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适合封建王朝选出优秀有才能的一种人才制度。但按理说朱元璋是一个大老粗,但却把科举变成八股,究竟是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取材?一、明代科举制渊源和思想1、明代科举制的历史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中,明代科举制的建...……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所以在此时期,科举制处于一个中落时期。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对科举取士做了进一步的改制,这次改制和前朝相比,有三个地方改动较大:一、扩充录取名额唐宋元三朝,每一次录取人数少的时候仅有几人,多的时候也不过百...……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的局面,使得门第低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长久统治,加强了对群众的文化专制,主要表现为科举上的八股取士。八股文命题限制在四书内,不得有任何的个人发挥,以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着一些不同的记载。我想最为我们所最熟知的,应该还是朱元璋时期的文官试职制度,这个制度是在明代特定的政治形势下,为了能够让官员更加谨慎的坚守职业操守而采取的一种是措施,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一、“水国寒消...……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槛相对较高到后来几乎全民皆可参与,经历了多次迭代。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事件即是其中一例。当时的科举成绩导致南方学子几乎垄断了官员录取,朱元璋为了平衡南北势力,推出南北榜,以确保北方学子也有机会入仕。...……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行挑选。所以就出现了“非翰林不如内阁”的现象。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内阁首辅。内阁首辅位同宰相,进入内阁自己就会平步青云,得到赏识。比如明代的严嵩、张居正等人都是翰林出身。明朝让科举前三...……更多
01八股文明清时代,科举最重要的考评文体,没有之一。了解这种文体的人,几乎都对这种文体深恶痛疾,因为它非常的死板,甚至还有人说它就是一种给民众洗脑的工具。另据一些文献记载,就是当年那些凭借八股文入仕的古...……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秀得人才,才能够来到最后一轮殿试。可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殿试之时,出了一道奇怪的题目,拎了三筐稻谷为题,让刘伯温大惊失色,这稻谷有什么不同?朱元璋出这道题目的用意,又是什么呢?选拔官员,另辟蹊径明...……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襄,就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科举制度的终结者:八股文八股文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唯一用途就是科举,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中进士升官,可见其重要程度。明代八股文试题取自《四书》,它不需要作者发表自己见解,...……更多
在古代,八股文要写多少字?打分的标准是什么?
...才、官员的重要制度。到了明清两朝,以及越南的阮朝,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八股文是特殊的考试文体,无论内容,还是格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和文章内容,仅仅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在他进了学之后。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明清科举制度依靠八股文来选拔人才的方式的弊端——这些人才只会写八股文,并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我认为,明清科举制度对匡超人的残害不是让他痴迷八股举业而无生活能力,而是让...……更多
朱元璋与明朝:一代帝王的崛起与国家的兴衰荣辱
朱元璋,一个出身于贫苦的和尚家庭的人物,通过几十年的奋斗,最终灭群雄,夺取胡元,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明朝。他的政治才能在于多方面的智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对...……更多
科举是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何朱元璋要废止长达十年?
...制度一直是各朝各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考试画像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原大地,急需一大批人才来管理国家,发展国家经济。为此,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举行乡试,并于第二年(公元1371年...……更多
明朝是因为社会开放而走向倾覆这条不归路的么
...全新的高度。为了束缚学子的思想并让他们更顺服皇权,朱元璋和明朝还对科举做了其它的调整。朱元璋将科举和官办学校进行了绑定,规定学子们若想获取功名,就必须进官办学校接受教育。只有考核合格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更多
...,古代大部分人都能满分。实际上,即便是明清科举中的八股文,它也只是一种固定式的文章写作格式,而不是让你直接默写《四书五经》。八股文结构表这就好比唐宋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和汉朝散文,反对盛行南北朝的骈...……更多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在征讨元朝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在征伐期间和大明初建之时,不具备举行全国大规模统一考试的条件,因此,荐举和征求成为选拔人才的的重要手段。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从明朝殿试的发展,就能看懂明代朝廷的兴衰。殿试让朱元璋心灰意冷明初殿试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洪武朝是明代各项制度的筑基时期,太祖朱元璋为了王朝的稳定,着手创立了一系列重大国家制度。选士制度作为...……更多
历史上哪个王朝耽误了中国?哪个王朝成就了中国?
...街唐装是唐朝名扬世界的代名词。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乾隆帝他们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五大帝王之一,这个影响主要是指负面影响!秦始皇的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除了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考生的应试经验外,还要通过“八股文”来束缚考生的思想。不过由于八股文在后来被认为是腐化堕落的产物,再加上统治者又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到了清朝,八股文已经完全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更多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是洪武四年,明朝举行了第一次的科举考试。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在明朝建立的第四年才开始启动科举考试的事情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也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与元朝的架还没有打完,当时的第...……更多
此人最擅长写八股文,却连考三十多年才考上
大家在初中课文中或许都学过《范进中举》,当时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说科举制度相当害人,看把人家范进逼的,中了个举人就乐疯了,小编当时很疑惑,考个试就怎么能考疯了呢?后来我才发现这并不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笑...……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方的广大地区都出现了百姓反叛的情况,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其中一员,在农民起义军争夺土地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了开科取士,这种独树一帜的做法让当时的其他起义军感到不解。农民造反的话是有着许多局限性的...……更多
清朝悲催文人蒲松龄,一生科举不第,书写仙狐志怪传奇而得名
...风光无限。在考试中所写的《蚤起》和《一勺之多》两篇八股文,让山东学政施闰章抚掌大笑,连道三个“好”字。蒲松龄以院试案首的成绩考中秀才,消息传来,上门贺喜的官员文士络绎不绝,人人奉承蒲家要出进士了。就在...……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最下等的,因此他们是不具备参加科举的资格。历史上说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皇帝中出身最低的,其实并不是,朱元璋做过乞丐,可历史上有一个叫石勒的人出身比朱元璋还低,石勒就是奴隶出身。石勒最终通过常年的征战建立了...……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乡的行为引起了北方学子的不满,于是他们联名上书请求朱元璋明察秋毫,秉公办理。(敢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徇私舞弊?这个杀人如麻的皇帝动了真火,查,狠狠地查!)消息传来朝堂震动,不少言官大臣也纷纷上疏请求皇帝...……更多
朱元璋第一次组织科举考试, 一个老外高中进士后回国当上了宰相
...的主要方式。公元1371年,是明朝开国的第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扫平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初步稳定天下后,进行了明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这次“科考”,明朝一共录取了120名进士,状元名叫吴伯宗,是江西东乡人、浙江考生出...……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因,但更大程度是缘于科举制度的弊病。明末科举要求写八股文,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而张岱此人极为有思想,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兴之所至就脱离了八股文的格式,考官迂腐之人,当然不会中选。他的小品...……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元一般直接授此职位,榜眼和探花为翰林院编修),深得朱元璋赏识,没多久便升到正三品(礼部右侍郎)的官职。建文帝即位后,黄观任右侍中。黄观十分看不惯朱棣,认为他对皇帝无礼,甚至曾经当众斥责过他。在靖难之役中,...……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辅当中,卖得最火的是“时文选本”。明清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所谓“时文”,即科举考场中的应试文章。“时文选本”,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优秀作文选集”。早在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就出现了大量时文选本,其中最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诞辰
1909年的今天,太宰治出生。太宰治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是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日本战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日本文学无赖派的代表人物。著有《人间失格》、《逆行》、《斜阳》等作品
2024-06-19 23:54:00
隋炀帝的雄心壮志,西征击败吐谷浑
致命驴友隋炀帝,用脚步丈量西域隋炀帝是一个驴友,致命的那种。东到洛阳,南到江都,北到突厥,西到西域。帝国的东西南北都在他的行程计划里
2024-06-19 19:50:00
南宋为报靖康之耻拒绝和金国结盟,选择与蒙古联合灭金。金国被灭之后,你知道大金国的皇室后裔下场结局有多悲惨吗?据说比当年北宋被灭国的时候还要惨烈百倍
2024-06-19 20:03:00
隋炀帝之死,隋朝衰亡,群雄逐鹿
骁果军,只是想要一条回家的路隋炀帝其实很清醒。他非常清楚地知道,隋朝就要亡国了。隋炀帝通晓占卜星象之术,好说吴侬软语,他经常夜半饮酒
2024-06-19 19:46:00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雁门被围,颜面尽失隋炀帝已经众叛亲离。三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国内百姓造反,贵族离心离德,他还要继续以往的施政风格,不停折腾
2024-06-19 19:45:00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杨隋皇室——弘农杨氏的“假冒牌”杨坚(541-604),小名那罗延,是隋王朝的开创者,北周正是被杨坚的大隋所取代。在正史记载中
2024-06-19 20:00:00
聊聊缔造大唐王朝神射手李渊,主导晋阳起兵
李渊其人李渊,在隋朝的废墟上缔造了大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中国大一统王朝最不出名的开国之君。前半生玩潜伏,死后夹在臭名昭著的隋炀帝和名垂青史的唐太宗中间
2024-06-19 19:41:00
杨广举全国之力,征讨辽东,为何无功而返
一征辽东,那个破碎在辽东的妄想一征高句丽,隋炀帝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打仗前,隋炀帝对如何接受投降做了安排。隋炀帝给每一路大军都配备了一位受降使者
2024-06-19 19:55:00
唐朝时期的著名宦官高力士评价牛仙客,认为牛仙客的才干,其实不适合做宰相。当然,姑且不说牛仙客是否适合做宰相,但是有一点不容否认
2024-06-19 20:00:00
朱元璋用锦衣卫屠杀数万大臣,朱棣还嫌不够用,明朝皇帝怎么啦
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皇帝,除了从制度上分散政府权力以加强皇权外,还用一些非正常手段监控臣民。朱元璋及其后继者在严刑峻法之外
2024-06-19 20:07:00
赵云与张飞一样,也一生从没斩杀过一流名将,但他却一生没有输过,同时也没有受过伤。长坂一战,赵子龙单人匹马独闯曹营,并在几十万人的包围中7出7进
2024-06-19 20:10:00
公元755年,震惊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大军发起了叛乱。此时,能战善战的军队全都在安禄山手上,中央部队人数不足
2024-06-19 20:09:00
那么,吕布以后的人该怎么排名呢?其实,仔细看看《三国演义》就可以找到答案了。事实上,前三名基本可以确定下来,只不过第四
2024-06-19 20:10:00
嘉靖帝三位皇后为何都不德善终
就在嘉靖皇帝“大礼议”取得节节胜利之际,他的后宫接连出现凶信。一、三后早死嘉靖帝是明朝后妃最多的皇帝,仅有封号的后妃就有60多位
2024-06-19 20:06:00
元朝末年名将王保保有多厉害
先来说说,王保保为何被称“天下奇男子”。洪武三年(1370年),元顺帝驾崩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为元昭宗。不久,明军趁北元内部不稳
2024-06-19 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