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19: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雁门被围,颜面尽失

隋炀帝已经众叛亲离。

三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国内百姓造反,贵族离心离德,他还要继续以往的施政风格,不停折腾。大业十一年(615)的元旦朝会,就像一个笑话,搭好了戏台,唱戏的角儿却拒绝登场,这个面子必领找回来。

国际关系问题,就得在国际舞台上找面子。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北巡突厥,启民可汗亲自用佩刀铲除大帐外的杂草,发动东,突厥全体百姓修御道,隋炀帝在大帐中备仪卫,建旌旗,接见启民可汗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戏之乐。各部酋长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那是何等风光、何等威武。

东,突厥一直承认隋朝的东亚霸主地位,启民可汗对隋朝非常恭顺,附近很多小国都受东,突厥影响,归顺隋朝。隋炀帝还想再征高句丽,现在国内一团乱麻,再次出兵,如果能得到东,突厥的帮助,会多一分胜算。

为了挽救下滑的国际地位,隋烦帝决定再次北巡东,突厥。

秋天的塞北,青草飘着芳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们的可汗不会再弯腰割掉大帐前的青草,只有中原的皇帝还在心存妄想。

东,突厥的可汗已经换人了。

一直和隋朝保持良好关系的启民可汗在大业五年(609)去世,现在东,突厥的可汗是启民可汗之子阿史那咄吉世,史称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上台后东,突厥逐渐强盛,引起了隋炀帝的警觉,他企图削弱始毕的力量,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隋炀帝扶持东,突厥的老对头,导致始毕可汗不满。

在经略西域时,隋朝收附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东,突厥经过隋朝的扶持,休养生息多年,势力逐渐强大,西突厥开始衰落。隋朝对突厥问题一直使用的是“离强合弱”的策略,所以转而扶持处罗可汗。

大业十年(614)正月,隋炀帝把宗室女信义公主嫁给处罗可汗。东、西突厥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始毕可汗对此相当不满。

隋炀帝还想分裂东,突厥,导致始毕可汗怀恨在心。

在突厥内部搞分裂,是隋朝的老办法。隋文帝时期,隋朝许诺把安义公主嫁给突利可汗,让突利可汗和都蓝可汗分庭抗礼。这次隋烦帝故技重施,他听从裴矩建议,准备嫁一个宗室女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再封他为南面可汗。出乎隋炀帝和裴矩意料的是,叱吉设不敢要隋朝的公主,更不敢接受南面可汗的封号。

始毕可汗知道后对隋炀帝从不满转为怨恨。

始毕可汗的谋士,还被隋炀帝骗走诛杀。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又是裴矩给隋炀帝出的阴招。

小姶毕可汗身边有一个非常信任的谋士史蜀胡悉,是粟特人(即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个商业民族,他们行走在整个欧亚大陆,眼界开阔,精明强干。始毕可汗委托粟特人帮助突厥人经营贸易,一些粟特人就留在了突厥。史蜀胡悉当时在东,突厥帮始毕可汗出谋划策,充当军师的角色。

裴矩派人以贸易为名把史蜀胡悉骗到了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又以隋炀帝的名义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说:“史蜀胡悉突然带着他的部落跑到了隋朝的地盘,说要背叛可汗,让我收留他。突厥是我的臣子,他背叛你,我坚决不能容忍,已经帮你把他杀了,现在给你通报一声。”

从此,始毕可汗对隋炀帝恨之人骨。

最重要的是,东,突厥已经不是从前的东,突厥了。

启民可汗是在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挤压下,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小可汗。他无路可走,才会寻求隋朝的庇护,启民可汗还是被长孙晟连哄带骗地带到了隋朝,隋朝又是建城池,又是发给地盘,还给他的百姓提供庇护生存的地方。所以,启民可汗一直甘心臣服于隋朝。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现在,东,突厥的势力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来的庇护之地,在广阔的漠北草原上,始毕可汗也想大有作为。隋朝还想“离强合弱,远交近攻”,还想用“反间计”,已经不符合现实形势。裴短骗杀始毕可汗军师的行为更让双方关系雪上加霜。

三次东征,东,突厥都没有出一兵一卒,隋炀帝还想通过巡幸塞北,展示他的观风行殿、行城,再吓唬一次突厥百姓,换取崇拜的目光,让东,突厥出兵帮他打高句丽,这真是安想。

大业十一年(615)八月,隋炀帝再次带领浩浩荡荡的巡行队伍出发北上。这次的路线是从东都洛阳出发,经太原、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北),进人塞外。看到隋炀帝巡幸的通知,始毕可汗的脸上浮现了轻蔑的一笑。等死吧,杨广!

隋炀帝北上的同时,始毕可汗已经召集东,突厥国内几十万兵马杀向雁门。始毕可汗的可贺敦是隋朝的义成公主,原来嫁给了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去世后,义成公主依突厥习俗,再嫁给始毕可汗。义成公主得知始毕可汗要去攻打隋炀帝,派人快马加鞭送信给隋炀帝。

这封信救了隋炀帝一命。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八月十二日,隋炀帝率领巡行队伍退回到附近的雁门郡(今山西省右玉县南),命齐王杨暕率后军进驻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

第二天,始毕可汗的骑兵就包围了雁门郡。

隋朝君臣惊恐万分,慌忙组织防御,派军士防守城门。因为事发突然,隋朝方面毫无准备,隋炀帝的随行人员,只能拆除雁门郡的民宅,挑拣里面可用的木料、石块构筑防御工事。

城中的粮食也严重不足,当时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一共有十五万人,城内的粮食只够吃工十天。

城内的人数不少,但是其中有大批非战斗人员:城中百姓,跟随隋炀帝巡行的后官女眷,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女冠等宗教从业者,鱼龙百戏、仪仗、侍从,等等。这些人根本不具备和突厥骑兵作战的能力。

雁门郡一共有四十一座城池,很快就被突厥攻古了三十九座,只剩下隋炀帝所在的雁门郡城和齐王杨暕驻守的崞县。

姶毕可汗派人急攻雁门郡城,箭如雨下,都落到了隋炀帝的面前。隋炀帝惊惧不已,抱着小儿子赵王杨杲,哭得两个眼睛都肿了。

帝王威仪,荡然无存。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死亡面前,隋炀帝已经肝胆俱裂。

天子哭号得不成样子,大臣们还在积板地想办法。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建议隋炀帝带儿千精說骑兵突围逃命。

纳言苏威马上反对,他说:“守城是我们擅长的,野战是突厥人的长项,陛下是万乘之主,怎能轻易冒险?”

民部尚书樊子盖也支持苏威的意见,他说:“陛下如果出城,一旦被突厥追上,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据守坚城,挫其镜气,征召四方兵马驰援雁门。陛下亲自抚慰士卒,答应他们不再征讨近东,再答应给他们高点的赏格,将士必將人人自奋,何愁不能退敌?”,这几个人确定了守城的策略。

内史侍郎萧瑀(萧皇后之弟)又提出了守城之后营救的策略。

他说:“突厥的风俗,可贺敦可以参与军机,义成公主是帝女嫁给了外夷,她必然希望我们强大,好巩固她在突顾的地位。应速派人告知陛下现在的处境,让义成公主设法营救,即使没有帮助,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再则,将士们非常担心陛下击退突厥后,再去征讨高句丽,如果陛下发明诏,宣布不再进攻高句丽,让将士们专心讨伐突厥,将士们安心了,就会奋勇力战。”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虞世基也劝隋炀帝,提高赏格,下诏宣布停止征讨辽东。大臣们为国家谋划,为皇帝谋划,远的、近的都考虑到了。

但隋炀帝会怎么想呢?

他认为这是要抉,这些大臣居然趁突厥围攻的笸急时刻要挟他放弃征讨高句丽!隋场帝先记下了这个仇,他决定接受建议先解决眼前的危机。

隋炀帝派人突围,送信给义成公主,让她设法劝始毕可汗退兵。隋军又把勤王诏书绑在木头上,再把木头扔到流经雁门的汾水上。

隋炀帝承诺不再征讨高句丽,还亲临前线,慰问守城士兵。他公布了极高的赏格:“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

将士们欢呼雀跃,踊跃作战,突厥日夜攻城,将士们就昼夜拒战,死伤很多,但是雁门郡被守住了。

问题是城中粮食有限,所以,情况仍然十分危急。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各地陆续收到隋炀帝诏书,开始发兵勤王。屯卫将军云定兴也率军前来数援,他军中有一个少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这个少年说:“始毕之所以敢倾举国之兵围困天子,是认为我们仓猝之同无法组织大军救授。如果我们白天让士兵都拿着旗子,走一字长蛇阵,旌旗绵延几十里,晚上敲锣打鼓,突厥人会以为有大批援军赶到,必将望风而逃。”

这个少年,就是李渊之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此时李世民年仅十六岁。李世民看到勤王的诏书,应征人伍,隶属于云定兴麾下。

云定兴当即采纳李世民的建议,始毕可汗果然以为隋朝有大批援军赶到。义成公主接到隋炀帝的消息后,也迅速做出反应,她派人送信给始毕可汗,说“北边有人要攻打我们”。

始毕可汗怕大本营有失,又侦查到隋朝的各路勤王大军都将赶到,最近的已经抵达忻口(今山西省忻州市北),决定撤军。

九月十五日,始毕可汗解国而去。隋军派出两千骑兵从后追击,追到马邑,抓到了突厥的老弱残兵两千余人。

九月十八日,隋烦帝正式离开雁门。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被突厥围困的三十几天,隋炀帝的无能和失败被公告于天下,不仅高向丽没有征服,连一直臣服于隋朝的东,突厥都反了。

以隋朝为核心的东亚大陆秩序已经崩塌。

隋炀帝颜面尽失,惊恐忧惧,从此意志消沉。举国皆反

大业十年(614)八月,隋炀帝班师回军途中,隋军经过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地区起义军首领杨公卿盯上了膘肥体壮的御马。杨公卿带着八千人偷袭了禁卫军殿后的第八队,抢走了飞黄上厩马四十二匹。

帝国君主的脸面,也随着御马扬长而去。天下乱成什么样子了?连隋朝大军中的皇帝御马都敢劫。

小说描写到隋木农民起义,说当时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实际叛军的数量可能比这个还多。起义早在大业六年(610)已经开始。

大业五年(609),隋炀帝攻破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那。为让西域诸国臣服,隋炀帝不惜展开金钱外交。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隋炀帝把西京大兴城所属各郡,乃至西北诸郡的税收都送到了西域去。每年以巨亿万计。路途艰险,路上盗匪出没,农夫和运货的牲畜往往都死在了路上。郡县强行把责任转嫁给百姓,致使百姓家破人亡。

所以,最先陷入贫困的是帝国西部地区。

大业六年(610)正月初一,洛阳地区爆发了一次起义,起义者组织了几十个人,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焚香祷告,手持鲜花,自称是弥勒佛,攻打洛阳皇城的建国门,抢夺卫士的武器,想要攻打皇宫,恰巧被齐王杨睞(隋炀帝嫡次子)遇到,他斩杀了这些叛贼。隋隋炀帝随即紧闭洛阳城门,搜索起义百姓,有一千多家百姓受到牵连被处死。

六月,雁门郡(洽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又爆发了以尉文通为首的农民起义,人数达到三千人。

十二月,珠崖郡(治义伦,今海南省修州市)爆发了以王万昌、王仲通兄弟为首的农民起义。

这几次起义规模都比较小,而且隋朝的统治还比较稳固,所以很快都被镇压下去了。

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山东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

山东地区原属于北齐,世家大族势力比较强大,地主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属于国家的无主荒地相对较少。均田制下,农民分得的土地自然就少了。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据《隋书.食货志》记载:“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其狄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小又少。”通常情況下,服役和缴纳租调,是要按授田的亩数、家中丁口数量来征收。分到的地少,应该少交租,少出人丁服役。

隋炀帝即位以来,各项大工程连续开工,东征西讨,沉重徭役无休无止。加上山东地区本来就是贫困地区,隋烦帝东征高向丽把后勤基地、军事前沿基地设在了山东、河北地区。大业六年(610),隋炀帝在山东“增置军府,扫地为兵”。

大业七年(611),隋炀帝又在这一地区征发了六七十万民夫,运送军需物资。劳动力、耕畜都被迫离开土地,因此“耕稼失时,田畴多荒”水灾、旱灾、虫灾,也不断袭击这一地区。

天灾不可避,但人祸却不应存在。

社会经济慘遭破坏,农民无法生存,被迫造反求活。

大业七年(611),齐郡邻平(今山东省邬平市)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省邻平市南)率先举起反旗,拉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随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刘霸道、漳南(在今山东省夏津县北)人孙安祖、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人张金称、蓨县(今河北省吴桥县西北)人高士达、漳南人窦建德,先后揭竿而起。

实建德后来发展为河北地区最为强大的起义力量。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二次东征,百姓“往来艰苦,生业尽罄”。全国因此爆发了更多的农民起义。

正月,以杜彦冰、王润等为首的农民军攻陷了平原郡(治安德,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随后平原郡又爆发了以李德逸为首的农民起义,李德逸聚众数万,被称为“阿舅贼”,在山东地区大肆劫掠;灵武郡(治回乐,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西南)爆发了以白榆娑为首的农民起义,他劫掠陇右牧马,北连突厥,被称为〝奴贼”。

二月,济北人韩进洛在济北郡(治卢,今山东省在平县西南)聚众数万起义。

三月,济阴郡(治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爆发了以孟海公为首的农民起义,人数发展到数万;北海郡(治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爆发了以郭方预为首的农民起义,郭方预自号卢公,人数达三万,攻陷郡城。

五月,济北郡爆发了以甄宝车为首的农民起义,寇掠城邑。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大业九年(613)六月,关陇贵族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此后农民起义的范围不断扩大,起义军规模更加壮大,起义次数越发频繁。

江浙地区:七月,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刘元进起兵响应杨玄感,

起义军人数达到数万,后刘元进自称天子,设置百官。八月,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朱燮(还俗道人)、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管崇,率十余万人,和余杭刘元进联兵反隋,多次大败隋军。

朱變、管崇自称将军,为寇江左。九月,东海郡(洽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爆发了以吴海流、彭孝才为首的农民起义,人数达到数万;东阳都(治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华)爆发了以李三儿、向但子等为首,人数达到一万余人的农民起义。

岭南地区:八月,信安郡(治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爆发了以陈瑱为首的农民起义,人数达三万人;九月,梁慧尚率众四万攻陷苍梧郡(治封川,今广东省封开县)。陆吹,

陕西地区:十二月,扶风都(治雍,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爆发了以沙门(僧人)向海明为首,人数达数万人的农民起义,向海明自称“弥勒”出世,在扶风称帝,年号白乌。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山东地区:七月,梁郡(治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韩相国举兵响应杨玄感,被杨玄感封为河南道元帅,起义军人数迅速增长到十多万。九月,济阴郡爆发了以吴海流为首的农民起义,人数达到数万人。

十月,东郡(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爆发了以吕明星为首,数千人的农民起义;乎原郡爆发了以郝孝德为首的农民起义;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南)爆发了以格谦、孙宣雅为首,人数分别达到十万人的农民起义,格谦自称燕王,孙宣雅自称齐王;齐郡(治历城,今山东济南)爆发了以孟让为首;人数超过十万的农民起义。

十二月,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杜伏威和临济(今山东省许南市章丘区西北)辅公祏,率众起义,先后吞并了下邳苗海潮、海陵赵破陈两支起义军,势力迅速壮大。

大业九年(613),隋帝国“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皆盗武马,始作长枪,攻陷城邑”。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日的从最初的反抗人身依附,反兵役,反徭役,发展到自立为王,公然称帝,乃至以推翻隋朝统治为目的。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到大业十年(614),农民起义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各地。隋炀帝仍坚持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三月,扶风都爆发了以李弘、唐粥等为首的农民起义,李弘称天子,唐弼称唐王,人数发展到十万。

四月,张大彪在彭城郡(治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起义,人数达到数万。

五月,贼帅朱世谟率众攻陷琅琊郡治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延安郡(治肤施,今陕西省延安市)爆发了以刘迦论(稽胡族)为首的农民起义,刘迦论自称皇王,年号大世。

六月,郑文雅、林宝护等率众三万攻陷建安郡(治画,今福建省福州市)。

七月,隋炀帝从辽东撤军,被河北地区起义军杨公卿打劫了御马。

十一月,司马长安率众攻破长平郡(治丹川,今山西省晋城市);离石郡(洽离石,今山西省离石县)爆发了以刘苗王(稽胡族)为首,人数达数万的农民起义,刘苗王自称天子,刘苗王之弟刘六儿自称永安王;魏郡林虑县(今河南省林州市)爆发了以王德仁为首的农民起义,人数达数万,占据林虑山。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隋炀帝想扼杀农民起义,大业十一年(615),他下令把农民迁入城堡,坚壁清野,这个办法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大业十一年,又有杨伸绪在北平郡(治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王须拔、魏刀儿在上谷郡(洽易,今河北省易县),张起绪在淮南郡(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魏麒麟在彭城郡,卢明月在祝阿(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毋端儿在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敬盘陀、柴保昌在省绛郡县(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等先后起义。

起义军之间相互吞并,或互相联合,大业十二年形成了三大农民军集团:李密、翟让领导的河南地区的瓦岗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

隋帝国在农民起义的巨浪冲击下风丽飘摇。

大业十三年(617),瓦岗军攻占兴洛仓,东都告急。河北窦建德称长乐王,江淮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朔方(今陝西省横山榆林市横山区)的梁师都起兵造反。武威富家李轨等士族相继起兵,参与到这场逐鹿中原的大混战中。

隋炀帝颜面尽失,威仪荡然无存,农民起义,烽火燎原

朔方(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鹰扬郎将染师都、马邑(今山西省翊州市)鹰扬府校尉刘武周、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府校尉薛举、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南朝萧梁皇室后裔罗县(今湖南省湘阴县东北)令萧铣等相继起兵反隋。

江都已经陷入包围之中。

大隋王朝,土崩瓦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炀帝的奢靡与大运河的开凿:对隋末农民战争的启示
...。如此一来,老百姓恼了,开始发飙!隋朝全国各地陷入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隋炀帝害怕了,他怕自己哪天头颅就会被砍掉。接着四五年的时间,隋炀帝每天都有在梦中被惊醒,大呼“有贼”
2023-12-14 05:04:00
是什么原因导致隋朝只存在了四十年不到?
...。大业七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王簿率领部众发动了农民起义,动摇了隋王朝统治的基础。到了大业十二年,全国各地起义军死去,燎原烽火之势让隋王朝动荡不安。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杨广手
2022-12-17 17:07
隋末乱世:杨广暴政引发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广死后,其谥号被评为“炀”。隋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贵族也相继发动叛乱,战火燃遍天下。其中,河南、河北和江淮的反隋势力最为强大,代表人物则为李密、窦建德和杜伏威。河东
2024-02-14 18:13:00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死磕到底,为何隋炀帝变得意志消沉
...的雄心壮志。可是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面对国家出现的农民起义与诸侯造反之事,隋炀帝却意气消沉。其实说起来,就算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其实还是很强大的,要想扑灭这些农民起义,也并不
2023-08-08 18:28:00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分裂局面,使得华夏终归一统。然而,短短数十年之间,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经燃遍全国,尤其是大河南北与江淮地区的农民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冲击着大隋王朝。此时的隋王朝如同暴风雨中独
2023-10-04 19:59:00
...北伐高句丽,引发了大量的徭役和兵役,导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频繁发生。鼎盛时期,全国大的农民起义军有一百多支,绝大多数在山东地区,从公元609年有农民起义开始,到公元618年隋
2024-07-17 16:42:00
...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最终不堪重负,纷纷起兵反抗,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布全国。在他被杀前后的隋末,先后还有过三位杨氏皇帝,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隋朝第三位皇帝——隋恭帝杨侑。杨侑,
2024-06-19 20:34:00
...前后共征讨了三次。第二次时杨玄感在洛阳反叛,第三次农民起义大爆发。隋炀帝的灭亡主要在于滥用民力,从大业一年到大业十年每年征用民力在一百多万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
2024-05-22 06:01:00
唐朝第一位皇帝李渊的生平事迹
...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
2023-04-18 10: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