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上最悲情女作家萧红:滥情背后,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极度缺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26 18:3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智商极高,情商极低的“第一苦命女子”,这句话,是世俗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的评价。

这位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女子,还是鲁迅最青睐的学生,是鲁迅到死都念念不忘的女弟子。因为鲁迅的关系,她的作品一直备受时代的热捧,这让她年纪轻轻就跻身民国史上"最有作为的女作家"之一。但这样一位成功的女子,竟会被世人称为“第一苦命女”,这究竟是为何?

史上最悲情女作家萧红:滥情背后,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极度缺爱”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的,她只在尘世逗留了短短31年就匆匆西去。但萧红的一生无疑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她曾反抗旧家庭,逃婚、做第三者、非法同居、未婚先孕、两次怀着孕嫁人......

这些在今天听起来依旧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萧红在上世纪30年代却通通演绎过,这在封建时代,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但“世俗”,从来不是萧红会“管顾”的,她唯一在乎的只有她的爱情,为了爱情,她随时可以“飞蛾扑火”。

17岁那年,已与同乡汪恩甲缔结婚约的萧红结识了已婚的远房表哥陆振舜,萧红被他的温情打动并迅速爱上了他。随后,陆振舜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为由,毅然向妻子提出离婚。随后陆振舜从就读的法政大学退学,前往北平,就读于中国大学。紧接着,19岁的萧红假意与未婚夫成婚,骗取了一笔嫁妆后逃出家门,与陆振舜婚外同居。

然而好景不长,激情退却后,被父母断绝经济资助的陆振舜渐渐感觉不堪重负,此时,萧红带的钱也花光了。现实面前,软弱的陆振舜放下海誓山盟,抛弃萧红回归了家庭。萧红眼见生命中第一个男人就这样抛弃了自己,无奈之下只得返回老家投靠父母。

20岁时,受过情伤的萧红,又奇迹般地,与之前自己抛弃的未婚夫汪恩甲走到了一起,并开始了在东兴顺旅馆的同居生涯。不久后,萧红还怀了身孕。但由于汪恩甲吸食大麻等原因,两人经济捉禁见肘,最后汪恩甲抛弃有孕的萧红,离开了东兴旅馆。汪恩甲这一走,欠旅馆的食宿费就全落在已身怀六甲的萧红身上。这以后,无计可施的萧红一直被房东囚禁在旅馆中。

万般无奈之下,萧红只得偷偷写信向报馆求助,期间,萧红遇到了记者萧军,随后不久,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涯。但两人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好,也因此,萧红在生下女儿后,不得已将女儿送了人。

史上最悲情女作家萧红:滥情背后,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极度缺爱”

这以后,萧红和萧军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同居生涯,也是在这期间,萧红开始写作并结识鲁迅,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渐渐有了名气,并能依靠稿费养活自己。但随着经济的改善,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缝,在同居多年后,萧军外遇,并开始对萧红拳脚相加。

一次,周围的人见萧红眼睛青肿,脸上有伤,问她怎么了,萧红只说“不小心跌伤了。”萧军却在一旁大喊:别不要脸了,是我打的!在萧军外遇后,试图唤回感情的萧红在经历一次次失望后,两人还是在1938年4月初公开分手,一场爱情悲剧就此收场。

而两人分手时,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伤痕累累的萧红,认识了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再次失去所爱的萧红,把感情全部寄托在了端木身上,她一度觉得这个大男孩温柔体贴踏实,会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然而,事实证明,萧红这一次又赌错了,也因为这一次错误,萧红搭上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1938年4月,萧红与端木成婚。但两人婚后不久,日军轰炸武汉,为了逃生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萧红,一人逃往重庆。无奈之下,萧红只得独自一人挺着肚子,历经磨难逃往重庆。1938年年底,萧红在朋友家生下一子,但由于逃亡过程中染病,加上萧红一直情绪不好并伴有产后高烧,孩子出生三天后便夭折了。

丈夫端木危难时分的抛弃虽令萧红苦恼,但萧红还是选择了释怀。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到达香港不久后,香港沦陷,端木再次抛下萧红,独自逃亡。

在萧红最需要端木的时候,端木却每次都不在身边,直到此时,萧红才痛悟,自己最后选择的这个男人,又是一个大错。因为两次逃亡中的种种,加上失子的痛苦。萧红的身体每况愈下,在贫病交迫中她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史上最悲情女作家萧红:滥情背后,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极度缺爱”

没日没夜的创作,加上本身身体状况欠佳。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萧红被送进医院,却又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据骆宾基的《萧红小传》记载,萧红临终前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1942冬萧红在医院里再也没有醒来……

“我这一生的悲剧在于,我是一个女人。”萧红在书中这样为自己悲剧的一生作结。然而,萧红的悲剧,真的全部来源于性别吗?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回过头来看萧红曾找过的四个男人,我们发现,与其说她在找男人,倒不如说她一直在找“父亲”。萧红自己曾说过,这四个男人都是年长的、温和的、类似父亲的角色。而为何会如此,萧红没有接着阐述。实际上,纵观萧红的一生不难发现,她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男人,是因为,萧红终其一生都未曾得到过父爱。

可以说,因为重男轻女观念的存在,在萧红的整个家族中,唯一给过她温暖的人仅有她祖父一人。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在萧红的笔下一直是个冰冷、自私、无情的存在。

也因此,在很多人问起萧红:和大自己30岁的鲁迅之间,是否是类似于父女的关系时。萧红会对着来者大喊说:怎么会是父女般的关系呢,我和他应该是祖父和孙女一般。

很多人不解,备受萧红敬仰且只大自己30岁的鲁迅,在萧红眼里怎会是祖父般的存在。其实,萧红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控诉:世间一切温暖的存在都不会是父亲。

实际上,萧红的父亲在萧红眼里不仅不是温暖的存在,而且还是类似于恶魔般的形象。在萧红童年时期,父亲张廷举就一直是冷漠无情的模样。9岁那年,萧红母亲离世,继母进门后,在继母的挑唆下,父亲张廷举对萧红越发冷漠起来。以至于,父女关系一度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史上最悲情女作家萧红:滥情背后,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极度缺爱”

萧红20岁被表哥抛弃后回家,父张廷举当即打骂了萧红。后来,因为忍受不了流言蜚语张廷举率全家搬到了乡下。

在这段时期萧红出于同情,替佃户长工劝说伯父不要提高地租。伯父把她痛打一顿,锁在一间空房子里,催促其父张廷举将萧红勒死埋掉,以免危害家族。

在继母和伯父的双重怂恿下,张廷举动了杀心。

好在当晚,小姑和小婶趁着夜深人静,撬开窗户偷偷放走萧红。可以说,如果不是她们乘黑放走萧红,20岁那年萧红就难逃一死。

在那以后,萧红与父亲彻底断绝了往来,张廷举还将萧红的名字从族谱清除了出去,在张廷举眼里,萧红是个恶瘤般的存在。而对于萧红来说,自幼对自己冷漠的父亲,是她从小的噩梦。

但,越是排斥父亲,她越渴望父爱,这是萧红执拗的地方,也是人性所在。于是,成年后的萧红,不断地从男人身上去寻找她想要的那种爱。因为太渴望这种爱,她每次遇到对她好、给她这种缺失爱的男人,她就会不自主地沦陷,草草将自己一生交付出去。

和前任一分开,即使肚子里怀着前任的孩子,她也义无反顾地投身下一段感情里。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滥情,不如说是上瘾式空虚爱。萧红太渴望、需要那种爱,她试图用这种爱去填补内心缺失的那个巨大空洞。但每一次,她都失望而归,因为,她的缺失是任何外在的所谓“爱”都填不满的。而带着某种缺失去找爱,注定只能是悲剧。

与作品里的大气完全不同的是,萧红在感情里,总是执拗的、单纯的,一厢情愿的完全付出着、索取着。每一次都用尽生命的去爱着,从不清醒地看一看四周,从不会审视一下身边的男人。

于是,萧红一次次被爱情所伤,以至于最后搭上了性命。

“原生家庭里有多缺爱,爱情里就有多卑微。”萧红用自己31岁的悲惨历程,印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梁晓声、敬一丹化身“剧中人”
在文学的星空中,女作家萧红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近日,第二届萧红文化周在哈尔滨开幕。开幕式之后的一周时间里,精彩纷呈的萧红文化周
2024-06-05 10:39:00
...和回望的机会。此前,萧红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抗战女作家、一个左翼创作中的女性代表,选取题材也多与鲁迅等人的题材类似,以塑造民族情绪为主要目的。然而,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想,
2023-10-01 02:10:00
第二届“萧红文化周”开幕 梁晓声、敬一丹化身“剧中人”
在文学的星空中,女作家萧红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近日,第二届萧红文化周在哈尔滨开幕。今年的开幕式别出心裁地以戏剧的方式予以呈现,
2024-06-05 12:04: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著名作家萧红逝世
...江省呼兰县(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
2025-01-23 14:34:00
独家|赛人:像汤唯这么认真的演员,是不是所有导演都会认可?
...单地重复一下内容,汤唯为了演好《黄金时代》里的著名女作家萧红这个角色做了很多的案头准备,但实际上效果不大,许鞍华曾经用一篇萧红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让汤唯来练,汤唯练得并不好,
2023-01-10 16:29:00
今年第一个大爆料,影后该被骂吗?
...个问题——塑造人物的能力。她没想清楚,她要演的这位女作家,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 因为没理解、吃透人物,所以只能演自己。汤唯并非不努力,相反她很敬业。 据许鞍华的描述,开拍前,
2023-01-12 22:37:00
今日影评|拒绝模板套路化,好的电影海报去哪了?
...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的影片。在电影的主海报中,饰演的女作家萧红伫立在大面积的泼墨之中,就像片中的主角身处文学盛世一般,但是画面中毫无秩序的墨迹也像那个岁月里无法预料的时代洪流,
2023-12-13 12:44:00
爱心品牌陪你从阅读到护肤,温暖整个冬日
...季。冬天适合读哪一位作家,我觉得适合去读萧红。东北女作家萧红,她描写冬天,“天冻住了,大地裂开了口子。”她把冬天写得如此深彻,彻骨的寒冷里带着她最温暖的记忆,是来自祖父的爱护
2023-11-25 10:21:00
跟着电影读好书!4月23日1905APP12部佳作连播
...“希望,是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黄金时代》 从传奇女作家萧红出发展现理想与才华激荡的黄金时代《柳青》聚焦作家柳青的创作心路代表作全新改编跟随直播节目单一起感受电影的魅力吧!
2023-04-23 11: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