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戏子考中进士,皇帝得知后暴怒
...但是他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京城里面有名的戏子,居然榜居前十,考中了进士,一看就知道有猫腻。很多学子觉得不公平,于是大闹了起来。这件事很快咸丰皇帝就知道了,虽然当时咸丰皇帝并不是好皇帝,但他还...……更多
柏葰:清朝唯一被斩首的一品大员
...及咸丰年间的柏葰,是蒙古正蓝旗的在道光年间,他已是进士,还被选为编修,后来又升迁为兵部尚书,甚至为内阁学士。按理说,根据他目前的发展,应该是仕途顺畅,受人尊崇的。为什么又会被斩首呢?原来是他牵扯进了清...……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他们掌控着国家最高的权力。而为了确保这份权力,统治阶级往往会想方设法。战争期间一般会采取武力镇压,而和平时期便会采取思想专制,用一个俗称,便是“文字狱”。提起“文...……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访此次乡试的正主考殷如璋。周、殷二人皆为同治辛未科进士,有同年之谊,但周福清写信的目的并不单纯。信中有“凭票付洋银一万元整”的字条,是许诺的贿款;另一张纸写“马官卷,顾、陈、孙、章,又小儿第八,均用宸...……更多
...性,取中率较高。初仕之路,翻译生员较广,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层官员中,其职位多与翻译有关。一...……更多
和珅的聪明才智:凭借对乾隆的了解成功押题作弊
...弊。殿试考试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之后是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只要考中,就都是进士了。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级别最高的,清朝的时候是在太和殿进行的,后期是在保和殿进行。不仅是在宫中举行的,而且是皇...……更多
和珅作威作福了二十多年,有一样钱却始终没动过贪心
...告栏前人山人海,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名叫平龄的著名戏子竟然高中举人,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甚至参加了多次考试的读书人却纷纷落榜了。一时间百姓的舆论和呼声传遍了整个京城,咸丰听闻此事后也感到十分的疑惑,于是...……更多
“父子双翰林”传佳话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萍乡进士贺澎恩写给萧玉铨的信《昭萍志略》卷九《人物志·列传》萧玉铨传 欧阳静 凌焰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可以追溯到唐朝,唐玄宗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更多
古人中了状元有什么待遇
...考试,童生试出秀才,乡试出举人,会试出贡士,殿试出进士。过了乡试的人,差不多进入了统治阶层,县乡里面有什么大事一定找你商量,县志县史会记载下你的名字,你高中放榜那一刻,有大量的乡绅涌入你家送钱送地送店...……更多
慈安故意撞破慈禧的“好事”结果怎么样
...觉得十分无趣,于是便对外称自己病了,其实叫了民间的戏子来为自己唱戏。她夜里就悄悄召一名戏子入到寝宫里面,而且到了天亮时分,这戏子都没离开。慈安嗅到了不对劲的风声,立马带着人去了慈禧宫中,并且不让慈禧宫...……更多
资质平平,靠早起成名的是谁
...又中举人。老天爷就是会眷顾努力的人,又过四年,高中进士。但这也离不开曾国藩在读书时肯下笨功夫,夯实了基础,让他在之后的考试中顺风顺水。二、逃离官场,墨绖从戎在道光皇帝时期,曾国藩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更多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癸巳女直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末科状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宗室子弟,指的是与皇帝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如子女、叔伯、兄弟等人。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宗室子弟一般都能够享受优厚的待遇,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可是,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宗室子弟很少出来做...……更多
清朝皇帝把大臣训得服服贴贴的,为何明朝却不行呢
...一点,那就是这件事情和文字狱没有太大关联。而且只从皇帝的权力来看,明清时期的皇帝几乎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皇权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产物,从理论上来看,明清时期的大臣都只是他们的“玩物”罢了。明朝时期也有驯服...……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式后,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不仅在祠堂或厅堂高悬“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等匾额,而且在宗祠或祖墓前竖立桅杆,有的人家两处都立,有的仅在先辈墓前两边立。安龙县城周围的桅杆,均立在坟墓前,没有发现立在祠堂...……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十年寒窗为今朝。高考的钟声即将要敲响,不管前面是狂风暴雨...……更多
一品大臣因贪污16两银子就被斩首,千年来就这一回
...一场科举舞弊案——戊午科场案。戊午科场案发生在清朝咸丰八年,至今已经160余年,因当年是戊午年而因此得名。因当时此案牵连甚广,影响恶劣,甚至处斩了一名一品大臣,这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时轰动朝野。戊午科场...……更多
历史上的大唐宰相卢携
...河南新安县),后来迁居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赵蒙进士及第后,一路顺风顺水,在官场发展得很不错。他历任司勋员外郎、驾部员外郎、湖州刺史、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等职务,按说也是一位朝廷重臣。但不知何...……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爵。那么多年过去,尽管官至总督、大学士,但看着满朝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红顶大员,左宗棠还是如芒在背。特别是在朝廷中,因派系斗争,他遇到了以其功名出身作文章的政敌。这让他更加坚信,要想消弭质疑自己的声...……更多
曾国藩:从失败到成功的生存智慧
...丰元年,一个连考了7次秀才,最终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同进士中榜的青年,和一个考了4次秀才,一直考到30岁也没考上的青年,两人之间一场旷世搏杀即将上演。这个考中的青年就是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日后粉丝无数的曾...……更多
李卫是如何与雍正皇帝成就一段君臣佳话的
...。十年的时间李卫就从白身飞升至封疆大吏,要知道很多进士老爷们十年还混不出翰林院呢。火箭般的升迁自然少不了雍正的恩宠,但是雍正为什么要刻意提拔李卫呢? 首要的原因是,李卫拥有当时很多科班出身的官员都不具...……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1公元1838年,27岁的曾国藩终于考上了进士。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会试了。前一年的恩科会试(皇帝开恩额外再举行一次的会试)落榜后,他就留在了北京长沙会馆苦读,并没有还乡。但这一回的考试结果,也不是曾国藩最满意的...……更多
道光皇帝与惇亲王绵恺:兄弟情深背后的宫廷纷争
...的授意下,道光才逐渐又恢复了绵恺的官爵事件二:私藏戏子从乾隆皇帝开始,满清王爷们都喜欢上了听戏,而绵恺对那些唱戏的太监尤为喜爱,为了得到一名升平署的太监戏子,他命人偷偷将其诱出升平署,再秘密接到府内。...……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决问题,提高所得诸生的政治素养,太祖创造性地提出了进士观政制度。 洪武十八年(1385)殿试过后,皇帝命诸进士“观政于诸司,给以所出身禄米,俟其谙练政体,然后擢任之”。自此,明代将科举每三年一行著为定制,殿...……更多
...同,他有真才实学,他在康熙四十八年,凭真本事考上了进士,因为他出身满洲名门,很快被康熙重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克敦中进士的时间虽然比张廷玉晚了九年,但他升迁得比张廷玉快,等康熙驾崩前,阿克敦已经当上...……更多
...,号捷峰,陕西省西乡县察院街人。咸丰二年(1852)殿试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七年,赴沈阳督办皇陵工程。八年,沙俄入侵东北,奉命赴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同治元年(1862),回京任礼部职方司、员外郎及郎中,掌管祠祭印信。...……更多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有多严重呢?
...国藩了,曾国藩出身于一个普通小地主家庭,二十七岁中进士,当了庶吉士,相应于党校博士研究生,三年研究生毕业,做了修史书的检讨,才是个从七官的小官,此时已经三十岁了,四十岁升到了侍郎,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人...……更多
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八大臣之一的杜翰。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更多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印金,参加乡会试、贡生朝考的盘费等,名目繁多。萍乡进士彭涵霖在《育才庄记》中提到:“古者百亩之田,五亩之宅,皆上授之,民之贫富不甚远也,故士农工商各宿其业而已。今农工商皆以力自赡,而士有出无入,劳其心...……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经过地方州县的预试,合格后方能赴京参加每年十月举办的礼部试。“预试”“礼部试”即相当于后来元、明、清三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