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沈阳:具有天生的喜剧“基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30 03: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历史深厚 方言独特 乐观向上 幽默开朗

沈阳:具有天生的喜剧“基因”

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以下简称沈阳喜剧电影周)将于6月7日至11日举办,一场“喜聚沈阳 欢乐绽放”的热烈场面将拥抱整个沈阳城。

5月29日,记者通过采访几位专家、学者了解到,沈阳喜剧电影周的举办,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沈阳具有天生的喜剧“基因”,无论其产生、发展,还是广为传播的影响,都在东北和全国的喜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沈阳人百年前拍出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有喜剧色彩

“100多年前,沈阳人拍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里就有喜剧色彩。”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辽宁省新闻出版影视作品内容审读审看中心专家、沈阳文化学者钟晓光对记者说,他在自己著的《沈阳电影百年》一书中,曾特别介绍了沈阳人任庆泰早在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其中就有喜剧元素。

钟晓光认为,清朝时期,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文化。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为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沈阳地区的“地方戏曲”,包括奉天落子、二人转、沈阳相声、东北大鼓、评书、大秧歌等,也成为喜剧艺术的“催化剂”。

1949年1月22日,在沈阳宏大电影院(今沈阳市文化宫)上映了中国第一部喜剧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描写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但在人民力量的打击下,终告失败,成了瓮中之鳖。《瓮中捉鳖》在沈阳放映后,立刻受到观众们的强烈欢迎。

近年来拍摄和沈阳人参演的喜剧电影还有:《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欢天喜地对亲家》《耳朵大有福》《毛驴县令》《捉妖记》《热辣滚烫》《末路狂花钱》等,更是让观众笑不拢嘴。

沈阳是喜剧人才成长的一片沃土

“沈阳确实是喜剧人才成长的一片沃土。”参与编著《辽宁曲艺史》、编撰《相声大词典》《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辽宁卷》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穆凯向记者介绍说:“20世纪40年代,在沈阳第一商场‘兴游园’拍摄了一部影片《艺苑情侣》,其中有很多珍贵的沈阳喜剧元素片段。”

穆凯说,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电影《笑》,拍摄地分别为北京、天津和沈阳。当时全国30位相声表演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15段脍炙人口的相声。其中,沈阳曲艺团的杨振华、金炳昶表演的《计划生育好》,王志涛、陈连仲表演的《特殊生活》大获好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由沈阳曲艺团王志涛、陈连仲、大良等主演,1980年拍摄的喜剧电影《祸不单行》,也十分令观众喜悦开怀。

沈阳喜剧人才的大量涌现,不仅推动了沈阳及东北地区喜剧事业的发展,也为全国喜剧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沈阳人的幽默感是喜剧创作的泉流

沈阳人的幽默感和喜剧天赋与生俱来,这也体现在具有独特魅力的沈阳话上。

全国知名编剧、制片人李海兵是沈阳人,他从2009年开始,先后编剧的有喜剧元素影视剧、小品近百个,包括:电影《让我过过瘾》《猛烈》《男神时代》《练胆儿》;电视剧《槑头槑脑》《不是钱的事》《爹妈满院》等。其中《让我过过瘾》成为2021年首部网络分账破千万元的网络电影。

李海兵对记者说,沈阳人讲的东北话具有喜剧的重要特色,幽默元素和夸张的表达,使得喜剧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亲和力,为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蒋尧尧认为,沈阳人天生的幽默感,以其直率、豁达和风趣的性格特点而闻名。这种天生的幽默感,使沈阳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为喜剧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源源不断的泉流。

蒋尧尧说,沈阳人的喜剧幽默感,带有浓郁的黑土地气息,包括社会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本土意识等。用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就能产生喜剧的效果。21世纪以来,东北喜剧电影开始形成气候,随着网络电影迅猛的发展,沈阳喜剧元素在影视剧中得到更好的呈现,越来越多的沈阳籍演员参与到喜剧电影的拍摄、制作当中。

沈阳可争当喜剧电影“排头兵”

当今,无论是央视春晚,还是各地方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总能看到沈阳喜剧人的身影。这种普及程度,使得沈阳的喜剧文化更加接地气、更具亲和力、更深入人心。

钟晓光认为,沈阳是“中国电影之父”任庆泰的家乡,也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沈阳涌现出了一大批喜剧作品和人才,让沈阳形成了包括“喜剧电影”在内的喜剧文化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这次举办喜剧电影周,将会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势,使沈阳喜剧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海兵对记者表示:“我特别看好沈阳成为喜剧电影‘排头兵’,因为沈阳有喜剧人才、喜剧作品,还有许多有利创作的喜剧元素。作为沈阳人,如有机会,我要创作一部以五爱街为题材的喜剧剧本,这也是我多年的心愿。最近沈阳文旅火爆全国,这也是我构思喜剧的一个好题材。”

专家们一致表示,沈阳喜剧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地域文化融合、技术创新多样化、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以及培养与引进人才等,通过这些努力,沈阳喜剧电影将会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陈凤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09: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喜剧电影周启动仪式主持人罗曼:沈阳人都有幽默的基因 喜剧人才数不胜数“这次回到家乡主持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我非常开心和激动,我要为家乡喝彩!”电影频道主
2024-06-08 02:56:00
沈阳新版顺口溜火爆喜剧电影周
...深刻 网络热梗喜感满满沈阳新版顺口溜火爆喜剧电影周沈阳人贾冰(左三)带剧组与沈阳影迷见面。 李浩摄沈阳人的幽默、开朗、快乐总是在不经意间得到显现。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盛
2024-06-14 02:55:00
...剧明星的神奇之地,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喜剧明星范伟就是沈阳人。刚刚获得高票房的电影《末路狂花钱》就是由多位沈阳喜剧人主演的,我特别喜欢贾冰在里面的表演,非常自然。我来到沈阳之后发
2024-06-08 02:56:00
...。这里有浓郁的喜剧文化氛围,喜剧演员阵容中很多都是沈阳人。一些喜剧电影在沈阳取景,展现沈阳味道、沈阳风光、沈阳方言等,让这里成了一处“挖宝”之地。沈阳元素就像电影作品中的“灵
2024-06-08 02:55:00
“东北很冷 喜剧很暖”
...相现场,东北喜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00多年前,沈阳人任庆泰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片段中就有喜剧元素;1949年1月22日,沈阳宏大电影院(今沈阳市文
2024-06-12 16:41:00
沈阳与电影的百年情缘
...浩摄这是一部电影的画卷,呈现百年光影传承之路,展现沈阳人爱电影、爱生活的不变情怀;这是一场喜剧盛会,映射新时代沈阳振兴发展的生动场景,讴歌辽沈大地的文化之盛、发展之势。6月7
2024-06-09 02:55:00
喜剧人讲“喜剧”
...众笑是喜剧人的硬性指标东北人都非常懂得幽默,而辽宁沈阳人最能代表东北人的幽默。全国有很多电影节,但是喜剧电影节并不多,沈阳为喜剧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感谢沈阳。我当年拍摄了一部
2024-06-12 13:54:00
沈阳“喜剧之城”因喜聚而快乐
...亮相,导演、编剧董润年,编剧应萝佳,主演孙艺洲盛赞沈阳人的幽默话语引起一片笑声和热烈掌声。(下转4版)(上接1版,沈阳“喜剧之城”因喜聚而快乐)“我认为沈阳在喜剧方面占有很大
2024-06-08 02:56:00
...机场、出租车、饭店里都能听到非常幽默的语言,这说明沈阳人已经将幽默和喜剧精神融入骨子里,沈阳举办喜剧电影周名副其实。”在本次喜剧电影周期间,15部经典喜剧电影将在沈阳各大影院
2024-06-08 02: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