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永不消逝的音乐 跨越时空的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13 06:2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动荡的战争时期,好的音乐作品以无可取代的方式触动人心、凝聚力量、记录历史,甚至成为抗争本身

音乐无形无迹,却有千钧之力,可敌千军万马。提到抗战时期的音乐,《黄河大合唱》当数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1939年,在中华民族身陷危难之际,音乐家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的窑洞里,奋笔写下这部以黄河为民族象征的音乐史诗,写下苦难中不屈的抗争精神。作品首演于延安鲁艺的简陋舞台,艺术家们怀着满腔热血,坚信音乐能唤醒民众的信念。1941年,冼星海在莫斯科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配器,实现了将其编写成规模宏伟的交响合唱的想法。从《黄水谣》的悲怆倾诉到《保卫黄河》的激昂呐喊,《黄河大合唱》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民族情感,引发各阶层、各党派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强音。

同是1941年,纳粹德国对列宁格勒展开“种族灭绝”式围困,在这座曾经养育自己、当时几乎成了人间炼狱的城市,肖斯塔科维奇真实感受着广大军民经历的饥饿与痛苦,并以惊人的速度进行音乐创作。仅用3个多月,《第七交响曲》便响彻列宁格勒上空,鼓舞万千苏联军民,向法西斯发出战斗宣言——敌人可以围困我们的城市,却围困不了我们的意志。

84年后,正值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旋律又一次响起。它与《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一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烈焰洪流中筑起一座精神的丰碑,以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张力,写下世界音乐史上的传奇。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亚洲、欧洲的两个主战场,中国与苏联不仅在同一时间诞生了本民族的音乐史诗,更孕育了一大批反战、抗战名曲。《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毕业歌》等中国抗战红色经典,《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者之歌》《喀秋莎》《小路》《海港之夜》等苏联名曲,这些作品曾经作为冲锋的号角、团结的旗帜而存在,今天依旧是闪着光芒的历史丰碑、精神烙印。它们时时刻刻在提醒人们:一个民族不能失去的,是它的声音,是它在黑暗中仍敢高歌的勇气。

正如舒曼对肖邦音乐的经典评价——“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动荡的战争时期,好的音乐作品以无可取代的方式触动人心、凝聚力量、记录历史,甚至成为抗争本身。《义勇军进行曲》把中华民族陷入绝境的命运展示在人们面前,率先发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呐喊。《松花江上》唱出中国东北民众的悲愤,控诉侵略者罪行,述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成为“九一八”事变后流亡者与抗日将士的内心写照。《大刀进行曲》直接来源于长城抗战中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勇事迹,塑造了中国军人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英雄形象。《神圣的战争》因传递出苏联军队的钢铁意志而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颂歌”,至今在每年5月9日的红场阅兵中仍是重点曲目。《喀秋莎》不是战歌胜似战歌,为前线战士带去心灵的抚慰,鼓舞他们昂扬地迈向胜利的曙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遭遇的一场空前浩劫。今天,我们重温那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经典音乐作品,绝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苦难,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过去80年里,二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音乐家对战争的回望从未停止。

无论是中国作曲家赵季平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的《和平颂》,还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创作的《战争安魂曲》,都回答了当代艺术如何介入现实、回应时代的重大命题,证明了最前沿的现代音乐技法可以用来承载最深刻的人文关怀。音乐不必局限于传统的“美”的范畴,也能够传递极为深刻、震撼人心的力量。现代音乐在挑战听众听觉习惯和审美边界的同时,更能引发关于艺术如何表现极端经验、如何应对历史创伤等问题的思考。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当前,世界仍然被冲突的阴云笼罩。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向往不应停止也不会停止。那些永不消逝的音乐,承载着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情感,给予我们追求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聆听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回响 | 全国文艺名家红色遵义行开展系列创作实践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开启一段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行程,召开了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90年沧桑巨变,90年砥砺奋进。2024年12月,为纪念遵
2024-12-12 23:03:00
穿越时空的诗篇,唤醒灵魂深处的回响  —《被时光困住的文字》
作为一名文学或者确切的说,作为一名文哲爱好者,在学生时代、在青年时代,可以说把所有的心思、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读书上,也确实读了好多书,也总能发现许多让我眼前发亮的文字,但随着阅历的
2024-05-08 17:59:00
红色电波生生不息
...业贡献了隐秘而重要的力量。在众多反映隐蔽战线斗争的文艺作品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的、以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为原型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其中的经典
2023-08-13 04:46:00
...复信息。2025年3月7日,叶蘅的长篇刑侦悬疑小说《无声的回响》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售。同小说《无声的回响》一起出版上市的,还有叶蘅创作
2025-03-07 13:24:00
...不息,既是对老艺术家们的致敬,也是对永恒经典的时代回响。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老艺术家们用歌声证明:艺术永不老去,精神永远飘扬。下一步,建行烟
2025-09-29 07:36:00
一年演出近万场,18家上海国有文艺院团年度成绩单发布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 “一团一策”考核2月1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会上数据透露,2023年,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2023年共计开展演出9570场
2024-02-02 09:41:0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帕米尔高原上的血色浪漫与永恒回响
...动听的旋律,会长久的留在时代的记忆中永不消失。文化回响从边疆到全国的精神共鸣1963年电影上映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迅速风靡全国,成为边疆文化与爱国情怀交织的象征。各地学校
2025-04-11 16:35:00
...艺术家一起,参加了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举行的“唐诗的回响”音乐会。我们共同演绎了以一些唐诗名篇为基础创作的音乐作品,与观众分享了中国古诗的魅力。当天与我们联袂演出的还有享誉世界
2024-07-25 06:23:00
...内化于衢州人之心、外化于衢州人之行,点滴努力,久久回响。《南孔》这部让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剧,正是传承与创新南孔文化这项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的浩大复兴工程中的又一次“延链”、又一次
2023-09-08 00: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