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导致座主门生的联系在政治领域空前密集,极大的影响了明朝的社会政治生活。在这么多的座主和门生关系之中,以乡试和会试产生的座主与门生的关系最让人重视。主考官录取试卷达标的考生,纯属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对...……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实是越往后君权越集中,因此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明朝和清朝,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朝代。所谓君权集中,其实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他大失所望。一个名叫崔瀣的考生,只因是主考官崔沆的门生,而被优先录取。黄巢落榜了,从此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黄巢的落榜,并不是他自身的错,只是他生错了时代。晚唐时期,底层百姓寄于厚望的“科举”...……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朝时的解试、省试一起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另外,创设了特奏名制度,...……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龄、和欧阳修等人都是从翰林院里面出人头地。 此外,明朝内阁制度,他们之中的人都必须从翰林院之中进行挑选。所以就出现了“非翰林不如内阁”的现象。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内阁首辅。内阁首辅位同...……更多
...,便与李明睿结下了梁子。张溥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此。在明朝,根据惯例,会试的主考官都是由内阁次辅担任,首辅因为位高权重,要考虑的国家大事比较多,一般不直接插手科举的事。然而那一年,内阁首辅周延儒心血来潮,...……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苏辙在他监考的这一届同科及第,他们与欧阳修有座主和门生的关系;“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六席,除了“三苏”父子和欧阳修以外,还有曾巩和王安石,而曾巩正是欧阳修的授业弟子,王安石亦始终不忘欧阳修知遇提拔之恩...……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可造之材。因此,白居易等一群人均以裴度为座主,自称门生。而牛僧孺经韩愈指路入仕后,与李宗闵、杨嗣复等“牛党”骨干同拜唐宪宗朝宰相权德舆门下,互称师兄弟。如此一来,座师与门生的集合,便形成了一个荣辱与共...……更多
清朝第一权臣穆彰阿的崛起与影响
...一个人,形成了清朝统治期间最大的党派。史书记载为“门生故吏遍於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这个穆党说得就是穆彰阿。此人最大的功绩就是执掌军机大臣30年的时间!穆彰阿是满清镶蓝旗人,有了这...……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分上榜的举人也相继被杀或流放,两百多人被冤杀,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大冤案。朱元璋在六月重新阅卷,录取61名举人,均为北方人,被称为北榜。至此,明朝科举制度开始了南北分卷的先例。南方由于在元朝统治末期至辽、...……更多
和珅的聪明才智:凭借对乾隆的了解成功押题作弊
...题的,他的作弊方式你学不来,根本不会被抓,科举制在明朝时非常完善了,清朝建立后在科举制上几乎完全继承了明朝。我们知道的很多科举名词都是明清时期的,比如举人、秀才、会试之类的,都是明清科举才有的。在监管...……更多
古人的含蓄与文化:程敏政的仕途沉浮
...不小心就落得人头掉地,他们的含蓄里也出现了圆滑劲。明朝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儒在请自己女婿吃饭的时候,突然指着一道菜道:“因荷而得藕。”女婿想了想,红着脸答出了让人拍板叫绝的下联,就连见多识广的大儒都捻着胡...……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了安抚北方学子而故意找的“替死鬼”,其背后则反映了明朝南北方文化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但这场科举结果已经由南北士子之争逐渐演变成南北地区之争,南北官员之争!这就是朱元璋所无法接受的,再加上本次科举明显北...……更多
五姓七望: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兴起与衰落
...看重师生之情、裙带关系,老师带学生、学生再带学生,门生徒弟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形成一个庞大儒学“联盟”。这些儒学文官的后代,也因为家学渊源,能够世代为官。最初的儒学文官通过长远发展、世代承袭,逐渐形成大...……更多
...卿、曾布、王韶、吕大钧等。这些人都可以说是欧阳修的门生。在考场上遭遇重挫的太学生刘几,之后不仅转变文风,也将名字改为刘煇,重新参加两年之后的考试,被时任殿试详定官的欧阳修擢拔为状元。欧阳修之所以被公认...……更多
刘台弹劾张居正:学生告老师的背后原因
...台的“坐师”,也就是刘台考进士时的主考官,这可是大明朝以来第一起学生告老师的罪状。这逼得张居正提交辞职报告,辞去首辅的职务。刘台弹劾张居正的原因一、直接原因:辽东大捷刘台越权奏捷,被张居正训斥一番。万...……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候是大臣监考。这一次考试,无论是否中第,都叫做天子门生。如果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到了宋朝,这个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更多
礼部尚书:古代王朝的权力枢纽
...么多未来官员的老师,那么他在朝中的地位还会低吗?在明朝的时候,内阁首辅可谓是最大的官,而内阁可谓是当时朝廷的中枢机构,那么多官员当官都是为了能够入阁。明朝虽然不设宰相,但入阁的人事实上就等于是宰相了。...……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无世族”的局面,使得门第低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长久统治,加强了对群众的文化专制,主要表现为科举上的八股取士。八股文命题限制在四书内,不得有任何的个人发挥,以培养符合统治...……更多
张居正的接班人申时行,他的为官之道说是历史独一份
...都是对前任表面服从却心中存异。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已经产生了由于皇帝的怠政导致的机械性循环。我前期忍你,你没了我就搞你。忍得越憋屈,搞得就越狠。历史的怪圈也在此时出现了,张居正被高拱提拔,就亲...……更多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骨。历经官场沉浮,却依旧保留了一世清明。而他正是有明朝不老松存在的“绝世文臣”,陈循。一、自持而不争陈循于永乐十三年高中状元,此后便入选翰林院任职编修。当时正值明朝迁都北京,朝政事务繁杂,成祖、仁宗、...……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称,便是“文字狱”。提起“文字狱”,人们可能会想到明朝时期朱元璋的诸多忌讳和清朝时期的思想专制。不过,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文字狱案件当中,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它们便是“科举案”。科举制度自唐朝盛...……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都有诗赋这一科目,到了宋朝也曾有过这一科目,但是从明朝开始,莫说不考诗词歌赋了,其他的考试项目也全都没有了,只剩下个“经义”一门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唐宋时期,有这么多文人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道道璀璨的痕...……更多
...如增加殿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者皆是“天子门生”。殿试考中者,皇帝还会恩赐“闻喜宴”,这些高中者与皇帝一同进餐,使得这些文人自我感觉甚是良好。宋代还流行“四喜诗”和“四悲诗”,四喜中的一喜就是...……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也未能考中,自十五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以来,一直到明朝灭亡,他都没有实现自己在科举方面的理想。张岱屡试不中,有其自身原因,但更大程度是缘于科举制度的弊病。明末科举要求写八股文,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更多
方孝孺血脉传承:九岁遗孤的隐匿与复兴
导读:明朝的方孝孺可说是中国历史上骨头最硬的文人,他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建文帝皇位之后,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任凭朱棣如何软磨硬泡,威逼利诱,就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为朱棣撰写继位诏书,还在纸...……更多
古代宰相将军隐退还乡,在家乡的地位如何,和县令谁更大?
...调整,文武百官皆可享受曾经俸禄一半的退休金。发展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又将退休年龄提前到六十周岁,这一标准也被沿用至今。而清朝时期,对于低阶官员致仕的年龄规定,更是缩水到五十几岁,基本官职越小,隐退越早...……更多
解缙:明朝的才子与《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王朝,朋党之争,杀人无形之中的厂卫,通过各种影视题材,或许是大家所熟悉的。今天讲到的解缙,历史上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做了哪些事。解缙这个明代历史人物可能没被大家所熟悉,但...……更多
真人网剧《画江湖之换世门生》定档预告
1月13日,网剧《画江湖之换世门生》宣布了该作品上映的时间,“易两界,爱恨殊途。不同的两个世界里却有相同的命运,这场宿命之战,谁才是最终的赢家?时空密钥正在派送,1月16日18:00起与你不见不散!”前段时间,短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屈原忠贞爱国、上下求索、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给后世之人作了重要示范。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秉持屈原的志气
2024-05-30 08:09:00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本报汉中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康军)5月15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
2024-05-30 09:15:00
碧波荡漾间的传承与激情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碧波荡漾间的传承与激情——探访铜仁碧江传统龙舟赛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宏扬/文 李紫英 孙刚/图 在铜仁城区
2024-05-30 09:28: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韩庆祥的新作既有物质的分量,更有精神的高度,视野开阔,立足点高,涉及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
2024-05-30 09:33:00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批复200多公顷历史城区和文化街区将获系统保护本报讯 (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刘芳)昨日
2024-05-30 09:34:00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焦霞张宏杰的《曾国藩传》主要记录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业和心灵历程。这本书让我十分钦佩的是曾国藩身上具备的三个特质
2024-05-30 09:38:00
日本创价学会百名青年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
本文转自:人民网日本创价学会青年代表团成员体验竹编。人民网记者 张丽娅摄人民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陈思、张丽娅)5月28日
2024-05-30 10:35:00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历史深厚 方言独特 乐观向上 幽默开朗沈阳:具有天生的喜剧“基因”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以下简称沈阳喜剧电影周)将于6月7日至11日举办
2024-05-30 03:55:00
岳钟琪:四川成都人,原籍凉州庄浪(今甘肃临洮)。岳钟琪出生时清朝统治已经稳固。他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
2024-05-30 06:00:00
周敬王二十年(前500),晋赵鞅伐卫,卫人惧,进贡五百家给赵鞅,赵鞅将其放在族兄邯郸赵午那里。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
2024-05-30 06:01:00
王导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就是收揽一批北方来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的上面,安置一个姓司马的皇帝
2024-05-30 06:04:00
东晋统治集团和广大民众间的矛盾,当然是严重的。东晋政治是西晋政治的继续。首先是用人,“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和西晋完全相同
2024-05-30 06:05:00
中国北方一直由后赵、前秦等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西晋灭亡后,汉族在江东建立东晋政权
2024-05-30 06:03:00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
2024-05-30 06:05:00
东晋朝的崩溃——桓玄为盟主的诸藩镇,占据建康以西的州郡,朝廷政令只能施行在东方的会稽(治山阴,浙江绍兴县)、临海(治章安
2024-05-30 06: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