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电影与沈阳——‘银幕瞬间’回顾展”在八大影院同时开展
沈阳与电影的百年情缘
影迷参加电影见面会。李浩摄
这是一部电影的画卷,呈现百年光影传承之路,展现沈阳人爱电影、爱生活的不变情怀;这是一场喜剧盛会,映射新时代沈阳振兴发展的生动场景,讴歌辽沈大地的文化之盛、发展之势。
6月7日,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盛大启幕,与此同时,“电影与沈阳——‘银幕瞬间’回顾展”也在七星国际影城、北联星辰9号幻影会、保利国际影城沈阳K11店、百年光陆影城、卢米埃沈阳华润万象汇影城、万象影城(皇姑万象汇店)、万达影城(全运路广场店)、今世界影城(会展中心店)八大影院同时开展。
6月8日,记者采访了参与策划该展的辽宁省新闻出版影视作品内容审读审看中心专家、沈阳文化学者钟晓光,他说:“通过展览,可以让更多的沈阳人了解沈阳的电影情缘,揭秘沈阳的欢乐密码。”随着他的讲解,沈阳与电影的百年情缘,如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电影传入沈阳已有百年
“电影最初传入沈阳,是在20世纪初期的清朝末年,被当作一种猎奇的玩意儿进入人们的视线。”钟晓光说,“1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电影已成为沈阳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看点,并伴随着这座城市不断成长。”
记者看到,回顾展通过“历史印记——中国电影史‘之最’的沈阳情缘”“别具一格——沈阳电影传入与初期发展”“辉煌征程——新中国电影若干个‘第一’沈阳亮相”“喜笑情缘——喜剧电影的出现与影响”四大内容,用36块展板、160多幅图片,将沈阳与电影和喜剧的迷人故事娓娓道来。
钟晓光说,从年轻时他就开始研究沈阳的电影发展史,电影最初传入沈阳是在1904年的夏秋之际,“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小北门天后宫(现沈阳市第26中学)前路东,在聚丰粮栈院内搭设席棚,因为只有两部影片放映,月余即行停演。”1907年1月23日,《盛京时报》第一次出现沈阳电影放映的报道:“宛然如真,翘首一观,如在目前,不啻亲临其境,实今古未有之奇!”
钟晓光介绍,其实,世界上第一部戏曲影片、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片《定军山》,就是由沈阳人任庆泰于1905年拍摄的。当年,《定军山》在北京大观楼放映时,每天观者如潮。
沈阳人早年称电影
为“电光影戏”
钟晓光研究了大量沈阳早期有关电影的资料以及历史文献,他说,当时沈阳人对于电影的称谓千奇百怪:影戏、电光活动影戏、电光影戏、活动影戏、电影相片、电影片等,归结起来“电光影戏”使用的频率最多。
一些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电光影戏”这种称谓,在一定程度上与早年东北地区活跃的皮影戏(俗称驴皮影)有密切关系。当时,每当夜幕低垂,明月升起,东北村镇集市的空场上就会出现一些小戏台,人们也开始从十里八乡汇聚过来,一时间空场上人声鼎沸。
这个小戏台最大特点就是前面有一个幕布,幕布后一个大灯泡。随着锣鼓声大作,一个又一个戏曲人物跃然幕上,唱念做打,活灵活现,每到精彩之处,人们的叫好声掌声不绝于耳。这便是100年前沈阳皮影戏演出的场景。
当早期电影进入沈阳时,也多采取巡回流动放映、挂银幕、设投影等方式,加之人物、山川活动真实可感,很像当时还流行的皮影戏,于是,以民间约定俗成的心理趋向,“电光影戏”便成为电影形象的代称。
新中国电影诸多“第一”
在沈阳绽放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开始不断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增添“沈阳元素”。“国产优秀影片”开始在沈阳集中上映,并呈现若干“第一”。如1949年1月22日,新中国第一部喜剧动画电影《瓮中捉鳖》在沈阳宏大电影院(今沈阳市文化宫剧场)上映。1949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在沈阳隆重上映,引起极大轰动。1949年初开始,沈阳各家电影院陆续放映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以及第一部故事片《桥》等,这些影片的上映,无疑给当时的沈阳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曙光。
钟晓光说,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在沈阳上映后,片中的主人公马特洛索夫在战场上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眼的壮举,激励着沈阳人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195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在沈阳举行,沈阳28家电影院、67个俱乐部、13个电影放映队集中上映了《林则徐》《青春之歌》《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风暴》《回民支队》《林家铺子》等24部“献礼”影片。
1965年2月17日至3月3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雷锋》在沈阳隆重上映。全市20家电影院集中上映15天,放映1497场,观众128.8万人次,平均上座率74.3%,占全市人口的85%。
沈阳的喜剧素材用之不尽
说到沈阳与喜剧之缘,钟晓光讲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他说,沈阳人的喜剧基因与电影的“瓜葛”已有百年。沈阳人那种天然的豪气、直爽、幽默,和善于“融释贯通”“喜形于色”的性格,深深融入文化血脉之中,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往往都是“现于喜、避其悲”。奉天落子、二人转、沈阳相声、东北大鼓、评书、大秧歌等,还有当年沈阳北市场的“众生相”,如评书、变戏法、“拉洋片”、说大鼓等,都为沈阳喜剧和喜剧电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后来喜剧创作用之不尽的“沈阳素材”。
钟晓光认为,沈阳这座城市,从来就不缺带有喜剧色彩的文艺作品。一大批从事喜剧创作、喜剧表演的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的盛大举办,为中国电影、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锦上添花,也更好地彰显了沈阳欢乐之城的独特魅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陈凤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9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