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20: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杨隋皇室——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杨坚(541-604),小名那罗延,是隋王朝的开创者,北周正是被杨坚的大隋所取代。

在正史记载中,杨坚出身弘农杨氏。正如李唐皇室自称其先是老子李耳经不起推敲一样,杨隋皇室的出身记载同样值得怀疑。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不讲人人平等的,那时人被分为三六九等,社会是讲高低贵贱的,婚配是要门当户对的。

北魏高阳王元雍的王妃卢氏不幸去世,元雍想将崔显的妹妹升为王妃,遭到侄子宣武帝的阻止,理由是:博陵崔氏“地寒望劣”(《魏书·高阳王传》卷21上)。

元雍原来娶的是范阳卢氏,现在娶博陵崔氏,这在当时看是降低了标准。博陵崔氏崔巨伦的妹妹,因身有残疾,准备下嫁给门第稍低的家族,已经出嫁到赵郡李氏的姑姑闻听此事,非常悲伤。

她感叹道:“吾兄盛德,不幸早逝,岂令此女屈事卑族!”(《魏书·崔辩附崔巨伦传》卷56)这位姑姑把侄女聘给了自己的儿子,侄女又成了儿媳妇。

在文学作品中,“门当户对”观念总是以丑陋嘴脸出镜,持此观点的人也常常做着棒打鸳鸯的勾当。这与当时人的观念完全不同。

《魏书》评价这位姑姑“高明慈笃”,同时记载了当时人的看法:“叹其义”。可见当时的门阀制度壁垒森严。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在注重家世、地望的历史背景下,如若杨坚家族属于弘农杨氏,娶妻必然要在高门望族中选择。

杨坚之妻独孤氏是鲜卑贵族,但据《隋书》记载,杨坚外父家山东吕氏“其族盖微”,籍籍无名。

杨坚在北周武帝平齐后,曾寻访外父一家的下落,未果。

到开皇初年,济南郡发现一个名叫吕永吉的男子,他的姑姑字苦桃,正是杨坚母亲的名字。通过勘验,确定了吕永吉是杨坚舅舅的儿子,杨坚追赠外一家官爵,由吕永吉袭爵。吕永吉留在了京师大兴城,大业年间担任上党郡太守,此人“性识庸劣,职务不理”(《隋书·外戚传》卷79)。

寻访到吕永吉后,杨坚得知自己还有一位舅舅吕道贵尚在人世,连忙派人召舅父人京。

舅甥相见,杨坚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和外父母,很是难过,潸然泪下。舅舅吕道贵却没有一点悲伤的情绪,对已经贵为天子的外甥连连直呼其名。吕道贵说:“谁家的种就是谁家的,偷不走。这也太像我苦桃姐了。”(《隋书·外戚传》:“种末定不可偷,大似苦桃姊。”)

杨坚因吕道贵言行过于粗鄙,多次触犯忌讳,不许他和朝士来往,只在生活上给他优厚的待遇。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从吕道贵、吕永吉的言行举止来看,杨坚外一家,不仅不是名门望族,连寒门庶族都称不上。如果杨坚家族真的属于弘农杨氏,不可能与这样的家族结亲。

弘农杨氏是什么样的家族?

弘农(今陕西省华阴市)是地望。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郡,治所在秦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北)

杨是氏,源自上古八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的姬姓,是春秋时期晋国公族羊舌氏、太傅叔向的后代。历史上杨氏出了很多公侯将相皇后妃子。大将有西汉开国功臣赤泉侯杨喜,东晋龙骧将军杨佺期;丞相有西汉汉昭帝时期安平敬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两任皇后,“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的杨艳,“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的杨芷,都出自弘农杨氏。

被曹操杀掉的杨修也是弘农杨氏家族成员。东汉杨震及其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孙四代都官至太尉,“四世太尉,德业相继”。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杨震号称“关西孔子”,“明经博览,无不穷究”。他的父亲杨宝,是东汉隐士,是成语“结草衔环”中“衔环”典故的主人翁。

杨震以守正不阿、公正清廉著称。少年时隐居不仕,直到五十岁时才到州郡做官,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的贤名,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升迁,杨震出任荆州刺史、东莱郡(今山东省莱州市)太守。

杨震往东莱郡赴任,途经昌邑县,昌邑县令是杨震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王密得知自己的举荐人来到昌邑,拜见杨震,并于深夜秘密送给杨震十斤金。

杨震说:“故人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故人,这是为什么呢?”

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

杨震问:“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听后惭愧地离开。“四知”典故由此而来。

当时有人劝杨震为子孙多置产业,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北史》和《隋书》都称扬坚是东汉太尉扬震的十四世孙。《周书》《北史》《隋书》均记载杨隋皇室是弘农华阴人。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杨震属于弘农杨氏并无疑问,但杨震的后裔考证到北魏时,已经难觅踪迹。杨震的曾父叫杨忠,杨坚的父亲也叫杨忠。在中国古代,孩子的名字要避先名讳。如果杨震真的是杨坚的先,杨坚的父在给杨坚父亲起名时,必然要避讳杨震先的名讳,否则杨坚的父亲就不可能以忠为名。杨忠不可能是杨忠的后代,所以,杨坚不可能是杨震的后人。

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杨坚家族自称是弘农杨氏,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抬高身价,因为姓杨,就碰瓷位高且德行出众的东汉太尉杨震。

这种操作不只存在于皇族。据唐长孺、李文才、魏宏利等学者考证,隋初“四贵”之一的杨雄、武则天的外父杨达、杨素的外父杨钧均系伪冒的弘农杨氏。

如果杨坚姓李,那他可能也和李唐皇室一样,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如果杨坚叫王坚,那他可能就说自己是太原王氏。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如果杨坚叫崔坚,那史书中的记载可能变成:高文皇帝,姓崔氏,讳坚,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也。

杨坚碰瓷弘农杨氏,不过是因为他恰好姓杨。这对杨坚家族和弘农杨氏是“双赢”。

杨坚家族有了更好的出身,弘农杨氏出了皇帝,迎来了家族又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双赢”是结果。

杨坚如果不是杨震的后代,杨坚家族也不属于弘农杨氏,那杨坚是如何进入北周统治阶层,成为外戚,成为权臣,最终取代北周建立大隋王朝的呢?因为杨坚的家族虽不是名门望族,却也不是普通百姓,他们不是农,不是工,也不是商。杨坚上几代人都是政府官员。

据《隋书》记载,杨坚六世杨铉是十六国时期后燕(384-407,鲜卑族政权)的北平(今河北省遵化市附近)太守。

杨铉之子杨元寿在南北朝时期任北魏(386-534,鲜卑族政权)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司马。

北魏灭燕后,大量燕国居民迁往代北(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地区,杨坚家族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从北平迁移到武川,此后世居于此。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杨元寿之子杨惠嘏任太原太守,杨惠嘏之子杨烈任平原太守,杨烈之子杨祯任宁远将军,杨祯生杨忠。

杨忠是杨坚的父亲,他跟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被赐鲜卑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因为杨忠,杨家变成普六茹家,成了北周开国功臣家族。

杨坚又将功臣之家升级为外戚加权臣,权臣杨坚最终夺取了政权,完成了统一大任。武川镇,三朝故事的起点

杨隋家族的故事,起点在一个名叫武川的边境军镇。

武川和沃野、怀朔、抚冥、柔玄、怀荒是北魏六大军事重镇,位于今河套西北到河北省张北县一带。

六镇是北魏为拱卫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防范柔然(北方游牧民族所建汗国)南侵所设。因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六镇镇将和官吏升迁很快,多由鲜卑等族贵族、中原强宗子弟担任。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为摆脱代北鲜卑贵族保守思想的影响,加速政权的进一步汉化,将都城从平城迁移至洛阳,开始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加速了鲜卑族乃至北方各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国家的进步没有给六镇带来更好的发展,六镇因距新都城洛阳很远,地位一落千丈,从军事重镇变成了边镇。镇将被换成庸劣之辈,由一些被贬黜的官员担任。

一把手仕途无望,一般官吏的晋升自然更加困难,贵族子弟和强宗子弟十分不满。

六镇兵民的处境也愈加凄惨。六镇居民除一些汉族、鲜卑族府户外,大部分是被发配的囚徒和被强制迁徙而来的各族人民,六镇兵民因此被视同罪犯。他们被强迫服役,赖以生存的土地又被鲜卑镇将强占,加上连年旱灾,引发了饥荒。

仕途无望,发财无门,精神上遭到蔑视,还要忍饥挨饿,镇兵们逃亡、闹事,甚至哗变。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柔然入境剽掠,怀荒镇镇民生计艰难,饥饿的镇民“固请”朝廷开仓放粮,遭到镇将于景拒绝。愤怒的镇民冲进镇将府,抓住于景夫妻,折磨、毁辱了一个多月后将他们杀死。

怀荒镇起义后,其他军镇也先后爆发起义,矛头直指北魏朝廷,起义军连败北魏政府军。

一年多后北魏才勉强平定六镇叛乱。起义平定后,北魏将二十多万六镇兵民迁往河北地区,防止他们返回故乡重整旗鼓。

不料,被迁移的六镇兵民在河北地区燃起了新的起义之火。

孝文帝驾崩后,继任的统治者们腐,败无能,兵役不断,租调沉重,百姓们痛苦不堪。甚至良民被掠卖为奴婢也不再受法律制裁。水灾、旱灾频发,贫苦的农民或逃亡山林,或剃度出家。

中原地区阶级矛盾早已激化,当愤怒的六镇兵民进入河北地区,他们迅速建立起反魏武装,将北魏政权冲击得七零八落。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边镇军事豪强尔朱荣在平定六镇叛乱过程中崛起,吞并六镇流民,收降高欢、贺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为麾下将领,兵势强盛。

尔朱荣被封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成为足以威胁中央政府的地区军阀。

这时的洛阳城内,胡太后与孝明帝母子嫌隙日深,争斗越发激烈。

胡太后谎称充华潘氏所生之女(元姑娘,孝明帝唯一后代)为皇子,毒杀了年仅十九岁的孝明帝,立潘氏之女为帝。

潘氏之女即位当天,胡太后说出了她是女儿的真相,改立三岁的元钊(宗室临洮王元宝晖之子)为皇帝,天下愕然。

孝明帝生前曾秘召尔朱荣人京,意在借尔朱荣兵力威慑胡太后。孝明帝暴殂,尔朱荣借机拥立元子攸(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王元勰庶出子)为帝,元子攸即孝庄帝。

北魏武泰元年(528),尔朱荣挟持孝庄帝人京,在河阴(今河南省荥阳市)将胡太后和幼主元钊溺死在黄河之中,杀死北魏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进入洛阳,成为北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此时北魏“盗贼蜂起,封疆日蹙”,各族人民为反抗压迫,纷纷起义,边境数十万人涌入内地,士族豪强势力受到冲击。

永安三年(530),孝庄帝诛杀尔朱荣。非常遗憾的是尔朱荣的被杀使北魏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孝庄帝掌握的军,队力量不足,尔朱荣威胁着北魏皇权,也保护着风雨飘摇的北魏政权。

尔朱荣一死,各方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北魏都城洛阳沦陷,孝庄帝本人则被勒死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的佛寺之中。尔朱荣的族弟尔朱世隆立元恭为帝,即魏节闵帝。

普泰二年(532),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了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人高欢手中。

孝武帝后来出逃长安,建立西魏(535-556)。

高欢又另立傀儡,建立东魏(534-550)。

北魏被内乱折腾得裂成两半。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六镇起义、尔朱荣被诛杀不仅改变了北魏的国运,也改变了杨忠一家的命运。

杨忠的父亲北魏宁远将军(一说建远将军)杨祯从武川镇被裹挟至河北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避世而居。

鲜于修礼起义,杨祯“结义徒”征讨,战死沙场。其子杨忠流落山东,杨忠从官员后代变成了流落异乡的年轻人,在山东当地娶了贫苦百姓家的女儿吕苦桃为妻。

南朝萧梁政权见北魏内乱,趁火打劫。

北魏正光六年(525),在泰山游览的杨忠被抓到南梁。长髯飘飘、高大威猛的俘虏杨忠在萧梁被编入军,队,一待就是五年。

北魏永安二年(529),萧梁意图通过叛魏降梁的北海王元颗控制北魏,萧梁封元颢为魏王,派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护送元颢返回北魏。杨忠就在护送元颢的七千兵马中,他随元颢来到洛阳,官拜直阁将军。

元颢昏庸无能,兵败被杀,萧梁大将陈庆之只身逃回南朝,杨忠被尔朱荣俘虏,尔朱度律收留他做了帐下统军。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尔朱荣被孝庄帝诛杀后,尔朱氏起兵复仇,杨忠跟随尔朱兆从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率轻骑兵进入洛阳,尔朱兆就是那个勒死孝庄帝的人。孝庄帝之死使尔朱氏成为众矢之的,杨忠离开有勇无谋的尔朱氏,投靠了同为武川镇人的独孤信。

独孤信,先伏留屯是鲜卑的部落大人。从父独孤俟尼开始,独孤家族就居住在武川镇。

六镇起义时,独孤信和杨祯一起到了河北中山。河北起义爆发,独孤信被葛荣俘虏,尔朱荣大败葛荣后,任命独孤信为别将。萧梁政权扶持元颢返回洛阳时,独孤信作为前锋在黄河北岸和元颢党羽作战,打败乱军,拜安南将军,封爰德县侯。当时,杨忠在梁军中,独孤信在北魏军中,战后二人得以重聚,杨忠开始追随独孤信南征北战。

北魏建明初年(530),独孤信治理荆州新野和南乡,都取得了很好的声望和政绩。同年独孤信跟随贺拔胜攻破萧梁下成,平定南阳,升迁为武卫将军。

北魏孝武帝元修西迁,逃往长安时,事起仓促,独孤信得到消息单骑追赶,在泸涧追上孝武帝。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孝武帝感叹地说:“武卫将军能辞别父母,撇下妻子儿女,远来投奔,果然是乱世识贞良!”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西魏初年,独孤信出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招抚荆州百姓。

独孤信大败东魏荆州刺史辛纂,战斗中杨忠等人杀死辛纂。独孤信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战败后,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赶到。独孤信敌众我寡,率杨忠等部下南下,逃到梁朝,在南梁居住了三年。

在江南,梁武帝萧衍认为杨忠是个难得的奇才,让他担任文德主帅,册封为关外侯。可惜,以德治国的萧衍没能留下独孤信和杨忠。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独孤信投奔西魏,杨忠随独孤信返回长安。

西魏大统三年(537),梁武帝准许独孤信、杨忠返回北方。梁武帝问独孤信要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事君无二。”梁武帝感其忠义,送了他很多礼物。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独孤信、杨忠回到西魏。宇文泰对他们信任如初,独孤信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等如前所封。

独孤信返回西魏时,正值高欢西伐,二人跟随宇文泰奇袭潼关,东魏大将窦泰自杀,高昂退兵。同年八月,又随从宇文泰收复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攻克沙苑(今陕西省大荔县南)。独孤信改封为河内郡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

西魏大统四年(538),独孤信在西魏与东魏的河桥之战中失利,杨忠力退群敌,掩护独孤信军,队撤退。

西魏大统九年(543),独孤信和杨忠跟随宇文泰接应东魏降将高慎,在邙山与东魏大军展开大战。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西魏东征,独孤信移守河阳防范柔然。

经过一次次战斗,独孤信的官位越来越高,官印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携带这些官印,他刻制了一枚八棱二十六面球体煤精印章(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杨忠的官位也越来越高。宇文泰、独孤信、杨忠都是武川镇人。杨忠在宇文泰麾下深受信任,他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宇文泰创立府兵制时,独孤信因军功位列八大柱国,杨忠位列十二大将军。

宇文泰,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他对“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的杨忠非常赏识。西魏恭帝初年,赐杨忠鲜卑姓氏普六茹氏。

北周初年,杨忠已位至柱国大将军,赐爵随国公,随国公是隋朝国号的来历。

杨忠从一个落魄青年,以一个汉族将领的身份跻身关陇贵族集团领导核心,他以一人之力为子孙后代的飞黄腾达创造了机会。普六茹坚,在父亲的羽翼下长大

杨坚出生在一座寺庙之中。寺庙位于冯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寺院的名字叫般若寺。

西魏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杨忠已经三十六岁。

孩子出生时杨忠跟随独孤信在外征战,为宇文泰东拼西杀。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据《周书·独孤信传》记载,西魏大统七年,独孤信在外讨伐叛乱,杨忠自西魏初一直跟随独孤信,这次应当也随同前往。

《隋书》中在杨坚出生的记载中没有出现杨忠。如果他在场,按常理推测应当留下记录。

《隋书》中记载了另一个人物,一位尼姑从河东赶来。她说:“这个孩子不是普通人,不能养在俗世中。”杨忠把自家房子的一部分改成寺庙,请这位尼姑来当住持,把杨坚交给尼姑抚养。

除此之外,《隋书》也像其他史书一样,为开国之君的出生打造了不同凡响的场景,说他出生时“紫气充庭”,彰显主人公乃是应天命而降生。

同时也描写了杨坚的外貌、外形特征:为人龙额,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他的母亲吕苦桃在一次抱杨坚时,“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惊得把孩子摔在了地上。

尼姑见此情景说:“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

这段描述,非常高明,真假参半,又有故事情节,极具渲染力。何为真?

“目光外射”是真。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双眼必然炯炯有神。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有文在手曰‘王’”也为真,我们摊开手掌,找几条纹路,也有可能像“王”字,这个靠事实基础加想象力。何为假?“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人顶”,脑袋上有五根骨头支棱出来,这在医院,怕是要送新生儿科去抢救,如果不是骨头是肉瘤之类的,也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更是妥妥的假话,是为证明杨坚是真龙天子编造的故事。

这个故事编得非常巧妙,妙在尼姑说的那句“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后人穿凿附会,说杨坚因为小时候摔的这一下,导致四十岁才登基称帝。这些都是在杨坚大富大贵、登上皇位之后打造的神话故事。

如果这是神话,杨坚为什么会出生在寺院、由女尼抚养呢?

当时佛教盛行,我们通过诗歌知道“南朝四百八十寺”,事实上北朝的寺庙也非常之多,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杨忠一家笃信佛法非常正常。

杨忠常年在外征战,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怀孕不易。吕氏夫人怀有身孕后,杨忠让吕氏在寺院待产,孩子出生后又养在寺院,是为寻求佛法庇佑。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吕氏出身贫民,从其兄弟子侄的表现来看,吕氏也不会接受过文化方面的教育,而这个游走权门的尼姑,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

据此记载,尼姑智迁(一说智仙)不是在杨坚出生后赶到寺院,她本来就居住在般若寺。

吕氏临盆之际选择住在般若寺,而不是其他寺院,极大可能是因为智迁的存在。智迁应该是杨忠外出征战之前,为自己没有出生的孩子选定的“启蒙老师”。

智迁给杨坚起了一个小名“那罗延”。那罗延意为金刚力士,乃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手持金刚杵,形象非常威武。

杨坚当时跟随父亲被赐姓普六茹,小时候的杨坚叫普六茹坚,或普六茹那罗延。

据《续高僧传》记载,智迁对普六茹那罗延说:“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智迁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杨忠是一位勇武过人、智谋非凡的将军,他的儿子将来也要当将军,或者更进一步做柱国。所以说“儿当大贵”,不一定是做皇帝,只是让他从小树立目标,建立自信。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佛法当灭,由儿兴之。”这是智迁身为佛法传播者要实现的理想。

一句话拆开来,智迁重在后半句,对杨坚影响更大的却是前半句。

对杨坚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还有他的婚姻。

西魏大统十年(554),鲜卑贵族、柱国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出生,取名伽罗。伽罗,是梵语Tagara的音译,意为香炉木、沉香木、奇楠香,是个具有佛教色彩的名字。

独孤伽罗出生这一年,杨坚三岁,独孤信做主把这个襁褓中的女婴许配给杨忠的儿子杨坚。

杨坚的老丈人独孤信是出名的美男子。独孤信镇守陇西时,出城打猎,直到天色已晚,城门即将关闭,才策马回城。奔跑中帽子歪了一点,独孤信为了在城门关闭之前入城,就任凭帽子歪着。城中百姓见独孤信微侧着帽子,骑马奔回城中,被他的风姿所吸引,于是引以为风尚,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帽子。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独孤信少年时候非常喜欢修饰打扮自己,服饰都与众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独孤信位列西魏八大柱国,靠的不是颜值,而是军功。独孤信和杨忠一起出生入死,多年征战,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同乡、朋友、战友所能概括的。

独孤伽罗和杨坚爱情故事的起点是父辈间坚固的情谊,他们的故事还要在三年后才开始。西魏法定的结婚年龄是男子满十五岁,女子满十三岁。直到杨坚十七岁那年,他才迎娶了十四岁的独孤伽罗。

有一个官位多到要刻二十六面体印章的准老丈人,杨坚以后的仕途多了一层保障。更何况这位老丈人还将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老丈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姥爷。十三岁时,杨坚离开寺院进入太学,因其深沉持重,同学们“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太学是西魏中央学府,用于培养国家后备干部。杨坚在太学接受官方教育,成为第三梯队人才。

西魏太学由宇文泰创建,先生都是当世名儒。杨坚在接受过寺院的佛法教育后,又接受了儒家思想教育。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十四岁时,杨坚因京兆尹薛善举荐出任功曹。

十五岁时,杨坚因父亲的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之职,封爵成纪县公。

十六岁时,杨坚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宇文泰见到十六岁的杨坚,感叹地说:“这孩子的风骨,不像咱们代北人。”代北人骁勇、粗犷,外向开朗。杨忠就是典型的代北人。

杨忠在跟随宇文泰外出狩猎时,独自与猛兽搏斗,用左手夹住猛兽腰部,右手伸到猛兽口中,拔掉猛兽的舌头。

宇文泰“壮之”,因北方称猛兽为“揜于”,就送了杨忠“揜于”这个小名。杨忠和独孤信一样深受宇文泰的喜爱和信任。

杨坚得益于家庭的帮助,在两年之内升到车骑大将军。

有宇文泰在,有老丈人独孤信在,有父亲杨忠在,有西魏政权在,杨坚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原本仕途顺风顺水的杨坚随后接连遭遇打击。宇文泰、独孤信、杨忠三人相继去世。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宇文泰病逝后,他的侄子宇文护扶宇文觉即位,北周代替西魏。不久后宇文护杀掉了宇文觉,另立宇文觉的异母兄长宇文毓。宇文毓也没能逃过被废被杀的命运。先后杀掉两个堂弟后,宇文护将另一个堂弟宇文邕送上了帝位,即周武帝。

权力争斗产生巨大的政治旋涡。杨坚跟着西魏、北周在旋涡中旋转、跳跃。宇文觉登基后,独孤信卷入赵贵和权臣宇文护之间的斗争,被逼在家中自尽。

皇帝换成宇文毓后,宇文护对独孤信集团中愿意为其所用的人采取笼络的策略,杨坚被授予右小宫伯的职位,晋封大兴郡公。

右小宫伯,主管皇宫宿卫,是一个升迁很快的职位。右小宫伯的直接领导是天官大冢宰。当时的天官大冢宰正是宇文护。宇文护想通过搞定杨坚这个少壮派,拉拢老一代中的实权人物杨忠。

一次,宇文护请杨坚到家中做客,杨忠知道后,对杨坚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

意思是夹在两个婆婆中间难当儿媳妇,你还是不要去了。

杨坚夹在一个想当皇帝的权臣和想要实权的皇帝中间,确实很难。他选择接受官职,但同宇文护保持距离。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周武帝即位后,杨坚升迁为左小宫伯。直到保定五年(565)杨坚终于离开京城,出任隋州(今湖北省随州市)刺史,进位大将军。没过多久,杨坚又被召回京城。

宇文护十分忌惮杨忠父子,杨坚在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的保护下,才免遭加害。

天和三年(568),杨忠因病辞世,杨坚袭爵随国公。

建德二年(573),周武帝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

压制杨坚的大山倒了,杨坚又成了皇亲国戚,但历史的大舞台还没轮到他来唱主角。

齐王宇文宪对周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周武帝说:“我只会让他做到大将军。”

有一天,内史王轨又对周武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周武帝知道自己的太子不成器,也知道杨坚是个人才。但当时杨坚没有谋反的实力和机会,周武帝也没有可以替换太子的人选。

为何说杨隋皇室是弘农杨氏的“假冒牌”

周武帝说:“有天命在,能怎么办?能有什么事情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坚继续韬光养晦,把自己的能力深深地隐藏起来,等待属于他的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杨坚篡周建隋断送了女儿的一生
...皇室夺回来。而杨坚当政,有三个好处:一个是打着弘农杨氏的牌子(其实杨坚一家与弘农杨氏没那么近),可以争取到汉族精英的支持。一个是打着北周外戚的牌子,杨坚之女杨丽华的后党和宇文
2023-05-02 20:17:00
杨坚翁篡婿位,得国不正
...司来类比,那么就是在独孤信去世之后,独孤氏大量注资杨氏集团,而独孤伽罗则是监理人。在杨坚二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杨忠去世了,杨坚因此承袭了杨忠的爵位,成为新一代随国公。这就是
2023-05-05 11:08:00
独孤信:三代外戚的光环下,高开低走的命运
...享受到半点。周明帝在他死后一年才当上皇帝,七女婿家杨氏在24年后才建立大隋朝,四女婿家李氏要到61年之后才建立大唐王朝。所谓的国丈之尊,独孤信并没有尝到半分滋味。他的真实人生
2023-09-24 01:40:00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是开国皇后,为何只有独孤伽罗留下全名
...能轻易迈出去的,谁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荣华富贵?杨氏一族在关陇集团不算顶尖,谁又能知道其余关陇贵族作何打算?这时候独孤伽罗派亲信入宫传话:“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
2024-04-26 17:56:00
看看隋文帝杨坚的强大关系网
...宇文、于、陆、源、窦。杨坚所在的杨姓家族,属于关中杨氏,是天下共识的顶尖门阀。但在西魏北周时期,再大的门阀,也大不过八柱国家。八柱国家是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度的统治阶层。府兵制
2024-04-28 10:12:00
八柱国与二十四大将军:关陇门阀集团的核心力量
...保持联姻,竟然二百年“笑傲江湖”。但最牛的当属弘农杨氏和京兆韦氏,前者创建了隋朝,后者与杨氏、李氏、武氏并称唐朝“四大家族”。隋唐新崛起的豪门家族随着关陇门阀集团的衰败,山东
2023-12-10 15:53:00
侍奉三朝代,一门三皇后,史上最旺的凤脉家族
...末期彻底衰落,存在三百余年,虽不能与琅琊王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等延续七百余年的膏粱大族相提并论,但纵观南北朝隋唐时期,却拥有显赫声名,尤以独孤
2023-05-17 19:59:00
独孤伽罗14岁嫁隋文帝,丈夫喜欢的女人她直接杀掉
...对外敌形成震慑作用,以及看在杨坚两个弟弟相继与宇文皇室联姻的关系上,独孤伽罗和杨坚未必能够得到暂时的保全。政斗的残酷阴影没有影响这对少年夫妇的感情。他们在两情相悦又命运同体的
2023-04-19 17:54:00
解读历史上真正的独孤伽罗
...周一直拥有相当高的地位。杨坚的两个弟弟也相继和宇文皇室联姻,因此,杨坚夫妇在父亲这棵大树下才得以保全。 得遇明主,中道崩殂父亲杨忠去世后不久,北周天和七年,隐忍多年的周武帝
2023-02-21 21: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