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9 11:55:00 来源:戏说三国

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被广泛讨论,尽管它常受到批评,但相较于其他如门阀士族和贵族的权力继承方式,科举为平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晋升途径。在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方面仍具有相对的公平性。原文中提到的科举制度虽然备受争议,但相较于其他旧有的权力传承方式,它至少为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门。在封建社会,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尽管存在不完美之处,但仍然是比较公正的。

谈及科举制度的广泛推行,要归功于一位历史人物。这位人物就是唐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他成功地消除了一个长达近六百年的社会弊端,使得普通人也有了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可以说,他为中国社会除掉了一块沉重的“毒瘤”。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门阀最后的报复】

在公元881年,曾经繁荣昌盛的李唐王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就在那年的初冬,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成功攻占了长安城,他在此地自立为帝,建立了大齐政权。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李唐王朝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

黄巢的起义运动持续了十年,这是一场重大的农民起义,最终加速了李唐王朝的衰落。

在历史长河中,黄巢起义的积极意义被广泛认可,其被视为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也有观点指出,黄巢的行为相当残忍,缺乏人道精神。对于黄巢起义的评价,历史上的看法普遍偏向正面,认为其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也有人认为黄巢的行为过于残酷,缺乏同情心。历史上对黄巢起义的评价存在分歧,一方面认为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其过于残忍。对于黄巢的所作所为,有人认为他毫无人性。总体而言,黄巢起义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深远。但关于其个人行为的评价则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残暴无情。

因为有些历史资料记载,曾经有军队发明了名为“舂磨砦”的残暴方式,它是由黄巢军队的一种极端的实践。这个做法将活人送入大型石磨,他们被压碎成了肉末,用以提供士兵们的军粮。此方法可谓极端残酷,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无以名状的蔑视。然而也有不同的解释和史书所述。某些研究对此事件的看法,观点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这种做法的起源和实施者,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我们应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并珍视生命。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黄巢身上的最大争议,也源于一些不实传闻。至于黄巢的军队是否曾对百姓有过暴行,我们暂时无法下定论。但已存的记载似乎并不符合事实真相。我们应当审慎对待这些信息,不轻易被其误导。

黄巢的手下有一大批出身于农田或处于社会底层的士兵,这些人身上蕴含着强烈的情感与本能欲望。这些人不是石头心肠,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关怀是凝聚起十数万起义军力量的核心要素。因此,倘若黄巢果真残酷无情,那么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集结起如此庞大的起义队伍。

除了这种做法,黄巢采用了“以战养战”的战术,他攻下一座城池来获取补给,并快速地转移目标,继续攻击下一座城池。这种方式帮助他持续作战。

黄巢起义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没有稳固的基地作为支撑。简单来说,黄巢的战术是频繁变换地点,打一仗就换个地方,这导致了他们缺乏稳定的资源和支持。尽管可能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但并没有达到吃人的地步。因此,他们的失败与没有建立根据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在唐朝时期,人们的饮食已经远离了原始的野蛮状态。将活人直接推入石磨中,不进行任何烹饪,连骨头带血地吃下去,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存在的。唐代人的饮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文明和成熟的地步。

为什么有些书籍中再次记录了这样的事件呢?这主要是因为士族门阀对黄巢发起的最后一次报复行动所导致的。这种报复行为在历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存在了六百多年的问题,那就是士族门阀的垄断。他们控制了普通人和底层人民改变命运、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通道。士族门阀制度,像一块难以消除的“毒瘤”,长期困扰着社会。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将通道紧紧握在手中,使得寒门和底层的人难以突破限制,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公平,使得许多有志之士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打破士族门阀的垄断,为寒门和底层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通道。

隋唐时期虽然已经实行了科举制度,但录取的标准仍然被士族门阀等贵族所控制。尽管有了选拔的机制,但实质上权力并未完全转移到普通民众手中。

黄先生也曾是一个渴望学识的贫苦孩子,他曾希望考取科举以改变命运。但生活给他的重重考验让他意识到了现实的不易。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读书之路并非坦途。简而言之,黄巢是个来自穷苦家庭的读书人,他曾想过用科举的途径去改变人生。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明白到生活的艰难。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黄巢攻占长安后,他的首要任务是整顿那些利用权势盘剥百姓的士族门阀。他们经常利用权力剥削人民,收取大量财富。以前繁华的长安城,如今人们称之为“宫内火起化作了锦绣之灰,繁华大街遍布公卿之骨”。这是对长安城发生巨大变革后的直接写照。

黄巢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不过他对门阀的屠杀对中国历史造成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深远持久,不能忽视。

黄巢在长安城内大量杀害世家大族后,那些曾经掌握着权力、拥有丰富生产资源,甚至能够影响皇帝决策的大家族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消失,使得历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

以后,这些权贵再也不能高高在上,对百姓摆威风了。那么,门阀士族到底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恶劣影响呢?解释:1.“以后”替换了“从此之后”,保留了原意,同时简化了表达。2.使用了“摆威风”这样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来替代“作威作福”,同时将内容限定在了一个清晰的叙述范围内。

【贵族掌权】

“门阀”一词由“门第”和“阀阅”两个词汇构成。这两者联合,便构成了我们所说的“门阀”。在中国历史中,从东晋时代一直到唐朝末年,大约600多年的时间里,门阀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在现代,有权势和地位的家族往往也被人们称作大族、大家族,或是一些亲戚或族人相互紧密联合形成的联盟。这些联盟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亲属关系等建立了不同层面上的合作关系。而在古代中国唐朝,社会关系相对更为复杂的五姓七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代表了当时由各种关系、血缘关系形成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门阀家族。这些家族通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

这些人不仅享有极高的地位和众多特权,还有直接干预皇帝决策的权力。这样的地位让他们与众不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东晋时期,人们常说“王与马,共同治理天下”。这表明琅琊王氏和司马皇室有着共同掌管国家的能力,这反映了门阀大族的实力。简单来说,无论怎样解释,门阀就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特殊存在,类似于影子皇帝的地位。

这些人的表面声称是出身于以农耕文化为主,拥有高尚传统的贵族家族,而私下却采用多种非法手段,以及一些巧妙的欺骗行为,来实现自己家族人脉和财富的增长。实际上,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他们所标榜的清流贵族的价值观。

封建社会的门第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它限制了普通人的晋升之路。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曾经有人进行了统计,发现汉献帝时期,官员中出身于门阀家族的大约占了30%。而到了东晋时期,门阀出身的官员数量明显增加,占据了朝廷总官员数量的80%。唐朝的统计数据则有所不同,不同时期这个比例有所变动。

在安史之乱之前,约有60%的权力和地位由某一特定群体掌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唐朝末年,这个比例已飙升至90%。这也使得黄巢对门阀士族怀有深深的不满与憎恨,其情绪化并不难理解。

在政府中,九成以上的官员都来自显赫的家族,而普通民众的晋升机会寥寥无几。由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庞大且复杂,这也导致了政府机构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普通百姓只能争夺有限的职位,而世家子弟则更容易获得高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整个社会感到不满和不安。

曾有先贤陈胜、吴广大声质问“王侯将相,难道一定要出生高贵才有资格成为吗?”不过在唐朝,当官的门路就更加严格了。那个时代更注重个人出身,不论你拥有多少才华、读了多少书,如果不能出自世家,也是难成大事的。所以对于当时的许多士人来说,即便是有知识技能也难有机会展翅高飞。总之,在当时的社会中,家庭背景和个人出身在职业和地位上的作用相当重要。

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会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联盟,这些联盟的存在也会削弱皇权的掌控力。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贵族家族把持大权,堵住了普通民众上升的道路,这使得皇帝治国难以有效实施。对于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突出的障碍,把那些拥有高贵的门第背景的家族比作"毒瘤"也不为过。这一观点不仅恰如其分,还极具直观感受。这种历史现象直接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问题和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历史上,这一现象的存在无疑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黄巢的历史功绩在于彻底铲除了那个令人痛恨的毒瘤,使它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在唐朝末年,除了黄巢,还有另一位英雄对门阀世家发起了挑战。他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了门阀世家致命的一击,使其再无翻身之力。这位英雄同样为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马驿之变】

黄巢遭遇了朱温和李克用的联合攻击,最终落败。随后,朱温战胜了李克勇,在唐朝末年崛起,成为了权势滔天的大臣。

唐昭宗已经沦为朱温的傀儡皇帝,凡事都需听从朱温的调度。由于黄巢对世家大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朝廷急需新的力量来填补空缺。朱温操控了唐昭宗,他不得不遵照朱温的指示行事。黄巢对贵族和公卿进行了大肆屠戮,导致朝廷人才短缺,急需新鲜血液加入。唐朝的皇帝唐昭宗已然失去自主权,成为了朱温手中的木偶。黄巢的杀戮使朝廷力量损失严重,朝廷正在寻求新的助力来补足损失。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很多出身贫寒的官员已经成为了朝廷里的重要支柱。不过,现在还是有一些过去的贵族家族在操控政权,因此形成了两个力量的对峙局面。

后来,有位出身显赫家族的宰相在人事任免上与手握重权的朱温产生了矛盾。朱温因此决定对那些世家大族进行整顿,为他们制定规矩,以示权威。

在公元905年的6月,朱温以唐哀宗的名义下令,命令了30多位世家大族的官员前往白马驿。这个指令是朱温亲自下达的,通过模仿唐哀宗的口气进行发布。此举背后有具体的原因和意图,涉及到了朝廷权力的转移和调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行为引发了一定的政治波动和社会反响。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针对官员们进行的决策,目的尚不明确。

在行动之前,官员们已经察觉到此行必有隐情,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一旦踏入此地,便如同踏入通往死亡之路。在启程之前,他们已经有所预感,这地方不简单。但谁也没料到,他们的前行将直接走向不归之路。先前官员们已经感知到此地不寻常,但他们绝没料到自己前去后会步入一个险境,犹如踏上了通往阴间的道路。出发前就有所察觉,这里面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可谁又能想到,他们前往探索竟会如此危险,如同走向了生死路的尽头。总而言之,那些领导人员在行动之前已有不祥的预感。可没想到,一进入那片地方就陷入了不可逃脱的厄运之中。

朱温事先在白马驿的周围悄悄埋伏了一支力量。那天,这批由30多位显赫一时的世家官员组成的队伍抵达预定的位置时,被伏兵猛烈地攻击,当场身亡。士兵们把他们的尸体一股脑儿地扔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河里。整件事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除掉了一个,危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朱温的行为看似个人情绪的宣泄,其实也为世家大族的消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在对30余名官员进行残忍的杀害并抛尸后,又继续对剩余的门阀士族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这样的举动虽然表面上看似泄愤之举,但实际上它成为了世家大族灭亡的最终导火索。朱温的行动,从杀戮官员到清算门阀士族,一环扣一环,毫无留情。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出于私愤,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朱温在接连不断的清算中,使得世家大族的力量逐渐消散。这种残酷的举动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朱温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表达了他的个人情绪,更是对世家大族的一次致命打击。他通过连续的清算和杀戮,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在六百多年的门阀制度下,无数皇帝都曾试图完全废除世家门阀的影响力,但由于这些门阀势力的强大,他们始终未能如愿。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黄巢和朱瘟两人却以直接且果断的方式成功消除了门阀的统治。他们没有采取复杂的手段,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打破了门阀的垄断,实现了目的。

黄巢对那些显赫的家族进行了残忍的屠杀,这背后反映了他个人的复仇心态。朱温也有同样的动机,他也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怨恨而行动。这样的行为表明他们对于仇怨的深深执念。

然而,他们的行为在不经意间消除了中国封建历史中最大的障碍,同时也为那些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民众开启了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大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巢虽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一“毒瘤”,此“毒瘤”危害近600年
黄巢曾言:“如果有朝一日我成为青帝,必将与桃花共享盛开。”这句话激励了数十万饱受苦难的民众掀起反抗的浪潮,而此时早已衰弱不堪的唐王朝也遭遇到了致命的一击。当黄巢攻陷长安时,由于他
2024-12-14 10:30:00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家世垄断权力的家族,盘踞中国近600年,堪称历史上的“毒瘤”。但谁能想到,推翻他们的却是一个卖私盐的起义领袖?这场看似“草根逆袭”的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黄巢最终失败了
2024-12-27 08:52:00
谁为我国拔除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进步的好事,比如他曾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黄巢起义黄巢,家中以贩卖私盐为生,家境富足。他富有诗才,并且擅长剑术、马术和箭法,可谓是文武双全。可他成年之后参
2024-02-08 11:09:00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独立军队,权倾朝野、干预朝政。为什么说门阀士族是“毒瘤”呢?这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首先是从国家安定的角度分析。门阀士族直接占有大量土地,间接占有土地上依附的大量百姓,他们独
2023-11-09 18:27:00
评价不高的黄巢,却去除了古代长久的“毒瘤”
...声。主要就是因为这个人铲除了一直影响历朝历代的一个毒瘤,而被人给予了极低的评价。而他铲除这个毒瘤,却深刻地给予了后续历朝历代极大的益处。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黄巢在历史上
2023-05-11 13:29:00
朱温虽然荒淫残暴,但却做出两大贡献,影响中国历史
提到后梁太祖朱温,许多人对于这位出身低微的草莽英雄嗤之以鼻,持有极大的偏见。原因无他,朱温性格暴躁、嗜好权色,竟然公然与自己的儿媳妇们纠缠不清,这一行为显然违背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2025-05-18 15:07:00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是祸害,实则可能是治病的良药。就像身体里一个隐秘的毒瘤,虽然它一直在侵蚀着生命,但如果能及时割除,反而能让健康重生。你可能不会相信,黄巢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叛军领袖,虽然手段
2024-12-03 09:33:00
此人嗜杀成性,却铲除了存在600多年的顽疾,改变了历史
...族都是坏人,但是他们的存在始终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毒瘤。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看重自身的利益,为此,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官场,也就压制了那些心怀国家的寒门才子。虽说到了唐朝后
2022-12-24 21:27:00
...学的人难以出头。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统治又形成了一颗毒瘤,即宦官专权的问题。唐朝宦官的权势超过东汉、明朝,他们不仅把控中枢,还握有神策军的兵权,他们不仅能够拥立皇帝,还能囚禁、
2024-03-08 16: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