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南京作为都城,朱元璋最初选择的是什么地方?
...权建立之时,首要之事便是挑选定都的城市。有趣的是,朱元璋于南京建立明朝后,始终未曾想过把“龙兴之地”金陵(南京)当作都城。一开始把金陵设为南京,大梁设为北京,之后又打算在凤阳构建中都,从而形成一都两京...……更多
朱元璋曾打算定都凤阳,为何改到建都南京
...,首要的大事就是选择定都的城市。然而,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直未考虑将“龙兴之地”的金陵(南京)作为都城,最初以金陵为南京,以大梁为北京,后来决定在凤阳建立中都,形成一都两京的格局,...……更多
朱棣登基之后选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京建都呢?其中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完成太祖朱元璋的遗愿事实上,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以后,心里并不觉得定都南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还曾经派太子朱标前去关中、洛阳两大古都进行实地考...……更多
历史变迁中的三个‘南京’城市与它们的故事
...7个城市被冠以“南京”的美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要属朱元璋的南京、李隆基的南京和赵构的南京。这三个南京,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历史辛酸。首先说到金陵,这是明朝初期的南京。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选择应天为都...……更多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两人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三秦帝宅。历经六朝繁华,数遭战火蹂躏,而当今天子朱元璋,偏偏寄望于此。“吾见南京城池高阔,水陆交通,占地枢要,宜为万世基业。”朱元璋一心欲在此开辟新天地,立万年基业。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南京只成...……更多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为何执意迁都,将都城定在北京呢?
...般说来,选择都城得考虑军事、经济、地理等多种因素。朱元璋当初选的南京城,背靠钟山,面朝长江,真是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南京所在的江南地区,当时可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这儿不仅粮食丰富,还...……更多
曾与北京、南京齐名,有比故宫大的皇城却闲置,如今沦为一个县
...并没有造成什么困扰,但明朝为何没有设立一个中京呢?朱元璋其实是有安排中京的,然而我们为什么从未见过呢?朱元璋登基为帝在鄱阳湖之战中战胜陈友谅后,朱元璋又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里,朱元璋消灭了南方的...……更多
朱元璋定都之谜:从南京到凤阳,再到北京的曲折之路
一代枭雄朱元璋,从16岁入皇觉寺为僧,25岁参加红巾军,28岁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40岁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堪称一代雄主,但在位30年始终有一件事萦绕心头,起起伏伏,左右思量,直到死也没...……更多
朱高炽继位后,为何会产生迁都的想法
...曾想把都城从北京再迁回到南京,毕竟,南京是开国皇帝朱元璋选定的地方,经历了朱元璋、朱允炆两任皇帝,南京作为都城,还是有很坚实的基础的。当然,迁都这个念头,不是朱高炽突发奇想,一拍大腿就想到的,而是从他...……更多
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地理位置有关系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定都南京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的。朱元璋称王是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后,将其改名应天(现在的南京)。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城市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地理...……更多
《读史方舆纪要》:长安的“王气”在唐朝时就已经断绝了?
...于当年离奇去世而搁浅。宋太祖曾考虑迁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北伐中原,在徐达与常遇春领兵光复河南之后,朱元璋立即巡幸汴梁,他召集群臣共同商议两件大事,一件是如何北取元都,另一件就是迁都何往。朱元璋当时以汴...……更多
做为明代的创建者,朱元璋的一辈子,可以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艰辛曲折。在朱元璋身上,有着许多令人疑惑的问题,比如:他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他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为什么能够领导农民起义?为什么渡江以后,他越...……更多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一般帝王无法比。明成祖要做事,要做全世界最大的事;他要编最大的书,全天下...……更多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到北京的迁都之旅与背后原因
...七岁后才有的。在封建的年代,他的名字需要其“父皇”朱元璋来取。出生战乱的他,从出生起就没见过朱元璋几面,更别提朱元璋给儿子起名字了。不只有朱棣,他其他的兄弟们也是如此。出生在南京的朱棣,在生活习惯上更...……更多
朱元璋建国后将首都定在南京而非长安是为何
...数民族的侵扰,都能够轻易地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然而朱元璋在将元朝残余势力扫向北方大漠后,居然选择在了南京定都,而不是选择更有战略意义的长安和洛阳,其中究竟是为什么呢?前文已经说过了,长安作为都城具有着...……更多
明朝迁都其实在朱允炆即位时就开始准备了,并不是朱棣的主意
...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更多
朱棣为什么非要迁都?大明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的全过程
...正月初一,大明王朝的国都正式迁往北京。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到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为止,南京做了53年的明朝国都,而北京从此开始了它223年明朝国都的历史。那么,朱棣为什么非...……更多
朱棣给子孙留了一条后路,可保大明江山无忧,为何崇祯最后没走呢
...国封建时期的好些大一统王朝也都搞起了“两京制度”。朱元璋起兵时,根基在南方,长江流域是他的主要地盘。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了帝,还把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定作了都城。明朝刚建立那会,把南京当作都城实属...……更多
明仁宗朱高炽与朱瞻基之间的隐秘较量
...传统。但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明朝并没有这个传统。朱元璋和朱允炆在位的时候,南京就是明朝的都城,并没有什么太子守南京的说法。朱棣登基之后,有意迁都北京,他本人也多次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往返。此时的太子朱高...……更多
朱元璋修建的南京明故宫,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
...故宫建筑的蓝本。南京明故宫于1366年开始兴建,此时的朱元璋是以吴王身份修建新宫。两年后,朱元璋称帝,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于1392年建成了占地面积达101万平方米的明故宫,前后历经26年。如今的南京明故宫仅存城门与...……更多
迁都北京:朱棣重塑明朝命运与北方防线
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后,定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朱元璋去世之后把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可是这个朱允炆因为削藩得罪了叔叔朱棣,连皇位都没了,朱棣称帝之后,把国度前往了北京城,为什么朱棣会做对不起...……更多
明初藩王分封不是开历史倒车,靖难之役和朱元璋封王没有丝毫关系
很多人不理解,一代雄主朱元璋为何要重启藩王分封开历史的倒车,难道他不知道汉朝时期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吗?甚至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分封藩王,就可以有效避免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我们今天很多人,总是拿朱...……更多
揭秘朱元璋的痛苦与挣扎,一位帝王的真实面貌
...残暴统治,建立新的大明王朝,对于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来说,这样的历史功绩与成就,中国古代无人能及,但由于《明史》的复杂性,后世对朱元璋的认知存有一定争议,近一年来,笔者对明朝和朱元璋产生了浓厚兴趣...……更多
铁血帝王朱棣为何登基后要着急迁都,这背后又有哪些秘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病故。继位的是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后的朱允炆,深感藩王势力的强大。因此登基后不久就开始了削藩政策,一连五位藩王被削出爵位。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周王朱橚...……更多
刘伯温说了九个字,让朱元璋放弃定都凤阳的念头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然而他却始终没打算把南京应天府作为首都,因为在他看来,自古以来定都南京的政权都非常短命。一般人选个宅子看个坟还都讲究吉利呢,何况是以为开国之君要定都了...……更多
大明建国之初,为何朱元璋要定都南京?
...年的政权,而且大多数中原王朝的国都都偏向北方,为何朱元璋要另辟蹊径,定都南方的南京呢?其一,根基在南方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大业”是从南到北逐渐统一全国的;他的根基就在南方,而且朝中的文武大臣也大多出自...……更多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并以此为基地,最终夺取了天下,在1368年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按理说,南京作为龙兴之地,应该受到朱元璋的重视,然而洪武皇帝在位时期却总想迁都,为此还考察了多座城市...……更多
...够不着的地方一步步走上巅峰。四、明代迁都北京明代在朱元璋时代的都城在南京,为何到朱棣时期就迁到了北京呢?原因有二。第一:朱棣是通过武力得到的皇位,在南京城的文官集团大多不支持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杀掉一大...……更多
刘伯温:能测国运兴衰,难测自己生死
能测国运兴衰,难测自己生死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异姓功臣并不信任,为了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分封诸子为藩王,以成为互助之势,以此维持大明王朝不倒。但后来藩王们各拥重兵,坐镇一方,还不断...……更多
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这样做?
...成;公元1421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都;可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之后,便将都城迁往了北平,也就是自己的封地。大明已有都城,为何朱棣要另起炉灶,迁都北京呢?其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交通员被抓,日军拷打一夜无果,第二天开牢门后发现看守全死了
1943年3月17日,夜晚。在沭阳刘集西的刘老庄(现今宿迁市沭阳县刘老庄村)附近的日军据点外,几名巡逻的日军士兵正扛着长枪
2025-05-13 13:43:00
哭庙案,金圣叹之死其实与抗税无关
“哭庙案”被不少人视为江南绅士幻想破灭的标志,清廷用几十名士子的人头告诉他们,别想再过明末那种随意抗粮欠税的好日子了。那么金圣叹在这个案子里
2025-05-13 13:58:00
以“六百里加急”为引,阐述清代的驿站制度,以及官员用驿的规定
在清代,皇帝若遇到紧急军报或公文,便会通过军机处的六百里加急传送至各省。所谓的“六百里加急”是指每天能够行进六百里。然而
2025-05-13 14:00:00
消失的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多卷,藏着西方只字不提的崛起奥秘
公元1415年,永乐帝朱棣指派了锦衣卫出征,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精英特种部队。与以往不同,这次的任务极为特殊,它不是为了巡视
2025-05-13 14:15:00
苍鹰郅都:一个令豪强宗室闻风丧胆,匈奴铁骑远离雁门的酷吏!
苍鹰郅都,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之一。西汉初年,由于民生凋敝,百姓疾苦,汉高祖刘邦开始推行“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旨在让百姓休养生息
2025-05-13 14:44:00
我是经典传诵人丨诗词长卷中的古代夜经济图鉴
大河网讯 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赏……时下正值初夏时节,气温渐升,却挡不住市民们的出行热情:夜市摊香气四溢,商场橱窗璀璨夺目
2025-05-13 11:53:00
如果上方谷大火烧死了司马懿,诸葛亮北伐会成功吗
生活中并没有“如果”,但历史却常常激发人们不由自主地进行假设推演。想象一下,诸葛亮六次出征祁山,向北伐击曹魏,如果没有那场在上方谷肆虐的倾盆大雨
2025-05-13 13:29:00
光武帝对权力结构的改造,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看看、想想
权力,一直是人们难以抗拒的诱惑。它控制着重要资源的分配,无论是情感、心理、利益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引人沉迷的刺激剂和生命力的补充品
2025-05-13 13:37:00
东团堡战斗惨烈,八路军一个团战后只剩一个营,残余日军自焚
东团堡战斗是百团大战涞灵战役中的一场关键战斗,战斗激烈异常,堪称顽强对顽强的经典战例。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曾经如此评价此战
2025-05-13 13:38:00
慈禧死后,她的身上曾发生6件离奇的事,到底是巧合还是天意?
在中国历史上,慈禧太后是一位非常著名且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打破了千百年来“女子不得干预政务”的传统,亲自“垂帘听政”
2025-05-13 13:39:00
王挥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文化传承路上的奋进之光
近日,备受瞩目的易学名家王挥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王挥翔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在易学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领域突出贡献的赞誉
2025-05-13 09:59:00
真实狄仁杰:神探光环下的权臣与谋士
在当代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狄仁杰已然被塑造成了一位神乎其技的"东方福尔摩斯"——他总能从最微小的细节中发现破案线索,以近乎超自然的推理能力破解各种离奇案件
2025-05-13 08:4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动荡的战争时期,好的音乐作品以无可取代的方式触动人心、凝聚力量、记录历史,甚至成为抗争本身音乐无形无迹
2025-05-13 06:21:00
姜国钧——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 100 周年
姜国钧——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2025-05-12 23:49:00
许立民——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 100 周年
许立民——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2025-05-12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