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考场,是出了名的“钉子户”。自个屡考不中,竟当起了枪手,专帮别人作弊,故意扰乱考场秩序,着实令人头大。沈询监考那是出了名的严,这次更加不敢马虎,温庭筠自然成了他的重点监控对象。沈询特意给温庭筠调换座位...……更多
盘点古代科举奇葩事:考生在考场练“神掌”,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
...“左道惑众”为由,撤销了王仲瞿的考试资格。王仲瞿的前途就被自己这一套“掌心雷”玩完了。这还不算完。乾隆皇帝死后,换了一个嘉庆皇帝。王仲瞿梦想在新皇帝手上还能东山再起,就想通过左都御史吴省钦的推荐,在朝...……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方法到现在也有人在用,那就是找“假手”——也就是“枪手”代考。唐代最有名的枪手就是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就是他写的。温庭筠才名堪与李商隐比肩,却是...……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考,而是先去拜访永安州知州叶道和,请他帮自己找个“枪手”,也就是找人代考,并承诺将以重金酬谢。叶道和打包票,说一定帮岑照考取举人,回头就去找了自己多年的好友曹文藻,请曹文藻混入考场内当“书办”(管办文...……更多
...能让他中进士。就这样,又多次落榜的温庭筠干脆当起了枪手,替别人考试、作弊,但是他又在作弊领域找到了自己新的天赋。有一次,主考官知道温庭筠帮人作弊的大名,于是就特地把他安排在自己眼皮底下,结果还是没看住...……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名、誊录等一系列考试制度的完善,最终使得营私舞弊的枪手行为大大减少。像温庭筠这种职业枪手,在宋代便很难混下去了。寒门子弟不缺钱同时,宋代社会中,“义学”“义庄”开始兴起,这些机构不仅为寒门子弟提供了足...……更多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假装穿越大唐走进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这些卷子有信心考中吗?科举考试模拟画面。央视纪录片《科举》截图 高考已经结束,但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却越来越热。不久前网上有个讨论,话题是现在考北大...……更多
...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里曾是古代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据说最多可以同时容纳2万多名考生考试,可以想象场面是多么壮观。穿过贡院牌坊,对面就是明远楼,博物馆如同一面古镜,将明远楼的倒影尽收其中。明远楼两...……更多
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
...根由在于被人诬陷考试时夹带小抄。那么,在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自从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之后,考场上的作弊行为如同斩不断的水流,从未消失过。古...……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生,只要报个名字就能进考场,因此有些人就想到了,让枪手顶替用自己的名字进考场,其中最狠的是个叫温庭筠的人。温庭筠是个才子,但因为得罪权贵,屡次科考不中,他为了报复这可笑的官场,便开始了自己的替考生涯,...……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终极梦想。“进士”出身的官员,前途不可限量,成为封疆大吏、殿阁大学士乃至内阁首辅、军机首席都不无可能。 ……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与以前不同了吗?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明清时期的状元们前途黯淡,因为在明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明朝又延续了前朝科举考试的特点,除了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考生的应试经验外,还要通...……更多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途的机会,可以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在备受瞩目的科举考场中,经常会有外国人的身影出现,他们也来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比如说,唐朝时有一位叫阿倍仲麻吕的日本考生,他就是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担任唐朝...……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在科举考场上有这样的一则故事。 科考官竟然亲自充当枪手,全然不顾考试纪律。除请托和卖考题、雇佣枪手等科场舞弊行为外,在明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之风也十分炽烈。科举考试冒籍之事的发生,明代因其乡试解额的地...……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是出身名门的读书人,他聪明过人却食量惊人。 一进入考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李蟠身上背的那一个大麻袋吸引过去。那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考官们有些疑惑,要求李蟠打开袋子接受检查。袋子一打开,所...……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是关乎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何为状元与进士。状元,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一甲第一名的考生,是所有考生中的最高荣誉。而进士,则是指通过了会试,得以进入殿试并...……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是科举考试本身的情景,就让人感叹艰苦。考试这一天,考场打了三通鼓,即便遇到冰霜冻结的大冷天,秀才们也得站在门外等候点名。而堂上的督学,则穿着红袍、围着炉子取暖。考的时候,东西两面站着四个瞭望军监场,谁...……更多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弊,这个问题可以说自古都有。自科举考试开创以来,在考场上作弊的情况便是屡见不鲜,可以说自古至今各种花样和方式层出不穷。但毕竟你有张良计,我就有过云梯。现在的老师也是当年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套路都清清楚...……更多
清朝一官员因老婆出轨被腰斩,连写7个惨字让皇帝废止腰斩
...一省分管教育与考试的主管领导,主要就是管科举考试的考场的。这个岗位十分重要,雍正也是看俞鸿图不像是贪污受贿的人,才让他担任如此重任。 朝廷对学政也有许多制约性的纪律,比如,主考官是不准带家属一同赴任的...……更多
2022-12-19 12:20官员,皇帝,老婆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诰,加上刘凤诰如今略有小成,就放他去谋求更广阔的的前途。刘凤诰书法出众,经常有人上门求取墨宝,他也毫不吝啬,每次都大方题字。一次,刘凤诰将一把题字的折扇送给好友侯苇原,侯苇原爱不释手,居家休闲、走访好...……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
...,则一般以白天为限,不许继烛。若不能交卷者,附三甲末。枪手小抄严查严禁不准带书进考场,即挟书之禁始于唐。《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载:“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呵出入,以防假滥焉。”但是唐代...……更多
元朝的“知识分子”为何有如此“多”身份?
...,也就是说能不能被掌权者所赏识,对于当时知识分子的前途的影响很大。这也就意味着,元代的知识分子要想进入政治舞台,在朝堂上发挥自己的力量绽放光芒,必须、要很积极的去活动,去结交很多的当权者来获得更多的信...……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张居正等人都是翰林出身。明朝让科举前三名和其他有前途的进士一同学习共计三年,他们这些人被称为庶吉士。庶吉士在官场上前途无量,因为之后的内阁首辅就会从这批人中挑选,成为下一届掌管大权的首辅。清朝也是如...……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转型的百般样态。作为古代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士人的前途命运必然与时代挂钩,而士人流向也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自宋代始,以士大夫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往的士族门阀政治,对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第二道入官之门时,却基本上失去自己把握命运的能力,前途掌控在他人手中。选人本人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出政绩这样的“硬作为”,以及广结人脉、钻营于权门这样的“软作为”。对于这第二道入官之门,多数选人是“小...……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好的,可若遇上糊涂的知贡举、同考官等,会试举子们将前途未卜。徐珂《清稗类钞》记载,同治年间,滇中名宿、举人谢焕章进京参加会试,他文章写得极好,义理深奥,文笔流畅。结果,遇到了一个姓李的同考官,此人墨守...……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举博物馆。图源:梁悦琛当考生顺利通过考前审核,进入考场后,各种环境限制及考场“潜规则”也会接踵而来。以县试来说,根据规定,明清县试共分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具有...……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翰林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官僚政治和士人仕宦前途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学发展史看,庶吉士教习在开展文学教育、确立与传播文学经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八股取士对文学的伤害。尤其值得注...……更多
古代文人为何会放弃仕途选择医学
...他是一个勇士,常因自己的直言得罪人,进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心中也早早有所准备,大不了回家做一名医生继续帮助百姓就可以了。他的这份洒脱让名利在他面前抬不起头来,他这样的理念也影响着后人...……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祖籍邺城的杜正玄第一次赶赴京城参加秀才科考试。到了考场后,他才发现,当年有资格参加秀才科考试的,只有他一个人。杜正玄不免有点开心,按照当时规定,秀才科考试无需考经学,只需如实回答方略策的内容,让考官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