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3 09: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当李世民带回“新疆棉”时,没人想到这颗不起眼的种子,六百年后竟然会在全球范围内把丝绸打得彻底败下阵来。

想想看,当年丝绸可是一张“国宝”的名片,没想到,今天我们手里拿的T恤、床单、袜子,几乎都离不开它。

而那个曾经被忽略的小棉花,为什么突然翻身成了大赢家?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它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的复杂。

你猜,是谁让它逆袭成功的?

唐朝贞观元年,高僧玄奘西行,路过高昌国,高昌国王鞠文泰信仰佛法,他和玄奘结为兄弟。其后几年,高昌和唐朝关系密切,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赐鞠文泰的王妃姓李,封常乐公主。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不料,到了贞观十三年,鞠文泰倒向了西突厥,坚持和唐朝为敌,李世民决定给鞠文泰一个解释的机会,但鞠文泰称病,不愿意来长安。李世民大怒,派侯君集发兵征讨高昌,不曾想,侯君集的大军刚到高昌,鞠文泰竟然死了。

《旧唐书》云:

及军至碛口,而文泰卒。

所以,后世就有传闻,说高昌国王鞠文泰是被唐朝大军吓死的。后来,侯君集兵不血刃,灭掉了高昌国。

李世民灭掉高昌国,不仅仅是拓展了唐朝疆域这么简单,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植物——“高昌棉”。

高昌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所谓的“高昌棉”,其实就是后世的“新疆棉”。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高昌产棉,在唐朝以前,史书就有明确记载。《南史·卷七十九》云:

多草木,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缕,名曰白叠子,国人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

说高昌国产一种植物,像草,果实如茧,茧里面的是如细缕一样的丝,当地人叫他为“白叠子”。这种植物可以取丝织布,布匹又白又软……

根据《现代百科大词典》介绍,“白叠子”,实际上是非洲棉。

所以,从这一条史料记载可以印证后人的一个推测,中国的新疆棉,可能不是来自印度,而是来自非洲。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商品之一,它的发源地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埃及人最早种植棉花,也有人说是印度人。上个世纪,在墨西哥的一个洞穴中曾发现7000年前的棉花织物的碎片,但因为掺杂着动物皮毛,所以有部分人认为,这可能是加勒比海地区的原始人采摘的野生棉花,并不能说明是人工种植棉。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5000年),印度地区的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棉花,希腊古老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载:

印度有一种树,能结出像羊毛一样的果实,印度人把它褪下来做衣服。

约在此后的200-300年,埃及也开始种植棉花。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中国古代也有棉花,不过是“木棉”,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尚书》中有疑似木棉的记载,不过,当时人们把棉花当做花草,最多只是把它的棉絮拿来填充枕头,并没有把棉花做成布料的技术。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的边疆地区开始使用棉花,高昌国的棉花种植,大概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另外,中国古代的云南地区也有棉花的零星记载。

且说李世民灭掉高昌国后,大量的俘虏被安置在新疆、甘肃一带,这一代也是最早开始新疆棉种植的区域。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大量“昆仑奴”的出现,又促进了棉纺技术的发展。因为有部分“昆仑奴”来自中亚和非洲,这些“昆仑奴”在唐朝常常沦为苦役,他们把非洲棉的纺织技术传给了唐朝百姓。就这样,棉布在盛唐时期,就开始出现在长安的东、西市上,成为紧俏商品。

在棉花风靡之前,上流社会的衣服原材料主要还是靠丝绸为主。中国的丝绸迄今有6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先后在仰韶遗址、河姆渡遗址、大汶口遗址发现了古代丝绸和养蚕遗迹。棉布作为新兴的事物,在唐朝对丝绸的影响并不大。可到了宋朝,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棉布开始流入寻常百姓家。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宋朝时期,棉花制成的衣服开始慢慢在百姓家中出现,由于棉花的生产方式和产量都比养蚕有优势,这让已经出现了5000年的丝绸,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再加上宋朝黄道婆等一系列纺织大家的出现,到了宋朝末年,棉织物已经充斥了整个市场,丝绸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棉花在中国的大量推广,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此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元朝出自北方,常年以动物皮毛御寒,当他们南下中原后,发现棉花这个东西非常好用,于是决定大力推广并征收。

《元史》记载:

至元二十六年,令置浙江、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忽必烈灭掉南宋后,在浙江等五省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木棉提举司,专门负责征收棉花事务,要求各行省每年必须向朝廷交纳十万匹的棉花。上面有任务,官府就要朝下面摊派,一时间,各地百姓为了应对赋役,不得不大量种植棉花。很多养蚕大户,面临任务压力,也开始种棉花。当时,还出现一个特殊的词汇,叫:拔桑种棉,棉花已经公开了挤压丝绸的生存空间。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大家都来种棉花,种子不够,忽必烈还下令从西北调来更多棉种,毫无疑问这些棉种,仍是“新疆棉”。

从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到忽必烈大力推广,这中间只有600多年的时间。新疆棉通过600多年的“努力”,终于打败了丝绸。

明朝时期,棉花作为各地税赋的一种体现形式,朝廷依然鼓励百姓种植棉花。明朝的《天工开物》曾记载: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虽然各地都在种植棉花,但西北的棉花质量仍然是最好的。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曾专门让西北进贡棉花入朝,和丝绸、细布一起,赏赐给不同的官眷。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究其原因,因为棉花的生长时需要充足的日照,而新疆地区夏季的日照时间可长达18个小时,这就形成了新疆棉质软、绒长的主要特征。时至今日,新疆棉仍占国内87%的生产份额,大家都知道新疆棉花好。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新疆棉也非常驰名。

如今,新疆棉虽然在质量上占有很大优势,在国内也颇受欢迎,但在世界上,却遭到了莫须有的抵制。棉花是一种植物,它本无是非观,它能得罪谁?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和僧人佛印是好朋友,有一日,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回答:“居士像佛!

苏东坡很高兴,问佛印:“大师,你可知道我看你像什么?

佛印摇头,苏东坡笑说:“我看大师似粪便!

佛印听完,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苏东坡很纳闷,回到家中,他的妹妹告诉他:“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什么都像佛,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什么都像粪。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有些人自我感觉很高级,结果连棉花都看不顺眼,不知道心中是不是有粪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装全产业链今天,我们带你走进“产棉大省”新疆看一朵新疆棉的“新生”之路遇见精“采”秀出「科技范」棉花是一种喜温喜光、具有无限生长习性的经济作物。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
2024-05-09 16:23:00
...化平台。同时,今年计划投放棉花收购贷款500亿元,确保新疆棉花生产规模持续增加。记者: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作为国有大行之一,有哪些措施和产品来支持新疆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29 11:41:00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玲)11月15日,2023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论坛暨新疆棉花产销对接会在乌鲁木齐举办,棉花产业链企业代表逾500人参加。本次大会由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棉花协会
2023-11-20 12:04:00
...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以“提升新疆棉花竞争优势 推进棉花产业国际合作”为题目做了主题发言,对科技赋能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和防范产业风险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2023-06-16 14:34:00
...端李亚楠3月20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新疆棉花质量持续提升。3月20日召开的2023年度新疆棉花过程监
2024-03-21 21:06:00
四季中国|棉花的颜色:皑皑白花 收获希望
...花好,我得赶在棉花状态最好的时候摘下来,可不能砸了新疆棉的牌子。”尔肯手里的电话响个不停,他想要联系一辆采收价格和档期都合适的采棉机。很快,他约到了一辆。随着一朵朵洁白的棉花
2023-11-09 15:01: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通讯:新疆棉农与外国专家的“隔空对话”新华社记者王菲 邓玉山 王科文深秋初冬,新疆棉花陆续迎来收获季节。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尉犁县一片广袤
2023-12-14 19:56:00
...中心负责人及赴新疆工作队队员参加动员会。会议指出,新疆棉花种植面积4000多万亩,总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既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我省生产纺织用棉的主要原料地。赴新
2023-10-16 00:09:00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在风雪严寒中守护洁白温暖的新疆棉——临沂市赴疆开展国家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侧记□临报融媒记者 李 曼通讯员 朱晓艳 廖启帅春节前夕,零下20℃的新疆阿拉尔市寒风刺
2023-01-21 13: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