都南京
...选择定都的城市。然而,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直未考虑将“龙兴之地”的金陵(南京)作为都城,最初以金陵为南京,以大梁为北京,后来决定在凤阳建立中都,形成一都两
2024-04-26 11:56:00
明朝“天子守国门”是高招还是臭棋?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想必对这样一句话相当熟悉,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中后半句形容了崇祯在北京陷落之后自缢的悲壮,而前半句则是对于明朝都城北京战略位置的生动叙述。我们
2023-05-26 12:24:00
明朝的南北之争,朱棣迁都北京与国家战略的转变
...。它们要么是纯粹的军事要塞,要么只是经济中心。直到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保留了完整的官僚制度和皇宫,形成了两个功能几乎相同的都城。可以说南京是北京的后盾。后来,李自成攻占
2023-09-15 01:44:00
明朝两京制度,为何会必然迁都北方
明朝的两京格局可以说是一定的,哪怕是太子朱标不死,也会是两京制度,区别在于北京或者西京西安。明朝的都城很有意思,最开始建立的是凤阳,也就是名义上的中都,结果建到一半很多人反对,再
2022-12-27 11:23:00
明仁宗朱高炽与朱瞻基之间的隐秘较量
...瞻基南下南京呢?01、为什么说太子离京是不寻常事件《明朝那些事儿》是这么解释朱瞻基离京事件的:太子守南京,是明朝的传统。但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明朝并没有这个传统。朱元璋和朱
2024-02-29 20:11:00
明朝设立两京制,独立运营不会产生混乱吗
明太祖定都集庆,改为应天府府。明朝建国是以应天府为京师(而不是叫南京),在京师的基础上才叫汴梁为北京。朱棣篡位后改北平为顺天府,北京行在,这时候应天府依然叫做京师;直到正式下诏书
2023-11-09 10:28:00
朱元璋迁都之谜,为何最终选择北京
...多或少的被外族侵略,签订过有损国家利益的条款,但是明朝确实一个特别的存在,尽管最后被清王朝所灭,可是明朝从未签订过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条约。多数人应该听过“天子守国门”这句话,
2023-09-28 06:09:00
北京在明朝时期先后出现哪些常见称呼
明朝北京叫什么?北京在明朝时期先后共计是有5个常见称呼,分别是北平府、顺天府、北京、京师,行在。其中北平府、顺天府是行政区域名,北京、京师,行在则为俗称或口头通称。朱元璋称帝,建
2024-03-23 20: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