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
...戏剧性的申请入常的道路,让我想起了科举制未兴起前,寒门子弟想出头的难度。门阀制度下,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比印度入常还难。1.门阀制度的祖先——察举制的开始自汉代秦后,西汉的诸多政策和法律都...……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姓寄于厚望的“科举”这条上升通道,但这个大门依旧对寒门子弟紧紧关闭着,敲开的机会少得可怜。那到底是哪些人在占用着政治资源,又是哪些人创造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官场圈子?答案是门阀士族,以及古代朝...……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恐怕也只是自作多情罢了。因为天下英才之中,有不少是寒门之士,而寒门之士的真正崛起,直到宋朝才真正出现。整个唐代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进士科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特别是百官魁首——宰相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甚至...……更多
隋朝灭亡的真相,杨广背了个什么锅
...杨广时期正式建立科举制度,虽然不太完善,也是想利用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来削弱门阀势力,与此对抗。在古代,选拨人才都是从贵族中直接选取,不看才学,不看品性,只看门第。门第越高的人晋升越快,所居之位也越重要。...……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得更多的利益。在未推行科举考试之前,有才华有能力的寒门子弟是根本无法在朝廷之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门阀世家就是朝廷的掌权者。诚然,在先秦之前,当时的社会就出现了门阀世家的雏形,也就是公卿...……更多
士族在东晋与南朝时期的权力斗争中的重要角色
...个人的品行和能力来举贤才。察举制在初期确实为让不少寒门子弟入朝为官。任何一个制度在建立之初都有其优越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渐渐和利益集团绑定。在察举制的后期,其事实上已经被士族门阀所垄断了。这...……更多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做官的世家大族所把持,他们品评人物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完全转化成为世家大族垄断选官途径的工具。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使世家大族的势力急剧膨胀,从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士族门...……更多
西晋王朝的兴衰:士族势力与文人的影响
...品中正制早就成为了门阀士族阶级扩大自己势力的手段。寒门子弟即便是满腹经纶也无法进入朝中做官,而士族门阀中的子弟不学无术却可以因为朝中有人而被推荐做官。所有才会出现《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中记载的那样:...……更多
揭秘门阀制度:曾与皇权共天下,为何在唐朝衰亡?
...的矛盾和问题。唐朝后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官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门阀家族的势力。科举制度的兴起,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打破了门阀...……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员的任选,可以说也属于是世袭了,因此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大家试想,皇帝是世袭制,下面的朝廷大员也是世袭制,这还得了,分明就是臣权与君权分庭抗礼甚至臣权压制君权的情况,所以隋朝开始出...……更多
为何汉代察举制成为皇帝的毒药,门阀的蜜糖?
...黎民百姓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扩宽了官吏的来源,为许多寒门的子弟提供了一个出路。并且察举制度背后赋予的考试,在汉朝前期也有了一定的公正性。而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汉王朝的顶峰。也正是因为汉武帝求贤若渴遵循了董...……更多
浅析刘宋政权联姻的影响与利弊
...制度最为兴盛的时代,朝中选举官吏,甚至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权力被各个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几乎没有向上走的机会。规矩只是限制了能力不够强的一般人,刘裕这种非凡之人,最终还是通过不懈努...……更多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太平公主大战唐玄宗,她为何输得一败涂地
...力量。彼时的大唐,世家门阀把持着朝堂的要职,堵死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官场的仕途晋升、日常的自我介绍,都是以家族出身来开场。卢凌风是范阳卢氏,崔县令是清河崔氏,王元通是太原王氏,杜铭是京兆杜氏,这些人...……更多
张敬儿从位高权重变成阶下囚,为何南朝宋齐汉人的武将那么难?
...以张敬儿为例,来看看出现这一个现象的原因何在。一:寒门将星、战功赫赫的南齐大臣——张敬儿1.出生寒门,年少成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敬儿本人,南朝齐政权的大将张敬儿,原名张狗儿,后来宋明帝感觉此名粗鄙,便...……更多
为何说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
...,如同如今的高考一般,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弊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而在魏晋南北朝,你普通人要想有出路,两条路:种地赌天,阵前赌命。什么意思呢?前一条就是普普通通当一个农民,安...……更多
...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学,地方官学的生源主要是文武八、九品的官员子弟与庶人子弟。唐代的官学体系始自...……更多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分忠心,不容易搞小团体,这也是皇帝喜闻乐见的事情,寒门与士族分庭抗礼。当然了士族也不是什么能力也没有,官僚机构对皇权还可以产生制约,并且这个制约,可以延续到皇权的结束,不过唐朝时期,士族的社会地位还是...……更多
谁为我国拔除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刮民脂民膏,为祸一方,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反观寒门子弟,哪怕是万里挑一的贤才也难以获得提拔。从三国时期一直到唐朝,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皇帝和王朝一直在更换,但是世家大族却牢牢地把控住...……更多
《大唐狄公案》12集过后,读懂这三个反派,便读懂了半个大唐
...时间的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为门阀士族们制定的,寒门是没有上升仕途的空间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初年。大唐开局,也是“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的扶持,才能出现李渊、李世民等等的称王称霸。门阀士...……更多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从尼姑到女皇,她是如何一步步造就辉煌的?
...、崔义玄、袁公瑜等新贵则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 有了寒门官员的支持,李治就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整顿,永徽六年十月,李治颁下诏书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民而后囚禁起来,其家族之人也被削官流放,自此以后武则天成...……更多
五姓七望: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兴起与衰落
...科举制度,规定任何人都要科举选拔等等措施,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下层人士进入了官场,进而实现分散权力的目的。上面削弱五姓七望势力的办法,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杀招”还要看“菊花诗人”黄巢。黄巢灭族黄巢对门...……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他也不敢用门第出身在社交场合显摆。相反,有机会遇到寒门士子,只要对方的才识与自己基本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他就以“道义相知”,能拔擢推荐就提携一把。而他这种做法,“时人以此称重”,说明至少在意识层面,人们...……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的“中正官”来考核、察举,以至于造成了后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现象。九品中正制的选拔首先看的就是被选拔人员的家世背景,家庭背景显贵者才能够符合“品”的标准,其次才是看他的德行是否符合为官的资格...……更多
五姓七望的衰落,标志着古代门阀朝廷走向的结局
...相八人,初唐四杰卢照邻、边塞诗人卢纶都是卢氏一族的子弟。荥阳郑氏家族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郑国,东汉末年家族崛起,成为高门望族,唐代时出宰相十二位。太原王氏,应该是这几个士族之中名望最高的了,在两汉...……更多
透过“咏絮才女”谢道韫的婚姻斑窥东晋门阀浮沉
...教育的百年。与当时上流社会的文采风流相对应的,却是寒门再无读书生,诗书只绕金粉梁。谢道韫可以由家中长辈来传授知识、教化启蒙,平民百姓却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自公...……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社会。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将通道紧紧握在手中,使得寒门和底层的人难以突破限制,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公平,使得许多有志之士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体系演变:从官学到私教的兴起
...切都得益于私教的兴盛,士族集团垄断了教育资源,不给寒门子弟机会接受教育。因此,士族家庭教育成为南朝的主要教育方式。五、北朝私教更盛,士族集团留在北方。北朝时期,由于士族集团留在北方,私教的兴盛程度超过...……更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科举制的出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在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直到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科举制度才有了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不像西周时期,...……更多
为何说唐朝的科举是“豪门贵族”内部的科举
...派间磋商和谈判之后确定了录取士子的名单。别说真正的寒门子弟了,就是除了京城之外的大地主家庭也很难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穷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竞争不过豪门子弟唐朝当时的形势可以用句现代的话来调侃:人家出身比...……更多
聊聊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当时的社会,知识还是掌握在这些贵族手中,只不过贵族子弟再想当官,就需要参加科举取士,“学而优则仕”并没有关闭旧贵族从政的大门,而是设置了一个门槛。在古代很多朝代为了稳定这些贵族,朝廷依然会有举荐和其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露华浓深的大唐生活美学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
2025-07-17 12:1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镜泊英雄”陈翰章
盛夏时节,敦化市翰章乡翰章村里,绿树如茵,碧草青青。“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2025-07-17 14:14:00
打开清代设计宝匣 看达古又宜今的潮流
掐丝珐琅夔凤纹凫尊 清錾胎珐琅牺尊 清乾隆 白玉双婴耳杯 清铜鎏金万寿天常仪 清仿古铜彩班簋 清乾隆 孔雀绿釉蕉叶纹觚 清嘉庆“琳琅笥”百什件 清乾隆夏日炎炎
2025-07-17 14:21:00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衣春颖 潍坊报道巍巍乎高山,洋洋乎流水。高山流水觅知音,灵气所钟会临朐。这是一座山千年古邑
2025-07-17 20:41:00
安徽籍抗日烈士方瑛:宁做枪下鬼,不做亡国奴
大皖新闻讯 烽火连三月,家国系心头。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安徽池州籍烈士方瑛挺身而出,以“宁做枪下鬼,不做亡国奴”的铮铮铁骨
2025-07-17 20:49:00
“烈士葬进祖坟就是亲人”,烟台一山村敬祭抗日无名烈士83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琪 杨凡 于洋 王琳 这是一个从胶东小山村走来的红色故事,山东烟台龙口丰仪店村村民世代祭奠抗日无名烈士
2025-07-17 20:57:00
开国大校魏文建之子魏建民捐赠一批珍贵资料
大皖新闻讯 近日,裕安籍开国大校魏文建之子魏建民老先生向六安市裕安区委史志室捐赠了一批珍贵资料,这份捐赠内含21张珍贵的照片以及1本回忆录
2025-07-17 19:03:00
抗战中的太原:许牛儿机智送军粮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人民群众给军队送粮食。(资料图片) 八路军游击队员王四锁奉命下山催粮,惨遭日本鬼子杀害,鬼子还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王郭村真武庙门口示众了3天(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一文)
2025-07-17 07:10:00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